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辛亥大英雄 > 辛亥大英雄第216部分阅读

辛亥大英雄第216部分阅读

唱歌庆祝新总统诞生,还记录下数以千计在法国已经毕业或完成学业的华人学生收拾行囊,接受祖国召唤,带着大量资料,学术文献启程,并将欧美至中国航线船票刷爆的事件。即使那些暂时因为有事无法回来的,也毫不犹豫表达了将在年内结束工作回国效力的誓言。

    “太好了!”这幅盛景,连王正廷这位准总理都拍手叫好。想起1913年杨秋亲赴上海送行的635位西南种子生,唏嘘感慨:“想当年,我们用尽手段才从西南凑出635颗种子,若非借欧战之机签订新留学条约,逐步扩大至每年万余,哪有今天的收获。”

    慕容翰也很开心,说道:“1913到1924,共12期4万7千余公派生都已经回国,但这批人军校生外,大部分都前往各家大学充实教育力量,只有小半部分进入实验室和工厂。虽说教育水平提高很快,但国家综合技术能力还是偏低。现在有这三批就不同了!总计3万余,大部分又都是急缺的数理化专才,全回来,可以极大提升我国技术研究的能力。”

    章太炎是前教育部长,现任留学公署署长,听到慕容翰只算公派生,连连摇头:“不不,颢玉你算漏了。公派生固然是大头,但私费出国的也不少。1915年起每年都有千余,欧战结束后更是增至每年5千,去年更有2万余在册登记的私费出国生!比公派还多。这还没算我们自己培养的呢,以前高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可坚持十几年留洋公派,又把大部分回国学生送入大学任教后,全国现有87家大学光去年就有5万余毕业生。

    不是章某说疯话,我这些学生拉出来个顶个都是优秀的,尤其是那些出生贫寒的学生,刻苦之能远胜洋人十倍。比早年京师大学堂的无用之辈不知强多少。只要总统一声令下,全国上下拼拼凑凑30万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章某还是拿得手的。”

    不愧是章疯子,护犊子的水平一流,就差把他麾下的学生捧上天了。熟悉脾气的杨秋知道,这事绝不能较真,否则这老头非没完没了拉着评理,说不定最后会气急败坏“栽赃嫁祸”说你教育经费不足。坊间传闻,得罪谁都别得罪这个敢贴大字报,满世界追杀孙逸仙的家伙。只能顺着脾气夸奖两句:“做的不错,教育部的确是工作最踏实的部门,不过……30万还是不足,10年后我希望最少能有150万。”

    “每年12万也不是多大的事,现在每年公派、私费和自己培养的加起来也有7万余,不过您最好把教育经费再涨涨。您看,现在教育吃吃钱的就是中小学和技校,高中还勉强,到大学就不足了,全国大学只有87家,这要是翻个倍……”

    “打住!”杨秋连忙阻止唠唠叨叨的章疯子,旁边三人更是掩面而笑。

    慕容翰虽然高兴,但还算比较冷静,笑道:“大学又不是小学,建立后要考虑师资力量,人力资源,建校方向等,每年办10家无用大学,还不如踏踏实实办一家是一家。时间还足够多,9年义务教育虽说普及扩大,但大部分贫苦地区学生读到初中便转入技术学校,更愿意早些赚钱养家。”

    章太炎也知道自己心急了,教育必须有足够耐心,义务教育红利也不过从1925年才开始吃,真要大规模普及高等教育,起码要1940年后。再说了,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并不一定就是人才,民国建国至今很多优秀人才都是技工出生。外国这种现象更普遍,说明长期工作一线的技工和含着金钥匙的大学生比,并不差到哪里。

    和大家争论高等教育人才相比,王正廷更看重何如使用这批召回的归国人才,想起上次杨秋说要开始几个大项目,连忙问道:“好几万人一口气全回来,您打算怎么用他们呢?”

    “很多吗?”杨秋放下电报说道:“这点人还不够呢!招募外国技术人才的事情进展如何了?”

    几万还不够?这到底要搞什么啊!众人把世界各国大项目想了个遍,也没想出需要这么多专业人才的工程。唯有杨秋心里最清楚,看似好几万人,实际上小有名气拔尖的也就几百而已,光是一个核能计划就能全吃掉,还不包括电子信息、计算机、火箭等等。更重要是的,由于肤色,文化传统等差异,吸引世界人才这项上民国绝不可能比美国强,即使大萧条也不现实,何况有些项目他也不相信洋人。

    “已经有很多外国专家回信愿意来我国,中欧国家数量最多,英法还基本没有。”

    “告诉下面,别怕花钱,越多越好。”杨秋关照重点后,转移话题看向杨度:“你们俩来刚好,我正和儒堂、颢玉商量组阁名单。国防部已经决定把民用无线电管辖权放给邮电部,将来这个摊子会更大也更重,皙子你虽不善技术,但长于组织,这个重任就要你多肩负几年。”

    能再次担任邮电部长,杨度还是很开心的,虽然没法发挥最擅长的帝王之学,但这些年出国多次又兼任过外交部副部长的他心态已经慢慢转变,点头应承下来。

    邮电部交给杨度也算是对他这些年支持自己的感谢,解决后教育部人选上,问道:“炳麟先生,教育部长一职你有何人选?大总统和总理都推选北京大学的胡适,可眷诚先生来信说宁用蔡元培也不取胡适,我正两难呢。”

    “我赞同眷诚所言,胡适此人确有才华,任一校之长或署理留学公署都行,偏偏教育部长不行!非章某心胸狭窄,实乃他推行的新文化说到底就是要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全否定!此乃割裂民族传统的大事。我国传统中确有封建糟糠,却也有礼乐道德,故只可由一代代人慢慢去糟存菁,万不可操之过急致民族文化断裂。”章太炎对胡适可没好脸色,两人为新旧文化之争还一度撕破脸各自登报大骂对方。

    杨秋对文化之争没什么大想法,这种东西还是交给专业人士比较好,但贸然隔断旧文化他也觉得不妥,想想说道:“那就这样吧,胡适出任留学公署署长,教育部长就让蔡元培来。”

    “这样的话,民主党就有教育部蔡元培和水利部廖仲恺两人,您又打算让汪兆铭出任国会副议长,是不是……”王正廷担忧民主党势力会趁机扩大,尤其教育部更是能影响几千万学生的重要部门。倒是章太炎不担心,说道:“儒堂过滤了,鹤卿此人虽说忠于民党,但在教育上却是全心全力,是个能信赖的人!再说,能把这么重要的位置让出去,也能让全国上下明白总统的共和之心。”

    “那就蔡元培吧。”杨秋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多纠缠,定下教育部长人选后说道:“炳麟先生,麻烦您去请蔡元培、廖仲恺和汪兆铭来一次,我想见见他们。至于您……南京大学缺一位校长。”

    “正中下怀!哈哈……”章太炎对杨秋不用自己没任何不满,前19年他已经很满足了,也该腾出位子让后人来接手。

    既然是杨秋的亲口决定,大家也都不再言语。等众人离开后,吕碧城和芮瑶手挽手款款走来,看看离开的三人轻笑道:“辰华,你多送个位子给民主党,人家可未必领情呢。”

    “我又无需他们领情。”望着面前这对璧人,杨秋拿起面包咬两口,洒然一笑:“情面、威望……对我来说,还不如半块面包。”

    这句话别人不理解,但吕碧城和芮瑶身为枕边人却都很清楚。整整19年了,前19年大家都担心他让出总统把美名白黎元洪,会导致个人威望下降,可事实上从学子纷纷归国效忠于他就可看出,掌握国家未来走向的永远不会是普通人,只要抓住部分就足够。

    而且大家都忘宋教仁苦心弄出的选举制度,不是直接选总统,而是选国会!所以杨秋要做的就是让老百姓记住“国社好”三个字,然后牢牢把持一手创建的国社党和军权就行。

    至于威望、名声……的的确确还不如半块面包实在。

    吕碧城嫣然一笑,三女中他最清楚杨秋是什么人。如果要威望,恐怕就不是走这条路,而是直接从小仓山后把民党全灭走另一条路了。心思剔透的她知道这是杨秋心中最大秘密,干脆避开拉着芮瑶笑道:“芮姐姐,家里多了那么多闲钱,不如叫上洛儿,我们一起去逛街买衣服。”

    “扑哧。”芮瑶被她逗乐了,知道她这是在故意戏耍杨秋,但国退民进行动中,杨家也的确砍掉了一大批汽车,拖拉机等不重要的产业,腾出足够再建几个新集团公司的资金,偏偏杨秋至今又迟迟不说明下个投资目标,所以还真成了闲钱。

    杨秋呵呵一笑,走上前在两人脸颊上分别亲了口,搂着说道:“再有几天就是就职大典,是该多买些衣服。不过还是请三位夫人多少留点,我已经让人在上海和重庆分别注册“全球通电子公司”和“联想公司”,等留学生和外国专家回来后会筛选些人就开张,到时候还要靠老板娘拨款呢。”

    “去,谁是你的老板娘。”

    杨秋还没能享受盗版的快感,吕碧城就一巴掌拍开他作怪的手。但还没走出去,门口人影一闪,芮瑶所生的大女儿杨思思穿了身睡袍出现在门口,小丫头无视老爸还没全缩回去的手,气嘟嘟鼓起腮帮:“爸爸,妈、小妈,我要搬到学校住,我决定了!”

    “……”

    第646章 我是总统(上)

    1930年5月5日,清晨。

    随着中华民国第四任总统就职大典到来,很多国家都派出代表或特使前来观礼,大家都想亲眼看看这个笼罩远东上空近二十年的年轻人上台后,国家政策会不会有较大变动,所以这段时间情报部门不敢有一丝一毫的倦怠。还好,这样的日子终于到头了,封闭整整一年的天安门终于拉开大幕,朱红色的城墙、金色琉璃瓦、汉白玉的石柱和拱桥都被装点一新,布局恢宏尽显泱泱大国之风采。

    虽然民国总统府距离天安门有段距离,但不妨碍杨秋恢复共和国风貌的决心。从天安门延展而出,是和后世相同的国家广场,广场对面就是同样巍峨重要的国会大厦。在两个建筑中间点,一块高达数十米的方尖碑用厚厚红布包裹着,底座共分九层,全部使用汉白玉雕刻而成。后世每个人都知道那是什么,但现在很多受邀观礼的各国代表都指着红布窃窃私语,似乎想搞清楚里面的秘密。

    唯一不同的,是城楼上没有国徽,天安门前的大道被修改为从国会大厦前横穿而过,金碧辉煌的三朝皇城将彻彻底底成为国家博物馆,再也没有任何政治人物会待在那组高墙深院后面,天子和皇帝这些词汇从此将在中华大地陨落。

    从半夜起,被杨秋点名的邱文彬和王庚就各自率领中央警卫101师和国民警卫队18旅将士将广场四周彻底封闭,只有手持特备通行证的人才可进入,连获准进入观礼的市民都需要接受检查。虽然繁琐严格,但大家都还比较合作,毕竟这是民国最重要的政治事件,可以说全国最重要的人物都在北京。

    “仲恺、侠如。”

    廖仲恺和李烈钧刚走上国会大厦台阶,就听到远处有人喊自己,扭头看去,汪兆铭和蔡元培正在门口招手示意。民党拿到教育部长这个位置已经不是秘密,虽然很多国社党员对这个安排不满,但蔡元培的人品和对待教育的态度,让这些不满很快烟消云散。

    “还想去里面找你们呢。”南洋事件后,胡汉民等人因涉嫌串通莫斯科被捕,民主党主席章士钊被迫辞职。前共和党随着老一辈逐渐去世又找不到能继任之人,所以汪兆铭被大家推选为新任民主党主席。虽然大选以得票不足15%惨败,但他脸上却看不到任何颓丧,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如果换个人还能争一争,但杨秋还是靠边站比较好。

    “和仲恺商量黄河决堤的事情呢。别在这吹风了,一起进去吧。”李烈钧是四人中当之无愧的老大哥,寒暄两句带着三人一起向内走去,一路上不少人都向四位点头,连不少外国代表都亲自走来问好。

    杨秋能大度的让蔡元培接任教育部长出乎民主党上下预料,这也让已经奄奄一息的民主党稍稍焕发了些生机,但四人也知道,后面15年他们恐怕一点机会都没,所以大选结束后,汪兆铭立刻在党内大会上很干脆告诫大家绝了心思,一心走下层路线,安安稳稳当好在野党,撇开中央加强对各省议会的监督,争取利用杨秋执政这段时间扩大省市级议会席位。

    这件事他也没瞒杨秋,相反在见面时还全盘托出,没想到反而得到了很高的赞许。

    阳光渐渐升高,大厦内外的人声渐如鼎沸。大家或寒暄,或关注各地民生,似乎总有意无意的避开某个话题,但目光却有总是在不经意间就看向远方。国家广场上挤满了瞪大眼睛首次观看总统就职和阅兵式的普通百姓,国会大厦内外更是冠盖云集,议员、政府官员,各省市代表,学生代表,观礼嘉宾还有那串闪闪发光的将星。记者们为抢个好位子,早早将大厦两旁堵死,只留下中央铺着红地毯的狭窄通道。

    大家都在想,自己会见证怎么样的一个时代开幕式呢?

    黎元洪和胡惟德的专车出现在大厦前,前总统和前总理相继走出轿车的那一刻,闪光灯依然没放过他们,就犹如后世的明星般,缓缓从红地毯上迈步进入大厦,虽然前者表现自如,但细心的人依然能捕捉到那丝离开前的不舍。

    “来了,来了。”

    片刻后,一阵更强的马蚤动传来。六辆摩托车开道下,一辆加长防弹轿车徐徐驶来,那个19年来似乎永不会弯曲的身影携精心装扮的苗洛,在众目期盼下终于出现在国会大厦前。

    只有总统和元帅才能穿着的黑色将帅服,每个皱褶都被烫的整整齐齐,齐肩而下的两道金色璃龙绣纹庄严高贵,袖口五道烫金金边上,镶嵌着三枚排列整齐的银扣。银色和金色相映成辉,让他整个人看起来就像一柄出鞘的利剑,不敢正视!大家先是安静了一下,片刻后就是猛烈闪成一片的镁光灯。也不知是谁先带头鼓掌,渐渐地掌声连绵成片,声如震雷,而那些前来观礼的将军们,更是无一例外肃然立正举手敬礼。

    无论是临时无果的孙逸仙,还是偷得乾坤的袁世凯,亦或者是15年安稳太平的黎元洪,都无法获得如此高的荣誉和崇敬!没有人是圣人,即使现在,这幢大厦内都有一半人暗暗想过,如果没有他自己是不是有更大宏图?但想法永远是想法,即使再挑剔的人都不得不承认,面前这位才38岁,身材修长样貌英朗的男人,完成了怎样一段伟大光辉的国家道路!

    军官们不用说了,即使最普通的国防军士兵都已经被刻上烙印。他们从入伍的那天起,就学习他制定的战术,研究他率领将军们打过的每场战役,学习他战略思想,翻阅他编撰的军事书籍。就算那些开口闭口政治,比战场上的敌人更心狠手辣政客们,也无法否认如果没有他,他们现在或许只是某地士绅,或者早已留洋避居,而这个国家土地上还将是洋人横行!在冉冉昌盛的国家地位面前,他的所作所为,值得每个人尊敬!

    这就是杨秋的资本,即使普通人将过去的所有功绩都加在黎元洪头上,那又如何呢?说到底,决定国家未来,掌握话语权的永远不会是草根。只要过了今天,不用刻意做作,就会有无数人将无数以前的功绩翻出,然后一点点加在自己的王冠上,这就是政治!!

    “法国大使韦礼德先生,日本外相币原喜重郎男爵、大使重光葵先生,英国大使兰普森子爵。”杨秋夫妇在顾维钧的介绍下,穿过人群一步步向大会议厅走去,当他的手握住兰普森时,借着拥抱后者不经意的压低声音:“恭喜您总统阁下,非常抱歉现在说这个,但作为大使,我需要知道太古洋行威廉先生和汇丰银行这些机构。”

    杨秋早准备好有人会发难,也借拥抱之际悄悄说道:“他们犯法了!违反了我国金融和国家安全法,作为主权国家,法律不应该被任何人和国家干预,您说对吗?”

    兰普森眼角抽抽,他就知道杨秋不会那么轻易放过威廉等人,轻轻说道:“总会有办法的,不是吗?”

    “当然,我会考虑的。”杨秋微笑着松开臂膀,两人心照不宣的对个眼神,继续向后面嘉宾走去。

    德国大使陶德曼,印度国大党代表、内志沙特家族代表本阿齐兹等等,直到莫托洛夫和叶戈罗夫两人,握手的时间又长了很多:“感谢两位来参加我的就职典礼,希望中苏两国能尽早解决边患,建立长期友好的外交关系。”

    “总统阁下说得非常好,我也愿意立刻就一些问题和您谈谈。”莫托洛夫?br />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