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辛亥大英雄 > 辛亥大英雄第39部分阅读

辛亥大英雄第39部分阅读

,文景也并非迂腐之辈,汉川铁路的重要性我们都很清楚,可经营权?”张文景担心道:“京汉线、津浦线清廷至今还未赎回,再丢了汉川线的话我们怎么对得起子孙后代。”

    “张部长所言极是,但你们知道汉川铁路修造有多困难吗?”说起自己铁路,詹天佑完全换了个人,走前一步指着地图神采奕奕:“都说巴蜀天国富甲天下,可绕在巴蜀外的这道环形山脉却犹如天堑!虽有长江水道,但夔门峡后河道弯曲、水流湍急,非一般船只能走,故此巴蜀虽富足却始终和外界脱节,千古以来能人之士无不想打通天堑。

    汉川铁路同样如此。老线需走巫山夔门,难度之大非现在技术能行,所以昨夜辰华建议开新线路,走荆州入湖南,沿常德、怀化、遵义绕道进入重庆!只要能过了重庆,成都这段平坦多了。但即使避开最险要地段,这一路山脉河流众多,地理情况非常复杂。而且绕道后总长度将达到近千公里,耗资起码要数千万之巨!以我们目前的技术,起码要六到七年才能修好通车。所以辰华建议引入德国技术帮助,以德国技术加我们充沛的劳力资源,只要资金能保证四年内定可完成通车!而且。”詹天佑看了眼杨秋,狡猾的笑了笑:“辰华高瞻远瞩,提议借此机会成立专门的铁路和工程技术学校,一路修一路跟着德国技术员学,等铁路造完后也能锻炼出不少人了。”

    “眷诚先生,子清和文景都不是迂腐之人,目前国内技术和资金都很难开造如此大工程的项目,所以引进洋人帮助也说得过去,只是三十年经营权?”宋子清看一眼在旁边微笑不语的杨秋,继续说道:“要是被外人得知,恐怕会掀起轩然大波!”

    詹天佑深吸口气,和杨秋对视一眼毅然道:“此事诸位可以放心,铁路是国之血脉!詹某无时无刻不想着把铁路铺到国家的每个角落,只要能修好铁路,即使承担些骂名又有何干系!”

    见到他话里有话,张文景连忙看向杨秋,问道:“司令这事。”

    詹天佑走到窗口望着宽阔的扬子江,微微一笑:“子清不用为难司令了,此事我来说吧!我已经答应,汉川铁路建造将全部以我的私人名义开建,至于杨司令拨给的款子会全部以银行贷款和捐赠的名义注入铁路公司,一旦建好我会立刻将铁路所有权捐赠给国家!至于与德国人合作也已会以私人名义展开。至于你们担心的那些事尽可放心,此次建造和之前不同,所有资金都来自于捐赠和贷款,不涉及民间资本。至于那些别有用心之人,又怎能乱我报国之心?!而且你们也别把百姓想的太过愚钝,铁路的好处大家都知道,只要能尽早通车,那就是造福上亿国民的大好事!一旦四省人口,物资商品流动起来,三十年经营权又能算得了什么?!”

    张文景和宋子清听到这里,终于明白整个事情。以私人建造,由银行贷款和捐赠可以将外部压力减小到最少,杨秋将来只需要为詹天佑提供担保。而且以私人名义和德国合作就算别人指责,在大义上也可以完全将国防军与此事隔开,只是这样一旦真的传来骂名詹天佑恐怕。

    詹天佑目光坚定:“辰华你们尽管去做大事吧,我决心已定!如果真有骂名,那么全部都让我来承担!我只是可惜粤汉线。”

    杨秋很感动,昨晚他向詹天佑做过暗示,没想到他现在居然全部答应了下来,准备独自承担与洋人勾结这些骂名!这段时间的政治斗争和尔虞我诈中,忽然跳出如此一抹亮色,让他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心情也很激动。这个国家总是不缺真正在干实事的人,他们才是真正的民族栋梁!

    杨秋举起了手,张文景和宋子清两人同样肃然敬礼,很郑重的保证道:“辰华代四省百姓谢谢眷诚先生高义!我在此保证,只要条件允许粤汉线也一定会尽早开工!而且经营权我也一定会早些拿回来!”

    “川汉,粤汉。”詹天佑用力点点头,泪花闪烁:“有希望了,我看到了希望!哈哈。”

    詹天佑决然承担起整个汉川铁路的时候,上海都督府内陈其美正满脸焦躁,捏着武昌邀请孙文前往湖北的通电拍着桌子骂道:“小赤佬!这个小赤佬!他以为自己是谁?”

    蔡元培斜了眼陈其美,他不喜欢这个“帮会都督”,但现在名分已定也没办法,何况与都督相比尽早结束战争,敦促满清退位,实现南北统一才最重要,所以立刻看向旁边刚回国的伍廷芳,问道:“文爵兄,你看现在可怎么办?”

    伍廷芳是老资格外交家了,也是同盟会核心人员,得知黄克强和宋教仁败走湖北后也很头疼,这意味着党人基本上已经退出了长江中上游,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势必会造成分裂,所以更加心急和北方达成和议说道:“为今之计,就要看南京何时能拿下了。只要南京拿下,我们就有了和北面谈判的资本,至于杨秋和黎元洪的心思,恐怕必须先安抚一下。”

    “安抚?”陈其美差点跳起来,怒言道:“文爵兄,你这算什么意思?难道真要让那个小赤佬乱搞?他现在手握雄兵,要是孙大。”话语一急,差点把孙大炮三个带出来,连忙压下继续说道:“让孙公去武昌?那和傀儡有何两样?等杨秋挟持兵权,我们这些人难道真要回家做愚公不成?”

    “只要革命成功,做寓公又有何妨。”陈其美一口一句赤佬的帮会口气让伍廷芳气不过,顶了句见到他不说话了,才说道:“其实两位也不用那么担心。黎元洪和杨秋又不是傻瓜,他们真要有本事灭掉袁世凯又岂会找借口要结束湖北战事和谈?想要逼迫清廷退位,现在只有袁世凯能办到!所以昨天汪精卫给我来电报说,湖北固然重要,但北洋上下现在对杨秋怨恨很大,也不想让他继续得势,所以他建议我们先稳住那边,然后抢先召南方代表大会,先和北面接触起来。他那边也会和唐绍仪商量把议和地点放在上海,这样等孙文回来,我们还是可以掌握主动权的。”

    “我们这边江西有李钧烈,云南蔡锷、广东胡汉民,还有两淮和江浙富庶,论势力比湖北只强不弱。只要大家联合起来,还是可以把他们拉下马的。”伍廷芳刚说完,陈其美立刻走了过来,他知道现在和这些元老还不能翻脸,顺着口气往下说道:“我建议,先承认湖北中央,但也要求杨秋尽早北伐!我们这边也动起来催催联军早点拿下南京,掌握主动。另外文爵兄、鹤卿兄你们不妨在给北面发电报,争取把最后议和地点放在上海,这样杨秋再闹也没办法了。”

    伍廷芳和蔡元培都点点头,立刻拟好电报,因为事关未来权力中心定位,陈其美也不敢大意,立刻派人发往湖北,这份电报也正式宣布长江上下中心之争就此开始

    第一一八章 工商先行

    隆隆的枪炮声还在扬子江沿岸蔓延,南方各省依然烈火汹汹,北方也传出了吴禄贞被害的消息,可就在这种背景下之前还大战连天的湖北却忽然安静了下来,但安静下却是一场无声无息的较量。

    首先是北洋军。收到湖北三省联合发出邀请孙文入鄂共商国事的通电后,袁世凯立刻凑请朝廷将25营才拿起枪没多久的湖北巡防营改编为武卫右军调至信阳,还从第二镇抽一个协赶往武胜关协防。湖北境内剩下的四协北洋军也在王士珍的统领下收缩至孝感固守。同时他还不忘记对津浦线实施压力,一面电告驻守南京的张勋铁良让他们死守待援,一边从最精锐的第三镇调集两个标进驻徐州,防止苏浙沪联军北上山东。

    同样国防军也毫不示弱,在杨秋的指挥下,除了一师部署在新沟和王士珍部对峙外,二师一个旅也被部署到安陆,随时准备横插截断入鄂北洋军回家的道路。同时三师的新兵和四师也加紧训练,做好开赴前线的准备,剑拔弩张的气氛丝毫不减。

    其实很多人心里都有数,湖北今年内再次爆发大战的可能性已经很小,第四镇被围歼损失上万对北洋打击太大,南京告破只是时间问题,津浦线一旦糜烂没半年时间北洋根本无法两线作战。此刻虽然是北洋军最能打的阶段,可数量毕竟太少。面对国防军已现疲态,何况下游江西、两淮、浙江据说已经武装起超过三十万大军,广东、福建的军队还在源源不断北上,所以在炮口相向的同时,南北议和声开始逐渐响亮。

    在与杨秋沟通后,黎元洪电告袁世凯,要和谈就必须先让王士珍部撤出湖北,并且将武胜关交给国防军。袁世凯的答复也委婉了很多,先继续他的“立宪”主张稳住北京,同时表示只有待南北议和结束后才会撤出北洋军。

    就在这个微妙的时刻,从上海传来的消息却让人感觉到了一丝不安。陈其美和伍廷芳开始呼吁将各省都督代表大会放在位置更好的上海,同时也发出电报要孙文尽速归国赴上海商讨国事,而且这份呼吁也得到了李烈钧和胡汉民等人的支持,蔡锷虽然没有表态,但他派出的代表却也滞留上海迟迟不愿来汉口。

    清廷依旧、北洋横刀、革命还没成功时,扬子江上下游关于国家中心的争夺大战却已经硝烟弥漫。就连袁世凯都通过唐绍仪表示,上海更加适合谈判来故意打压湖北和国防军势力。除此之外,是否北伐也引起了大量口水之争,以上海为代表的党人势力不断要求国防军率先北伐做出表率。国防军参谋部讨论则认为大战损失严重,第三师目前只有一个旅可以执行任务,第四师也需要时间训练,五师鞭长莫及,新建的两个旅又都才开始,所以应该等孙文回来统一领导三路北伐,否则将陷入孤军作战的危险。

    杨秋坐在办公桌前,一边结合前世记忆编撰陆军速成学校教材,一边听宋子清的汇报这几天的情况,听到他说完后抬头问道:“这是你们参谋部的意见?”

    宋子清说道:“是的,大家都不赞成现在北伐,至少在名分未定前不愿意。”

    “名分未定?看来我的身份问题你们还是讨论很激烈嘛。”杨秋暂时搁下笔,微微一笑:“三师和四师你们准备怎么解决?”

    杨秋一直希望蔡济民专职当参谋,借这次停战后者已经答应,所以三师和四师师长的位子就空悬出来了。本来是准备从三师熊秉坤等旅长中挑选,可现在来看这几人都带不了一个师,所以宋子清建议道:“我的意见是让张廷辅出任三师师长,调石小楼任四师师长,邓玉麟任参谋长。此外,湖南杭志的新建六旅新兵已经招募完毕,但湖南那么大光靠一个旅可不行,我的意见是调三师一旅先期入湘稳住局势,二旅和三旅训练完毕后也派往那里。四师留在汉阳加强训练,作为一师和二师的预备队。苏小虎的第五师募兵已经完成,除了一旅外剩下全都是四川镇军,滇西边防军也挑选出千人,总体实力比起四师强。但镇军恶习太多,所以他希望能尽快派些军官过去。马奎的七旅全都是农家子弟新兵,现在想加入我们的年轻人很多,预计最迟三天后就可以征募完毕。”

    宋子清已经隐隐有了总参谋长的架势,说话时语气稳重快速,这让杨秋很高兴:“三师、四师就按照你的安排。五师留下一个旅驻守成都,剩下两个旅暂调重庆和马奎的七旅一起训练接受思想教育。荣县和自流井那边怎么样了?眷诚先生的铁路公司昨天已经在汉口挂牌,等米下锅呢!”

    “吴玉章及所部已经答应放下武器接受军政府整编,自贡等盐井密集处马奎都已经派人接手,所有盐商都已经得到了我们的合作通知,大部分都表示愿意接受,只有少部分。”宋子清刚停顿下来,杨秋严肃道:“没有少部分!现在已经不是一个月前了,既然我们是革命军,那么打击对满清死心塌地的顽固派就是我们的责任。抄家!所有财产充公,所持有盐井拿出来拍卖给支持我们的商人!我们需要给三省国民清晰地概念,现在是新政府!这件事就让苏小虎去干,派两个营进驻自贡尽快稳固,此外把他的教导团拉出来前往宜宾。”

    宜宾?宋子清皱皱眉:“司令担心蔡松坡?”

    杨秋点点头,蔡锷可不是泛泛之辈,历史上就曾派兵入川趁乱抢先占了盐井区,为滇军壮大打下了基础,甚至后来护国军的精良装备和四川的钱有关系。现在自己抢先拿下四川,但以他的能力不会不知道四川的重要性。何况就算他不出手,唐继尧和刘存厚这些人哪个是省油灯?所以尽快抢占宜宾,迫使滇军无法北上非常关键。

    宋子清也赞同尽快控制川西,但有一件事需要确认,问道:“司令,要是教导营遭遇滇军该怎么办?”“打回去!”杨秋毫无顾忌的挥手道:“邓孝可发出的军政府令已经说得很清楚,四川境内所有武装都必须缴械,我们国防军是唯一的军队!”

    “我明白了。”

    解决完军队和四川的事情后,杨秋忽然把身子往后一靠,问道:“子清,蒋方震这个人你熟悉吗?”

    “百里兄?”宋子清愣了下,不知杨秋为何忽然提到他,说道:“在德国留学时见过他,之后就再无音讯,直到去年年尾八镇挑选军官去观摩禁卫军和北洋操演才又见到。他这个人是难得的理论家,有才华,就是。”

    看他的脸色,杨秋就能猜出两人估计没擦出火花,笑道:“就是太骄傲了,对不对?子清你不会和他吵过架吧?”

    “何止,就差打起来了。”说起当年的丑事,宋子清莞尔笑道:“您是不知道,当时他看完两军操演后就破口大骂这是演戏,我们几个去劝他还被他骂了个狗血淋头,说我们白穿了军装。现在想来他说的其实有道理,留学德国不就是想强军为国吗?可惜回来后我和岳鹏却浑浑噩噩虚度几年,若非司令你提醒军人当争,恐怕已经退役了。”

    宋子清好奇道:“司令,你为何提他?”

    没想到两人还有这么一段故事,杨秋说出了想法:“萧大哥为人不错,但任陆军学堂总教习担子有些大了,我听说蒋方震现在在浙江都督府任军事参谋,就想请他来出任我军教习处主任,子清说有没有希望?”

    “百里兄理论扎实,是难得的军事人才,教习处的确是发挥他专长的地方。而且现在江浙乱的很,汤寿潜根本弹压不住,以他的傲气必然看不惯。司令您现在名声在外,想挖他正是最好时机,只是如何让汤寿潜放人,如何堵住党人的嘴巴。”

    “这样吧。”杨秋想了想说道:“你写封信让人即刻带给蒋方震,就说我准备将三省陆师学堂合并,成立湖北陆军大学,邀请他任总教习。你对他说,凡军校事宜均由他节制,我绝不干涉!另外再派人联络汤寿潜,只要愿意放人,把蒋方震送过来,我立刻支援他24门五生七山炮、四千支日本三十式步枪和子弹,再加3挺法国哈乞开斯机枪。”

    24门大炮?四千支枪!呵呵这是一个加强混成协编制了,司令您可真大方。”宋子清笑笑并没有阻止,自从一师和二师几天前正式换装后,国防军的眼光一下子刁了很多。现在军队里有一百多门这种已经无法适应未来战争需要架退炮,别说24门,只要他肯来全送出去都值了。何况通过援助革命同志也能告诉别人,国防军依然是革命的最坚定支持者。

    记录完毕刚迈出两步,宋子清忽然停下来看看大门:“司令,申树楷带了晋商代表和几位商人在外面,您看。”

    “好久没见他了。让他进来吧。再让果夫叫上张文景,把准备好的东西拿来一会要用。”杨秋说完后重新拿起笔,继续撰写教材。其实他想邀请蒋方震也会因为这份教材,虽然他有后世的眼光,却不是正规军校出生,在某些方面很不足。萧安国为人好但军事能力不行,岳鹏和宋子清又没办法抽身,所以就想试试招揽。

    他写的很认真,以至于门被推开都没抬头。申树楷推开门,见到他埋首疾书不敢打搅,连忙带商人代表站在旁边候着,静静看着这位如今已经名燥天下的年轻人。

    起义以来两人见面的机会不多,因为上次的事情申树楷很害怕见到他,此刻细看发现他似乎又有些变了,如果说两人第一次相见是凌厉和神秘,第二次是煞气,那么血战一月打败了赫赫北洋后,他已经彻底变了另一个人!无论是沉笔思考还是星目开阖,都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

    直到张文景和陈果夫进来,这股子气氛才被打破,杨秋停下笔?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