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辛亥大英雄 > 辛亥大英雄第185部分阅读

辛亥大英雄第185部分阅读

地,左边那群反对开放的年轻人占了上风,不少普通人都被他们的论调吸引,认为洋人都不是好东西,所以不该放外资进入国内,至少也是慢慢来还是那么大量。

    一直在角落里的詹天佑听到这里,既欣慰又皱眉。欣慰的学生们都开始关注国家发展,皱眉的是很多人还没明白一些事情,思想还处满清末期不敢主动走出去迎接挑战的时代。

    旁边的年轻助手也有些不服气,起身刚想帮那些国社学生几句,却被他拉了回来:“是什么人?”

    “是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组织的西北采风团。”助手愤愤不平:“部长您听听,简直是信口雌黄嘛,把我们民国当成满清相比了!没有外资注入,我们去那里引进设备。”

    “呵呵。”詹天佑笑着摆摆手:“这种事何必去争,他们不是要去西北采风吗?去了就知道这个国家倒是什么样子了。”说完后喝了口水,不再管这种辩论,摊开图纸从包里随便拿出一个硬邦邦的白馒头,边吃边开始工作,问道:“海岸南线准备得怎么样了?”

    詹天佑出门一般不会乘坐包厢,而是和普通人一样挤在沙丁鱼罐头似的车厢。国家建设太需要钱了,铁路又是重中之重,所以他坚持以身作则。但这样做也有麻烦,就是一路上都很吵杂,幸好左右座位上都是助手和工作人员,还有杨秋派来的警卫员,所以避开不少麻烦。

    年轻助手知道他的脾气,也干脆不管辩论,介绍道:“南线上我们先选定7个动工点,基本上每个省都有。最大困难是广西和福建,山连山水连水,施工难度不比陇海线差多少,江苏、山东和浙江相对容易。北方最大麻烦就是长白山地区,这里海拔太高,严教授已经去实地勘测,准备看看是绕路还是开凿涵洞。”助手开始讲解环中国铁路南线的情况,这条铁路已经得到杨秋和财政部的全力支持,并拨付500万还派空军和陆军工程兵帮助进行先期测绘工作。这可是他的毕生愿望,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出错的大工程,所以听得非常仔细,每每有不清楚的就要询问上几遍。

    “陇海线被地震破坏的情况如何?”

    环中国铁路比较还遥远,詹天佑此次出来主要是亲自检查陇海线西段项目,由于地震导致多处路基垮塌,他非常的担忧。要知道陇海线是涉及西北国家安全的大项目,南京和国防部已经严令一定要在1923年底通车。

    “东哈萨克齐至星星峡的路基全部动工,连云港至潼关速度也很快,就是宝鸡至天水这段路问题太大。之前修建的路基和铁路桥受地震影响发生不少移位,好些地方还出现裂缝。前面施工人员的意思是干脆重新选线,避开地震带以免将来造成更大破坏。”

    滚滚铁轮声中,詹天佑的眉头渐渐拧了起来,将吃到一半的馒头收入公文包中。陇海线最困难就是天水至宝鸡这一段,火车需要翻越秦岭六盘山,山高水险深峡嶙峋,光是各类水泥铁路桥、开凿涵洞就需上百公里,技术要求之大世界罕见!此次地震破坏最大的也是这段,但是否重新选线他也不敢立刻下决定,要知道光这段已经投入1亿民元,如果重新选线就意味着前期投资全部泡汤,还肯定会延误工期。

    长途旅行似乎消耗大家太多精力,争得面红耳赤的两派年轻人也都消停下来,直到列车抵达汉中,活力才再次展现出来。

    由于汉中至天水这段铁路还没修好,所以想要前往甘肃或新疆需要从这里换马车。当詹天佑起身后,眼尖的学生立刻认出这位赫赫有名的铁路部长,呼啦一下就把他围了起来。

    “詹部长,前面的铁路还要多久能通车?”

    “是啊,我们还想从这里直接坐过车去西北呢。”

    “会很快的!国家已经调集全部力量来攻克这段天堑,没什么能挡住我们中华民族前进道路的!”

    “好!啪啪。”

    詹天佑的豪言惹来学生们的鼓掌,在车上反驳杨秋政策最厉害的年轻人走了过来。他戴着眼镜,看起来斯斯文文非常有气派,介绍自己道:“鄙人胡适见过詹部长。”

    胡适?詹天佑挑挑眉毛,想起这两年喧闹的新旧文化之争,问道:“你就是北京大学的胡适?”

    “正是。”

    詹天佑看了眼,长相英俊,风度翩翩,又在美国留学多年,让他不自觉生出亲近感,若不是火车上他屡次说杨秋政策有误,或许还要再高看几分。

    胡适也第一次见到南京部长级人物,他早有心从政可始终不得门入,奈不住寂寞问了一句:“詹部长,我们在火车上的话您都听到了吧?能不能谈谈您的见解呢?”

    “我的见解?呵呵。”詹天佑虽然身为部长,但却从来不干涉政治决定,这是他答应杨秋出任铁道部部长的承诺。何况他心中现在只有中华大铁路梦想,所以摇摇头指指前方:“前面会有你们的答案的。”

    胡适等学生和年轻人不太懂,恰好此时来接詹天佑一行的军用卡车到了,他干脆让卡车把大家都带上,一路摇晃着向前宝鸡前进。

    “少尉大哥,我们还有多久到宝鸡?”

    一路上歌声不断的几个女学生颠簸得浑身难受,拉住带队的少尉询问还有多远。少尉哪见过这么多大城市里的女孩子,扭扭捏捏红着脸安慰她们,直到一片五颜六色的帐篷海洋出现在眼前,才大松口气:“我们到了。”

    “哇快看!那是什么?真漂亮。”

    “对啊,好多颜色。”

    “这里怎么会有这么多帐篷?是不是施工队的?”

    “等等,这是老天爷啊!”

    随着车队驶近,刚才还因为首见美丽的帐篷海洋,兴奋的高声呼喊的女学生猛然捂住嘴巴,大眼睛瞬间就红了起来。

    一群群如灰褐色蚁群般衣衫褴褛的人群出现在眼中,士兵们正在发放少的可怜的口粮,孩子们光着身子紧紧拽着大人的手,眼神胆怯的望着这群衣着鲜亮皮肤细白的城里人。

    这哪是什么铁路施工队的帐篷?根本就是个地震灾后的大难民区!

    “下车吧。”詹天佑深吸口气,脸色严肃起来:“你们都是成年人了,在车上不是一直讨论国家建设和政策吗?这里有你们需要的所有答案。”

    第五五二章 东归计划

    冷杰有着显赫的家世。

    父亲冷御秋是国防军13师中将师长,外祖父曾任清室江苏监察使,从小衣食无忧的他逐渐养成了高傲的性子。但这种高傲并没破坏他的才华和天赋,1915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北理工学院,三年内不仅完成自身学业,还完成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全部课程,所以年底被教育部选定为13位出国继续深造的数学和物理系种子生,一跃成为国家重点培养对象。

    临行前他准备出来散散心,恰好听说北京大学在搞西北采风活动,就加入西北之行来到这里,也想借此机会亲眼看看8年来国家变化到底有多大。

    变化还没看到多少,秦岭脚下这片五颜六色的海洋就让他觉得仿佛有什么东西扎了自己的心一下。之前他还赞同胡适不该妥协欧美,应该以强硬回击争取国家利益,对外资进行限制保护民族企业的长期利益,但面前的画面却让他明白了为何詹天佑说,这里有自己寻找的答案。

    8年的惊心动魄,8年的壮美波澜后面,其实很多东西……并没彻底的改变。

    在这片斑斓的帐篷海洋内,是一群群因地震灾荒无家可归的普通国民。当他们的目光扭向自己,里面写着的分明是饥饿和求生的挣扎。什么大国?什么伟大胜利?什么样的阴谋算计!都没有这一刻来得真实。不解决国民的最基本生活保障,所有幻想都只是建在沙砾上的楼阁,所以当一双双茫然求助的眼神望来,连詹天佑都狠狠叹了口气。这就是杨秋和南京妥协的真正原因,八年连续拼杀后,国家和国民都到了急需修生养息的阶段。

    士兵们背着枪,在帐篷海洋里来回巡逻确保安宁。简陋的卫生室门口排满长龙,每条狭窄的通道都洒满了生石灰。从火车上拆下的二手锅炉为大家提供饮用热水,这些举措都能证明军方和政府正在竭尽全力阻止最可怕的灾后瘟疫发生。

    灾民捏着碗排队等待领取救济粮,地震带走了他们一辈子的财富,能拿到一件军队发放的单衣已经非常幸福。布满老茧洗也洗不干净的灰褐色大手中捏着饭碗,眼巴巴瞅着前方,只希望能早些轮到自己,带点米回去给家人熬粥。

    敞开的油布大帐篷内,堆着高高地米袋,分发粮食的士兵却只用一只很小的竹筒来衡量白米,满满一筒倒下去也只能铺平碗底。“这么能这样呢?这点米怎么吃得饱!”来采风的女大学生泪流满面,扭头见到士兵居然用这么小的竹筒分发粮食,爱心泛滥不管不顾冲到面前,抢走米筒将一勺勺的白米疯狂送到灾民手中,一边勺还一边抹着眼泪破口大骂:“这里不是有很多大米嘛!为什么不发下去?你们这样做是犯罪,是罔顾人命!”

    “住手。”

    士兵被女学生一闹正不知怎办好,负责难民营安全的少校冲了过来,指指几个抱着米要离开的灾民,大喊道:“还愣着干什么?把米拿回来!”

    士兵得到命令立刻按住几个试图逃离的灾民,学生们见状顿时纷纷上来阻挠,士兵则立刻横枪挤开对方不让靠近。胡适见状也连忙冲上去摆出北京大学老师的资格理论,见到他出来撑腰,学生们更是有恃无恐,更以为这位少校故意刁难灾民克扣粮食趁机捞好处。各式各样的叫喊,骂人声将队列搅得七零八落,眼看再闹就要出乱子,助手连忙看詹天佑:“部长,要不要……”

    詹天佑摇摇头,民国免费教育才刚刚开始,即使最早的西南也才7年时间。所以这批学生绝大部分都还是官宦和商贾子弟,他们在象牙塔里待太久了!根本不了解国家的真实情况,所以胡适才被他们捧得高高的,还动辄批评国家政策。

    负责营地的少校不敢真动用武力,但又怕事情闹大只得咬咬牙对天鸣枪示警。

    清脆的枪声让推搡打闹都猛然停下,正在巡逻的士兵和灾民也纷纷围拢过来,很多灾民还以为有人抢粮,自发的拿起棍棒冲过来保护,气氛一下子凝重起来。

    胡适见状连忙站出来打圆场:“在下胡适,北京大学老师。非常抱歉,是我的学生太激动了。但你们也不该克扣粮食!灾民身体都很差,应该让他们吃饱才能避免生病。”

    少校见终于稳住局势,也悄悄擦把汗把枪插好,走到胡适面前敬个礼说道:“这位老师,你应该管好你的学生!现在西北很乱,请不要在给国家添麻烦,至于是否足额我们都是按照规定来的,别的地方我不敢说,但我这里没人敢克扣一两救灾粮!”

    “胡说,还说没有克扣!这么小的竹筒一个人都吃不饱。这位大叔别怕,多拿点,他们要是再敢克扣,我就告诉我爹,让报社的人来把他们都曝光。”手里还死死抓住勺米筒的女学生看起来家世不错,一边说一边将米不停塞入面前一位牵着孩子的中年男子碗里,浑然没把少校和士兵当回事。

    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位青衫整洁的中年男子却将满满一碗米倒回米袋,然后用手抓一把与米筒差不多的大米放入碗里。这个奇怪的举动让几位学生很诧异,都以为他被怕了士兵的滛威,纷纷叫嚷让他多拿些,尽管吃不会有事之类的话。

    男子拿到属于自己份额后,将碗递给儿子拍拍头,嘱咐先回去才上前抱拳向胡适行了个礼:“在下陈标,乃是此地灾民小学的教员。胡老师和诸位同学的心思我们这些人都能理解,也谢谢大家,但这个粮我们真不能多拿。”

    “为什么?”女学生很不解。

    陈标老师抖抖袖子,斯条慢理挽起多余部分,指指米仓:“去年遭灾后,各家各户的粮食都绝了。云集于此的灾民如今已不下十万之数!此去向西更有几百万张嘴巴嗷嗷待哺!现在才4月,这个地方要等到5月底才能播种,收粮食更要等到9月。我们这些人还有足足5个月要熬呢!若是早早把救济粮吃完,又去吃什么呢?是草根树皮还是观音土?亦或是学那前清,每逢灾年便易子相食?我等已是无家之人,中央援救我们,全国都送来粮食棉衣,这已是莫大恩惠,岂能贪得无厌?宁每日少食,也不愿三日饱餐后做那流民浪荡荒野。”

    这位陈标老师的话很轻,动作舒缓节奏缓慢,但话语里却透着股传统中国文人的洒脱和傲气。告诉学生们,救灾粮不是无限的,如果早早吃完恐怕只能引发后面更大饥荒蔓延。

    四周的人听到这里纷纷表示愿意少吃,连那几个想投机取巧抱着米走的灾民都面红耳赤主动把多拿的米倒回米袋,灰溜溜钻出人群。

    胡适愣住了,学生们的脸一下子红了,他们只想到要让灾民吃饱,却忘记救济粮也是有限。就算东南还有粮食运来,但几百万张嘴巴要吃到9月底粮食收成上来,还不知道要动用多少人力和专门车辆呢。

    詹天佑看到这里后笑了,目光转到一直没加入小马蚤乱的冷杰等几人身上,笑着走过去拍拍他们:“这就是你们要的答案。国家建设不是句空话,需要每个人都作出努力!我刚才车上听你们说马上就要出国了对吧?好好抓住这个机会,希望过几年能看到你们回来,和我们,和这些国民一起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让人人都不愁吃穿,成为真正地大国!”

    冷杰眼眶微红,用力点点头。

    “我要走了!别灰心小伙子们,继续往西,越过灾难你们就会看到美好和希望。”詹天佑最后指了指西面,向大家告别带着助手和技术员,骑马一头钻入茫茫秦岭。

    西面……会有什么?冷杰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刚冷却的心脏又燃烧起来。

    詹天佑所说的西面,就是移民逐渐增多的新疆和东哈萨克等地。尤其是东哈萨克,上海公报正式宣布回归后,多达数十万流民被强行安置到这里,加上从俄国陆陆续续撤回来的华人华商,昔日的荒僻的卡拉库姆小镇已经大变样,也解决了困扰当地的人手不足问题。环西北铁路加紧施工,简易窄轨已经从这里南下铺到了碎叶,正在向安集延延伸。

    作为西北国防支撑点的卡拉库姆要塞也终于进入快速施工期,大量物资从内地通过包库铁路运抵巴尔瑙尔,然后靠窄轨接驳运到这里。根据军事改革草案,国防部正式确定建立西北环形防御带。这条防御带上拥有伊尔库茨克、萨彦岭、卡拉库姆、阿克苏(巴尔喀什湖南段江布尔和阿拉木图分界线上),碎叶、安集延、戈尔诺(吉尔吉斯)七座主要塞,还有大大小小辅助要塞工事一千余,机场11座。按计划整条防御带都将于1933年前建成,成为稳定西北的第一道大闸。

    要塞城内已经出现不少华人商铺,主要以面对哈萨克草原出售盐铁茶叶,收购羊毛和皮货为主。东面的阿亚古兹河河畔还建起一个小小的工业区,不仅有冶金厂、水泥厂、小钢厂和火力发电厂这类配套要塞建设的工厂,还出现几家加工皮革和毛纺厂。北面卡尔巴山俄国留下的铅锌矿和铜矿也恢复生产,每年至少能向国内提供1万吨成品。除此之外慕容翰还利用杜托夫实际控制的机会,签署开发卡拉干达特大型锰铁矿的协议,按照他的想法就是先弄到手,等将来和莫斯科继续谈判再拿出来讨论。

    与率先稳定的北海省(伊尔库茨克)相比,新划分的乌里雅苏台省和斋桑泊等几个面对俄国的一线边疆区依然不算安宁,需要时时刻刻确保与国内联系。但由于距离南京太远,无线电经常中断,所以电报员想出个注意,就是把无线电接收机搬到侦查气球上,所以生活在这里的人只要睁开眼,就能看到要塞城上空悬着一个巨大的浮动气球。

    冷杰等学生刚步入要塞城,就被它的繁华和庞大规模吸引了,但兴奋地学生却不知道,一串急如鼓点的脚步声已经再次打破西北的平静。

    副官用力敲开吴佩孚的办公室大门,立正敬礼带来南京的重要命令:“报告,总司令急电!要求我们立刻执行东归计划!”

    第五五三章 破坏和丰收

    车里雅宾斯克。

    昔日繁华的城市已经见不到多少市民,整座城市能看到的只有东倒西歪满脸迷惘麻木的白卫军士兵。他们抽着中国产凤凰牌香烟,喝着劣质的中国高粱酒,吃着被称为中国特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