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华夏帝国 > 华夏帝国第6部分阅读

华夏帝国第6部分阅读

的士兵,使他们不畏惧死亡,勇于献身,因此,我们大日本皇军是战无不胜的。中国有句古话,兵在精而不在多,因此,我认为,我们有能力,完全可以战胜清军,现在的清王室,当年,他们征服汉民族的时候,也不过百万余人,现在我们大和民族是四千万人。当年,清朝满族能做到的,今天我们也一样能够做到。”

    明治天皇点了点头,自日本民治维新以后,日本国的国力大增,但裕仁天皇还是对战胜偌大的中国,有着一点担心,毕竟,清国在近几十年来,也在进行着改革,不仅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财政状况也比日本要好得多,李鸿章不断的引进西方的先进武器,装备了大量的清朝士兵。但他对于伊滕博文提出的皇军在天皇的感召之下,具有了不可战胜的精神,感到十分的欣慰。而且,前线士兵的胜利,也使他原来谨慎的心,慢慢的变得狂妄起来。

    伊滕博文走到海军联合舰队伊东佐享的面前,严厉的道:“你从天津水路进攻清国首都的想法是万万要不得的,以后必须要抛弃这样的想法,如果我们攻占了清国的首都,必然会召致清王朝的灭亡,那么,中国必然会产生新的政权,他们出现的这个政权,我们是无法战胜的,我们必然会陷入到中国战争的泥潭之中。”

    对于这个新的提法,裕仁天皇仍然有些不解,他问道:“伊滕首相,如果我们一举独占了北京,那么不就可以灭亡清国,可以彰现我们大和民族的武力?”

    伊滕博文道:“天皇陛下,万万不可攻占北京,如果北京一失,则清国皇族必然失去了控制中国各省的权利,如果中国各省失去了中央的控制,则大和民族要征服中国,难上加难?”

    伊滕博文的一席话,把与会的人员说得云里雾里,连明治天皇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伊滕博文继续道:“这个,得从中国明朝开始说起,大家莫要忘记了四百年前的平壤之战?”

    明治天皇看着伊滕博文,不知道眼前的这个家伙要说些什么,如今在这儿讨论和清国进行战争,这家伙竟然说起了四百年前那一场宁日本受伤的战争来。

    伊滕博文道:“大家可能会问我,好端端的,我为什么四百年前的那场战争,那是因为,现在的这一场战争,和四百年前的战争有着很大的不同。四百年前,正是我大和民族的强盛时期,丰田秀吉大人命令二十万大军西征朝鲜,目的,也同我们今天一样,要到我们对面的那一块大陆去,那才是我们大和民族强盛的地方,那里的物资,才是我们大和民族强盛的基本。也是在今天的平壤,与当时中国的明军展开了一场大战,这一场大战下来,我大和民族有数万勇士倒在了朝鲜这块土地上,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朝鲜这片土地,为什么为失败,那是因为,当时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强大的汉民族,面对汉民族强大的军队。而今天,我们面对的是满族,一个没有我们大和民族优秀,人数也没有我们大和民族多的民族,但是,他们却统治了那块大陆三百年。因此,我认为,四百年前的那次战役我们失败了,而今天的这场战争,必然是我们取得胜利。”

    伊滕博文看了在坐的一眼,继续着他的演讲:“占领我们对面的那块大陆,你要避免和汉民族为敌,他们现在是一盘散沙,如果他们凝集起来,将是无法战胜的,所以,我不赞成伊东司令官的看法,我相信我们的海军陆战队,固然可以攻入北京,但在我们还没有在大陆上站稳脚跟的话,就把满清的政权推倒,这样,我们极有可能面对一个汉民族的政权,我们面对的将会是四万万的中国军民,你们有把握打胜吗?”

    一听到要面对的是中国的四万万军民,在场的众位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没有说话了。自唐代开始,那一代的日本人没有做过这样的大国梦,梦到自己的军队长驱直入,从一个小小的岛国,占领中国大陆的全境。让中国大陆,成为日本走向世界强国的基石。

    伊滕博文看到一干人等都不说话,又道:“我们刚刚进行了改革,我们并没有那么多的军费来打这一场战争,或者可以说,我们并没有很多的军费来打一场对清国的全面战争,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战争适可而止,绝不能把这只大象给打疼了,西方人看清了这一点,所以,他们每一次开战,虽然他们胜利了,但他们只拿到通商口岸和赔款,因为他们知道,清国这只大象太大了,要一点一点的吃,谁都没有那么大的喂口,能一口吃得下去。如果我们硬要攻打清国,攻占北京的话,那么,我们将面对强大的敌人,因此,我认为,我们先在朝鲜建立我们进攻清国的陆上基地,然后再图清国的整个东北,只有我们的实力达到了。准备充分了,我们才能向清国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乃至占领清国全境,让他为我们大和民族服务。”

    明治天皇道:“我军在平壤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如今兵锋正盛,可趁机攻占中国的东北。海军也可趁此机会,向大连等港口主动攻击。”

    第一卷 第三十二章 帝国计划

    伊滕博文道:“我建议,陆军向鸭绿江江防发起试探性的进攻,在平壤一线,构筑防线,防止敌人的反扑,我们首先要做到的一点,就是要巩固我们在朝鲜的胜利。海军可在黄河一带寻找战机,歼灭清国的残余水师,这样,即使我们面对人数众多的清国陆军部队,不幸战败,也保证他们没有足够的海军进攻到我国的本土。”

    明治天皇点了点头,各路大臣也纷纷为伊滕博文的建议叫好。他们已经开始梦想,在占领朝鲜后,逐步的向清国境内渗透,以期占领他们梦寐以求的大陆。

    御前会议结束以后,明治天皇接受了伊滕博文的建议,以伊滕博文为首,专门成立了一个研究中国大陆的组织,要从经济、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对清国进行研究,为他们进入清国大陆,提前做好准备。

    从平壤溃退的人马中,陈庆这一哨人马,基本上没有受到损失,他们行至不远处的一个朝鲜村寨,这一哨人马中,有一人会朝鲜语,他向朝鲜人问路,要回鸭绿江的小道。那朝鲜人起初不肯回答,惹得刘义兴起,拨出大刀来,架在那人的脖子上,那朝鲜人方才答应给他们做向导,向鸭绿江边撤退。

    此际,大道上的枪炮渐渐少了,陈庆看到自己这一哨人马,并没有损失多少,心中多少有点儿欣慰,这样,在朝鲜人的带领下,他们急急的奔回鸭绿江清国境内,饿了就到朝鲜村寨中抢些食物,渴了就喝些山泉水。他们步行了七八日,看到前面有一条大江蜿蜒而流,向导指着那江道:“前面便是鸭绿江。”

    陈庆看到潺潺而流的鸭绿江,他蹲下身子,俯身喝了一口江水,叹了一口气道:“终于回来了。”

    鸭绿江北岸,聚集了清军八十二个营,约二万八千人,一部分是从平壤撤退的清军各营,一部分是从内地驰援平壤的部队,闻听平壤既已失守,大军在鸭绿江边安营扎寨。

    奉军左宝贵已经战死,忠骨埋在了平壤城中,陈庆得到了左宝贵的知遇之恩,一心想为左宝贵报仇,他和刘义一商量,对着手下人道:“诸位,左总兵以身殉国,我立志要为左总兵报仇,我观聂大人乃一位名将,抱有爱国抗敌之心,我愿意投靠他的麾下,有人愿意同我前去的,便去了,若没有人同我一起,我便只身而去。”

    刘义看到众人不说话,自己先走到陈庆的面前,他对陈庆道:“陈大人,算我一个吧,左总兵死得太惨了,我也要为他报仇。”

    “为左总兵报仇!”有十几个士兵同陈庆站到了一起。

    陈庆道:“谢谢大家,你们不愿意跟着我的,我也不勉强,你们且回营去吧,我要投靠聂士成大人。”

    陈庆带着跟着自己的二十人来到了聂士成的大营,聂士成看到陈庆带着人来投靠自己,也满心欢喜,又怕奉军那边怪罪下来,不好收留,陈庆跪倒在地道:“聂大人,就让我们跟着你一起打倭寇吧,我们要为左大人报仇。”

    聂士成沉吟片刻,便道:“好吧,你们且留下来,我自会去找宋大人,让你们划归我指挥。”

    自此,陈庆与刘义带着奉军二十人的队伍,便在鸭绿江边驻扎了下来,而江的南岸,陆陆续续的开来了日本的军队,他们也在南岸开始修筑工事。

    聂士成看到日军的大批部队开到了鸭绿江的南岸,先行来到清军帮带宋庆的大营,向宋庆建言道:“宋大人,末将看到大批倭寇开到了鸭绿江的南岸,并开始修筑工事,如果倭寇工事一旦筑成,对我军来说是大大的不利,我军应趁倭寇立足不稳,率军从左右两翼攻击,必获全胜,以振我军自平壤失败以来的军心。”

    宋庆被朝廷任命为帮办,协助叶志超督办军务,实际上,自平壤清军战败以后,叶志超深知自己即将被朝廷免职,所以,佯装生病,将一切军务,都交与宋庆打理。宋庆,字祝三。山东省蓬莱市泊子宋家村人。行伍出身。幼年家境贫寒,一八五三年赴防安徽,助毫州知州宫国勋镇压捻军有功,擢参将。一八六一年以同太平军和捻军作战有功,晋升记名总兵,赐“毅勇巴图鲁”勇号。一八六二年(同治元年),安徽巡抚唐训方裁整淮军,以三营归记名总兵宋庆所统。因宋庆勇号毅勇巴图鲁,故称毅军。屡挫捻军于河南、山东,一八六四年擢为南阳镇总兵。同治六年(一八六七年)敕赐黄袍马褂,更勇号为“格洪额巴图鲁”。同治七年(一八六八年)随李鸿章战于直隶,赏二等轻车都尉,授湖南提督。同治八年(一八六九年)陕甘回民起义,宋庆随左宗棠驰往镇压。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年),赏戴双眼花翎,移授四川提督。光绪元年(一八七五年),奉诏会办奉天军务,驻锦州、营口。光绪八年(一八八二)移军旅顺口,驻守一十二年,修筑炮台,训练士兵,所部军容整肃,设防不怠,为诸军之首。光绪十六年(一八九零年),加封太子少保。一八九四年,加封尚书衔。

    慈禧太后得知平壤战败以后,命令宋庆率军驻守鸭绿江,节制清军诸营。宋庆有“格洪额巴图鲁”之称,所辖军士,为毅军,共计五营二千余人。余下清军七十七营,来自各省,他们依江而布,各筑工事,武器装备也颇为不同,其中装备最为精良的是刘铭传的准军,共计一十二个营,他们装备着德国八八式毛瑟步枪和大炮,火力很猛,刘铭传乃是李鸿章的心腹爱将,所率的准军,乃是当时清军中最精锐的部队。刘盛休接手过来,虽然此后的铭军,多数为刘氏宗族的子弟,少不了一些纨绔子弟,虽少经战阵,但其军军威尚在,不失为一支生力军。

    第一卷 第三十三章 鸭绿江江防统帅

    刘盛休所带领的这到淮军,又因为他们的前任都统是刘铭传,也称之为铭军,他们本来是要参加平壤战役的,他们从山东乘船由北洋水帅护航,向平壤进发的时候,中途得到电报,说平壤已经陷落,李鸿章即令,刘盛休改变方向,从鸭绿江登陆,接应从平壤撤退的清军。

    为了把这支准军送到朝鲜,北洋水师的主力舰队担任了护航任务,在把准军送到鸭绿江在回师山东时,路经黄海,遭到了日本水师的袭击,那一场海战,北洋水帅被日军海军击沉了四艘战舰,可见为这支部队的到来,水师付出了极沉重的代价。

    光绪皇帝和李鸿章得知叶志超在平壤不战而退至鸭绿江,心中早有换帅之意,马上把叶志超调到京城去。

    叶志超得到调令,叹了一口气,简单的收拾一下行装,便离去了。在平壤督查各军之时,他身为统帅,高高在上,众人见面无不卑躬屈膝。可现在,他虽身为统领,但作为一个从平壤战败的将军,他只带着几个亲随回京。按大清的军纪,他已经知道了他的命运,众人基本上也知道了他的命运,一路之上班,竟无人相送。叶志超不禁感叹世态炎凉。

    叶志超这一走,身为统领帮带的宋庆自然成了整个鸭绿江江防的最高统帅,叶志超回京之时,宋庆已经是帮办,按照清廷的官阶,帮办,就是帮着统领办事,如今统领不在,那自然是帮办代理军事指挥权。宋庆初掌军务,各驻扎在鸭绿江的清军将领,无一不把失败的理由强加给叶志超的身上,在各军将领看来,诸军在平壤及牙山之败,完全是叶志超的指挥无能。他们纷纷要求弹劾叶志超,而京中也传来消息,不少官员也在弹劾叶志超。所以,朝廷方面,肯定让叶志超负担起朝鲜占场上失败的罪责。如果叶志超能扛起朝鲜战争失败的罪责,那底下的将领,受罚就较轻,所以,大多数人为了自保,都选择了落井下石。

    聂士成是最先与叶志超出兵到牙山的,叶志超被弹劾的消息传来,聂士成也感到一阵紧张,毕竟,最先进入朝鲜的两位将军,一位是叶志超,一位便是他,作为朝鲜战败者,他也有一定的责任。虽然朝廷的处理结果尚没有下来,但是,聂士成鸭绿江边诸将的眼神中,也看出一些端倪来。但没有办法,败军之将,何以言勇。

    叶志超走后,聂士成看了看鸭绿江的整个江防图,他把手指向了九连城,又指向了九连城旁边的虎山,聂士成早年从军,性格刚毅,被诸军将领白眼,聂士成可受不了这个气。于是,他才来到大营中,来找宋庆,请求带领本部人马,前往鸭绿江的最前沿部——虎山。同时,他要求,趁敌人立足未稳之机,向对岸的日军,发动大规模的袭击,以便掌握战役的先机。

    听得聂士成的建议,宋庆在那里犹豫片刻,叶志超走后,他初为各路清军统帅,如果贸然出击,打胜了没有话说,但若战败了,众人又会将矛头对准他,更何况,从平壤溃败回来的清军,已无战心,从国内增援过来的部队,他并不知底细,这些军队平时各驻一地,并没有隶属关系,不知道能否完全听从他的指挥。他自己的盘算是以稳为主,先利用鸭绿江的江防工事,阻击日军在鸭绿江的对岸,只要日军不进入国门,他就是功劳一件。考虑颇多,宋庆对聂士成道:“聂大人忠勇可嘉,祝三(宋庆字祝三)知晓,我大军刚刚到达鸭绿江边,忙于修筑工事,已经疲惫不堪,况原朝鲜之军,又于平壤新败,士气低落,各路人马,皆从国内各处调来,沿江而布,从未配合过作战。祝三认为,各军之间,配合尚有一个过程,所以不宜出击,只可坚守,拒倭寇于国门之外。”

    “我在牙山、平壤与倭寇交锋,其战力不过一般,当前,刘盛休的准军,乘船到达鸭绿江已有月余,正可以逸待劳,而且,整个队军当中,要数他的部队,装备最为精良,可让其为先锋,诸军随后,趁倭寇立足不稳,冲杀过去,趁势夺回平壤,将倭寇赶下大海。也未必不能实现。”

    宋庆道:“聂大人,日军兵锋正盛呀,我军来到鸭绿江后,对敌情不甚明了,如果贸然弃江防而率军出击,不正是以彼之短,击其之长吗?这军应巩固江防,以坚固的工事,将敌人阻在鸭绿江边。”宋庆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

    “从平壤撤至鸭绿江,我日日派人到对面侦察敌情,如今,日军往来疲劳不堪,是最佳的出击时间,如果我军奋勇出击的话,虽不能歼其大部,但可歼沿岸的敌先头部队。”对于宋庆坚持自己的意见,聂士成一步也不退让,他也坚持着自己的意见。两位大人在营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说服不了谁。

    “你我不必在此争执,这样,我们请刘盛休刘大人来议事,我们听听他的意见。”宋庆看到说服不了聂士成,便想把刘盛休拉过来,让他也来议事,刘盛休毕竟是鸭绿江江防清军中最精锐的部队。

    少倾,刘盛休来到帐中,三位大人依次拱手,刘盛休少不了一番客套,宋庆把聂士成主动出击之事,向刘盛休说了一遍,又道:“刘大人,你所率的铭军,装备精良,战力最强,你对跨江出击如何看?”

    刘盛休沉思了片刻道:“大人,自叶大人平壤率军北撤以后,倭寇兵锋正盛,我军宜在鸭绿江坚守,借此天然屏障

    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