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辛亥大英雄 > 辛亥大英雄第90部分阅读

辛亥大英雄第90部分阅读

大概将是那两位与他一起葬身大海的儿子。

    “很高兴见到您,请允许我代表沙恩霍斯特号和远东舰队向您表示最诚挚的问候。”施佩不仅是杰出的海军将领,口才也非常不错,说完后还拿出一个小小的沙恩霍斯特号金属模型:“这是士兵们亲手制作的的小礼物,请您收下。”

    “谢谢。”

    让雷猛收下模型后,杨秋一行又在施佩的带领下开始参观这艘著名军舰,而特劳恩也不失时机推销德国精良的制作工艺,话语里甚至还有可以帮中国海军建造两艘的意思,直让随行的萨镇冰不断向他使眼色。在超无畏和战巡横行,日本金刚级开始服役的年代里,再有钱也不可能买两艘这种重巡洋舰,所以权当没看到萨老头渴望的眼神,何况他压根就没想过投靠德国。

    当沙恩霍斯特号载着杨秋一行刚进入台湾海峡,两艘英日军舰引发了小小的躁动,也不知道施佩是想展示自己精良的水兵,还是决心保护现在德国最尊贵的客人,八门210毫米主炮很快就拉开了炮衣。

    有资料机的熏陶,杨秋很快认出了这两艘军舰,沉闭了近半个月的嘴角终于画出了一道弧线,日本海军鞍马级战列巡洋舰和英国远东舰队老人星号战列舰。

    由于英日同盟协定中英国严格限制了日本海军进出台湾海峡以南海域,所以日本海军一般只会在台湾以东洋面活动,但此次却和英国一起出现在台湾海峡,可见这次演习的消息影响有多大。

    但这正是他希望看到的,一些人也该明白这个世界不能缺少中国!

    第二七一章 卖掉冲锋枪

    1914年4月,青岛。

    对英法等国驻华外交官们来说,这个月无疑是最难熬的,远东最主要的两国家截然不同的表现让他们也深感棘手。

    首先是日本政坛因为西门子事件引发强烈地震,陆海两军彻底撕破脸皮导致人心惶惶,受贿事件不仅将日本海军打入深渊,还让明显带有陆军背景的大隈重信走上前台。相反的中华民国政坛却格外平静,民党大佬死的死走的走,北洋没了兵权后也偃旗息鼓,杨秋倡导建立四个直辖市的议案在国会连泡都没冒起来就获得通过,稍稍让人意外的是新任北京市市长一职被中途倒向杨秋的国社党新人阎锡山获得,而原先的北京留守段祺瑞在北洋势力逐渐瓦解后改任国民警卫队副司令。

    北洋三杰,王士珍避居不出,段祺瑞又被调去二线的国民警卫队,冯国璋出任陆军副总参谋长,全都没有了实权,李纯等人也被安排升任中将后直接退役回家拿养老金,反倒是陈宦、徐树铮这些北洋新锐逐渐融入成为国防军中坚,而吴佩孚在接受了大半年的士兵生涯明白了国防军和北洋的不同后,正式出任西北军第6步兵师师长,那位在南昌被三巴掌打灭全部威风的李烈钧也与他一起毕业后,踏上了孤独的唐努乌梁海之旅。

    一连串放在以前会引来无数猜测和遐想的新政和人事现在却根本没人关心,外交官们的目光全都被正在胶济铁路沿线举行的中德联合军事演习所吸引,为了锻炼军官和士兵,此次演习中方由张孝准、秦章书和谵蒙联合指挥,蔡锷任演习总指挥,所有参加演习的四个营也都来自不同部队。由于此次是公开演习,所以无论是德国还是中方都没拒绝第三国观摩员加入,但这些带着各自目的的观摩员们心思并不在互相厮杀的士兵身上。

    杨秋其实也太在意演习结果,与精锐德国陆军相比,国防军依然有着各种各样的不足,所以即使输了也没什么了不起,反倒对青岛要塞和德国青岛船厂发生了浓厚兴趣,几乎每天都在要塞和船厂参观。

    青岛要塞会前岬炮台是扼守胶州湾入海口的最关键屏障,炮台修建于1902年,全部用德国进口的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要塞外墙厚达一米,正在施工的三都澳炮台就仿造于此。

    炮台上部署了2门240毫米克虏伯加农炮和3门德造150毫米岸炮,让人扼腕叹息的是,这两门240毫米重炮居然是庚子年德国攻打天津大沽口炮台缴获的清军装备,事实上整个青岛要塞群的总计6门210和240重炮全都来自清军。

    站在顶上往下看整个胶州湾尽收眼底,远处最重要的中央要塞也清晰可见,整个要塞群部署了大约50门大炮和上百挺马克沁机枪,为了防御假想敌,要塞正面的山坡大树全被砍光,还故意挖出了一块块类似梯田的障碍壕,拉上三道铁丝网后形成了一道紧密严实的防御阵地。

    蔡锷意味深长的拍拍水泥墙,也不知是说给杨秋听还是自言自语,感叹道:“德国不愧是最好的工事专家,要是我来打的话没五千以上伤亡拿不下来。”

    杨秋以前也想过拿下这个要塞,但亲自来看过完整地的要塞后才发现这里防御有多严密,平行世界里英日又是舰队又是数倍陆军兵力,最终也才逼得德国人因为弹尽粮绝投降,缺乏海上重炮牵制,陆军又还没有装备超重型大炮的情况下,仅靠150毫米榴弹炮和步兵,损失将非常巨大。

    死伤还不是最严重的,严重的是一旦出现重大损伤,日本这只饿狼就会毫不犹豫的猛扑过来。现在来看想要战前和平收复青岛也不可能,平行世界里青岛战役爆发前威廉二世迫于现实发来电报准许瓦尔德克放弃青岛,但这个倔强的日耳曼老头子觉得不打一枪投降是耻辱,最后硬是下令抵抗死死拖了三个月。

    这些死脑筋的德国佬,把青岛要塞连同太平洋岛屿全卖给自己多好?

    杨秋抛开胡思乱想,看完一个固定机枪掩体后咂咂嘴巴:“非常完美的防御,可惜。”他瞅了眼德国士兵背上的毛瑟98,摇摇头:“单兵火力太弱了。”

    特劳恩这几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没理开过杨秋半步,听他说单兵火力弱,还以为在指缺乏类似中国国防军使用的轻机枪,笑道:“轻机枪虽然移动迅速但火力还是太弱了,所以我国军队更喜欢马克沁。”

    还有不到三个月,枪响就要从巴尔干传遍世界,这个时候也该拿出一点东西偷偷摸摸增强德国让欧洲流更多血了,所以杨秋也不答话,向雷大滚刀肉招招手,后者很迅速带来了二十位警卫连士兵。但这些士兵才出现,就连施佩都有些发愣,因为他们携带的枪支非常特别,就像是用几根铁管子拼凑起来的,铁管子旁还横插着一根长长地弹匣。

    “有射击训练场吗?”

    好奇他到底要做什么的特劳恩等人立刻带大家来到了毛尔提克中央要塞东侧的射击场,等警卫连自己动手树立起一片密密麻麻的木靶后,特劳恩再也忍不住了:“杨,你到底要做什么?”

    “我亲爱的公使阁下,一会您就知道了。”杨秋神秘的买了个关子,等雷猛汇报完成准备后,四周已经站满了不少德国军官,在他们诧异的眼神中,二十位警卫连战士突然发动了。

    老警卫连扩编为中央警卫师后,新警卫连就成了专职保护杨秋和中央要员的独立军事力量,这些士兵全都是后世训练法培养出来的,战术动作非常迅速而标准,就连德国军官都看的连连点头,等到他们或匍匐,或攀爬抵达靶标50米左右时,一连串炒豆子般的枪声猛然响了起来。

    所有人只见到,他们装备的那种怪枪陡然喷出大量子弹,将对面的木靶打的碎屑横飞,好几块还直接把子弹打断倒下。为了增强效果,这批特意带来的斯登冲锋枪也经过修改,最主要就是增加重量和修改膛线,所以命中精度比普通斯登更好。射击、躲避、换匣,只短短十分钟每位士兵就打完了5个弹匣足足一百发子弹!等到士兵收枪后靶标方向就已经一片狼藉。

    别说特劳恩了,就连施佩和德国青岛总督瓦尔德克都被如此猛烈的火力吓了一跳,无法想象要是自己面对一支全部装备这种枪的军队的进攻,会是怎样可怕的下场。

    其实冲锋枪的弱点非常非常多,但在还没人知道这种枪械的年代里,眼前突然出现一支单兵携带,能在短时间内打出大量子弹的枪支时,震惊就非常非常大了,所以德国军官们几乎立刻就扑了过去,纷纷询问是不是能让他们亲自尝试一下。

    杨秋没阻止德国军官试射,反而让警卫连士兵认真指导,当然关于射程什么的详细参数就不用告诉了,事实上就算没这些参数,很多德国军官也一眼看出了这种枪的价值,单兵携带轻便不说,在城市、堑壕或者树林等需要密集火力的地区价值非常大,目前他们感觉的唯一缺点就是弹药消耗厉害。

    “这是我亲自设计的轻型单兵机枪,我叫他冲锋枪。”杨秋继续忽悠两眼放光的特劳恩,故意叹口气:“这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枪支,我已经让工厂制造了两万支准备替换部队,可惜。”

    正考虑是不是像以前那样买下专利的特劳恩听说他居然悄无声息制造了三万支冲锋枪,眼角也不自觉抽了几下,两万准备这种枪的部队必须即刻重新评估国防军的实力,所以他立刻竖起耳朵。

    杨秋见状心底暗笑,脸上却一副苦涩:“由于弹药消耗有些大,我的将军们告诉我不可能全面装备,所以我正准备把它们卖掉一批。”

    特劳恩听出来了,这家伙搞了半天就是来推销冲锋枪的,不过这种枪意义重大,国防军弱小后勤用不起,但德国还是可以支撑的,立刻问道:“不知道这种冲锋枪要多少钱一支呢?”

    “100美元。”

    杨秋刚喊出这个价格,身后的蔡锷就眉心直跳,身为副总参谋长后他能知道的事情多了很多,这种连名字都没有的冲锋枪造价不过20民元带还2个20发空弹匣,除了弹簧是进口外其余连最简陋的机械厂都能造,杨司令一开口居然就将价格提高十倍!

    连特劳恩听到这个价格都皱了皱眉,杨秋见状又加了句:“连同全部制造技术。”

    特劳恩也不傻,不过对这批枪还是蛮感兴趣的,毕竟从之前从他手里买到的通气管、迫击炮、掷弹筒和新式75毫米野战炮等等技术都让德国获益良多,远超实际价值,但总不能不拿钱当回事,立刻表示如果能下降到100万美元,德国就愿意买下全部冲锋枪和生产技术。

    “150万美元。”杨秋“痛苦”的咬咬牙。

    第二七二章 条件

    检阅完参演部队提前离开青岛时,杨秋连名字都没改直接定名斯登冲锋枪后,与特劳恩达成了出售三万支的协议。

    60万民元变成300万(150万美元),军火的确是世界上最赚钱的生意,只可惜工业实力不足为了不耽误本身装备足足花了两年时间才凑出这批斯登,二战时英国靠小工厂一年就几十万,差距之大连他都有些意兴阑珊。还好有技术概念优势,工业能力越是完善资料机的作用也就越大,就比如现在可以提前制造出结构简单的斯登,可以抢到迫击炮、2hb重机枪、掷弹筒等等专利权,等到英法陷入泥潭后这些专利就将发挥极大作用。

    对了!

    冯如来电了,经过一年不间断的严苛测试,250马力的依斯帕诺-西扎v型发动机升级版终于完成,依靠资料机不仅硬生生将国内发动机制造技术拔高一截,更锻炼出几十位专业人才,从这月起重庆和汉阳将联手以每月三十台的速度批量生产,加上75马力车用发动机,两个集团的发动机厂每月可以制造120台各类汽油机,虽然比不上欧美一月几千台的规模,但总算扎根了。

    v型技术必须立刻派人去注册专利,这可是巨大的摇钱树,星式发动机和更大马力水冷发动机也要提前研制起来,杜拉铝虽然出于预料提前出现,但超硬铝也需要马上研制起来,内燃机虽然突破了,但小水管锅炉和蒸汽轮机还必须加强,这可是未来数十年大型舰船的唯一动力选择。

    杨秋想得入神了,没注意到蔡锷有些皱眉,虽然赚取了足足五倍的利润,光是税收国家就能拿到一百万,但这批枪出售给德国后将来会不会流入第三国手中反过来威胁自己呢?而且要是能组建起两个全冲锋枪的旅,就算日本来打胜率也能高很多吧?

    他这些话让杨秋步履一顿,脸色忽然有些不好,倒不是因为出售冲锋枪会导致将来会扩散威胁到自己,资料机里有的是更强的p40、索米和波波沙,要不干脆p5也行,让他忧虑的是三万支全给德国似乎太强了!记得一战最后时刻的鲁登道夫攻势中德军凭借三千支p18就差点杀入巴黎,现在自己一下子给3万!以德国的工业水平不消半年就能增加一倍几万冲锋枪!再加迫击炮、掷弹筒和提早三年出现的g8/15重机枪。

    法国能挡得住吧?!

    要欧洲多流血没错,要是像二战那样早早巴黎就没了,可真哭都没地方哭去。

    正在发呆万一火力太猛导致巴黎失守法国投降怎么办时,蔡公时忽然走了过来:“副总统,伍外长和美国商务参赞汉格尔先生来了。”

    他们怎么会一起来?

    杨秋愣神间,两人已经走了过来,见到他后伍廷芳立刻大倒苦水:“副总统,你你怎么也不打个招呼!”

    伍廷芳的语气里带着几分怒意,这回他的确很生气,举行中德军事演习这么大的事情杨秋居然连招呼都没和内阁国会打,导致直到演习开始英法等国发出外交抗议后,他这位外交部长才知道自己的军队正在青岛演习呢。

    这是多大的事情啊!

    当过驻美大使的伍廷芳非常清楚两国进行军事演习意味着什么,尤其是在这个极度敏感的时刻,这不是故意挑动英法等国眼球嘛,所以得知消息后这两天南京完全乱了套,外交部每天接到的质询和责难比以往几年还多,英国甚至表示要重新考虑民国政府的合法性,日本更是赤裸裸以演习破坏远东稳定为由发出战争威胁!

    伍廷芳越说越气:“副总统来南京赴任也快一年了,别的事廷芳也就睁只眼闭只眼,可涉及两军交流岂是儿戏,总需要向其他国家先打个招呼才行,可您却独断独行,现在外面到处流传我国要与德国结盟,已经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若真一发不可收拾还要我们这个外交部干什么?”

    这老头是真发火了,民党旧怨未了,河南又独断独行搞土地改革,弄得各省人心惶惶,还好各省都有自决权,所以推脱给河南省政府和议会头上才逐步稳住各地,没想到此事还完全结束就又瞒着国会和内阁搞起了军事演习!这民国都快成了一家之堂了,还哪有半点共和的样子。

    面对指责杨秋神色淡淡,瞅了眼旁边的汉格尔问道:“伍外长哪里听来的谣言?我什么时候要和德国结盟了?何况我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外交准则,四万万国民生计都成问题,那有什么精力搞结盟?不过是一次很普通的军事演习罢了,德军精锐世界共知,我也只是想让军队多学学人家,不要一天到晚觉得自己老大助涨了不良之风,怎么就成儿戏了?!难道我军在自己国土上进行部署演习也需要外人批准不成!伍外长您也是老资格外交官了,当年与墨西哥签订商业协定时难道也向日本说明了?

    这是中国,脚下是我的!你的!四万万国民的!中华民族的国土!之前民国约法中就写清楚,只要不涉及国家对外作战、不干扰国家稳定,进行非正规军事行动等情况下,国防部拥有调动军队的自决权利,若是伍外长觉得我连在自己国土上与友好国家进行军事演习,学习世界强军经验的命令都无法下达,那么干脆我也不当这个副总统了,谁爱掌管国防部谁就去。”

    这几句话到最后,是丝毫面子都不给伍廷芳了,说得他脸色青一阵白一阵。的确,只要不涉及外交结盟,也不是去境外,在自己国土上进行非军事行动时国防部还真没有先通知内阁和外交部义务。

    伍廷芳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前来责问,尽然会引来杨秋的辞职言论,这个年轻人虽然露出了独断独行的苗头,但为国之心却连他都必须承认。从执政西南开始,强推税改、减租减息,打压地主恶霸,修建西南铁路干道,白手起家建起三家远东数得着的工业集团和造船公司等等,一桩桩事情那件不是利国利民?

    有时候想想,要是民党执政或许还真不如他办得好。

    他这辈子前半生都在寻找救国强国之路,出任驻美公使后更是感觉到了国家稳定和工商建设的重要性,现在人家开始慢慢调整了,以光彩或者不光彩的手段走上了之前他?br />好看的电子书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