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拔剑 > 拔剑第35部分阅读

拔剑第35部分阅读

自己的才能,但并不喜欢虚名。

    花木兰浅笑回到了脸上,对王猛的看法有了改变,她是心思灵巧的人,能感觉的出王猛说话时的真诚。这人心胸坦荡倒也能和他相比,花木兰暗暗的想到。“先生得大王看重,定是心有才学之人,木兰兵事上有些不解之处,不知先生可愿指教?”,她脸上浅笑依旧,话也十分委婉,但考问的意图再明显不过。

    王猛还没有答话,旁边一直觉得父王把这人和岳山大哥相提并论有些不妥的冉胤,高兴起来,插话道:“先生一定能解花将军之惑,我也想听听先生的指教。”,他并不知道,花木兰之所以突然改变了以往的谨慎,想的正和他一样。

    冉强听的出来花木兰的想法,却不拦阻,若是王猛不能显露些才华,只怕无法让众人心服。

    王猛拽拽衣服,笑道:“花将军请讲。”

    “小女子才学浅薄,请教先生,兵不厌诈,何兵可诈?”,花木兰口中先自谦逊,但浅笑中的问话却出人意料。连冉强也不由得惊讶起来,花木兰谈兵真是和别人谈的不一样。

    “败兵可诈,骄兵可诈,将庸之兵可诈,知己知彼时敌兵可诈。”,王猛回答的很轻松。

    “若受命灭胡,大漠之上,胡人居无定所。此时当复如何?”,花木兰或许是想尽快把王猛从和岳山并列的位子上打下去,不再询问缥缈的兵法,而是直接把问题架设在了实战中。这正说中了冉强的心事,不由得也看着王猛,看他如何作答。

    王猛敬佩之色不掩饰的看着花木兰,此时的花木兰虽然脸上浅笑依然,但浅笑中却带着一丝威势,这是经历过沙场的将帅自然形成的气势。“昔汉骠骑将军霍公,千里奔袭,一战而斩匈奴二千,再战斩匈奴万人,三战再斩匈奴三万多人。靠的不过是[快速奔袭]四字而已。四字虽然简单,但若为将者无勇气、无决死之心,纵有神助,也不过是徒饿死在大漠罢了。大漠之中,老马尚且迷途,若一击不得成功,那不如不击。”

    冉胤见王猛应答如流,他是喜欢纵横沙场的人,心里不禁也有了些敬佩,眼里的王猛也不那么反感了。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160章 胡(三十三)

    王猛笑呵呵的又拽了拽衣服,接着道:“自古兵法过百,各有妙处。虽然话有不同,但都为一[胜]字。自古名将用兵,非按兵书战法而定,用的是一[变]字。坐而谈兵,不过是空费口舌罢了。花将军以为然否?”

    冉强和冉胤父子两个,此时倒象个看客一样,坐在那里听这两个人谈论兵法。

    花木兰没有因王猛隐含劝告的话而惭愧,浅笑依旧:“先生说的十分有理。不过孙子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谋定而后动,一勇夫而已。运筹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就是这个意思。不知先生觉得,如何练兵为上?”

    王猛看花木兰巧嘴如莲,答道:“闻鼓而进,虽火而不避。闻金而退,虽刀刃于后而不乱。如此,则可算是精。”

    花木兰还要再问,冉强带笑打断了他们:“木兰与景略都是善于用兵的人,以后再谈兵法吧。”,他转向了王猛:“景略一路辛苦,孤今日就设宴为景略接风。”

    当晚,冉强在城内设宴为王猛接风,还特地把留在枣强城的诸将都请来一起作陪。

    表文的事情办的很利索,当王猛携带着表文和几个随从离开枣强时,冉强还特地亲自送他出了北门,把几个随从叫过来又叮嘱了他们一定要保护好王猛。他的如此做法,即便是如王猛这样聪慧、熟晓帝王之术的人,心里也升起了一丝感动。

    渤海太守刘准从南皮赶到了枣强拜见冉强,刘准本是羯赵渤海太守,因和渤海豪强封放争夺渤海,才特地派人向冉强求附。现在赶过来,为的是想一面趁机能争得一份北伐的功劳,一面请求冉强能派将帮助他逐走封放。

    竖日,冉强下令,以第三十六卫向东,卫将军王基向西,留下了安远将军孙威守城,自己则亲自带领余下的人马向北,三路分别安抚冀州各地。

    啪-----!,一声皮鞭声响亮的从附近传来,寒冷的空气造成的摩擦让声音听起来格外的刺耳。“该死的胡贼,用力点!”,一个车营的士族一边甩动着鞭子,一边怒声叱骂着。笨重的车驾旁,一群羯人费力的推动着大车,从远处望去,车流旁推拉的民夫,基本都换成了胡人,只有少数的汉人成了监工,有些受宠若惊的提着鞭子跟在两旁。

    啪-----,又是几声响亮的鞭子声和叱骂,或许是以前受气太狠,一些新补充进车营的汉卒,故意找茬的用手中的皮鞭欺辱着原先的一些羯人同僚。哪怕羯人仅仅是抬头看了一下他,也能换来几鞭子和骂声。

    角色的转换让一向在汉人面前高高在上的羯人,一时还无法适应自己的地位,几个挨打的壮羯硬着头怒气冲冲的盯着向他们扬起皮鞭的汉卒,要知道这些汉卒不久前还乖的象猫一样,为他们担水、洗衣。昔日的积威震慑住了皮鞭已经扬起了的汉卒,手不由自己的垂了下来,眼神有些发慌。

    这几个壮羯越发的胆气壮起来,干脆把手一松,撒开了车木,斜视着不敢看他们的汉卒,空手慢腾腾随着车走。他们的举动很快感染了大车周围的其他羯人,见监工的昔日奴隶不敢再动手,于是纷纷把手或松或不再用力。这样的举动导致了大车逐渐变慢乃至停顿了下来。

    “?你们在干什么!怎么回事?”,一个队头看到了这个情景,高声喝叱着带了两个老兵跑了过来,带头松手的几个壮羯急忙把手搭上了车边,用力推起来。其余的羯人见状也急忙跟着再次把大车推动了起来。他们虽然心里极度愤恨,但却很明白,这些老兵可不会象以前他们的中原同僚那样怕他们。

    啪-----啪,跑过来的队头和两个老兵并没有因为大车再次起动,而就此罢休,不问缘由的挥起手中的皮鞭朝羯人的身上乱抽,“想找死吗!都给我卖力点!”,队头的火很大,不过他忘记了他的话这些羯人听不懂。抽了几鞭后转头对监工的几个汉卒皱眉道:“你们几个怎么带车的?不会用鞭子吗?”

    几个监工汉卒急忙把头垂了下去,不敢回话。等到队头带着人离开了后,几个汉卒用羯语喊叫起来:“用力点!-----你!想偷懒找死吗!”,不由分说甩起鞭子朝看不顺眼的几个羯人身上抽了过去,引起几声暂短的惨叫。

    刚才那几个带头的壮羯,用眼睛瞟了瞟,看到队头走远了,于是把叽里咕噜的和其他同伴说了几句什么,然后把手松开了,边随着大车走,边回头向监工的几个汉卒瞪了几眼。

    没有了队头的支持,几个监工的汉卒的勇气刚鼓起没多久,就泄了下来,把眼睛转向了别处,任凭几个壮羯悠闲的装模做样的跟在车旁,其他羯人轮换着推动大车。手中的鞭子向软了树条一样,耷拉在手中。这是一种长期形成的积威,即便他们现在手中有了鞭子,但在没有足够支持的情况下,却依旧抹不去心中那股服从。

    冉强骑马伫立在小山丘上,看着绵延的车流。他身旁围着冉胤和几个将领,亲卫们则散在周围。“把那几个健壮的胡人拖出来,斩了!”,冉强用手指了指装模做样随在车旁,手却没用力的几个壮羯,轻描淡写的吩咐道。刚刚的情景他在山丘上看的一清二楚,虽然听不清声音,但羯人的举动和监工汉卒的反应,很明显的说明了问题。

    六个亲卫抱拳应诺,然后纵马下了山坡,向车队冲去。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161章 胡(三十四)

    奔到车旁的亲卫们,没有任何的废话,手中的绳索已经抛了出来,准确的落在了六个羯人的脖子上,一声口哨后,亲卫们掉转了马头,然后用腿一夹马腹,战马开始加速,猛的把羯人拽起摔到,拖在马后拉在了地上。这一连串动作干净利索,在周围人的目瞪口呆中眨眼间完成。等车旁的人回过神时,六匹战马已经拖拉着六个羯人远去,在坚硬的地上留下了一道弯曲的血迹和不停的惨号声。

    羯人对这一套其实并不陌生,用绳索套人,比套马更简单。这一手段都是从大漠上传出来的。奔了越百多步后,六个亲卫勒住了战马,跳下马,拔剑砍下了已经无法动弹的羯人脑袋,丢在了地上。然后上马回来复命。

    冉强冷冷的看着大车,那边回过神的羯人们已经用力的推动起大车,没有人敢向这边看。“胤儿知道为父为何这么做吗?”,他把头转向了一旁的冉胤。

    冉胤现在职位仅仅是个军司马,按例不可能随侍在冉强身边,不过冉胤现在已经并不在意了。在青州时,他这个军司马做的比上官校尉刘飞还威风,他也明白原因所在,对职位已经不再计较了。如今见冉强特地把他留在了身边,心里一面十分高兴,一边也暗暗的叮嘱自己要多看多学,“孩儿觉得父王是想震慑住胡人,以免起乱。”,他想了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回道。

    “你们认为呢?”,冉强没有立即评论冉胤的答案,反而转头询问两边的其他将领。

    “大公子所言有理,末将的想法和大公子相同。”,宣威将军高崇抢先抱拳回道,他并没有认真考虑冉强为什么这么做,重要的是他知道不能当面和大公子的意见相左,作为做久了官的他来说,正确的原因并不重要,不能招惹权者的忌讳才是最该考虑的。

    征虏将军吕护和宣威将军高崇所想的一样,回答的虽然不同,但含义一样。

    见其他将领都微微的垂了垂头,没有回话的意思,冉强心里叹了口气,他明白原因所在,但他现在无法改变:“中原落入诸胡手中已经近百年,人民胆气散失的太多。孤现在不过是想帮助我中原汉人重新树立勇气罢了。”,他用手一指刚才的大车:“你们看看,现在那几个监工的汉卒。”

    顺着冉强的手指,众将望去,监工的几个汉卒头抬的高高的,手中的鞭子已经搭在了肩膀上而不是地下,连走路的脚步都显得稳健起来。“他们不缺乏勇气,缺乏的只是首领。”,冉强语气有些怜悯,他们是蚂蚁,忙忙碌碌的却什么也收获不了,事实上在大多数政客眼里,他们是愚蠢的。人啊,到底人性是什么?冉强有些怔怔的想着,作了这两年的上位者,比上世活了几十年更深的了解了政治的肮脏,但,为什么世界却是恶者上,善者下呢?

    “附近可有法术高强的道士?”,冉强忽然问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

    众将相互看了看,连冉胤也有些纳闷起来,正在谈论胡人的事情,父王怎么忽然问起什么道士起来。在场的每个人都知道冉强对道士十分崇信,只是这两年不知道怎么的,一个道士也没有召见过,今天大王想到了什么?

    “回大王,附近倒未闻听过有什么法术高强的道士,不过,道士法饶久随大王左右,法术高强,若大王有什么差遣,不如召法饶前来办理。”,和道士法饶私交十分好的征虏将军吕护趁机回话到,若是引得大王重新宠信法饶,对自己也是十分好的。

    “法饶?-----罢了。”,冉强记起了在历史上留了一名的这个道士,很快想起了他的事情。他问起道士,是源于刚刚关于人性的迷茫,这让他想起了宗教,世上也只有宗教才是善人的最好寄托。

    “父王可是想要用道家感化胡人?”,别人都不敢再说话,但冉胤特殊的身份,让他提出了自己的猜想,若是父王这么打算的话,用西方的佛陀也是不错的,他会这么上言的,冉胤想起了在青州认识的一个高僧。

    “孤是有此打算。”,冉胤的话倒提醒了冉强,如今佛教盛行在北方,大有席卷南北的趋势,宗教手段从来都有它巨大的作用,有时候它甚至比兵戈的作用更大。如果能使道教在大漠传播,却把道教的根握在中原,确实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手段。事实上后来,佛教就是这么作到了,它作到了刀枪没有作到的事情。

    冉胤高兴起来,恭敬的道:“父王,孩儿觉得如今佛陀盛行,连胡人都拜信不已,若是父王用佛陀去感化胡人,一定比道家更有作用。”,佛陀在中原,本就被认为是胡人的神,用胡人的神去感化胡人,岂不是更加有效?

    佛陀?冉强心里笑了笑,即便他不计划灭佛,但想指望他支持佛教,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若非现在道教太乱教义太少,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把道教传扬出去。“佛陀本就是西方的神,不宜做我中原根基,不用再提它了。”,冉强摇了摇头。

    冉胤怔了,本来准备好的举荐高僧的话停在了肚里不敢再说出来。众将相互看了看,他们和年轻的冉胤不同,他们基本都是跟随在冉闵身边很久的老臣了,迅速判断出:大王看来依旧对佛陀不满。以前因为石赵宠信西域僧佛固澄,深为惊服。偏偏大王因此而宠信道士,如今看来,佛陀恐怕好运到头了。

    车队已经逐渐的过去了,跟在后面的是粮队,和车营一样,大部分民夫已经用胡人代替了,只留下了少数的有能力的民夫充当工头和护粮士卒一起监督胡人。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谢谢订阅本书的朋友

    这个星期上了强推,意料之外,点击多了不少,希望订阅也能多些,有些动力对一直订阅的几位朋友一直支持说声谢谢

    第162章 胡(三十五)

    第162章 胡(三十五)

    “紧急军报----!紧急军报-----!”,一匹从东边急驰过来的战马,打破了山坡上的平静,战马上一个红色小角旗被高高的举在手上,这是汉军斥候的标志。斥候通常情况下在外出打探消息时,是不能携带任何标示性物品的。只有得到消失后回禀队里后,向上禀报时,从队里领取腰牌、旗帜。

    亲卫验证了跳下马的斥候递上的腰牌,这才放斥候过来。虽然经常前来禀报军情的斥候他们都已经十分熟悉,但却仍一丝不苟。斥候躬身递上了一个锦囊,这是军中递送公文样式军情的惯例。

    冉强接过锦囊抽出里面的纸张,展开看完,眉头皱了起来。这是留守枣强的安远将军孙威派人送的军报,昨日,枣强之战被俘的胡兵,趁夜杀死了看管的士卒,抢夺了一些兵器逃走了。因为所有的俘虏都被关押在城外,枣强守兵本就不多所以看守的士卒仅仅只有百多名。这些阴谋逃跑的胡兵约有千余,趁夜又囊裹了近千一起被看押的胡人。枣强因为只有两千多汉军,只能派了五百步卒在斥候的协助下抓捕。

    “如今可打探出来叛逃的胡人朝哪里去了?”,冉强把军报放回了锦囊,递给了旁边的征虏将军吕护,这才询问道。

    “回大王,斥候队根据足迹和打听,已经打探出来这些胡贼向北逃去了,不知道为什么竟然没有和大王遭遇。”,斥候看起来很精干。

    向北?那只有逃到幽州了,幽州石琨如今称帝,想必这些胡人以为能在那里获得重新重用。“来人!-----派四队斥候,五十里内四个方向打探叛逃的胡人踪迹。”,冉强大概的计算了下,下令。

    已经传递着看完军报的众将,对此事并不放在心上。千余的胡兵放在往常是件麻烦事,但如今四下全是汉军,想要逃走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抓到他们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四队斥候随即被撒了出去,分四个方向搜索。他们并不知道叛逃的胡人详细消息,只受命说查探方圆五十里的成队胡人踪迹。斥候们的效率很高,半日工夫,消息就反馈回来:西南四十多里外发现了千余胡人。这样的效率得力于叛逃的胡兵大多是步行,更没人告诉他们北方路上已经有汉军在行军。虽然相差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