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网游小说 >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 >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第62部分阅读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第62部分阅读



    她直冲到刘协之下,面朝一干臣僚,愤愤道:“尔等皆为汉室臣僚,怎敢逼迫天子禅让,行此悖逆之举?”

    这一下,刘协和华歆等人都惊住了,当改朝换代的丧钟敲碎了旧王朝的台基,当所有人怯懦地匍匐在权力倾轧下,明哲保身而不敢进一言,挺身而出护卫旧朝的竟然是一个女人,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个女人是曹操的女儿!

    竟然是一个女人呵!

    刘协真的要哭了,为什么在王朝覆灭时,是一个女人在苦苦支撑那烂朽的栋榱,那些自诩忠贞的须眉丈夫们却做了缩头乌龟。

    华歆素来忌惮曹节,他好言好语道:“皇后,臣等奉命行事,请皇后交出玺绶!”

    曹节“哼”了一声:“想要玺绶么,让曹丕自己来!”

    底下霎时无声,像一群埋在沙里的鸵鸟,彼此面面相觑。

    曹节冷笑:“他想当皇帝,却没胆亲自来,派一群跳梁小人出面,孬种!”

    虽被曹节痛斥,却没人敢面质,这个曹操的女儿性子刚烈,从来说一不二。虽然如今皇帝刘协不足成势,皇后名位形若虚设,可曹节到底是曹丕亲妹,轻易得罪不起,万一将来曹丕清账,拿这事当由头,谁也担不起这个罪责。

    “请皇后交出玺绶!”华歆豁出去了,闷着头喊出一句。

    曹节捂住了印盒,挑衅地说:“我若是不交呢?怎么,诸卿要杀了我不成?”

    “不敢!”华歆诚惶诚恐地拜下,诸人都伏低下头。

    曹节怒声道:“叫曹丕来!”她虽然为女流之身,却天生有一股威慑之力,此时面对逼宫的群臣,竟毫不畏惧,一声声喝令如钢鞭催迫,致一干须眉无言以对。

    “皇后,”刘协忽然呼了她一声,他索性走下玉阶,伸手在曹节抚着印盒子的手上轻轻一扣,无力地说道,“交出去吧。”

    曹节怔住,她转头看见刘协泪光盈烁的眼睛,突然就明白了。

    刘协这一生从来没有真正做过主,生命是母亲所给,皇帝是董卓所给,二十年的傀儡皇帝生涯拜曹操所赐,连这个皇后也是曹操塞给他的。他做了一辈子提线木偶,是权臣推向前台的傀儡,是野心家标志正朔的符号,却从来不曾做过他自己。

    这一次,他打算做一次主,尽管很软弱很悲哀,可到底是他第一次为自己择定人生。

    “不……”曹节用最后的力量护住玺绶,她早就读懂了这个皇帝自杀式的毁灭选择,可她的血脉里流淌着父亲曹操的骄傲,即使面对死亡也不当退缩。

    “交出去。”刘协又说。

    曹节绝望了,她低低地吟了一声,猛地扬起手,重重地把印盒子摔出去,直砸到殿堂中央,玉玺滚翻出来,砸中了几个臣僚的脚。

    “拿走!”曹节满面是泪,呜咽着骂道,“告诉曹丕,他倒行逆施,苍天有眼,必不祚尔!”

    女人怨毒的赌咒是刻骨的刀剑,让殿内诸人不寒而栗,却无人敢遏制她的愤怒,也没人再愿意多停留。他们要的是实际的好处,骂名太微不足道,做新朝劝进功臣与做旧朝死硬忠臣相比,二者放在秤上称一称,傻子也会喜新厌旧。

    人都走光了,空空的殿堂像一口棺材,阳光在门外逡巡,总是不肯溜进来,仿佛害怕这宫殿的腐朽。

    刘协发了一阵呆,他看着仍在抹泪的曹节,叹息道:“难为你了。”

    曹节哭着念道:“陛下这是为何,为何……”

    刘协微苦地说:“不做皇帝就不做吧,只是可惜了……”他想说只是可惜了汉朝二十四代先帝承绍的四百年基业,他再也不能去太庙为祖先们祭祀牺牲,不能再存有大汉复兴的缥缈理想,只能从陈旧的史书里寻找先辈的丰功伟业。壮怀激烈也不能有了,有的只是隐忍的伤感,汉朝灭亡了,在他的手上成为过去的历史。

    从此天下无汉朝……

    ※※※

    司马懿回到家,夜色像展开的一件湿衣,逐渐覆盖了清明世界,他走到内堂,并没有推门而入,却站在门口看了看。

    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正对坐背书,谁背错背漏,便用竹板敲一下手心,两人原先是为游戏,后来打得多了,彼此嫌对方手重,待得自己惩戒时,不免报复性地抽得狠了,一来二去竟生了气,还斗起嘴来。

    司马懿看得好笑:“小子气量太窄。”

    两人听见父亲的声音,慌忙起身参礼,司马懿走进来,笑嗔道:“背书而已,何故如此惩戒?”

    司马昭虽只十岁,却甚为伶俐,当先告状道:“爹爹,大哥耍诈,每回我背错了,他都狠狠打我,手可重了!”

    十三岁的司马师不服输地反驳道:“你的手更重!”

    “你最重!”

    “你比我重!”

    “赖皮!”

    “告状精!”

    ……

    两人吵翻了天,彼此斗鸡似的瞪着眼,谁也不肯妥协一步。

    司马懿一手摁住一个,斥道:“小子不许内讧!”他严肃了神色,“你们是兄弟,当互相扶持,互相勉励,怎能因小愤而生嫌隙?他人笑话倒还其次,一朝不慎,致使败家覆族,岂不悔哉。”

    “吵嘴也会败家?”司马师不可置信。

    司马懿牵住他们坐下,语重心长地说:“千里之堤,毁于蚁岤,别轻看小嫌,多少仇雠起于小愤,多少基业毁于小隙,你们也读过史书,自古兄弟手足自相残杀的事还少么?”

    司马师吸了一口冷气:“我们不自相残杀!”

    司马昭到底年幼,领悟得没有司马师快捷,只好跟着司马师说:“我不欺负哥哥,”他嘻嘻笑了一声,“我和哥哥欺负别人。”

    司马懿扑哧笑出声,他摸了摸司马昭的脑袋,玩笑道:“小子有志气!”他握住两个儿子的手,谆谆道,“记住,自己兄弟必须精诚协作,一只拳头比不过两只拳头力量大,你们若不想被人欺负,只有自己先不欺负自己人。”

    司马师点点头,他却想起一段闲话:“爹爹,外边说要换皇帝了,是真的么?”

    司马懿讶异:“哦?你从哪里听来的?”

    “到处都在说,我和昭弟今天出门,满街传得沸沸扬扬,是吧,昭弟?”

    司马昭附和道:“就是就是!”他扯住司马懿的袖子,“爹爹,现在是谁做皇帝呢?”

    司马懿却不和儿子闲扯淡:“闲话听听就是了,耳边风,自己不要四处说,知道么?”他郑重其事地说,“爹爹今日再告诫你们一言,须知祸从口出,无论是什么话,入于耳中,藏于心中,不可任意散布,不得恣意宣传。你不说话,人家便拿不住你们的把柄,如此可保身,更可保家。”

    他其实也不知儿子们能不能领悟明白,在这改朝换代的翻覆之期,会有人人头落地,也会有人平步青云,看穿的通透,看不穿的浑噩。他看穿了,却给自己披上了浑噩的外衣,将伤害推挡而出。

    窗外繁星流溢,明月洗练,正是绝佳的夜色。这平静的夜晚埋伏着千万的不平静,每个人都在滚烫的刀尖上行走,能走过去的都是英雄。

    明天会怎样呢?

    新的朝代将要建立了,司马懿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将会是什么,是高官厚禄,还是牢狱之灾,他到底渴慕怎样的结局呢,辉煌抑或是平淡?

    他莫名地叹了口气,沉入了古怪的思索中。

    ※※※

    长空无云,独一轮金乌寂寞地悬于天幕,沥沥阳光如刻刀一般,雕着世间万物的轮廓。

    一辆轓车辚辚地驶过成都繁华的集市,穿梭如蝶翅的人影在马车下鬼魅般掠过。车轮子硌着了路面的小坑,轻轻一颠,让车内沉思中的诸葛亮蓦地惊醒。

    车帘飞起一个角,将车外的景象投影进来,喧闹的街道上人来人往,车如流水马如龙,充满谐趣味道的吆喝声响彻一街,琳琅满目的路边摊和谐地挨着高楼广厦,锦衣权贵和走卒贩率杂陈相处。盛大的欢乐充盈在每个人的脸上,连街边的流浪汉也成群凑在一块博局,赌到兴头上,挽袖子捋裤管,哪管得明朝去往何处安身何方觅食。

    极目之间是锦绣成堆,极致的享乐酿造出这座城市。仿佛成都是没有愁绪的温柔乡,唯有酒肆栏额上飘动的白幡,以及一些人身上忘记换下的腰絰,显出这里刚刚经历了一场国丧。

    成都为传说中驾崩的皇帝刘协守了三十六日孝,魏王曹丕在继承父亲曹操的爵位十个月后,三年守孝期不到,便急不可耐地篡汉自立。汉王朝像风中纸烛,自黄巾起义后已成强弩之末,苟延着燃烧了三十六个年头,和战乱中死去的汉朝子民一起埋入了不可复生的土壤里。

    在北方的洛阳,汉朝已宣告灭亡,可在成都,兴汉的旗帜却仍要打下去,政府的公文上仍然戳上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的皇帝年号。

    一个被宣告灭亡的王朝,和一个传说中驾崩的皇帝,不仅给成都带来哀戚的眼泪,还带来了一个艰难的抉择,尽管兴汉是成都最嘹亮的口号,但总不能对着一个不存在的中央朝廷效忠。暗潮在庙堂民间马蚤动了月余,不久后,按捺不住的臣僚上表刘备,恳请刘备纂统鸿绪,承绍汉朝血食。第一份劝进表公布后,紧接着,无数的表章纷至沓来,一些人上书言及天命符谶,以各种祥瑞之象宣告天命所归,一些人力陈称帝延续正朔之必须。刘备却一直在犹豫,他一向以汉臣自居,忽一日登基称帝,未免心存顾忌,担心天下舆论非议。故而群臣劝进虽成泛滥之势,他却始终没有表态。

    马车在汉中王府停下,诸葛亮定了定神,下车驱步入府。

    王府的正堂内,尚书令刘巴和诸位尚书正在整理公门文书,有的批复,见诸葛亮走进来,各自起身行礼。

    诸葛亮微笑着回礼,他见几面长案上摞起了厚厚的文书,不用看,也知道那是群臣请刘备称帝的表章。

    刘巴把一册文书递给诸葛亮:“这是我刚草拟的众臣劝进名单,孔明看看。”

    诸葛亮一面阅读,一面突兀地问道:“有异议者么?”

    “有!”说话的是个长脸青年,三十来岁,五官纤细,像软笔在洗得发白的黄布上有气无力地描画,颚下的须很稀疏,仿佛被扒光了毛的鸡屁股。

    刘巴不高兴地看了那人一眼,他是严整方刚的君子,不喜欢出风头的轻狂之举,因而训道:“无礼!”

    诸葛亮认得那人名唤杨仪,原是关羽的下属,被关羽举荐给刘备,甚为刘备赏识,故而在刘备进封汉中王后,选入尚书台为尚书。

    他没有责怪杨仪的越级上言,淡淡地说:“异议者可有表文?”

    杨仪果真去搜来一册文书,也不管刘巴如何用不满的目光逼视他,亲自将表章捧给诸葛亮。

    是州司马费诗所上之疏,文辞沉重,果然是反对称帝之言。诸葛亮快速地浏览了一遍,看到费诗写道:“殿下以曹操父子逼主篡位,故乃羁旅万里,纠合士众,将以讨贼。今大敌未克,而先自立,恐人心疑惑。昔高祖与楚约,先破秦者王。及屠咸阳,获子婴,犹怀推让;况今殿下未出门庭,便欲自立邪!愚臣诚不为殿下取也。”

    诸葛亮将表章合上,却还给刘巴:“列出来,一并呈上去。”

    刘巴像是摸到了什么风向,小心地问道:“费诗该如何处置?”

    诸葛亮不露声色地说:“尚书台有典案百官之权,子初可请命主公处置,亦可自定是非再请主公决断,亮不便越权。”

    说是不越权,其实已经做了隐讳的决断,刘巴并不糊涂。诸葛亮这是要杀一儆百,拿一个费诗当出头鸟敲打,其他异议者便不敢再做偾事主张。诸葛亮要为刘备登基铺平道路,所有或大或小的阻碍都该芟除掉,营造一个万众拥戴的热烈气氛。

    刘巴到底宦海沉浮多年,虽然耿介,却不迂腐,深谙政治玄机,不做博名的顽固劣举,该坚持时锲而不舍,该妥协时也敢于放手。他认识诸葛亮以来,历经诸事,早已深知此人城府深沉,寡淡的几句话里便埋藏机关,你懂得不懂得,他亦不会坦白相告,容你细细琢磨数日,才知他布局精密,环环相接间诸般矛盾一一剥落。诸葛亮虽有令人害怕的心计,皆因他处事全出于公心,纵然是采用非常的政治手段,亦不为己求利,故而落不下丁点遭人腹诽的把柄。

    刘巴想透了诸葛亮的心思,只得轻轻说了一声“是”。

    诸葛亮也不欲久留,因说道:“我去见见主公,有劳子初辛苦。”

    他转身离了正堂,径直往内堂而去,行路匆忙,身上起了微微的汗。诸葛亮手中的羽扇摇得紧了一些,跨上门廊,门首的铃下为他推开了门,可屋里却没有人,他听见身后的内侍说:“主公吩咐,军师将军暂且等候,他稍后就到!”

    他点点头,并不多问,静静地走入了房间,身后的阳光跟着脚步缓缓涌入,在他挺直如青竹的背脊上流淌,他在一面书案前停下。

    宽大的书案上堆着厚厚一摞书,放在最上面的是他给刘备抄写的《韩非子》,下面压着《商君书》,或者还有《荀子》《周易》《尚书》……这些年,他为刘备抄了很多书,刘备把这些书完好地保存,说是将来转给刘禅看,两三年来,刘禅受刘备鞭策,也在积极阅读法家典籍。

    想着堂堂大儒的学生竟被自己影响成法家高足,诸葛亮不禁莞尔,因见《韩非子》歪斜了,他容不得不齐整,轻轻挪正了。手从书简上滑落,不经意地触到一柄书刀,凉丝丝的仿佛被针扎了一下,他下意识地缩回手,目光却落了上去。

    这书刀长不过一尺,其上错金镂纹,原是蜀地久负盛名的金马书刀,因为名家所铸,市值不菲,书刀上轻萦着浅浅的透明水渍,莫非是未干的泪痕么?

    诸葛亮怎能忘记,这书刀是刘封送给刘备的寿礼,那一年,刘备五十五岁寿辰,群臣纷纷上寿献礼,多数人送的都是刀兵利器,大家皆知刘备行伍出身,好的不就是武将行当么?独有刘封送了这一柄金马书刀,刘备自得了书刀,爱不释手,不住口地夸赞说:“还是这儿子有眼力,知道老子如今重文了,马上得天下,如何能马上治天下?”为这中心意的礼物,他特意赏给了刘封两大箱蜀锦,惹了好些僚属的红眼。

    刘备对刘封,虽非亲生,却胜似亲生,他深知诸臣僚不服刘封,可他心里偏偏喜爱这个养子,爱他的勇武,甚至那不晓情理的憨戆也当作孩儿般的淘气。

    只是可惜,这对父子,却从此天人永隔,再也做不成了……

    诸葛亮曾用了一个晚上强谏刘备杀刘封,刘备起初不肯,俄而犹豫,甚至焦躁发火,险些和诸葛亮吵起来,最后是沉默。再后来,他把自己独个锁在屋里,关着灯,沉在可怕的死寂里,像一根干瘪的骨头。诸葛亮也没有离开,一直守在门外,君臣二人各在各的一隅,汉中王府的僚属仆役都以为是君臣龃龉,却不敢去劝和,也和诸葛亮一起守在门口,胆战心惊地等待汉中王消气。

    到天亮时,刘备开了门,谁也不理,只请了诸葛亮进去,两个时辰后,君臣一起走出来,彼此的脸色都很凝重,两人也没说话。有耳尖的府中僚属恍惚听见刘备对诸葛亮说:“我想通了”,却无人知道他们到底谈了什么,为什么龃龉,又为什么和好,当天刘备就去传了刘封,三日后刘封自杀。

    诸葛亮想着这纷繁的事情,重重地叹了口气,不提防肩膀上有人拍了自己一下。

    他惊得一回头,却看见刘备站在他身后,他急忙呼道:“主公!”

    刘备抬起他要行礼的手,笑道:“吓着你了?”他的眼睛从诸葛亮的脸上移到那柄书刀上,笑容倏地融解了,他抚上书刀,久久地,脸上的表情似乎凝固了,眸子里明亮的光黯淡得似乎雨天的阴翳。

    他将书刀往那一摞书后推去,自言自语似的说:“该拾掇一下屋子,有些物件不合拿出来。”

    诸葛亮也装作没听见刘备的话,自刘封死后,君臣二人都刻意地在这件事上保持沉默,仿佛是碰不得的一根刺,触手之间,彼此都会受到伤害。

    刘备岔开话题道:“孔明?br />好看的电子书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