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山渐青 > 山渐青第125部分阅读

山渐青第125部分阅读

舞的最高境界呢?

    许清宠爱的在她鼻子上刮一下,小颜那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对他贬两下,接着闷声而笑。

    等红菱的琴声停下来,许胜男似乎意犹未尽,把拔浪鼓摇得咚咚直响,嘴里依依呀呀的乱叫着,小颜终于放声大笑出来,许胜男听到她的笑声,回过头来看了一下,把手上的拔浪鼓一扔,就要向这边爬,红菱走在她的小屁股蛋上轻拍一下说道才消停一下,又要闹了”

    “来,乖女儿到爹爹这儿来”

    红菱只得把女儿抱,小家伙穿得不少,一身毛茸茸的,脸形越长越象红菱,同时兼有许清的优点,非常漂亮可爱,许清按过,张嘴就在她脸上亲了几口,小家伙被亲得直皱鼻子,嘴里开始‘抗议’着。

    “哈哈哈,乖女儿喜欢听琴,这个好,以后跟你母亲亲好好学学,等你长大些了,爹爹要听琴就不用再让你母亲受累了,到时全由乖女儿奏给爹爹听,爹爹还有好多绝妙的乐曲没教给你母亲亲哦,到时全教给你,让爹爹的乖女儿成为大宋最伟大的音乐家”

    “少爷,要教胜男唱山歌吗?”不跳字。

    一听小颜这话,许清脸都垮了下来,不用怀疑,看来许胜男长到三岁,铁定是满嘴山歌唱不停了

    第四百三十八章国事家事

    第四百三十八章国事家事

    第四百三十九章 返璞归真

    第四百三十九章返璞归真

    沐休息日子,许清把女儿架上肩头,背后跟着小颜,出了家门沿着汴河一路向东余行,女儿将近一岁,到了呀呀学语的时候了,不过许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她还是吐不准一个爹字来。

    一到街上,她的小脑袋东转西瞧,嘴里依呀个不停,很是多‘话’,只是不她要说啥。

    小颜手上拿着风筝,对于她来说,最幸福的事,就是跟着自家少爷出来走走,放放风筝,吃个糖人儿的

    在她的生命里,或许永远不会去关心家国大事,她渴求的也不多,一个安宁的家而已,至于这个家是高堂华屋,还是茅屋竹舍,这些都不重要,她只是墙角的一朵无名小花,只要有阳光,她就会迎风露出灿烂的笑脸。

    有一回许清向她打趣道:墙角的小花呀当你孤芳自尝时,天地便小了

    小颜答道:可是少爷,人家也不要多大的天地啊要是天地太大了,人家担心连回家的路都找不到了。

    听了小颜这话,让许清沉思了半天,有些人心太大了,他们一生都在寻寻觅觅,海角天涯,横亘八荒,可在滚滚的人潮中,当他们蓦然回首,往往失落的不只是回家的方向,他们常常是连的心也失落了;

    就象崔灏在黄鹤楼上痴痴的探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就象李白手持琥珀杯在醉后狂歌: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他们真的不的家乡在地方吗?

    不是,是他们的心太大,大到无形无影,连他们也找不到心在何处了。

    所以,他们只能望着家乡的方向痴痴,他们只能醉后狂歌,疏狂中透着无尽的抑郁。

    而小颜,她只活在的小天小地里,只需要一点点阳光雨露,这一切都很容易满足,所以她永远是快乐幸福的。

    “少爷,风有点凉,你别把胜男架得那么高嘛”小颜一手拿着风筝,一手扯着许清的衣角,就象他刚来到这个世界,两人一起去洪家桥卖画时一样,不管如何流逝,两人间依然毫无隔阂。

    “不怕,你没瞧她包得象只小北极熊似的。”

    “少爷,北极熊是样子的?”

    “毛茸茸的,唉反正你瞧着咱们家胜男的样子想象一下就行了大概就这样。”

    “哦,那好吧胜男,小北极熊”小颜说着拿风筝在胜男面前晃两下,小家伙顿时被逗得咯咯笑起来,仿佛很享受小北极熊这个称呼。

    两人一路来到洪家桥,许清原来那块地盘让一个卖梨的小贩占去了,这回他倒没有象当初对付那个‘天地神算’一样,去忽悠人家,还掏钱买了两个梨子,一个给小颜,一个嚼,见女儿双眼滴溜溜地看着吃,许清这才记起还有个小人儿;

    哈哈笑了几声,然后嚼出一些果茸喂女儿,小家伙不用嚼,吞得很快,许清有点忙不,喂孩子这一行他不熟,见小家伙开始依依呀呀的抗议了,许清又不敢给她吃整块的,没奈何,反正手指也挺干净的,只好将手指伸到她嘴里给她解解馋,小家伙可不管你是不是梨子,张口就咬

    许清一边闷哼,一边加紧嚼果茸,旁边卖梨子的小贩估计是第一次见别人这么喂小孩,呵呵直笑道大官人,小孩长牙齿了,你不必如此的,让她咬就好了,小孩子刚长牙齿,正喜欢咬磨磨牙,太硬的不行,这梨子刚好合适,你仔细瞧着她,她要是咬得太大块,你再扣出来就行了。”

    “大叔,这行吗?”不跳字。

    “咋不行呢,我家那六七个猴崽子还都是这么养大的,听我的,没。”

    许清从善如流,抽出那只手指一看,两颗牙印清晰入目,不管了,将削好的梨子往许胜男手中一推,小家伙如获致宝,双手扛着就啃,瞧她用门牙轻易就将梨子刮下一层来,然后慢含细抿,熟练得很,许清不禁猛拍一下的额头,看来是咱太低估这女儿了,这两颗深深的牙印来得不冤啊。

    “女儿啊,赶紧学吧,把你会的都告诉爹爹……嘶小颜诚不欺我,这小妞咬人果然够疼的。”

    而这时小颜拿着线轴已经跑出半里外,一半跑,还不时咬一口梨子,哎又是一个不省心的,许清赶紧双手作喇叭状,大喊道小颜,奔跑的时候不许吃,呛着呛着”

    许胜男靠在他怀里,大概是看着好玩,咯咯地笑起来,这下许清顾不得小颜了,赶紧把女儿口中的小果颗扣出来。

    “不许笑,不许笑,女儿啊,吃时不许笑,呛着呛着”

    汴上的航船比以前更加繁忙了,一声声号子此起彼落,平定西夏、打通陆上丝绸之路后,带给大宋的变化是方方面面的,连树下闲谈的小民口气都变得更加自信了,以前大宋老是打败仗,赋税一加再加,每个百姓谈论前方战事时,都不禁唉声叹气,而现在许清听到他们即便是谈到辽国时,也带着睥睨的口气。

    许清看很久没有人来买梨子,便对那小贩说道大叔,你这样卖是不行的,得喊起来,把顾客吸引,还要出些别人没有的策略,这样才能销得快。”

    “大官人,小老汉就卖点梨子,还能有策略?大家不是都这么卖的吗?”不跳字。

    “正因为大家都这么卖,你若是与众不同,那才能销得多,听我的,没,这样吧,我给你想个法子。”

    “好好好,大官人你帮小老儿想想。”

    许清在心里把他的价钱和销量作了个运算,很快说道大叔你帮我看着女儿,我去给你写张字来。”

    说完他把女儿交给卖梨的,跑到旁边一个代写书信的小摊上,花了两文钱,然后抢过人家的笔和纸,刷刷写了两张广告词,跑往卖梨的推车上一挂,只见上面写着:贡梨,特甜,比新婚还甜。买五斤送一斤。

    没办法,这年头似乎没听过初恋这个词,许清只好用新婚代替了。

    “大叔,我教你一遍,你就照着这写的喊起来,不过你要把价钱一斤抬高一文。”

    说完说些许清便教他念那广告词。

    “五斤送一斤,大官人,这如何使得……”

    “停,这就是让你把价钱抬高一文的原因,若是只卖一车,自然还是比原来赚得少一些,但你若是一天比原来多卖两车,那就反而赚得多了,这叫薄利多销,明白了吗?听我的,没,若是不行,我赔你的损失喊起来,大声喊起来”

    那卖梨的犹豫了一下,还是照着喊了起来贡梨哩特甜比新婚还甜买五斤送一斤哩”

    小贩这新颖的话儿一喊出来,顿时招来许多路过的人围观,竟是买五斤送一斤后,许多贪小便宜的人于是纷纷掏钱购买。

    等小颜放风筝,他那一车梨子也几乎卖完了,由于争抢的人多,小贩忙得满头是汗,等他卖完梨子抬头找许清想道声谢时,许清已经抱着女儿,带着同样满头是汗的小颜走出十来步远。

    “大官人,等等……”

    “行了,快去要些来接着卖吧”

    小颜依旧拉着他的衣角说道少爷,以前你不会用个方法呢,要是你也画五张送一张,那岂不是……”

    小颜说到这,大概是想起数钱的美妙感觉,两眼变得亮晶晶的,许清在她头上轻轻一拍,笑道画肖像画人家通常都只是画一张,象那位关一次画十张的很少,这一招用不上”

    “哦,也是,不过黄大娘卖炊饼也可以这样卖的呀,不行,少爷,人家得去告诉黄大娘去”

    “呵呵,好吧,去吧,我在李震他娘的糕点店等你,快些,一个人不许乱跑哦”

    “人家了。”

    这儿离老家不远,许清也任由她跑去支招儿。

    东京城会不会一夜之间,全是买十送一之类的招牌呢?很难说,罪过罪过

    现在的山药糕点店已经开了好几个,生意都不,东边个铺子就划给了李家娘子,靠着这份收入,母子俩也能过上小康的日子了。

    许清抱着胜男进门时,里面已经没有空的座头,左边那张桌上只坐着一个年轻的官家闺秀,还有一小丫环,她头上的珠花吸引了胜男,小家伙指着人家依依呀呀地叫起来,那样子仿佛是在找的娘亲一般,那官家闺秀没来由的脸上一红。

    “乖女儿,可不许乱叫娘哦”许清凑到女儿耳边轻声说一句,没想到小家伙果真不叫嚷了,太神奇了这是,许清不禁呵呵直笑。

    “宁国……大官人来了,快里面坐。”李震的娘亲慌忙的迎出来,生活变好后,使她脸色比以前红润了些,显得更年轻了。

    “店里都还好吧?”

    “还好,还好,多亏了大官人帮扶,大恩大德,我们母子俩无以为报”

    “李震呢,让他好好读书,来日考个功名,做个好官,多施些恩德给百姓,如此就算报了我这小惠了。”

    “,大官人,我家震儿正在后院读书呢”

    许清尚未走入院中,果然就听到朗朗的书声,只见李震一个人在树下,手里拿着一本书,背诵一阵,然后再看一下,很是认真,见许清进来,他高兴得欢呼一声跑了

    “李震啊不继续读你的书,我在旁边听着,对了,李家娘子,你看找点适合我女儿吃的,今天中午我们父女就在这里叨扰个午餐了,还有小颜,等下也要。”

    “好好好大官人稍等,我这就做些吃食来”

    许清抱在女儿,在李震端来的椅子上坐下,这才问道李震,学堂里的都教到哪儿了”

    李震躬躬敬敬地答道教到《论语》宪问篇了”

    许清见他一副小大人的样子,不禁呵呵直笑。

    “读来我听听”

    感谢书友090904050403、燕云节度使、傲剑狂侠、午睡中几位的大力支持鞠躬

    第四百三十九章返璞归真

    第四百三十九章返璞归真

    第四百四十章 虚火过盛

    第四百四十章虚火过盛

    出了司农寺,许清带着荆六郎几人向城外的禁军大校场飞驰而去,今天是禁军年前最后一次大比武,赵祯、范仲淹、韩琦等人都会到场观看,许清自然少不了。

    虽然他越来越少插手军中事务,但赵祯依然将他邀上了,前些天赵祯在天章阁曾开诚布公的与他谈了一次,让他不必起心结,不必怕忌讳,就许清观察,至少现在赵祯说的是真诚的,即使有平夏之功,许清也还没有达到让他猜忌的地步。

    大宋的军队构架其实改变不大,不过是将统兵权从三衙转移到了兵部手中,调兵权依然在枢密院手上,而且军队驻防与以前差不多,细分到营级单位,厢级将领依旧虚置,这种构架下,基本杜绝了将领谋反的可能,当然,象郭邈山他们带着几十个人就揭竿而起那另当别论。

    许清功劳再大,回京后一缴帅印,便彻底与军队分割开来,无权再调动一兵一卒,这种情况下,你在军中声望再高也是假事,所以现在赵祯担心的不是许清功高震主,而是担心他自求退身,特别是曹皇后有一回与清平闲谈时,清平无意中提到许清有意去江南购置房产,过那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清平说得轻巧,不想曹皇后听者有心,将此事说与赵祯听,以赵祯对许清了解,他性情懒散、不喜纷争,有这种心态一点不奇怪,这下赵祯反而着急了,这也是他把许清招天章阁坦诚直言,让他不必顾忌的原因。

    许清也算想明白了,以赵祯的仁厚的性格,加上有清平这层关系,就算功劳再大,求个全身而退是不成问题的。到时把所有的实职一撂,顶着个爵位,不用大冷天半夜爬起来上朝,岂不逍遥自在。

    想通了这些关节,许清也没再刻意避开军方之事,赵祯邀他来一同检阅,于是便来了。

    许清进入大校场时,里面已经到了实兵对战这一项,几万大军在场上奋力地搏斗着,在这寒冷的冬天里,竟让人感觉热浪逼人,黑寡妇一进营门就人立而起,来了个仰首长嘶仿佛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

    赵祯在点将台上看到这一幕,不禁与范仲淹等人打趣道子澄姗姗来迟,进门若是悄悄的上台来,朕还未必注意到,这倒好,看朕收拾他”

    许清真不是有意扮酷,实在是黑寡妇这种为战场而生的战马,一见到校场中杀伐的场景便兴奋,许清还不因此被赵祯盯上了,一脸春风的走上点将台来,还想先躲后面与石崇礼他们聊两句,就见赵祯回过头来喝道宁国公,是不是没瞧见朕啊?”

    许清赶紧上前施礼,一脸惶恐地说道陛下,您的身影就象巍峨的高山一样雄壮高大,身上的光芒如太阳般耀眼,臣岂会看不见,只是台下数万将士,无不渴望陛下和煦的目光在他们身上多停留片刻,微臣实在不敢打扰陛下阅军,这才打算过后再上前给陛下请罪。wen2飞速更新”

    范仲淹等人听了不禁含笑摇头,赵祯脸皮没他的厚,眼看再说下去,许清怕是又要瞎扯个没完,许清不怕掉价儿,他还怕掉价儿呢,只好狠狠瞪他一眼作罢。

    小样想找咱麻烦,先练练再说吧。

    许清刚想退开,赵祯到正色地问道子澄,你看看台下这些士卒比去年如何?”

    “陛下,臣其实不用看,凭感觉就能感觉出来,台下士卒比原来多了一股浓烈的煞气,陛下若是不信,您让一营没上过战场的士卒出来,不用比,站那儿就能感觉出来。”

    赵祯还没回答,范仲淹微微颔首对赵祯说道陛下,上过战阵的老卒确实有的不同,老臣建议作一些调整,将原来的建制打散重组,让上过战阵的老兵与未经战事的新兵混合起来,以一对一帮带,传授他们实战中得来的经验,这样一样,未上过战阵的新兵也能很快成长起来。”

    许清一听,这个主意还不,伐夏之战中二十万出战禁军,伤亡了五六万,剩余十多万可以说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了,但是,如果对辽开战,这点兵力是不够的,将老兵拆散重组虽然会让他们的战力有所下降,但确实能帮带起一些新兵。

    “范参政此议甚好,不过,微臣认为,也不可将上过战阵的老兵全部打散,臣建议保留一半原有建制,若有战事,便可作为克坚定难的锋锐之兵使用。”

    范仲淹一听,立即从善如流地说道宁国公考虑得比老臣周到,老臣附议”

    对此韩琦与石崇礼等人也点头认可,赵祯自无不允,此事交由枢密院与兵部共同处理。

    越祯这时突然轻叹一声道主要还是粮食啊”

    在场的都是朝廷要员,或军方重臣,谁都如此调整根本就是考虑到对辽开战的兵力问题,一但开战,步兵不是问题,军械也不是问题,银子不是问题,关键是骑兵与粮草需要解决。

    开春时对夏作战,粮草消耗是非常大的,银子可以通过战利品转卖,使朝廷大赚特赚,但粮食却不行,党项人原来就缺粮,战后大量迁民?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