麻花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黄金之路 > 黄金之路第2部分阅读

黄金之路第2部分阅读

    两个女儿已经割了一大片,看见张绍智来了,心里很喜欢这个儿子这么懂事,嘱咐张绍智小心不要被镰刀割破手指。

    张绍智与夏春芝蹲在一起割稻,渐渐被肖金兰发现了。刚才天色昏暗,没有看清,还以为是别人家也要割稻子,怎么就多了个人,好像是学校里的夏春芝。

    把张绍智叫到一边,肖金兰低声问:“智儿,那人是不是夏春芝?”

    “嗯,是呀,娘,夏老师叫我帮她学习文化知识,她说不想欠我人情,就来帮我们割稻子了。”

    肖金兰拉了拉张绍智的衣角,厉声说:“智儿,你赶快会学校去,这里不要你割稻子了。”

    “咋了?娘。”张绍智不解地问。

    “智儿,你听我说,这个夏春芝不是好人,你离她远点,以后也不要教她学习文化。”

    ”娘,夏老师蛮好的,你对她有误会吧?”人家好心好意还人情,都已经来了,赶走太残忍,张绍智试图母亲收回成命。

    5、市场调查

    5、市场调查

    从语气上看,肖金兰从来没有这样严厉,张绍智很为难:“娘……你……我怎么好意思叫人家走嘛……”

    “要不,你等下叫她走,不能等天亮了让人家看见。”

    如此严厉,张绍智只有答应了。

    朝霞起来的时候,光线渐渐明朗,张绍智正不知道怎么跟夏春芝说,夏春芝主动提出要回学校。张绍智好不高兴,两人回学校去了。

    夏春芝来历如何,张绍智也不好问。教她学习,总不会错很远,照样进行。不题。

    张洋平父子一阵努力,很快,木炭就烧出来了。

    天气还不是很冷,也没有送到外面去卖,更没有人上门收。附近村子里的人,烧炭的不少,想卖出去,并且卖好价钱,肯定不是容易的事情。趁早找到销售的门路,就你能早点卖钱,要是木炭多,供过于求,那就难卖了。

    一日星期六晚上,张绍智在家中吃饭,对张洋平,说:“爹,我们家的木炭也不少了,我想考虑卖了。明天是星期天,我想去公社调查行情。”

    张洋平笑说:“智儿,按照我们过去的经验,是天气冷了,才会有人买木炭的,现在天气不少很冷,怎么有人买?”

    “是这样的,爹,我首先去调查市场,看有多少人会买木炭,再就是看什么样的木炭客户喜欢。这样一来,知道市场大小,我们才可以预计销量,客户喜欢什么样的炭,我们好按照客户的要求烧炭,才可以卖好的价钱。”

    “智儿,什么客户不客户的,客户是什么东西嘛?”张洋平问。

    “爹,客户就是指那些买木炭的人。”

    张洋平笑说:“智儿,你读书的人就是不一样,名词多,把买木炭的人叫做客户。人家买俺家的木炭是客,送钱给俺们,倒也蛮名副其实。不过呢,智儿,是这样的,以往呢,到了天气冷了,或者下雨下雪不能烧炭,我就跟你娘挑炭去公社去卖的。一般说,公社、学校、商店、粮站里人拿工资,买炭就多些,还有就是没有烧炭的地方,有钱的人,也会买炭。”

    “那我就去公社、学校、粮站和商店去问问。”

    顿了顿,张洋平说:“你大哥张绍仁就是在公社商店的,去年商店里没有得我们家的木炭,你哥哥说,商店主任也有亲戚朋友,照顾不来。其他的单位肯定也有亲戚朋友的,也不好找……我看,这事情就不用问了。”

    张绍仁,是张绍智的大哥,在公社商店工作,每月有工资29块,因为照顾家里,借了不少债务,一直在还债务,平时很少回家,一个星期才回家一次。张绍智只看见过一次。因为有张绍仁在商店里工作,才有张绍智等兄妹上学。其他人多的家庭,孩子多,读书也只有一二年级就失学了。

    因此,张绍智家里还是中等人家。

    公社商店两层楼房,中间用木板隔开,陈旧,但是还是比较气派。张绍智找到大哥,把自己的意图一说,张绍仁蹙着眉,想了想,说:“绍智,你教书就教书,不要参与买炭。商店的木炭,需要的也不是很多,送上门的也不少,我也没有什么权力,只是一个统计,也不好向主任开口。等我有空的时候,问问主任,看能不能买一部分我们家的木炭。其他的单位,我也去问问,看有没有要的。不过,我想也比较难。一来,现在天气不是很冷,二来我的面子也不大,三呢,单位上工作的人大多是本地人,熟人多,也有门路买炭。”

    兄弟两商量一阵,张绍智留下吃饭,中午,张绍仁就去各个单位问寻。

    张绍仁回来说,有的单位已经有买炭的主子,只有粮站还没有,但是,天气尚未很冷,去年还有点陈旧的木炭没有烧完,暂时还不要,要等几天再说。

    这样说来,就要无功而返了。

    张绍智不死心,说:“大哥,还有其他的单位要买木炭的?”

    张绍仁又是蹙眉,教导说:“绍智,你不要老实想着买炭,你要把老师做好。你拿了工资,也要对得起我们家乡的孩子。”

    “大哥,我教书很认真的,孩子的成绩一定不错的,上次考试一次,校长还表扬我呢。爹说我们家今年的开支很多,我想为家里做些事情。”

    张绍仁听了这样的解释,才放心。想了想,说:“不知道6324厂要不要木炭,哪里工人多,单位好,只怕附近有人烧炭。”

    “大哥,6324是什么地方?我去问问。”张绍智不放过半点机会。

    张绍仁拿了一张纸,写了字,递给张绍智,说:“我们村子里有个黑叔,就是在6324厂工作的,你去找他。这个字条你给他看,他就会帮你找厂长的。”

    张绍智拿着字条,问:“大哥,黑叔叫什么名字呀?”

    “黑叔叫张洋炉,因为长的黑,大家叫他黑叔。”

    张绍智拿了字条,又问了怎么走,就上路了。

    没有任河交通工具,全凭亦双脚。张绍智飞快地走在灰尘弥漫的蜿蜒公路上,三个小时以后,才到6324厂。

    6324厂,建设在一个山坳里,四周都是石灰石上,山上长满稀疏的松树。这里到处是红砖红瓦的楼房,人们的穿着整齐,整洁的水泥道路四通八达,与周面的乡村形成鲜明的对照。

    几经周折,张绍智找到了张洋炉。

    张洋炉个字矮矮的,身材瘦弱,看了张绍仁的条子,十分热情。其时,正在做管道修理。

    因为张绍智说还要回家,张洋炉就请假带他去见厂长。

    厂长吕长发身材高大,方脸,穿着一身军装,坐在宽大气派的办公室里,听完张绍智的自我介绍,严肃地说:“小同志,木炭呢,我们工厂是要的,每年都要几万斤。可是,每年进来的木炭,柴头很多,我们厂的工人干部都很有意见。但是,买炭的都说脚下三寸柴头就算是好的。我这样跟你说,现在马上就要寒冷了,我们马上要买炭。你如果能有更好的木炭,我们就买了。只怕你没有这么好的木炭。”

    所谓柴头,就是炭头,就是每支木炭的下面有一截没有烧成木炭的柴。这个,张绍智并不清楚,但是,既然是与木炭联系在一起的,敲下来还不简单?几万斤木炭,太诱惑了,张绍智连忙说:“厂长,我的木炭是最好的,一定让你满意。要么,我过两天就拿来你看……”

    “嗯,这样也好,你明天就挑一旦炭过来我看看,要是好的话,我们就买了。只要木炭好,价钱还可以在去年的基础上加毛钱。去年是一百斤五块四角钱,加五角,就是五块九。”

    一百斤五块九,一千斤五十九,一万斤五百九,几万斤,就是几千块钱了!张绍智心里暗暗欣喜,信誓旦旦,满口答应下来。

    回到家里,张绍智这个经过一说,开始的时候,张洋平不相信:“说家里木炭不是很多,到时候不愁没有人买。再说,工厂要几万斤,怎么烧的出来?”

    张绍智说:“爹,几万斤我们一家是生产不出来,可是,我们可以收买别人的木炭。我们从中赚钱,又不用自己烧炭,不是更好么?再说,要是6324厂要几万斤木炭,我们再去买山,请人烧炭,赚钱就更多了。”

    张洋平似懂非懂,奈何儿子极力劝说,就勉强答应了。

    对于不要炭头的事情,张洋平说也简单,就把炭头敲下来,只是轻了几斤。但是考虑到价钱好,一算账,还是不亏的。

    父子们敲了一担木炭,次日张绍智要上课,叮嘱父亲张洋平自己送去。

    6、现场调研

    6、现场调研

    次日凌晨,张洋平就按照张绍智的指点去了6324厂。在张洋炉的带路上,很块找到了厂长吕长发。

    吕长发听了张洋平的自我介绍,叫人把木炭一看,大加赞赏,说:“好,这个木炭的质量好。目前你家里有多少?”

    张洋平想,这样的木炭是从自己家里木炭中筛选来的,家里只有三十多担,筛选出来,恐怕只有二十多担了。于是,老老实实说:“厂长,我家里只有一千多斤呢。”

    “一千多斤……嗯,太少了,我们厂干部职工五百多人,一人一百斤,就是五万多斤。这样吧,你回家努力烧炭,等有了四五千斤,我就派汽车去拉。你看行不?”

    “……厂长,五千斤木炭,一时间恐怕烧不出来……”张洋平实话实说。

    “这个……老同志,昨天你儿子来说买木炭,老远而来,我还以为你家有很多木炭,谁知道是这样。这样,老同志,你家的木炭很好,我们厂要定了,你回家跟你儿子商量一下,尽快烧更多的木炭。起码说,也要两三万斤。万一没有这么多,早点给我打招呼。你这担木炭,称一下,按照六块钱一百斤卖了,钱就给你了。”

    一称,七十五斤,四块五角钱。

    张洋平揣着钱,飞快往家里赶路,想着跟儿子张绍智商量。

    回到家里,张洋平没有去中林,而是去学校找张绍智。张绍智正在上课,张洋平就等下课。

    下课了,张绍智在房间里听父亲一说,非常高兴,说:“爹,这可是个大好的机会呀。你想,五万斤木炭,按照六块钱算,就是三千块钱呢。”

    “智儿,五万斤你知道是多少么?就算每担一百斤,也要五百担。我们家才二十四担呢。”

    “爹,你预计我们这次三十块钱的山皮子,能少多少木炭?”

    “……这个很难说,有的地方柴好,密,有的地方柴差,疏。具体数字要等砍了一半才能知道。”

    “大概多少?说个保守的数字。”

    “保守是什么意思?”

    “保守就是说,最少可以烧多少?”

    张洋平想想,说:“根据我以往的经验,三十块钱的山皮子,最少也烧了五千斤,也就是七十多担……”

    “爹,你想,三十块钱的山皮子,烧出来的木炭能卖两百五十块钱,那么,三百块钱的山皮子,就可以卖两千五,也就是五万斤。——要是我们家能烧五万斤木炭,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张洋平笑说:“傻孩子,你以为爹是孙悟空么,能变木炭的?问题有三,一,三百块哪里来?二,山皮子哪里买?三,就算有山皮子了,谁来烧?四,刚才我说的,是有炭头的,现在人家要的是没有炭头的纯木炭,三百块钱的山皮子还不够呢。”

    正说时,上课铃声响起,张绍智说:“爹,我要上课了,中午还要开会,也不能回家。这样,你今天就不要去烧炭了,下午放学了我们再商量。”

    张洋平离开。

    下午放学后,父子俩结着谈论起这个事情来。

    张绍智说,自己要去烧炭的地方实地看看,首先解决炭头的问题,不然的话,一支木炭,敲下炭头,不但浪费很大,而且也不好看,花费时间。

    晚上不当张绍智值班,明天一早回来就行了。张洋平再三不肯,又想不出解决炭头问题的办法,奈何张绍智坚持,父子上路往中林而去。

    山路崎岖,蜿蜒曲折,先是在山下的路上九曲十八弯,走了半个小时,接着就上了一座高山,又花了大约半个小时,到达山顶的时候,天色渐渐黑了。

    放眼望去,山峦叠翠,莽莽苍苍,一望无际。

    下山的路更加难走,坎坷不平,是最好的描绘,有的地方需要一只手攀援着旁边的树枝才能走。山路两边,树枝婆娑,视线全无。

    下到半山,隐约之间,之间有山岔脚下有一个茅屋。张绍智尚未询问,走到一出山脊,张洋平说:“智儿,到了。”

    说着,张洋平拉着张绍智的手说:“智儿,这山上到处是柴桩,天色不明,小心走。”

    跟在张洋平的后面,张绍智在满是柴桩的山上往下走。

    张绍智发现砍光树木的山上,有不少排列整齐的石头,似乎是人工砌出来的,看上去古老的梯田。

    ”爹,这些石头排列这么整齐,好像是梯田呢。”张绍智笑说,“大自然就是这样神奇,到处都有鬼斧神工的景象。”

    张洋平冷笑说:“啥子神奇,开始我也觉得奇怪,后来,听这附近的人家说,这里山上以前住着很多人的……”

    “山上生存条件差,咋不在山下居住呢?”张绍智疑问。

    “山下哪里住的那么多,再说,住在山上,衙门的人也好对付——远了,找不来。”

    “呵,回避官府,这个我懂,唐朝诗人杜甫还写诗控诉了官府的残暴。可是,要说古代的人口那么少,山下的土地多,也容易谋生,怎么就选择住在山上呢?”

    张洋平解释说:“为啥子住在山上,听说主要的是人多。这些石头码起来的梯田,据说是明朝的时候,张献忠在四川大开杀戒,人们怕死,纷纷往外面跑,就拥挤到我们这里了。你说想,人多,不管多大的地方,就拥挤了。山下都住满了人,不上山,去哪里?”

    原来这样。看着这沧桑的群山,张绍智心想,如果自己重生到那个时代这个地方,自己可以写一篇乱世谋生的小说了。

    渐近,张洋平喊叫:“绍义,绍智来了。”

    并未听见回答。

    走近,之间绍义和绍礼正在往炭篓里装木炭。

    张洋平就要动手帮忙,绍礼说:“爹,不用了,块装好了。”

    站了片刻,掩盖好木炭,四人下山去茅屋。

    茅屋就着山崖建立,三角形,里面紧贴山,是一个树木搭建的床,床上,是黑黑的被子卷缩着。

    绍礼拿了跟木片子,划火柴点,只见那木片子发出咝咝的响声,浓烟滚滚,顷刻间燃烧起来,茅屋霎时亮堂起来。

    但见两个哥哥的脸上沾满了黑色的炭灰,就像是特警出勤的花脸。身上的破衣服也是满身的灰尘,汗渍明显可见。张绍智想起了《卖炭翁》。

    绍义烧火煮饭,绍礼下山打水。张绍智跟张洋平去拿了一根木片子去看炭窑。

    路上,张绍智问:“爹,你手里的木柴可以当灯使用,真好呢。是什么树木呀?”

    张洋平笑说:“智儿,这个叫做亮枝,小时候,元宵夜,你与哥哥姐姐点亮这个,到处找老鼠呢,你怎么忘记了?”

    这真是个稀奇的事情,张绍智准备问,张洋平说:“智儿,到了,这个,就是炭窑。”

    父子俩蹲在炭窑前面,张洋平指着说:“这个,就是主洞口,也就是装柴的和出炭的口子。这个,就是点火口。里面装满炭柴,就封闭主洞口,从点活口点火。里面烧着了,就把点火口也关闭。到了一定的时候,看烟囱,冒烟颜色和浓淡,就判断炭少好了没有。”

    这么复杂的工序,内涵很多,张绍智哪里听的懂。跟在张洋平的后面,围绕炭窑四周看了一遍,张绍智说:“爹,炭头是怎么产生的,要烧出来的炭没有炭头,有没有办法呢?”

    张洋平把亮枝给张绍智,自己爬进炭窑里,叫张绍智送几根木柴进去。

    看着里面黑乎乎的,张绍智说:“爹,你要小心……”原来,张绍智想起了张思德的故事。张思德不是在陕北烧炭的时候炭窑塌陷了死的么?

    张洋平笑说:“智儿,安全的很,你不要担心。你以为这炭窑会塌陷么?不会的,我就没有听说过炭窑压死人的……”

    一边说话,张洋平把几根炭柴竖立在洞口里边,说:“智儿,你看,这炭柴脚下是竖立在地上的,土巴,肯定是烧不着的,才有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