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穿越之民国崛起 > 第418章 都在咬牙

第418章 都在咬牙

    (感谢书友恩德和无聊来转转、的月票支持!)

    “啾啾啾……轰轰轰……”

    1939年8月20日中午时分,这是日军发起对国防军缅甸曼德勒防线进攻的第四日了。

    国防军西面防线一线阵地上轰鸣声不止,日军连续轰炸、炮击和坦克驶进时发出的‘咔咔’履带声,成为了这里的主旋律。

    西面防线果然成为日军重点进攻的方向,而随着松井石根的第二批日军进攻部队的集结即将完成,按照日军的计划到了第6日,第一批进攻的部队将全部撤下去,由第二‘波’部队发起对国防军曼德勒防线的全面进攻,一举突破国防军的防线。

    但是按照松井石根的要求,负责进攻国防军三处防线进攻的日军部队,必须在第二‘波’进攻日军发起进攻之前,拿下国防军的一线阵地。

    可是到目前为止,除了东面防线的国防军主动放弃第一道防线,退守二线之外,整个曼德勒防线的中部防线和刘湘负责防守的西面防线的一线阵地都没有被日军攻克。

    而东面防线是军长王耀武率领的国防军第8集团军第第21军负责防守,王耀武之所以放弃东面防线的一线阵地,主要是因为在东面防线王耀武设立了三道防线,而第二道防线才是王耀武真正的主阵地。

    作为主阵地,东面防线二线阵地上的工事是最完善和坚固的,要比一线和三线阵地强出很多,而王耀武也是打算在二线阵地和国防军一决雌雄。

    王耀武的东面防线修建了三道防线,而中部防线和刘湘防守的西面防线统统只设立了两道防线,主要是日军留给国防军的时间不是太充足,李宗仁没有太多时间再修建第三道阵地了,也就唯有王耀武的东面防线开工最早,所以防御工事也是最完善的。

    东面三道防线的设置使得王耀武在抵抗日军进攻时,拥有更大的战略纵深,可以分梯次对日军进行抵抗,所以在战事爆发以来,王耀武的东面战场打得是做轻松的。

    在一线阵地被日军炮火大肆破坏后,为了减小部队的伤亡,王耀武主动放弃防守一线阵地,主动退往二线阵地待敌,这无意中使得东面战场上的日军部队顺利提前完成作战任务。

    和王耀武这边轻松的防守不同的是,西面防线刘湘的第20军,和中部防线刘文辉的第19军在负责西、中两面却只有两道防线,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他们是不会主动放弃中、西面的一线阵地,放鬼子们过去的。

    而且刘湘的运气被刘文辉更惨,他们是临时被李宗仁调防到西面战场上的,对于英国人修建的地下工事和半地下碉堡群,‘交’错的坑道等等,20军的将士们还没有来得及研究详细,日军就发起了进攻、。

    还有就是英国人修建的这处工事,在加固程度上根本比不上国防军士兵‘精’心修建的地下工事,英国人好像在应付事情一样,完全修筑的是一条常规作战坑道。

    此时面对日军如此疯狂的炮火打击,英国人修建的阵地工事已经出现几处大规模破损,为此刘湘不得不让国防军士兵一边作战一边组织士兵修复工事,真可谓是忙得不可开‘交’。

    眼看日军第一‘波’进攻的时间马上就要结束了,负责进攻国防军曼德勒防线中段和西段的日军前线指挥官有点着急了,要是到了第6日他们还没有攻克国防军的一线阵地,那么他们可能会遭到严重的惩罚,为此中、西两段的日军指挥官不得催促士兵进行对国防军阵地发起攻击。

    这也就造成到了第4天开始,负责东段防线进攻的日军却逐渐减小了对王耀武21军驻守的二线阵地发起进攻,倒是负责攻击中、西两段的日军指挥官动作频频,不但没有撤下连续进攻数天的日军部队,甚至派出他们手中最后的兵力强攻国防军阵地。

    李宗仁怎么也不会想到日军会因为松井石根的一个命令,使得日军在第一阶段作战结束之前,中、西两段日军从第4天下午开始就对国防军阵地发起了多达十几轮的进攻,让国防军和日军同时伤亡惨重。

    截至到第4天下午1点时分,在这四天日军对国防军曼德勒防线发起的进攻了,已经一共有近4万国防军将士阵亡,超过5万人受伤,损失各类战机60余架,火炮500余‘门’,至于弹‘药’、炮弹消耗了多少,已经没人可以算得清楚了。

    面对国防军在日军首轮进攻下,竟然就付出了如此之大的代价,李宗仁看着那一连串的伤亡数字,手都不由的颤抖起来,可他也没有办法,他手中没有多少援兵,只有一个甲种师18军303师作为他最后的手段。

    他不会轻易将这一个师派出去,那李宗仁可就再也无兵可派了,只有到了最危急的时刻,李宗仁才会动用手中的预备队,此时他只能希望他派往前线的指挥官能够指挥国防军顶住压力,因为真正的恶战其实才刚刚开始而已。

    连续4天不间断的强攻,国防军不好受,一直都在咬牙坚持,而作为进攻一方的日军来说,日子同样难熬,日军的总体损失甚至远在国防军之上,这也是进攻方应付出的代价。

    这连续4天的强攻,日军已经整整阵亡3万余人,伤亡近7万人,损失战机80余架,火炮650余‘门’,以及120辆坦克,34辆装甲车等等。

    这还不包括战死的3万、受伤5万余人的东南亚附属军,此时当初跟随日军参加第一‘波’进攻的东南亚附属军部队,还能继续作战的东南亚附属军士兵也只剩下一万六千来人。

    这正是有了东南亚附属军在前面替日军士兵挡子弹,打冲锋,才使得日军的伤亡不是非常严重,同时极大地消耗的国防军的兵力,为日军指挥官松井石根第二‘波’真正的总攻做出了不小的铺垫。

    “轰轰轰……”

    火炮不断的轰击着国防军曼德勒防线西面的阵地,随后日军坦克开始在步兵的协调之下进攻国防军的阵地。

    一线阵地上的国防军也不堪示弱,守备此处阵地的两个旅的国防军部队,随即铺开部队开始进行反击。

    大量的火炮被从防线内部的武器储备点里推出来,而后对着阵地前的日军进攻部队进行轰击。在强烈的炮火之下,那些日军的“九七式”坦克只能是停止前进。

    本来缅甸的丛林地形根本不适合坦克作战,但是这次日军只是单纯的使用坦克掩护步兵的冲锋而已,而且装备缅甸日军的坦克都是日军已经逐步开始淘汰的旧式‘九七式’坦克,日军新型的‘九九式’坦克已经开始装备日本陆军。

    为了将手中囤积的大量‘九七式’坦克尽快消耗完,以便让部队装备新的‘九九式’坦克,所以日军后勤部‘门’将让日军仓库里储存的所有‘九七式’坦克全部装备到一些日军部队使用。

    这也使得松井石根在缅甸作战也被发来了一批‘九七式’坦克,总共有500余辆,这种坦克也成为日军进攻冲锋时,充当移动火力使用,掩护步兵冲锋,打击国防军阵地上的的重火力点。

    因为这批‘九七式’坦克已经属于淘汰行列,所以前线指挥进攻的日军将领并不在意;九七式‘坦克的消耗。

    为了减小冲锋时步兵的伤亡,日军前线指挥官不断派出坦克掩护步兵冲锋,以至于短短四天的时间日军就损失了100多辆‘九七式’坦克,大多都是被国防军这边的反坦克炮和反坦克火箭筒给干掉的。

    其实此时装备缅甸日军负责掩护、运输步兵的装备不是坦克,而是日本人的“九八式”步兵装甲车。

    日军的这种新型步兵装甲车上的最大特点,主要表现在装甲厚和速度快两方面上,国防军的步枪和机枪都打不透它的装甲,甚至连迫击炮的弹片也穿不透,它高达每小时25公里的速度,让它极大的缩短了日军进攻部队兵力运输速度。

    日军利用这种新型步兵装甲车搭载士兵快速靠近国防军的前线阵地,极大的缩短了日军步兵冲锋所需要前行的路程,在保持了日军进攻部队体力的同时上也减小了日军的伤亡。

    不过日军这种新型步兵装甲车非常害怕反坦克火箭炮和反坦克火箭筒,以及榴弹炮等大口径炮弹的威胁。

    在国防军使用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