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网游小说 >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 >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第64部分阅读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第64部分阅读

匠敲打榫卯构件的声音若断若续地随风而至,隔着距离,人间的建筑嘈杂倒生出天籁的空灵。

    刘备凝望着被日光抹去了大半轮廓的宫殿骨架,一点儿怅然的心情也在明媚的冰冷中漾出涟漪,他慢慢地回过身,对侍立的李恢道:“话也说了这许多,庲降都督一职,德昂看何人可代?”

    李恢先是沉默,俄而却在刘备的目光寻找到饱满如朝阳的鼓励,他不再犹豫了,带着几分豪气说:“人之才能,各有长短,故孔子曰‘其使人也器之’。明主在上,则臣下尽情,是以先汉先零之役,赵充国说‘莫若老臣’。臣窃不自量,唯陛下察之。”

    他一展衣襟,怀着壮怀激烈的心情,郑重地跪拜而下。

    刘备忽而大笑,他要的就是李恢心甘情愿的自荐。李恢是益州郡人,亲戚故旧多为南中大姓,他熟悉南中风物,正是庲降都督的不二人选,他亲自搀扶起李恢,畅快地说:“卿之壮志,令人唏嘘,朕之本意,亦已在卿矣。”

    他轻轻挥起手:“明日即拟诏,授卿为庲降都督,持节领交州刺史,望卿不辞辛苦,即刻赴任。”

    李恢振振道:“陛下以边地重任相授,不嫌臣鄙陋,臣怎敢不尽心竭力?至于辛苦,为国家料民理政,何来辛苦?”

    刘备紧紧地握住李恢的手,叮咛道:“务必稳住南中,朕不以虚词束官吏,若能换来三至五年太平,阙功甚伟!”

    皇帝的嘱托不见丁点儿的空话,实际到把隐忧一并宣示出来,李恢不免感动:“陛下放心,臣不敢轻忽,定当竭力保得南中平稳,为陛下赢得时间。”

    真个是伶俐人!

    刘备的话说得并不算透彻,可李恢已听出皇帝话音里的深意,稳住南中,保得后方太平,皇帝的东征没有后顾之忧,才能尽全力与东吴决一胜负。待得东方战事平息,疆土之争落下帷幕,皇帝便要清扫南中叛乱,真正实现国家完全清宁。

    刘备松开了手,像是把千钧的希望和寄托都倾注在李恢身上,刹那间被疲惫蚕食了精力。

    李恢慢慢退了出去,宫殿里的日光拖长了,像蜿蜒的腰带,慢条斯理地缠着飞彩流金的梁柱,缓缓地接近了皇帝,抠掉了皇帝脸上衰老的皱纹,恍惚间,他显得年轻了。

    门口的黄门齁齁的声音撞着门缝飘进来:“陛下,丞相求见!”

    刘备本坐在御座上发呆,神思像游弋的阳光,在有些浸凉的宫殿里漫无目的寻找巢岤,突然像被刺扎了神经,倏地腾起半个身体,急不可耐地说:“宣,宣!”

    宫门像久涸的井口缓缓地揭开盖,一股清泉汩汩淌出,水波映着清冽的月光,静谧中听见风从结着薛萝的墙垣上荡下,像阔别久远的呼唤。

    刘备抬起头来,诸葛亮已在殿堂中央跪下,玄色朝服像水一般,妥帖淌过他高挺的身体,仿佛云依着月,不见得半分的不合适。他便是恭敬地跪在丹墀下,低低地埋着头,亦让人感到安全。

    “丞相,朕等了你很久。”刘备坦率地说,他走向诸葛亮,用一双手扶起了他。

    君臣一照面,彼此从对方的眼睛里读到了同样的东西,有疲惫的煎熬,有辗转的思量,有彻夜的焦虑,还有惴惴的问询。

    “臣知罪。”诸葛亮诚恳地说。

    刘备失笑:“孔明何罪?”他念了诸葛亮的字,这样让他感到亲切,仿佛又回到了过去,主公军师亲密无间,畅所欲言,而不是皇帝在咨问丞相。

    诸葛亮凝重地说:“臣明知陛下在等臣,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拖沓延迟,有避君之嫌,辜负陛下厚恩,非罪而何!”

    刘备盯着诸葛亮微黯的眼睛,他看到了迷雾似的忧虑:“孔明为何避君,可否以实言相告?”

    诸葛亮从袖中抽出一份文书:“陛下可否先阅此急报,容臣稍后相告。”

    刘备有些诧异,却并不反对,捧开急报看将下去,却像是一桶焦油泼在干柴上。刘备怫然作色,焦躁地踱了数步,把急报重重掷下去:“雍闿好大的胆子!”

    他又捡起急报,捺住性子,从头至尾读了一遍,恼怒稍稍弱了,新愁却似野草,春风吹又生:“雍闿竟敢杀戮朝廷官员,他这是要向成都挑衅么?”

    他越想越气,恨道:“东吴的手伸得太长了,敢管起南中的事。建安二十四年,他们挑唆雍闿脱离益州,当时汉中战事胶着,朕为汉中大局,隐忍不发,如今又来撺掇边民闹事,歹毒不让虎蝎!”刘备提起东吴更是怒火盈天,他着力拍着手,“索性率军征讨益州郡,灭了他雍闿的老巢!”

    诸葛亮稳稳地说:“雍闿为益州郡大姓,一向不服朝廷管辖,反侧早萌。庲降都督邓方刚殁,雍闿便骤起乱心,背后还有东吴挑唆。后有靠山做凭恃,前无公门掣肘,此次借口太守盘剥民力,率郡民闯入公门闹事,残杀府君。他这是故意捋虎须,便要看看朝廷如何处决!”

    刘备从怒火中拔出理智:“孔明以为……”

    “雍闿就等着朝廷出兵征讨,他则可名正言顺地竖起反旗!”诸葛亮一字一顿地说。

    刘备懊丧地叹口气:“雍闿竖起反旗,未必不是朝廷的好事,像如今这般不死不活,忽而平静,忽而起风波,无日不得安宁。他若反叛,却是坐成口实,我们正可出兵平乱。”

    “可后方不能乱。”诸葛亮说话的语气沉甸甸的。

    刘备沉默,他缓缓地回到御座上,颓然地坐下,急报像刚蜕的老皮,在青玉案上展开:“孔明,你反对东征么?”

    皇帝的询问像断藤的秋千,“当啷”一声在坚硬的石墁地上摔成七八瓣。

    “不。”诸葛亮轻轻地吐出一个字。

    刘备衰弱地看着他:“可是你给了我两个选择,要么挥师东进,任由后方扰乱;要么留守成都,平息南中反侧。权衡下来,只有选后一个。”

    诸葛亮镇静地说:“臣不敢给陛下选择,臣只是就事论事,这也正是臣一直避君不见的缘由。”

    “什么缘由?”

    诸葛亮迟迟地叹了口气:“臣知道,陛下东征并非单为雪耻,而是为荆州。失去荆州,于陛下为锥心之痛,于臣更有泣血之伤。十四年前,臣在隆中与陛下纵谈天下三分,跨有荆益,两路出兵,定鼎中原。可惜,世事无常,荆州易手。倘若不重夺荆州,则我季汉拘于险塞山川间,被迫出险道与曹魏争秦陇,其艰苦胜过以往数倍,故而荆州争地,为国朝势在必得。”

    没有人比诸葛亮更看重荆州,那是他梦想起飞之地,承载着他太多美好的感情,温柔的亲情,纯热的友情,甜美的爱情,千古君臣的知遇情,万世不迁的知己情,他一直怀揣着这些感情,在艰苦却充实的开拓路上寻梦。

    可是梦碎了,关羽丢失荆州的噩耗飞入锦官城的酣梦中,饱满的心流出了血。

    他在无数的夜晚梦见荆州的翠林空山,梦见叔父的坟头青草茵茵,红嘴鸟儿啁啼出婉转的挽歌,隆中的稻田长得齐腰高,像吟诗的文士陶醉地摇晃着脑袋,水牛在泥塘里打滚,见着熟人只掸掸尾巴,“哞哞”地哼哼。夕阳落山了,结伴的农人扛起镐头锄头,赤足踩着松软的田土,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灿灿的晚照落在上面,弯出成百个光彩夺目的笑脸。

    荆州,竟就失落在一场荒唐的阴谋里。他痛恨夺走她的敌人,他真的愿意亲操戈矛,和敌人决一死战。

    可是他能么?他不是任性妄为的少年,不能被冲动的意气蒙蔽了冷酷的理智,他是蜀汉丞相,他的身后是一个国家,是近百万臣民嗷嗷待哺的目光,他的一个轻忽的抉择,就会使上万无笿婷?br />

    他吞咽着苦涩的不甘:“可是,新朝草创,百事维新。东征之议刚下,南中便起反侧,战事骤起,后方不安。这一仗倘若速战速决,诸乱自解;若迁延胶着,祸乱久酿,恐成大难。臣不得不权衡利弊,因而踌躇多日,一是不想贸然进言,以误国家大事;二是臣在犹豫,恕臣直言,臣拿不准主意。”

    诸葛亮也有拿不准的时候,可见这件事对他的折磨有多深重。刘备凝视着诸葛亮,梳理平整的头发掖在进贤冠下,鬓角有细细的银光若隐若现,刘备仔细盯了一眼,是白头发。

    一场还没有开始的战争折磨着君主,也折磨着臣僚,刘备忽然觉得心痛,他又站起来,谆诚地说:“孔明之难,亦为我之难。不瞒孔明,数日以来,我也曾彻夜不眠,但痛定思痛,东征不可放弃,荆州必须重夺,望孔明体谅!”

    诸葛亮一时无言,他往前跨了一步,又抽出另一份文书:“臣愚拙,百般思量,也不知如何决断。荆州不可失,后方不可乱,至此两难之境,臣子当舍身为君尝难。”他高举奏章,直直地跪了下去,“臣请代陛下东征!”

    刘备呆了,他像是失了魂魄,半晌才记得要去拿过来,待得那封泥拆开,表上的字像被清水洗涤干净的鹅卵石,一个个清晰地跃入眼中。字体严整润丽,每一笔都不妥协,看得出写字的人很用心,每个字都蕴含着诸葛亮最真挚的报效之情,不掺杂一点儿的虚假。

    刘备握着表疏,不知不觉泪水溢出眼睑,他动情地长叹一声:“孔明之心,吾已知矣。”

    “请陛下恩准!”诸葛亮双手合十,重重地拜下去。

    刘备款款走下来,他再次搀起诸葛亮:“孔明深情,我心感动,但卿有代君之愿,我却不能允卿尝难。”

    “陛下……”诸葛亮听出刘备在拒绝他。

    刘备摁住他的手:“东征的事让我做吧,我把成都交给你,太子交给你,这比行军打仗难多了,望孔明勿辞!”

    诸葛亮想抗旨强谏,可在刘备那柔软的话语里,他感受到强大如岷山的君王力量。他纵然有代君尝难的壮志,也不能违拗皇帝的决断,君臣互相望着,忽然彼此眸中泪光闪逝。

    他们曾经历过无数次的分别,争夺益州的三年,争夺汉中的两年,他们都远隔千里,却从没有那个时刻能像现在一般,酸楚的伤感像在心上开了一道不能填平的水渠。

    刘备哑然失笑:“这是做什么,真老了?动辄伤情,不像话!”他慌忙岔开话题,“忘记说了,我已任李恢为庲降都督。”

    “李恢很合适,陛下圣明!”

    刘备道:“益州郡太守也该另择人选,先稳住雍闿再说。”

    诸葛亮寻思片刻:“张裔和杨洪,陛下选一个吧。”

    刘备平衡了一下:“张裔吧,杨洪留都,可以襄助你。”他补充道,“得告诫张裔一声,不要急躁,别惹急了雍闿,也别让雍闿逮着把柄。”

    “再有,李严和雍闿相识,若到万不得已之时,可请他给雍闿去信,缓得一时算一时。”刘备最后近乎无奈地说。

    提起李严,诸葛亮的心中冒出一根刺,湿漉漉的眼睛里弹出一丝波光,他不动声色地抹去了。

    他提起另一茬:“有个事,臣斗胆进言。陛下可否宽恕秦宓,他虽不逊犯颜,到底是出于忠心,并非忤逆。”

    刘备忽地展颜:“孔明不是已求过情了么?”他轻轻一拍诸葛亮,“上回孔明呈递辟太学博士表,提及秦宓之名,不是求情是什么?”

    “陛下圣明!”诸葛亮拜下,“陛下盛怒,当初说三日问斩,而今已历十日,却仍不闻刀斧之声,臣已知陛下赦死。然秦宓至今仍关在诏狱里,他是一介弱质书生,臣担心他会瘐死。”

    刘备没所谓地说:“先关着吧,死不了,”他一叹,“阻力太大,别再添乱了。”

    他轻轻走开,把诸葛亮的表章轻轻地拢入了袖中。

    ※※※

    杨仪回成都了,先去太常府交付节杖,再去尚书台交付尚书印绶。他出入公门办理这些事务时,总能感觉到背后躲在暗处的讥笑,针似的刺着他的皮肤,血流了出来,却流向心里,外边一丝儿伤口也看不出。

    他交出尚书印绶时,格外小心地抹干净印盒子上其实没有的灰尘,黑漆盒锃亮如新,像刚刷过漆。收归印绶的吏曹尚书也不禁感慨,说这印绶盒子保护得真好。

    他被贬官了,左迁弘农太守,不仅被赶出中央枢纽尚书台,还“遥署”地方郡守,守着个虚官,领着十斛米,尴尬地在低微官位上等到老死,再由子嗣上书朝廷,苦苦哀求一个得体的谥号,染满血泪的请愿书投上去,很多年才回应下来,那时,他已在坟冢中腐烂了。

    遥署……杨仪觉得特别可笑,降黜就降黜,偏加上一个华而不实的名头,还不如勒令他致仕,或者干脆除名为民,倒也爽快。

    他和魏延起争持,魏延被罚俸三月,他却贬官降职,这处罚太过偏袒。尚书台昏了眼不成,自己人不维护,偏去捧魏延的臭脚。想起魏延那又刁蛮又凶残的脸,止不住的恶心让杨仪以为自己吞了苍蝇。

    他从尚书台公署走出来,盛夏的阳光在天空放肆地奔跑,将漫卷的白云撵去了地平线。没有尽头的成都平原像悲伤的脸,伤心的泪水流溢出去,涨起了澎湃的潮水,湮灭着世人的不甘愿。

    费祎抱着厚厚的一扎文书从尚书台前的台阶下跑上来,抬头看见失魂落魄的杨仪,惊奇地说:“哟,威公,你何时回来的?”

    杨仪懒懒地说:“才回来……”他盯着费祎,那张年轻英俊的脸上盛开着春风得意的骄傲,虽然在竭力收敛轻狂,整个人却像成熟的瓜果,醉人的芳香掩不住地往外漏泄。

    真叫人羡慕!

    费祎被杨仪瞧得浑身不自在,往旁边挪去一步,没话找话地说:“威公这是来尚书台公事呢,还是休沐?”

    杨仪答非所问,古怪地说:“文伟为太子亲信,异日前途无量,可别忘了我们这些没出息的穷朋友。”话里一股子呛鼻的醋味。

    费祎听得别扭,也没显出来:“威公说哪里话,我一个小小舍人,不过为太子伴读,至于前途什么的,不敢做非分之想。”

    杨仪哀伤地叹口气:“我是不行了,穷老林泉,潦倒陋巷,过一日算一日。”

    费祎越听越难受,他笑了笑:“威公不要妄自菲薄。”

    杨仪摇摇手:“我不是菲薄,是就事论事。唉,文伟是人才,干理果捷,他日定会超拔过人,别怪我多嘴,我告诫你一句,别得罪小人,免得遭殃!”

    费祎不自然地一笑,他对杨仪和魏延的矛盾也有耳闻。可他是装糊涂的行家,明知道杨仪这是要他循着话头刨根问底,好让那怨气有处发泄,他偏装作没领会,打着哈哈说:“多谢威公良言,啊,我还有事,待我把事办完,再寻威公叙旧情可好。”

    他对杨仪拱拱手,抱着文书跑进了尚书台公署大门内。

    杨仪还憋着半截话,倒让自己难受,他“呸呸”吐了两口,没吐出半个字,却吸进去腥臭的灰尘。

    远远地看见尚书令刘巴领着一群分曹尚书走过来,响亮的咳嗽声从公署的门楣外传来。他在刘巴看见他之前,迅速地背过身从另一条路离开。

    第三章 英雄暮年壮心未已,刘备忍悲征吴

    蜀宫后苑内,一川流水脉脉如玉,弯曲如女子玲珑的线条,曲水的尽头是一座亭台,午后的阳光在亭台间犹如精灵般跳跃。

    一阵风起,吹得亭阁外的花草扑簌簌乱舞,刘备抬起手挥去满眼的飞絮,徐徐一回身,便看见赵云已跪在亭阁的台阶下。

    “子龙,平身吧!”刘备笑着扬起手。

    赵云恭谨地站起,也不挺直身体,刘备在亭中招手:“过来坐!”

    赵云上了亭台,也不敢坐,垂了手只是站立不动。刘备拍拍亭中的石墩,一面自己坐下,一面指着另一方墩:“坐下呀!”

    “君臣有别,臣不敢坐!”赵云面露肃然。

    刘备“啧”了一声:“圣谕,赐赵云坐!”

    赵云只得参礼相谢,斜着坐了半个身子,他面前是个阔大的石案,案上摆满了旨酒珍馐,碗碟锃亮泛光,映着杯中的琼浆和盘里的菜肴。

    “该是吃晚膳的时候了,子龙与朕同进膳吧!”刘备举起了一只酒爵。

    赵云慌得站起:“臣不敢!”

    刘备“当”地落下那酒爵,脸上神色不虞:“子龙,你做?br />免费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