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辛亥大英雄 > 辛亥大英雄第167部分阅读

辛亥大英雄第167部分阅读

。”黎元洪清清嗓子看到博纳的脸色不善,也推了个干净说道:“此事我已经全权委托军方解决,但有一点先决是必须的,那就是一定要配合盟友彻底消灭穷党在西北的势力,确保我国边疆安全。”

    临摹两可的话语让伯纳德愈加担忧,安集延是英国能容忍的极限,因为这里是中俄《北京条约》前的分界线,既然各国都已经决定取消对华不平等条约,英国也肯定无法独善其身,尤其是在日本至今还未彻底恢复的情况下,贸然选择和中国撕破脸是不明智的。但如果国防军继续深入乌兹别克甚至土库曼地区,这必然会导致俄国被严重削弱,没有俄国牵制天知道杨秋会不会继续挥兵南下威胁阿富汗和印度地区的安全。英国是绝不可能坐视中国在中亚扩张的,就和当年绝不容许俄国往南扩张一样,但问题是当时有日本存在,能够武装日本打击俄国的黑手,现在谁来遏制中国国防军的军事行动呢?

    高尔察克自顾不暇,杜托夫没有中国支持恐怕几个月都撑不下去,印度绝不可能被武装起来。难道真要靠廓尔喀雇佣军去对抗数十万中国军队?要真是激怒他们,西藏方向会不会出现交火事件?那可就真是大麻烦了!而且在这件事情上,美国和法国态度至今都非常暧昧。法国出于独霸欧洲大陆的想法很难有心思回到远东,美国早已对英日同盟不顺眼,这件事情上未必愿意插手,何况让他们插手东北亚地区无疑就是放进来一只更大的狼!

    伯纳德越想越乱,这简直就是一团解不开的乱麻。说道:“那么贵国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打败穷党吗?”

    黎元洪等的就是这句话,笑眯眯说道:“这不是盟友间的约定嘛!当然了我国也不希望打仗,还是觉得各国还是应该取消不平等条约,然后和平共处。”

    这句话让伯纳德一愣,明白了。杨秋还在打取消全部不平等条约的心思,而中亚东部这些地方都是《北京条约》被迫割让的。巴黎和会上英国政府不愿触及这项要求,还把俄国是否取消的皮球踢到了中俄谈判的身上,看来这让杨秋和中国政府非常不满意,就想通过军事手段强行收回来,从而在事实上控制这些地区,或许他已经准备好演讲稿单方面宣布收复故土。伯纳德刚想继续说话,就西北问题在试探一下民国的底线,同来参观钢铁厂的蔡锷走了过来:“大总统,好消息,好消息啊!”

    “哦?什么好消息?”

    蔡锷故意看了眼伯纳德,说道:“副总统发来电报,三日前我军前锋营已经协同俄国志愿军一起,在车里雅宾斯克打败穷党主力的围攻,歼敌数万,俘获辎重无数。”

    翻译快速说完这个消息后,伯纳德双眉逐渐紧了起来。俄国志愿军的事情他不奇怪,杨秋利用占领西伯利亚的机会将该地区数万俄军改编为干涉军的事情各国都清楚,但中国国防军再次进入西西伯利亚这就非同小可了!中亚东部已经指日可待,如果再被他们控制乌拉尔地区,那么中亚地区就真没有武装力量能抗衡他们了,所以心急道:“总统阁下,我认为应该尽早停止中亚地区的军事行动,以免造成更大的人道主义灾难!我国政府已经在考虑中止结束之前那些条约,所以我希望我们双方能尽快就中亚地区永久和平进行磋商。”

    “这个想法好。”黎元洪打着官腔点头同意,但忽然又皱皱眉问道:“西北可以暂缓,但东北的穷党部队已经严重威胁我国北方安宁。最近还有人向他们提供大量军火,这点不能商量!”老实人难得严肃,让伯纳德都觉得不好意思拒绝。穷党远东这点部队是谁在支持他心里有数,所以点点头:“我会尽快与日本政府协商,给您一个答复的。”

    “那就好那就好。”望着他离开的背影,黎元洪喃喃自语几句后扭头看向蔡锷:“松坡,这团乱麻快解开了吧?”

    蔡锷淡淡一笑:“大总统放心吧。伏龙芝在车里雅宾斯克失手后,穷党就必须考虑从安集延撤退了!否则等高尔察克和杜托夫站稳脚跟回头南下,就会被彻底包围白白丢掉几万部队!至于东北嘛副总统已经做了安排。”

    “那岂不是说,国会要立刻就新省份划分展开讨论了?”

    “是的!”

    蔡锷目光清澈闪着光芒,收复国土是他们这代军人最大的梦想!……

    第五零二章 国家的角逐(十二)

    1919年下半年这段日子里,整个东北亚地区都处于一种莫名的气氛中。德国倒下,奥匈解体,巴黎和会的艰难,国际联盟的诞生等等,都在显示着旧世界体系已经遭遇到新生势力的挑战!

    而此次挑战关键就是对横跨欧亚的俄国领土的瓜分。

    穷党在欧洲和乌拉尔竭尽全力,试图保卫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并准备将火苗带往全世界,策动从根本上打破世界目前的体系!英法为首的资本国家为了堵住这股洪流,采取了四面八方全面围堵的的策略,却始终无法凿开最后那一层硬壳。在远东,怀揣大国梦想的中国经历革命、中日战争和欧战的洗礼后,也有些迫不及待想要确立自己在亚洲甚至世界大家庭中的地位。

    任何一个新势力想要崛起,想要挑战旧有体制就绕不开战争。甲午、美西、日俄甚至最近的欧战都证实了这一点!如果俄国没有虚弱,或许战争还会多等几年爆发,但当俄国衰退并留下巨大真空后,这种角逐就迫不及待上演了。在杨秋的部署下,中国抢占先手,利用欧战撤退的机会搬空西伯利亚还一举控制了叶尼塞河以东的广袤西伯利亚地区。日本也趁机占据库页岛和鄂霍次克海沿岸,试图继续深入独霸哈巴罗夫斯克、堪察加甚至雅库特地区,并时时刻刻窥视着富饶的黑龙江流域。英国既希望确保英日同盟,又想维持在中国的超然地位,还试图利用中国在中亚也分一杯羹。

    杨秋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全面取消满清时期不平等条约已经成为全国上下共同的心愿,收复西、北和台湾三地被割去的故土已经成了最高梦想,国家意志成为决定这场角逐的关键!因全程报道《程诚法案》一举成名的美国时代周刊驻华记者,泰格卡瑞斯先生在发回纽约的电报中这样写道:“我能感觉到空气中的紧张。摆脱土地束缚,参加欧战的精锐部队也全部回国后,中国人显然已经不希望再充当二等公民。我能理解这种心情,当他们为欧洲付出生命和鲜血回国后,却发现自己的国家还没有正常化,这的确是件让人不快的事情。但我也非常担忧,战争的阴霾似乎正重新积聚,对于远东的政治家们来说,他们的个人意愿显然已经被宣传成国家意志。”

    1919年10月18日,中英双方在上海首度展开一揽子问题的双边谈判。中方代表蔡锷、胡惟德和杨度首先提出要求,即根据巴黎和会上杨秋的讲话精神,废除全部中英间不平等条约,作为让步可以逐步分批解决,但必须先公示全部时间表。而在英国最关心的中亚问题上,两国应该以塔吉克喷赤河和瓦罕河划分界限,南方的阿富汗和印度地区由英国管辖,而北部地区则归于中国收复故土,改为斋桑泊(东哈萨克)、阿拉木图、江布尔、碎叶(吉尔吉斯),安集延和塔吉克6个边疆直辖区。这个划分让英国无法接受,塔吉克西部杜尚别等地区在北京条约前就不属于满清政府管辖,哈萨克的江布尔虽然在管辖范围但那里紧挨南哈萨克,在安集延很可能要交给中国的情况下,丢失江布尔意味着乌兹别克和土库曼等地区都会被慢慢蚕食。

    所以英国的条件是,塔吉克西部必须以瓦赫什河化解,分离出杜尚别,同时安集延以纳曼干划分,盆地西部的山区同样不属于北京条约范围。而最大争论就是江布尔!江布尔是北京条约中被俄国强行割走的,虽然是荒芜沙漠但不拿回来显然无法向国民交代,而且江布尔在阿拉木图和碎叶中间形成一个巨大地喇叭状缺口,一旦被敌对势力利用很可能会将碎叶和阿拉木图截断。但英国出于对乌兹别克和土库曼的垂涎,也决不允许这个战略纵深区被夺走。

    驻军和移民上纠纷更大。

    国防军要求在5个边疆区各驻扎一个步兵师,在配合三个混成师。然后增加80个国民警卫团,确保西北一线保持30万的总兵力。同时向五个地区强制移民400万人,增加汉人数量达到戍边的要求。但英国却只答应总计3个师和5万国民警卫队,总兵力下降一半不说,还要求移民数量不超过100万,且不能进入与印度(巴基斯坦当时属于印度)和阿富汗接壤的塔吉克。

    谈判暂时僵持在了这里

    随着冬季来临,高尔察克已经稳住阵线,中亚地区也将进入严寒。所以英国政府看准机会放缓了谈判速度,显然想避开中美法等国商定的1920年1月1日这个特殊时间。

    郑州的黄河码头旁,两个乞丐打扮的男子懒洋洋坐在干草上晒太阳,目光总会在不经意间逗留于码头和货轮之间。码头上,工人们正在十几个伪装成监工的日本护卫的指挥下,将一些死沉死沉的麻袋和箱子搬上船,船东老大不断吆喝让加快速度。

    “先生,快完成了。”

    信田织长走进船舱时,南造次郎正盘膝坐在藤床上闭目养神。数千公里的提心吊胆,动用数十位情报员一路收买贿赂,价值不菲的这批战略资源终于能回国了。不过他现在还是不敢太大意,黄河水道、渤海海峡都是非常危险的地方,巡防、税警、海关等等只要一个细小的疏忽就能葬送这次任务,当然最危险的还是中国人的海岸警卫队,他们装备有速度非常快的小型船只,所以半晌后才问道:“海军安排好了吗?”

    “海军派来了鞍马号巡洋舰。”

    “只有一艘鞍马号吗?”听说只派来一艘巡洋舰,南造次郎有些不满。这批货物几乎就是为海军量身采购的,居然只派来一艘巡洋舰保护。要知道在旅顺有4艘中国巡洋舰,在青岛还有两艘安海级战列巡洋舰。信田织长听出不满连忙补充:“海军部认为出动太多战舰会引起支那怀疑,他们说金刚号和比睿号正在佐世保,如果有事会赶来支援的。”

    “该死的海军!”南造次郎对海军这种退让显然很不满意,但却无可奈何。

    两人走出船舱后,只剩下最后一批成品钨还没装船,但就在这时一小队巡警却突然闯入码头,两人的心又悬了起来。

    “起来。”巡警队长走到两个观察的乞丐面前。

    两位伪装成乞丐的侦查员莫名其妙,问道:“长官,我们只是要口饭,您是。”

    “少说废话。你们运气好,西北急需劳力屯边,赶紧的收拾东西跟我走,说不定去了那边还能分到田地。”巡警踢着两脚侦查员面前的破碗,对伙伴嘀嘀咕咕:“前几天不是捞过一遍了吗?怎么还有这些要饭的?年纪轻轻有手有脚的还愣着干吗?真要老子动手抓人不成!”

    两位侦察员哭笑不得,想起前段时间中央下达的流民充实西北的政令,哀叹自己伪装什么不好,偏偏伪装成扎眼的乞丐。还好两人只是监视,上面没决定在这里动手,所以悻悻跟巡警回去“充实”边疆。几个巡警见到他们还算合作也没为难,反倒是为首的警察见到船只旁有不少神色怪异的监工,问道:“这谁的船?查过没有?”

    侦查员暗道糟糕,连忙说道:“长官,我认识,这是大机器厂的船。”

    大机器厂是郑州当地人给郑州工业集团起的外号,意思是厂里有很多大机器。警察一听是工业公司的船,嘀咕两句:“怎么停这里了?看不出来,你们眼力倒也不错。看运气吧,到了西北指不定能混出来。”警察啰啰嗦嗦带两个“乞丐”走了,让南造次郎大松口气的同时,也让远处一幢房子内的萧安国差点笑岔了气:“我说方局长,你那些兔崽子好好地装要饭的干吗?最近全国都在搜罗流民和乞丐充实西北,这不自找没趣嘛。”

    方瑞也头次尴尬的挠挠头。南造次郎抵达郑州后,他不敢怠慢立刻赶来布阵,恰逢宋子清和萧安国都从东北坐飞机回来过问此事,却没想到让两人看出了乌龙。所以暗想回去后一定要“收拾”这帮连伪装身份都出错的家伙。

    宋子清笑笑,对这种无伤大雅的小乌龙没在意,问道:“安国兄,你那边准备好了吗?”

    “子清尽管放心。”萧安国把部署情况说一遍,不解的追问道:“子清,你们这次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为啥要让他们到海上再下手?就不怕这批货回日本了?”

    萧安国不是外人,所以宋子晴没瞒他,看一眼烟囱已经冒烟的货轮说道:“回到日本又能怎么样,这点东西就能让他们搬回势头了?我们要的只是一次事件,纠纷!试探一下英日的底线!”

    方瑞也解释道:“英国出售4艘军舰其实也是想增强同盟关系。但海军始终是海军,如果日本不能在陆地上解决问题,那么英国就无法确保在西北外夹击我们。”

    “我知道了。”萧安国也不是蠢人,以前大局观差,但这些年耳闻目染已经具备司令的架势,一拍大腿继续说道:“你们这是想告诉英国,日本现在不具备和我们开战的可能。没了日本牵制,现在的英国肯定不愿意单干。只是海军要受点苦了,萨镇冰他们就不怕日本海军报复?”

    “报复是肯定的!日本海军本来实力就没大损,这几年又借机造了不少军舰。但现在不动手不行!再等两年2艘长门级战列舰就能服役,英国也能逐步恢复过来,就会更加麻烦。”宋子清目光渐渐凝重起来,说道:“一旦纠纷起来,全国上下势必都要发动。我们会在1月1日单方面宣布中止全部条约,海军就能趁机保护陆军登陆台湾!萨镇冰他们已经在总司令面前保证,这回是铁了心干一架,顺带也锻炼一下部队。造再多军舰不打仗也没用,所以此次海军已经做好损失两艘主力舰的准备!”

    2艘!萧安国倒吸口冷气,没想到这回海军决心那么大。不过这的确是好机会,现在英日两国都是旧力耗尽新力不及的时候,俄国短时间内也没办法插手,北方西伯利亚地区也马上进入严冬,环境艰苦不适合陆军大规模作战,日本想从库页岛绕进来的概率小很多。相反只要抓住日本和穷党秘密交易的把柄公之于众,那么自己就能占个理字!

    “我倒是希望闹大,现在我们的工人和远征军已经全部回来,欧洲物资也运回七七八八。已经没什么能被英国拿把柄的了。部队规模和士气正旺,完全可以一举拿下朝鲜!”

    “你倒是敢想,真打开我们也不好收场。”听到方瑞的话,宋子清微微一笑,不再谈这件事,问道:“安国兄。徐树铮被调去帮高尔察克,恐怕一两年内回不来。蒙古和西伯利亚需要个能干的治安官,你有没有能独当一面的人借给我用用。”

    萧安国诧异的问道:“我说子清,你今个是怎么了?陆军、空军、海军那么多骄兵悍将,随便挑个人过去就行,怎么想起找我要人了?”

    宋子清说道:“美国一直在担心我们和日本继续向北扩张,如果动用正规军恐怕会引起他们的担忧,何况用大炮打蚊子也是件不合算的事情。所以总司令希望从你们中间挑个人,要精通治安管理,善于部署,最好是能和美国军方有些联系的人,让美国知道我们只是剿匪和打击游击队,不会继续向东北发展。”

    萧安国想想,说道:“还真有这么个人。去年从美国西点军校毕业,现在在我那里任津京警卫队35旅旅长。年纪轻,脑子灵活,做事很认真,听阎老西说,他上任后津京地区的走私几乎全杜绝了,连洋人都很难钻到空子。”

    “西点军校毕业生?我们和美国的军事交流生不是还要明年才毕业吗?叫什么名字?”

    “是庚子年出去的那波人。先是在美国学文学,后来不知为何报考西点军校。他和如今美国驻我国武官的儿子还是同学。”萧安国如数家珍,看得出他早已开始考察举荐之人,说道。

    “名叫王庚。”

    第五零三章 国家的角逐(十三)

    福隆昌是天津较大的一家海运公司,熟悉的人都知道这家公司和当年老北洋三杰之一的王士珍有些联系,以他为首的老北洋被扫下台后纷纷搞起工商,尤其是《程诚法案》后土地收入锐减,促使各地士绅向资本市场发展,加上欧战余波还未彻底平息,国家建设也持续火爆,市场前景看好后都能赚到不少,成为推动?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