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 >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第139部分阅读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第139部分阅读

    月20日,一直以“有影响的掌权形象”出现的克伦斯基终于成功将李沃夫踢出权力核心,成为第三届临时政府的总理。为了对抗布尔什维克,他立刻做了两个重大举措:第一,巩固与社会革命党的关系,并拉拢孟什维克,其任命的临时政府新部长大多出自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第二,派遣他的嫡系军官接管俄队,同时将科尔尼洛夫再次任命为圣彼得堡卫戍司令。

    克伦斯基就任时声称,他的主要目的是“拯救革命,使其摆脱极端分子”。书院在努力制止人们对财产的越来越严重的侵夺时。他警告说。将来地立宪会议对7月25日以后进行地土地转让不会予以承认。他还试图通过对某些罪行再采用死刑的办法,在军队中恢复严守纪律的风貌。这些措施自然使克伦斯基极不受布尔什维克和其他激进分子的欢迎,更不幸的是,他也没有因此而得到军人和其他保守分子的支持。所有地人都认为他是一个软弱的、爱高谈阔论的政治家,要求他立刻采取措施击溃苏维埃。当他拒绝这样做时,第一个出来反对他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亲信科尔尼洛夫,因为按照克伦斯基提出的法案,科尔尼洛夫很有可能走上绞刑架。

    科尔尼洛夫在7月底动叛乱,并对外宣称:其目地是使政府不受苏维埃的操纵。然而,这场叛乱的结果与科尔尼洛夫原来的打算正好相反。虽然高层军官是各种官僚的嫡系,但是布尔什维克的拿手好戏却是在基层渗透。当军事叛乱生的时候。布尔什维克带头组织对科尔尼洛夫的抵抗,与叛乱军队争夺圣彼得堡地控制权。同时布尔什维克还成功的在叛乱军队中进行宣传,使许多士兵最后开了小差或倒戈相向。科尔尼洛夫叛乱不到两个月就以失败告终,惊恐地克伦斯基突然现:大半个圣彼得堡已经处在苏维埃的控制之下,而自己身边却没有一兵一卒。此时,列宁断定推翻克伦斯基、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时机已经来临,但大部分布尔什维克仍不准备最后决战,因为他们担心。即使他们能推翻临时政府,也不可能维持政权。列宁的回答是:“24万布尔什维克党员完全能统治俄国。为穷人的利益反对富人,正如过去13万地主统治俄国,为富人地利益而对付穷人一样。书院”最后,在以辞职相威胁之后,列宁说服了党中央委员会投票赞成武装革命。起义日期定在10月。

    在内乱不断地这段时间里。俄国官员如同走马灯似的不停更迭,就连前线地指挥官们也不能幸免。几乎是一天一换。政局动荡、将帅更迭,让前线士兵们更是无心打仗。7月,俄国逃兵的数量达到历年顶峰----78万!中国有句俗话“趁他病,要他命”,俄国内乱一起,德国在东线、中国在乌拉尔同时动进攻。7月中旬,德国占领了今波兰全境,中队则攻入车里亚宾斯克和叶卡捷琳娜堡;7月底,德军先锋进入乌克兰西部,而中队已经占领乌拉尔以西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乌法,前锋更是直指俄国这个时期重要的石油产地萨马拉……

    8月,也就是科尔尼洛夫正在圣彼得堡进行军事叛乱的同时,袁世凯向中华帝国统帅部下达了战略调整的命令。根据该命令,陆军原有的13个常备集团军和后来动员的6个集团军、3个独立装甲师,共240万陆军将分成乌拉尔、印巴、中亚三大战区。乌拉尔战区由刚刚晋升为陆军元帅的王凡指挥,总兵力7万,包括第1、3、5、8、9五个集团军,其中1、3、5三个集团军继续进攻乌拉尔地区;8、9两个集团军作为预备队,负责稳定车里亚宾斯克至新西伯利亚占领区的局势。印巴战区由陆军上将刘正南指挥,总兵力60万,包括第12、13、14、18、19五个集团军,其中12、13、14集团军继续向缅甸、孟加拉地区进攻,18、19集团军作为预备队,负责巩固对暹罗、马来半岛以及缅甸东部的占领。中亚战区由陆军元帅武猛指挥,总兵力65万,包括第2、4、6、7四个集团军以及三个新组建的装甲师,第2、7两个集团军和3个装甲师将向南进攻里海北岸的阿克套,然后沿着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中、南两条分支向土库曼斯坦和波斯北部挺进,第4、6两个集团军负责稳定哈萨克斯坦以及中亚占领区局势。另外,从新西伯利亚;远东地区由15、16集团军负责接收和管理;第17集团军则从外兴安岭北上,进攻还有小部分俄军盘踞的阿尔丹、亚库茨克等据点,彻底清理亚洲的俄军残余。

    中队做出这样的调整,甚至敢于派兵深入波斯,俄罗斯帝国花费数十年建成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功不可没。

    史书里常常提到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往往指的是那条横贯俄罗斯东西的铁路干线----即起自莫斯科,经萨马拉、车里雅宾斯克、新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赤塔、哈巴罗夫斯克,到海参崴,总长9332公里的欧亚大陆桥。修建这条铁路时遇到的困难异常的多,除了密布的河流湖泊与山脉、面积辽阔的永久冻土层外,恶劣的气候成了最大的考验。在西伯利亚,冬季的温度能达到惊人的零下50多摄氏度,而在盛夏又经常出现近零上40摄氏度的高温。巨大的温差经常造成钢铁脆裂、设备损坏。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成千上万的俄国贫苦农民以及服苦役参与了施工。他们冒着严寒酷暑,开山搭桥,铺设枕木,很多人因劳累致死。另外,俄国还必须为铁路的修建付出高昂的代价。作为欧洲经济比较落后的一个国家,沙俄几乎要倾尽国力才能承担起惊人的费用。仅在1891年至1901年间,俄国就为西伯利亚大铁路花费了卢布,远远超过了同期的军费开支。经过13年的艰辛努力,1904年7月13日,这条世界最长的铁路干线才开始通车,而收尾工程则延续到了191年。沙俄建设这条铁路动脉的目的除了加强对亚洲部分领土的统治外,还有包藏将中国变成“黄俄罗斯”的祸心。然而,尼古拉二世万万不会想到,此时这条铁路成了中国进攻俄罗斯的后勤补给线,更将成为中国今后统治西伯利亚和乌拉尔地区的重要锁链。

    另外,在1895年之后,世界各国对俄罗斯的投资越来越多,加上1902年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三大产油国、第一大石油出口国,欧洲各国迫切的需要一条从里海沿岸通向中欧的铁路。于是俄罗斯帝国得到了英、法,甚至德国在内的铁路建设援助,并修筑了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三条重要支线:北线----由哈萨克斯坦阿克套北上与西伯利亚大铁路接轨,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通往西欧及北欧诸国;中线----由哈萨克斯坦往俄罗斯、乌克兰、穿过中欧诸国至英吉利海峡港口,或由阿克套南下,绕过里海、穿过高加索地区、越过黑海至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再通往中欧各国;南线----由土库曼斯坦向南入伊朗,再折向西进入土耳其,过海峡,经保加利亚通往中欧、西欧及南欧诸国。沙俄修建这些铁路,为的是巩固对波斯地区的统治,然而此刻,中国的机械化兵团正沿着这些铁路线杀向波斯湾!为了中亚军区的补给充足以及保证今后能够顺利控制中东和中亚,中华帝国铁道部得到一项任务:从阿拉山口修建两条铁路,一条通往阿克莫拉、一条通往土库曼斯坦,要求一年内与西伯利亚大铁路网接轨,三年内将全面并入中国铁路网!

    第81章 窥视中东

    “美索不达米亚,是耗尽协约国力量而又无相应的军事收益的另一个战区。书院”----出自美史学家汉森鲍德温的《一战史纲》,1962年。

    中东,21世纪地球上最不平静的地区,因为那里有世界上61的石油储量。这些黑色黄金为波斯湾沿岸国家带来无尽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与动乱。然而在100年前,因为没有肥沃的土地、没有“可利用”的资源,有的只是无尽的沙漠和无法“驯服”的异教徒,中东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和波斯湾沿岸----被视欧洲各国为鸡肋。过去的一百年年中,中东地区名义上的拥有、老迈的奥斯曼帝国一直为本国经济衰退而担忧,却不知自己是坐在金山上哭穷;波斯湾地区的实际占领、盛极一时的日不落帝国更是将中东弃如弊帚,除了派兵守住苏伊士运河周边之外,英国人在波斯湾甚至连一口水井都没有打过。

    当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僵持,当油煤混合动力战舰成为主流、当汽车成为一种左右战局的工具、当坦克成为突破堑壕的利器,石油,这种黑乎乎的液体变得越来越重要。1916年,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石油生严重短缺,英国人终于看清了石油对英国利益的必要性。因为英国本身的石油工业相当落后,这更使得中东石油供应变得异常重要。1916年夏天,英国战争内阁汉基爵士在国会上说道:“控制这些石油,应该是英国战争中头等重要的目标!”于是在当年12月。英法联军不顾刚刚在达达尼尔海峡遭受的重大损失,从欧洲战场抽调了5个加强师开辟美索不达米亚战场,其核心目标是夺取两河流域最重要地石油产地摩苏尔以及被称为“魔术城”的巴格达。书院

    理论上讲。英国在中东领地的安全由驻埃及英军负责保卫,但是实际上,开罗总督和驻埃及英军地职责只有一个:保证苏伊士运河的通畅。另一方面,阿拉伯半岛名义上的统治奥斯曼帝国又无力管理,于是从西奈半岛至伊朗这一地区长期处于无政府状态。从十九世纪末期开始,阿拉伯人的起义就没有中断过,和平时期英国人也就派兵镇压了事。此刻欧洲战争让英国无法抽身顾他,1916年夏天,也就是英国刚刚决定夺取美索不达米亚的同时,沙特阿拉伯地区再次爆了大规模的阿拉伯人起义。麦加、塔伊夫相继失陷。1916年10月,英法联军开赴埃及。一边平定叛乱。一边修建一条穿越西奈半岛的输水管道。直到1917年3月,英法联军才得以安全穿过西奈半岛。917年3月26日,英法联军与土耳其在约旦生激战。英国人用5个加强师进攻约3个土耳其师。兵力一度达到3:1。就在胜利在望时,英国人现自己选错了交通工具,他们用骡马驼运弹药和补给,这些牲口消耗的粮食与淡水甚至超过了人。英军无以为继反遭失败,不得不选择撤退。约旦战役英法联军伤亡4000人。土耳其伤亡约250英法联军再次卷土从来,这次他们除了面对土耳其军队。还要面对刚刚调来的三千德国正规军。第二次约旦战役的结果是:联军再遭失败,损失6000人;土耳其军队损失2000人。此后联军走马换将,并增派了9万兵力,直到1917年12月才艰苦地攻占耶路撒冷。书院

    正如后世的评价那样,英军在美索不达米亚付出了近4万人阵亡地代价,但对整个战局毫无作用。在军事上,这次进攻显得“毫无意义而且毫无价值”。然而,如果从政治与战后经济展地角度上考虑,这样的代价却是非常划算的。1918年1月,英国人不顾俄、法两国反对,准备再次进军巴格达,并下令印度军队前来助战,而中国地参战顿时打乱了他们的部署。为了防御印度,驻扎在耶路撒冷的数个英国正规师悉数被调往孟加拉,另外,在约旦战役中挥巨大作用的澳大利亚轻骑兵也不得不东调,使得中东地区的联军数量仅剩不足9万……

    战争进行到这个时候,各参战国都已经筋疲力尽,加上西班牙流感肆虐,很多国家已经处于崩溃边缘,不过中国却是例外。先,从战争爆开始,中国就一直靠出售各种物资储备战争资金。参战半年,中国国内还未行一分钱战争债券,也就是说,中国政府目前完全是用这几年赚到地钱支持战争。其次,西班牙流感不仅没有影响到中国,反而让中国再次多了个生财之道----五日片。与中国交好地同盟国不用说,自然是大量高价购进这种“救命药”。与中国处于敌对状态的协约国虽然禁止中国货物流入,但为了救命,为了高额地利润,走私“五日片”简直无孔不入,而且价格被炒到30中华币一片。协约国政府自己无力阻止西班牙流感,只能对“走私”睁只眼闭只眼的默许。第三,从袁世凯任两江总督时,他就一直强调要建立战略资源的储备,经过20年展,中国各种战略资源早已经形成完善的储备体系。为了奔雷计划,总后勤部在参战之前已经储备两年战争所需的各种战略物资。在这种情况下,一战最艰苦的一年里,中国国内人口和工业的增长速度甚至超过了和平时期。1918年上半年,在大量政府采购的拉动下,中国国内工业总产值突破130亿中华币,约合223亿美元;人口更是突破亿,向五亿大关迈进……

    现在的世界大战就如同一场接近尾声的大群架,协约国和同盟国累得连动动手指头的力气都没有了,而中国却背着一把大刀出场。上去帮忙?那是吃饱了撑的。现在最好的选择就是捡起因为“打群架”而掉落的各种手机、手表、钱包等物,至于最后欧洲打成什么奶奶样关中国何事?而这些被各国遗忘或忽视的地区,最有价值的莫过于中东!

    为了配合中亚军区的南下,除了路上补给线之外,中华帝国海军也采取了一些列行动。6月下旬,由“炎黄号”航母战斗群、亚洲战列舰分队、第一驱逐舰分队组成的特混舰队驶进印度洋,并全歼了驻扎在孟加拉湾的英国舰队。7月初,在舰载机的掩护下,5万中国海军陆战队员登陆有“印度洋明珠”美誉的斯里兰卡,并第一时间占领了“东方十字路口”科伦坡港。拿下斯里兰卡可谓一举数得:其一,舰队和船只从科伦坡向西可进入阿拉伯海、波斯湾,支援中亚战区陆军南下,并为其提供海运补给;其二,舰队和船只从科伦坡向东可进入孟加拉湾,增援印巴战区陆军对印度的进攻;其三,在这里驻扎一个航母战斗群,印度一颗粮食也无法从海上运回英国,间接支援了欧洲战场上的德国人;其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意味着中国海军今后可威慑整个印度洋沿岸。

    除了军事上的准备,中国在外交上也做了一番铺垫。8月,在帝国机械化兵团攻克阿克套地区的同时,唐绍仪在南京召见了奥斯曼帝国驻华公使,并提出结盟的请求,而开出的结盟条件也是相当优厚:

    第一,中国海陆军“帮助”奥斯曼帝国从俄、英两国手中收回波斯全境以及阿拉伯半岛,一共41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第二,奥斯曼帝国在国际社会,特别是阿拉伯世界给予中国“伊斯兰朋友”的身份,并向中国进入中东的作战的部队供应淡水以及30的给养、燃料;

    第三,若中队能够攻占波斯,那么波斯全境成为中、土两国“共管区”,波斯湾沿岸100公里地区主权归属中国,其他地区主权归属奥斯曼帝国,不过中国享有驻军权、中国公民享有与奥斯曼帝国公民一样的权力;

    第四,若是中队顺利攻占阿拉伯半岛,科威特、今阿联酋,以及波斯湾沿岸100公里范围的土地也将成为军事“共管区”,但主权归属中国,而其他地区主权归属奥斯曼帝国。

    第五,中国拥有波斯和阿拉伯半岛的石油优先开采权。

    第六,中华帝国将向奥斯曼帝国提供3亿中华币的经济援助;

    第七,今后两国任意一方在中东地区的领地遭到第三方进攻,另一方必须提供军事支援,而任意一方向第三方进攻,另一方没有义务提供军事援助。

    第82章 俄国崩溃

    上一章内容做了部分修改,感谢读“硅谷怪兽”和“天涯游浪”提出的意见。

    中国提出的条件不可谓不优厚,土耳其仅仅给中国一个“穆斯林之友”的称号,然后向中队提供些许饮水、粮食、燃料,就能获得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及3亿中华币的财政援助。虽然“事成之后”要将整个波斯湾割让给中国,但那里早已经被英国人和阿拉伯起义军占领,单凭奥斯曼帝国的实力恐怕永无收回之日。另外,这个时期中东地区的石油产地主要集中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即今伊拉克境内的摩苏尔,波斯湾沿岸的价值还未被掘。在土耳其看来,中国人想要波斯湾唯一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在这里驻扎舰队,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