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辛亥大英雄 > 辛亥大英雄第87部分阅读

辛亥大英雄第87部分阅读

法论处。

    另闻几年来境内土地买卖众多,为普查全省田地情况,限各地有田地者十日内前往政府登记,凡五年内进行过买卖之土之双方均需到场,以便核查买卖中是否违法不公行为。”告示前聚了不少老百姓,中间一位老学究摇头晃耳大声吟念,大伙一边听一边把目光定在旁边的朱红大门上,因为他们都知道,这幢大院内不仅有枪,更有数量众多的不公买卖土地。

    大院书房内,齐耀琳面色焦急来回踱步,旁边管家更是着急:“老爷,我已经命人交了几支枪,可那些军爷说必须开门接受检查,还说。”

    “说什么?”

    “说要您交出辛亥年后的违法所得、公布个人买卖田产的情况,否则。”

    “该死的!”齐耀琳狠狠跺脚,什么叫交出违法所得?什么叫个人田产买卖情况?调查五年内买卖合法性!别说河南,全国上下像他这样的人谁不是靠着辛亥年乱局发家的!尤其是河南成为两军前线后,他利用督办军务、征缴粮秣的机会强行摊派任务,各县各乡谁没有孝敬过?

    缴枪没事,普查土地也没事,但五年内土地买卖调查是否合法,这不是一下子断了自己的生计嘛,南倪北齐之名天下谁不知道?

    倪嗣冲死了个不明不白,家业被乱兵哄抢一空,所有田地都被没收分给了那些苦哈哈,难道现在轮到自己了?

    想到这里,齐耀琳情不自禁哆嗦一下,着急的追问道:“张大人派人联系了吗?给北京发的电报呢?”

    管家知道问的是张镇芳,由于他和袁世凯沾亲带故所以已经被护送至河南彰德,但派去的人全都被士兵挡了回来,至于北京电报袁大总统有没有看到都不知道,所以叹口气摇头道:“张大人那边根本见不着,北京回电报的是段祺瑞段大人,他说。”

    见到老管家这时还吞吞吐吐,齐耀琳顿时火冒三丈:“都什么时候了!”

    “段大人说,此事他也无能为力,还劝您早日和新政府合作。”

    “和他妈个屁!”齐耀琳怒了。真是危墙人人推!北洋一倒人心全散不说,自己人还开始给自己人下绊子,什么叫合作?不就是要把自己逼死嘛!连忙摆手:“去,拿我的名帖着各地乡绅前来,我就不信了,他杨秋难道敢犯众怒不成。”

    从辛亥年起,河南各地土匪暴民数量激增,大量土地被土豪乡绅以各种名义侵吞,全省八成土地都被他们垄断,加上天灾人祸强行摊派之风盛行,越来越多人成为赤贫,庞大的赤贫人群又滋生了更多土匪,土豪们为了自保也想尽办法添置军火,导致恶性循环愈演愈烈。

    眼瞅新政府要普查田地买卖是否合法公平,他们这些人那里还坐得住,听到齐耀琳召见全都赶来,一时间齐府居然比两年前还热闹几分。

    “大人!这是要把我们往死里逼啊。”

    “是啊,咱们在座的谁家没有五年内买卖的土地?那些个卖地的要是去政府后一口咬定价格不对,岂不是。”

    “他娘的,咱们也不是吃素的,实在不行干脆出钱去找陈大当家他们来帮忙。”

    开封四周都是河南最好的水田之地,所以云集了大量土豪士绅,听闻齐耀琳召集大伙商议对策全来了,乱哄哄成了个大集市。

    “田地都是我们买来的,都有地契为凭,我就不信那个嘴上没毛的新省长敢乱来,实在不行老子就去南京告御状!就不信他们能只手遮天。”

    “对!我去联系安徽那边,大家一起闹,就不信他们敢把天下士绅都得罪了。”

    有了众人的支持,齐耀琳总算恢复了些自信,但还不等想好应对之策,老管家又急匆匆的跑了进来:“老爷,不好了!刚才传来消息,昨晚南京以滥用职权,非法侵吞等罪名把曹锟、张勋和段芝贵三位大人逮捕了!”

    “什么!”

    齐耀琳听到这个消息陡然瞪大眼睛,身体一阵发寒,这个杨秋还真敢下死手啊!居然把这三位都抓了起来,难道说。还没等他消化这个消息,外面陡然传来一阵纷乱和吵闹,抬头一看,只见到齐刷刷国防军士兵已经冲入了大院。

    “干什么?还有没有王法!你们这是私闯民宅!”

    “对不起大人,有人举报这里私藏枪械和鸦片,在下奉命前来搜查。”少尉从兜里掏出一张盖有河南省省政府大印的搜查令,冷目缓缓扫过在座众人:“这是搜查令,还请大人合作。”

    少尉说完,也不管齐耀琳这些人手一挥喊道:“除了小心不要碰碎东西外,所有死角都不要拉下。”

    士兵呼啦啦一下全散开了,望着这些如狼似虎的士兵齐耀琳还想制止,少尉忽然靠近附耳说道:“副总统让我带句话给您,这些年您喝的兵血太多了,要是将您讲给士兵您说会怎么样?”

    噗通这句话,顿时让齐耀瘫坐在凳子上,杨秋这招太狠了,自己喝兵血的事情一旦张扬出去,估计那些士兵就会把自己先宰了!

    见到齐耀琳忽然脸色大变,四周众人的心也一下凉到了底,片刻后当数十支步枪和手枪就被扔进了进来,少尉二话不说拿出一叠封条:“齐耀琳私藏枪械,违反国法,带回去审查,齐家大院封!”片刻后,封条就被贴满了齐府各处,女人的哭喊和尖叫连几里外都能听到,当齐耀琳一行被士兵五花大绑押走,齐家大门也被贴上了猩红色的封条后,另一张告示也随即贴出。

    “啥!举报土匪和盘剥乡里的恶霸,一经查实能奖励田地?”

    “那是当然。隔壁王村王大虎听说了吗?去年家里的水田都被保长抢走后,昨个咬牙去举报后,没想到上午就来了几个士兵,查实后不仅把保长带走下午就把三亩多水田就还了回来,喜得他带婆娘孩子亲自跑去开封府给新来的县太爷磕头,现在那些丢了田土的人都把县政府挤满了。”

    “岂止啊!八台河那边有人抓了个土匪兵,就试着去举报领赏,没想才两天就分到了好几亩旱田。虽说是旱田,可也是田土啊,这要是种上红薯啥的,一家老小吃喝总不愁了。”

    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消息,如长了翅膀般开始在河南境内疯传,随着齐耀琳被抓,上万早已待命多时的国防军和警卫队士兵同时出手,土匪、恶霸纷纷被打掉,以分田为诱饵后,很多没田没地的老百姓开始主动帮士兵抓捕到处流窜的土匪。

    一时间河南境内风起云涌,到处都是枪声和红着眼睛希望能立功分到土地的无业者,陈果夫和戴天仇这场改革中最积极的两位,前者负责借此机会宣扬国社打击土豪,促进工农等理念,而后者开始为这场改革造势,表示国会应该制定“土地保有法”提高土地买卖税收,实行全国性减租减息,保护农民和工人权益,保护弱小者等等一系列新法案。

    因为两人的努力,全国上下很多工农都开始关注国社,国社党也因此迎来了第二个春天,甚至很多年后率先改革的河南和陕西,都是国社党牢不可破的地盘。

    慕容翰也杨度也并没有一口气得罪全部士绅,当各县市穷追猛打的时候,一批声誉较好的士绅纷纷被选为省议员,为河南发展出谋划策,同时更低的县市级议会也开始建设,河南也成为继西南八省后第九个建立起完善三级议会制度的省份。

    当全国上下都在关注河南新政改革,杨秋和国社到底要打造怎样一个新河南时,他本人却已经悄悄回到了南京。

    杨秋在南京的家位于秦淮河畔,是半年前他买下的一栋西式洋房,前主人是一位比利时商人,除了两层的主楼外,还带有一个占地两亩的草坪和花园。

    蔡公时跟在检查自己新家的杨秋后面,汇报道:“截至目前,已经查实存在不公交易的田地已经多达数百万亩,慕容省长来电说,他预计等全部查实,将至少有四到五千万之巨,按照河南三千万人口计算,也就是说每人一亩地还要多。不含田地的话,已经收缴各类非法所得钱款三千余万,仅齐耀琳就收缴超过五百万,目前这些钱已经全部转交给了财政部,不过他希望能用这笔钱尽快购买优质小麦种子、棉花等种子重新恢复河南农业建设。”

    没等杨秋说话,雷猛就急匆匆跑了过来:“司令,总理和张季直来了。”

    杨秋看一眼蔡公时,呵呵一笑:“走吧,这么大动静也亏得他们能忍到今天。”

    第二六二章 棉纺换生丝

    夏日的南京,酷暑闷热,从中央政府设立此处后抱怨之声就从未听过,尤其是来自北方的官员更是不喜这种天气,唐绍仪也久居北方,虽在武昌呆了大半年但多为秋冬,现在搬来南京第一次领略潮热天气,连说话都在摇蒲扇。

    虽说只要再等一年,当涂钢铁厂配套电厂就能向南京提供电力,有了电就能有电风扇,但这个夏天还是让他感觉燥热难捱,除了身体外心中也难以平静,主要原因就是河南借推行禁枪和剿匪推行的土地改革试点工作。

    慕容翰、杨度再加陈果夫、戴天仇,全都是杨秋的心腹,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次的大动作出于谁手,但土地牵扯太大,就连国社内部的保守派都觉得有些过了,所以听闻他回到南京,就和张季直一起赶来,想问问杨秋到底是何打算。

    “辰华,河南那边是不是动作太大了?我知道你心急要建好国家,可土地改革牵涉太大,此时宜缓不宜急,必须先立法再慢慢推行。”唐绍仪心是好的,留美多年后他深知国内最大弊病就是土地,土地的过分集中导致大量地主和士绅们不需要冒太大风险就能获得高额回报,直接后果就是农民与地主之间关系紧张,每逢灾年流民失所苦不堪言,从而引发强烈的动乱。

    除了表象外,人们对土地的向往也会导致流动资金被大量沉积,就算国内那些工商先行者,发财后第一件事绝不会想到扩大生产,研发新产品,而是立刻购置土地。最明显就是盛怀轩,此人领衔洋务运动之先河,汉冶萍得手后每年赢利可得数千万,但他不思扩大生产、更新设备反而大肆在上海、江浙等地购置田地,最终当设备需要更新时不得不又向外举债度日,若非杨秋出现差点就毁掉了这个中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体。

    欧美各国拼命发展工商的时候,中华大地的工业刚露出苗头就开始逐渐被土地慢慢吞噬元气,最终导致洋务运动几十年后工业建设依然原地踏步。反观日本,虽然土地问题比中国还严重,但国土狭小就导致很多人不得不彻底摆脱对土地的依赖转战工商,几十年来反倒是慢慢发展出一批纯粹依靠工业的资本家。

    对土地的追求会导致工商萎缩,资金积沉,还会带来严重社会问题,太平天国、庚子年的拳民,再到武昌一声枪响,其深层的原因无不与土地过分集中国有关,甚至满清倒台也息息相关,但历朝历代土地问题就是个双刃剑,尤其是现在国民数量已经突破四亿,地少人多已经凸显,如果处理不好导致土地改革彻底奔溃,无疑会让民国陷入动荡。

    杨秋耐心的述说着自己的想法,在他看来民国和国社想要站稳脚跟,就不得不在土地问题上动脑经,只有惠及数亿农民才有可能真正站稳脚跟。中国是农业国家,未来数十年都不可能摆脱这个称号,就算发展起庞大的工业,工人们也需吃喝,一旦步入城市化建设的告诉截断,就能需要维护土地安宁,所以决不能就此罢手。

    不过他也知道这是柄双刃剑,所以只暂时在河南与陕西进行试点:“总理、张部长可以放心,此事我已经交代下去,剿匪行动仅限河南陕西两省,但收缴枪支和全国性减租减息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尽快向全国推行,起码中央政府摇摆出个姿态来,告诉老百姓政府再想办法帮助他们。”

    听完杨秋的详细解释后,唐绍仪和张季直虽然还是认为太过草率,但他们目前也拿不出太好的办法,而且从刚才那番话中也可以听出,他明显在施压国会和政府尽快针对土地问题进行立法,因为他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想让河南和陕西树立起榜样,成为悬在其它省份头上的一柄大刀,他们将来谁敢在土地立法上太过纠缠,就可以借两地模式直接进行土改。

    见他保证只在陕西和河南境内实行,没一下子铺开全国造成不可收拾的下场,两人就知道这是要杀鸡儆猴,只得点点头:“辰华既然这么说了,等我和张部长回去后就试试尽快促成立法,以免造成全国性波动。”

    两人的满脸担忧让杨秋也深知其中压力,替他们重新斟满茶后说道:“总理和部长不妨更得更远些,土地改革仅仅是表象,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国民衣食无忧才是关键,两湖和四川主要都是稻米,云贵在慢慢向蔗糖和烟叶等经济作物发展,广西稻米、生丝、茶叶基础很好,现在又增添了橡胶产业,所以我倒觉得应该利用河南和陕西这次改革,加速促进农业发展。”

    张季直是农林部长,又是大生纱厂的董事,虽然骨子里也没摆脱小农土地思想,但比一般迂腐之辈好了很多,加之他知道现在共和党和民党都不是国社的对手,即便两党联手也撼不动国社的霸主地位,贸然顶撞只会引来覆顶之灾,还不如好好合作借此次改革之机把河南和陕西的农业搞好,也能增加共和党的人气,说道:“河南地势平坦,田地保有量居全国前列,但黄河泛滥多年不绝,境内又大多为贫瘠旱田,两年重灾恐怕一下子很难恢复元气。”

    杨秋也知道,中原大地经过数千年耕种土地早已贫瘠不堪,尤其是山林损毁严重土地沙化迹象明显,后世河南能成为全国粮食大省很大因素是因为化工肥料的使用,但目前他可没那么多化肥资源,十万吨级的合成氨化肥工厂造价就算再便宜也要百万美元,最早建设的第一家四川化肥厂已经在去年八月投产,目前主要供应云贵两省的烟叶和甘蔗种植所需,后面几家氨肥和磷肥厂才下订单,等设备抵达开工至少两年后。

    所以还是必须在作物改良和机械化耕种上下苦工,幸好他早就想好了大致的对策,说道:“不瞒张部长,我已经致电汉格尔先生,请他代为联络美国克利夫兰财团,准备在河南推广机械化种植棉花。”

    克利夫兰财团?张季直虽然是大生纱厂董事,也算是国内棉花纺织领域首屈一指的人物,却第一次听说克利夫兰财团。但这也不怪他,现在中国有几人能真正了解欧美呢?倒是唐绍仪听说过这家财团,惊讶道:“辰华说的可是占据了全美八成棉花市场的那家公司?”

    “现在没有八成了。”杨秋说道:“反托拉斯法案后,克利夫兰财团被肢解成了数家公司,内部虽还有联系但已经很难在美国恢复当年盛景,所以他们一直想拓展外海市场。我的想法是由政府牵头,与他们合资组建河南棉花农垦公司,慕容翰已经答应拿出平顶山、乐川等地总计五块共700万亩荒地入股。我已经派人检查过那些旱田皇帝,完全可以种植美国最新的抗旱棉花,所需水源也可以从修渠引入,而且那里地势平坦,荒地连绵可以推广机械耕种,提高种植效率不说,还能带动我们国内的拖拉机和机械厂的发展。

    克利夫兰财团不久前已经回电,初步意思是由他们出抗旱棉种和管理,我们出田地、工人和机械,利润五五分成。不过我可不想让他们占这么大便宜,已经让汉格尔转达由他们援建两家五十万纱锭的棉纺厂和一家印染厂,他们的答复是可以援建工厂,但必须将生丝纳入合营。”

    唐绍仪和张季直听完后既激动又皱眉,激动的是真要达成这笔协议,国内棉花和纺织业必然迈上一个新台阶,仅此一地三厂项目就能给河南增加至少三万个工作岗位,还能带动包括拖拉机,成衣制造、医用面纱等等一系列下游产业,皱眉的是美国人居然打上了生丝的主意。生丝是国内目前仅次于茶叶的大宗出口例如来源,每年生丝出口可净得数百万美元,这么大笔利润要分给别人一半,说不心疼是假的。

    杨秋却很想达成这笔协议,先不说国内生丝主要是原材料出口,附加利润很少,更主要是如果达成这笔协议,就能借克利夫兰财团庞大的销售网络,彻底占据欧美生丝市场,从而打压日本最重要的生丝产业,进一步加深中美联系削弱日本在亚太的力量。但这件事他不能独断独行,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平衡,所以干脆交给唐绍仪和张季直去斟酌,不过他相信两人肯定挡不住棉纺产业迈上一个新台阶的诱惑。

    聊了一会两地农业改革,包括引入优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