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农门多喜 > 农门多喜第1部分阅读

农门多喜第1部分阅读

    张兰道:“我也是这么说的,可素素嫂说,这羊到了咱家也养不安生,还不如她家替咱养,只要我每天抱着多多去喝羊奶就行。她家也不白给咱养羊,只求每天给婧婧喝一小碗奶,这奶也不白喝,令狐郎中给她家预付的工钱是十几只母鸡,她家每天给多多吃一只鸡蛋。”

    “不行,养不安生咱也自己养,不能太麻烦人家,我去牵羊。”吕氏不同意羊养在别人家,张兰性子绵软,她怎么教都教不硬实,自己养大的孩子,只好自己多出头。

    素素是董敏的媳妇,她这话说的好听,可一只羊一天才能产多少奶,董婧都八岁了,一小碗奶哪够喝的,她喝了,哪还有喜多多喝的,反过来还好像自家占了多大便宜似的。

    喜二根站起来:“大嫂,还是我去吧,我跟敏子哥说。”

    “行,你好生跟敏子说啊,人家今天才帮了咱家一个大忙。”喜二根和董家兄弟关系好,男人家说话也比妇女爽利些,吕氏也就没坚持着自己去。

    “我晓得。”喜二根起身准备往外走。

    “啊,啊啊。”喜多多伸手要爹爹抱。

    吕氏乐呵:“哟,我家多多是要亲自上门,去要自己的奶羊,这点可是比你娘强,女孩子就是要厉害一点,不能被人欺负。”

    “啊?咯咯咯。”才六个月大的喜多多,哪里知道自家伯娘说的什么意思,看着吕氏嘴巴一张一合还笑呵呵的,她也跟着说笑得热闹。

    又逗笑了几句,喜二根抱着宝贝闺女去讨要自家的奶羊。他接妻女回家时,张兰都没跟他说过奶羊的事,要不当时他就会跟董敏说清楚。张兰打小就胆小怕事,素素的嘴巴又不是一般的厉害,她哪里是素素的对手。

    喜二根走没多久,吕氏和张兰就分头去午睡。两人身子都不好,天又在下雨,反正没事干。吕氏本来还想趁闲做点针线活,可下着雨光线不好,她眼神也大不如前,怕弄坏了绣品不好交代,这活计是镇上的人家定做的。

    谁知刚睡下,就听到胡莺莺尖哭。

    喜家的院子不算小,分前后院,每个院都比一般的农家院子大。

    前后院的布局也差不多,五间正房,东西各三间侧房,正房和侧房之间,夹着厨房和杂房。吕氏、喜二根一家、喜四根住后院,喜三根两口子住前院。

    后院的院子里种着菜,院子西侧还有一个红薯池子,是育红薯苗用的,不过现在这个时节红薯苗已经种到地里了,池子也就空着。

    前院还有牛棚、鸡窝、猪圈之类,现在也是空着的。

    牛被胡莺莺换了生儿子的药方,二十几只鸡被她每三天一只配了药方,几乎全进了她自己肚子里。至于猪,她下手晚了点,喜三根一口气把四头猪全卖了,卖猪的钱说是还了债,其实是交给了吕氏保管。素素说喜家养羊养不安生,也是有依据的。

    第005章 小产

    前后院隔着,又这么大的雨,都没盖过胡莺莺的哭声,吕氏以为两口子又吵起来了,翻个身接着睡。她嘱咐过喜三根,这两天不能再打架,否则胡莺莺脚坏了就不好办了。喜三根虽然脾气不好,那要看对谁,大嫂说的话他绝对会照做。

    “大嫂大嫂,你快点看看,莺莺这是怎么啦,怎么出血啦。”

    听到门外喜三根焦急的呼叫声,吕氏赶紧起来,打架打的喜四根自己急成这样,这还是头一次。

    吕氏起身就训喜三根:“不是跟你说了不要再打架,你怎么就把我的话当耳旁风。”

    喜三根解释:“我没打架,我俩都在睡觉,她忽然说肚子痛,我以为她又在装,可看她那样子不像装的,后来我就看到她裤子往外渗血,是那里在流血,她自己也吓哭了。”

    “什么?快点去看看。”

    喜三根的话让吕氏心里有种不妙的感觉,虽然从胡莺莺那中气十足的尖哭声,听着不像是会有事的样子,可女子下体流血,这事可大可小。胡莺莺身子向来康健,平时来月事都没什么异样,今天肚子疼成这样,还是小心点为好。

    “啊——,大嫂,我肚子好痛,大嫂,我是不是要死了。”吕氏一瘸一拐急着进了喜三根的屋子,胡莺莺看着她就开始哭喊。

    “胡说啥,动不动就死呀活呀的,不就是来了月事吗,女人家哪个月不来月事,值得你这么闹腾。”训完胡莺莺,吕氏还是赶紧吩咐喜三根去找陈稳婆,胡莺莺脸色太不对劲。

    村子里的稳婆,除了给人接生外,多少都懂点妇科病的医理,厉害些的,还会把脉开方子,相当于半个妇科大夫。

    “大嫂,莺莺没事吧。”胡莺莺弄这么大的动静,张兰怎么可能不知道,她就跟在吕氏身后,只是怕添乱,呆在院子里没有吭声,喜三根急匆匆出去了,她这才问起。

    “没事,莺莺这是来月事了,可能是今天伤着了对月事有影响,所以肚子痛,你回去歇着吧。”吕氏一边在衣柜里给胡莺莺翻找替换的裤子,一边赶张兰。

    张兰胆子小,见血就晕,胡莺莺吃鸡那阵子,故意当着张兰的面杀鸡,弄得张兰后来看见鸡就躲,月子里连鸡汤都不肯喝,更别说吃鸡肉了。这都过去快一年了,张兰才好一点,别再因为胡莺莺给吓出毛病来。

    胡莺莺却不放过张兰,出言讽刺:“这在身边长大的弟媳,和外面来的弟媳就是不一样。”

    吕氏虎起脸,把找到的裤子扔给胡莺莺,说话也不客气:“还有精神斗嘴,看来是没事,那你就自己一个人呆着吧,我们这些人就不碍你眼了。”

    说着话吕氏拉着张兰就往屋外走。

    “哎哟,哎哟,疼死我了。”胡莺莺这才想起自己肚子还痛着呢,一声紧似一声的开始叫唤。

    吕氏将张兰退出屋子,自己却没真的走,她虽没生过孩子,可也毕竟四十多岁的人了,阅历在那儿摆着呢,多少懂些女人怀孩子生孩子的事,何况张兰从怀孕到生孩子,一直都是她照顾着。她感觉胡莺莺这情况,与来月事还是有点不同。

    在屋子的外间站了一下,吕氏又拐回去问胡莺莺:“你上回月事什么时候来的?”

    “啊?我想想。”胡莺莺忘了喊肚子疼,仔细想着。

    “我记不得了,反正是很久没来了,我的月事一向不准。”到底没想起来,胡莺莺给自己找理由。

    吕氏心里咯噔一下,也顾不上追究胡莺莺说的是真是假,催着胡莺莺赶紧躺好别动。她只知道孕妇保胎是静养,再进一步的事也是一知半解。张兰怀多多的时候一直很顺利,就是当年自己的婆婆怀小叔子的时候,也没有过什么波折,所以她没这方面的经验。

    胡莺莺看吕氏这架势,心里也怕了,躺着不敢动,连话也不敢多说,就是肚子间或疼一下,她也是忍着的,哪里还有心思哭喊。

    陈稳婆很快就来了,给胡莺莺做了检查后,说是小产,这下一家人全都傻了眼。陈稳婆这种事见多了,催着吕氏赶紧烧热水,说是得赶紧将胡莺莺宫腔里的东西清理出来。

    吕氏醒过神来忙活着烧热水,喜三根一个大老爷们帮不上忙,而且喜三根这会儿肠子都悔青了,整个人就跟个傻子一样,根本指望不上他。张兰胆小的性子村里人都知道,陈稳婆干脆让她去将自己儿媳喊来帮忙,她的稳婆营生是要传给儿媳的。

    喜二根牵着羊回来的时候,事情已经忙活完,陈稳婆正在给吕氏交代,最好找令狐郎中来给胡莺莺看一看脉。

    胡莺莺先是扭了脚,为折腾吕氏,她出了许多幺蛾子,也折腾了她自己,后又和喜三根打了一架,没轻没重的,还不知伤到内脏没有,要是伤到女人的根本,那还是得早点治。

    喜二根不用问也能猜出是怎么回事,这会儿再骂三弟已是于事无补,只是殷勤的送陈稳婆和她儿媳出门。

    出了院门,陈稳婆的儿媳几次欲言又止,喜二根看出她是有话想说,就问:“崔嫂,你是不是有事?”

    崔嫂看向自己的婆婆,陈稳婆叹道:“二根,按理说这是你家自己的事,我们外人不该插嘴,可是今天这是既然让我们遇上了,我还是好心给你提个建议,赶紧和三根分家吧,否则往后兰子和多多的日子都不好过。”

    喜二根问怎么回事,崔嫂告诉他自己早上看到和听到的。

    早上胡莺莺回家拿水,碰到花婶子,花婶子给胡莺莺说起喜二根和喜三根都喜欢张兰的事,还说喜三根到现在心里都还没放下张兰,他娶胡莺莺就是因为胡莺莺和张兰长得像。

    花婶子还说,喜三根对喜多多好,也是因为喜多多长得跟张兰像,要不,喜多多又不是男孩子,长大了还得给她置办嫁妆,一个赔钱货而已,哪里值得对她那么好。

    胡莺莺越想约有道理,路上走路不用心,摔到路边土壕里才扭了脚。

    喜二根听完没有吭声,崔嫂扶着摇头叹气的陈稳婆离开。

    看着崔嫂婆媳走远,喜二根回身,发现喜三根就在他身后,他准备绕开喜三根。

    喜三根挪动身子挡住他,仰头看着喜二根道:“莺莺今天跟我闹,也是因为崔嫂说的这个事,莺莺现在又流产了,往后更要把账算到二嫂和多多头上,二哥,咱们还是分家吧。”

    “那就分吧。”喜二根说完这话,头也不回的进了院子。

    第006章 稚语

    “多多,来,到娘亲这里来。”

    “娘——。”

    一岁半的喜多多,讲话吐字已经很清楚,可是胆子却极小,在炕上还可以迈着小步子挪两下,一到了地上,就怎么哄都不肯走,催得急了就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张兰都哄了她大半天了,她站在那里硬是不动,眼看着小腿抖啊抖的就要坐下,怕累着她,张兰无奈,只得上前一把抱起女儿。

    “大嫂,多多胆子这么小,什么时候会走路呀。”张兰愁眉苦脸问正在做针线的吕氏。

    “急啥,到该会走路的时候,自然会走。我听你奶奶讲,你像多多这么大的时候,也是这个样子,女儿随娘,一点没错,是不是呀,多多?”吕氏倒是不急,还逗起了多多。

    张兰很小的时候,跟着奶奶到处要饭,附近村子里的人都知道这事,后来她奶奶死了,才六岁的张兰一个人要饭,吕氏便把她领回了喜家,跟喜二根兄弟一块养大,她来喜家的时候还小,早已不记得小时候事了。

    “伯娘,好看。”喜多多指着吕氏手里正在做的针线活。

    村里有个人家的女儿订了亲,男方家境殷实,给的聘礼比女方家里原来预期的要多得多,她家原来给她准备的嫁妆,相比于这丰厚的聘礼,就显得粗陋了,家里赶紧给她重新准备嫁妆。由于成亲时间定的急,全靠自家人做针线活根本来不及,那女孩针线功夫也不行,她家只好花钱雇人做,吕氏手上的是一条炕帷,上面绣着百子嬉戏图。

    别的东西可以雇人做,可是成亲第二天送给婆家个人的鞋袜,得新娘自己动手,那女孩这几天都跟着吕氏在学,今天女孩家里有事,她在吕氏这里呆了一会儿,听吕氏给她指点了一些技巧,就回自家去抽空做了。

    “好看是不是,多多想不想学?”吕氏逗喜多多。

    张兰抱着喜多多坐到吕氏旁边,喜多多抻着身子往吕氏这边看,听伯娘这样问自己,奶声奶气的道:“想学。”说着话喜多多就要往吕氏身上扑。

    吕氏赶紧把活计搁到一边,伸手抱过喜多多,在那红扑扑的小脸蛋上亲了一口,而后道:“好好好,我们多多学绣花,不过多多现在还小,会被针伤着,等长大一点咱再学,咱们现在去做饭,爹爹干活辛苦,咱们要爹爹吃得饱饱的。”

    镇上有一家人给儿子起新房,特意找上了喜二根和董梁,两人已经在那人家里干了好几天。

    “爹爹——。”

    “哎——,闺女,想爹爹没有?”

    “想爹爹。”

    还真是巧,吕氏话音刚落,喜二根就进了院门,也顾不上自己一身土,抱过女儿就原地转悠了一圈,乐得喜多多直笑,还要爹爹这样跟她玩。

    张兰要从丈夫手上接过喜多多:“来,娘亲抱,爹爹干活累了,让爹爹休息一会儿。”

    “没事,不累,跟闺女玩,那就是休息。”喜二根没有将女儿给媳妇,而是又原地转起了圈,父女俩玩得开心。

    吕氏问喜二根:“你今天怎么回这么早,这饭还没做呢。”

    喜二根不转圈了,把喜多多举起老高,笑呵呵道:“四根去工地上找我,说先生已推荐他参加县试,我急着告诉大嫂和兰子这个好消息,就告假回来了。”

    去年秋季经村里私塾先生推荐,喜四根去了镇上读书。

    吕氏和张兰都为喜三根高兴,吕氏道:“太好了,四根这才读了几年书,先生就推荐他考试,我这就给咱爹娘上香,愿爹娘保佑四根顺利考中秀才。”

    小小的喜多多,跟着伯娘和爹娘给祖父母上了香,听伯娘和爹娘嘴上一个劲的说秀才这个词,她不懂秀才是什么意思,不过见大人们说起秀才就高兴,以为是什么好东西,便拍着小手道:“多多要秀才。”

    几个大人被多多的稚语逗得哈哈大笑,喜二根笑道:“好好好,多多要秀才,咱们多多将来要嫁个秀才,秀才再考举人,举人再中进士,进士再当个大官,咱们多多就是官夫人。”

    一家四口说笑了一会儿,张兰进厨房做饭,吕氏接着绣炕帷。

    天色已不早,喜二根也就没回镇上工地,提起篮子准备去地里割青草喂奶羊。

    喜多多在家里呆了一天,见爹爹这副架势,就知道爹爹要出门,揪着爹爹的裤腿不放,女儿那可怜的小模样,看的喜二根心都化了,一弯腰,就把女儿架到肩膀上坐着。

    “爹爹,得儿加。”喜多多小手抓住自家爹爹的两只耳朵,玩起了骑马游戏,父女俩经常这样玩,喜二根的两只耳朵就相当于喜多多的方向盘。

    “好,闺女坐稳了,大马要出发了。”喜二根迈开大步子。

    才走了两步,就见喜三根蔫头耷脑从院外进来。喜多多喊:“三叔。”

    “哎,咱们多多骑大马了呀,三叔上山挖药材时,捡根好树枝,给咱多多雕个木马好不好。”喜三根笑着逗喜多多。

    就连喜多多都看得出来,喜三根笑得很勉强,喜多多皱起小眉头道:“三叔难看。”

    喜三根收起笑脸,颓丧得坐到吕氏旁边的凳子上,呆呆的不动,也不吭声,老半天后才长长地叹了口气。

    吕氏看见他就气不打一处来:“又怎么啦?”

    “大嫂,这日子没法过了。”喜三根憋了这么一句话出来。

    “没法过是你自己的事。当初是你自己看上胡莺莺的,死活非要娶她,现在又是你自己说过不下去,你的事我管不了,自己看着办,别跟我说。”看着喜三根这样,吕氏心疼,可嘴上却不饶人。

    喜三根小声嘟囔:“我当初还不是……。”

    后面的话没说完。

    “当初是为了什么原因,往后都不要再提,一个响当当的汉子,自己做的事自己担。”豆腐心刀子嘴。

    喜三根闷坐了一会儿,起身道:“大嫂,那我走了。”便出了院子,背影疲惫而落寞。

    从始至终,兄弟俩之间都没说一句话。

    喜三根走后,喜二根也扛着喜多多出了院子,吕氏却没了心思绣花,怔怔地想起了心事。

    第007章 盘算

    去年胡莺莺小产后,喜二根和喜三根分了家,吕氏跟着喜二根和张兰两口子过,喜四根还没有成亲,他的生活由喜二根两口子管,读书的钱由喜二根和喜三根分摊。

    至于家产,他们的爹娘在世时,在老大还没有跟爹娘分家前,原先只有一座院子,就是喜三根现在住的前院。后院是吕氏和丈夫跟公婆分家后,两口子自己挣的,属于吕氏自己的财产。所以,兄弟分家,也就只有前院的房子可分。

    说是前后院,其实原来两个院子是分开的,中间还隔着一条路,两个院子门对门。后来,吕氏为了方便,请人将两个院连了起来,只留了前院一个门进出。

    现在分家,原来那条路没有恢复,只是将中间连通的?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