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山渐青 > 山渐青第124部分阅读

山渐青第124部分阅读

他老头子的关系,就算许清不出面,他外放的地方也不会很差,这个许清不担心,若需要许清帮忙,赵长德绝对不会客气,既然他没有开口,许清也没有多此一举。

    几个人一同及第到不奇怪,这次恩科不象原来那样以诗赋经义为重,最要考的是时事策论,在这方面他们占着天然的优势,几人身在京中不说,由于家庭的背景,加与经常与许清接触,对朝廷大政走向的理解都比较透彻,现在朝中的大政几乎都是许清一手参与策划的,他们作为许清死党,耳闻目濡之下,自然多些体悟

    “来来来,赵长德啊,今天你一定要多饮几杯,唉说来真有点舍不得你呢等你一出京,可就再没有人叫我懂事长了,你说你好好的京华时报主编你不干,去地方做个小知县干嘛呢?要不别去了?”

    赵长德举杯而饮,一双贼看直勾勾地看着下边跳舞的柳依依,嘿嘿而笑道懂事长,您江南塞外都趟过几回了,我连京畿路都没出过,您还别说,人人羡慕子固他们留京,我却觉得没好羡慕;

    如今啊,我就盼着吏部早点落实下来,若是能去江南,那就更美了,我这就走马上任去,到时就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喽

    至于懂事长您若是想我了,就再找个由头到地方去巡视,到了我的地头上,一定找几个粉嫩粉嫩的、水灵水灵的、娇媚娇媚的小美人伺候懂事长您……”

    “还有完没完了你,感情是在京里天天被老爹揍怕了,一心想溜出京去解脱,对对对,就是解脱,又解又脱的,这词我觉得就是专为赵长德你造出来的一样哈哈哈”

    不管许清说,晏思飞听了赵岗的话,倒真的大有遇到知音一般,只听他叹道还别说,我也是一样,在这京中真呆腻味了,只盼着出去走一走看一看,真不是矫情,实在是有些羡慕长德兄了”

    许清倒不怀疑晏思飞说的是假话,这位二舅哥一向被晏殊限制得死死的,那可怜劲儿,别提了,若是许清换在他的位置上,怕是早闷疯了,如今就算出仕了,但身处礼部,一举一动还是在老爹的视线下,每日还一样得提着,哪有外放地方来得自在?

    象他们外放地方大小也是一县之尊,那一亩三分亩上凭他们摆弄,加上不用担心象其它新上任的官员一般,被上官打压,毕竟他们身后的背景在这摆着,有几人敢因他们官小而欺负到他们头上,那样一来真可用逍遥来形容他们的外放生活了。

    听了晏思飞的话,赵岗更加得意,一边看柳依依跳舞,手上一边敲击着桌面,好不神气。

    “不是我说你们,没事考一甲,象子固还抢了个状元,哈哈哈,能不留京吗?对此我是早有先见之明,就考个二甲行了,这样才有外放的机会啊各位连这个都没想到,太差了羡慕吧?”

    “不会吧,你真是故意考个二甲的?”一边的于清泉有些不可置信的问道。

    “当然,凭我赵岗之才,就算跟子固抢不到状元,抢个榜眼又有何难,不屑为之耳”

    许清象看白痴的看了于清泉一眼,这么久以来,就没看出这个手下这么好骗呢?

    娘的喂,赵岗就是个满嘴跑火车的货,接触了这么久,于清泉还信他忽悠,这还能说呢?赵长德这厮若是考了个头名状元,不又换个说词呢

    于清泉被许清鄙视的目光看得讪讪然,大概也觉得那问题问得有点白痴了,再看看赵岗那副得意嘴脸,立即鄙视惹得众人大笑不止。

    “你们别不信,若在以前,我赵岗也一定力争考个好的名次,可从懂事长身上,我总算是认清了一件事,光考个好名次没用,关键还得看个人能力,咱们懂事长出仕两年多,功绩不下于我大宋任何一个名臣,可真论出身,你们别忘了咱们懂事长是出身,哈哈哈赐同进士出身是也比我赵岗还差呢,那又如何?还不一样位极人臣”

    “赵长德,我看你是欠揍了,这是本国公心中永远的痛,为一个同字本国公痛不欲生,你竟然还来揭本国公的伤口,你太不人道,太不理智,太不仁义……”

    “得了吧懂事长,我就不信你没听出我是在夸你,少装腔作势,得我赵岗这么夸的能有几人,唯懂事长一人耳”

    “耳你个头,反正今后不许提同进士这三个字眼,谁提我揍谁”

    “哈哈哈”

    几人大笑过后,曾巩有些遗憾地说道可惜啊咱们几个过了伐夏的盛举,如此惊世盛举,咱们却只能在边上看着,说真的,当时我真想找子澄说说情,就算到军中做个书吏,那也足慰平生啊”

    许清端起酒杯与各人邀饮,一付成竹在胸的样子,淡淡笑道尚成功,诸君仍需努力啊”

    “?”

    “哈哈哈这个你们不必细考,常言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都必须有的目标,不断的进取,才能保持他们的生命力,西夏平定了,但并不代表大宋就没有外敌了需要对付了,各位打听打听,几十万禁军可曾因平定西夏后放松过训练?”

    几人听了许清这话,立即来了精神,几人也算是比较热血之人,特别是赵岗,许清第二次遇到他时,就听他在和钟子期大嚷要提三尺青锋杀到上京去,而许清现在作为朝廷中的核心人物,他的话无疑对朝廷的举措有着准确的预见性。

    “懂事长你别藏着掖着,咱们大宋难不成短期内还会对外用兵不成?”

    “赵长德啊听说过打铁趁热,一鼓作气的话吧,几位都是知交,现在也都已出仕为官,我也不瞒你们,现在几十万禁军不但没因平夏后放松训练,而且比当初还要强出几分,西北连同原来的青唐军,已经确立十五万骑兵的编制,将来大宋将会保持二十万骑兵的常态,诸军可以想想,大宋养这么多骑兵,意欲为何?哈哈哈”

    “契丹”

    赵岗从牙缝里崩出这两个字时,脸上已经有些涨红了。

    “呵呵,西北新收之土尚需要消化,骑兵的组建也需要训练,诸君还有些,倒时若是没些政绩,还在旁边看着吧”

    “大概几时?”

    赵长德实在忍不住打破沙锅问到底,几人都是死党,柳依依他们在下边跳舞离得也比较远,几人刻意放底了声音,倒不担心他人听到,说来这虽是朝廷的秘密,但事实上有心人只要仔细分析大宋现在的各项举措,便不难得出大概的结论来。

    “秘密这是朝廷特级秘密,想,赵长德你努力啊爬啊,爬啊爬到首相的位置时,自然就了。”

    赵岗提着耳朵倾听了半天,没想到听到这么一段话,立即放弃做君子,起身准备学小人动手

    许清老神在在,只是挑了挑眉头,赵岗马上意识到,还是做君子好啊

    感谢狼狼帝一直以来的支持,感谢您给《山渐青》这么高的平价,就象做父母的听到别人在说:你家这孩子真聪明伶俐,将来一定有大出息。

    对昊远来说,大概就是这么回事吧,谢谢

    第四百三十五章江山代有人才出

    第四百三十五章江山代有人才出

    第四百三十六章 清谈

    第四百三十六章清谈

    现在许清到太学讲课的更少了,但有一点,只要他去,必是人满为患,前在少年中国说,后有岳阳楼记,光是这两篇文章,就让他在学术界的地位达到了足以让人仰望的高度,如赵岗在翠薇院所说,现在要是谁拿他那个同进士出身来说事,一定被他人嗤之以鼻。彩虹文¥ihong

    甚至由于他的存在,同进地一时也变成了热门,谁若再看不起同进士,请看宁国公王拱辰是状元,比宁国公这个同进士又如何?

    扬眉吐气啊全天下的同进士都对许清感激在心

    另一点,以这次恩科为分界,现在朝廷科举的取向已经确定下来,今后取士都将偏重于实用的经世策论,象以前被人看不起的明算科,现在也很有些不同了,因为你要经世,就得以一些数据作说明,这样才有说服力,否则你就流于夸夸其谈了,这也是许清在太学授课时一再强调的。

    认识到了这些,许多明经科、进士科的学生都会旁听他的课程,其实他现在来授课已经不用再象以前一样,一个公式、一条算式的逐一讲解了,明算科教授李卓然早将他整理出来的公式、算式编撰成册,他钻研的同时,再传授给学生,现在许清每次来,大都是解答一些学生的疑问,有些学生进步很快,许清都快没有好教的了。

    但无论如何,他还是太学最受欢迎的直讲之一。

    这天授完课,许清出太学大门时,不期然的与欧阳修遇上了,现在他在翰林院,比较清闲,而他学术上目前在大宋绝对能挤身前三,所以太学自然也常请他来授课。

    虽然在军事方面,许清与他政见有些不合,但许清还是非常尊敬他的,而且他那种儒雅博学,刚直不阿的风采一直是许清十分钦佩的,并不会因为一些政见上的分歧而无视他身上的优点。

    许清先躬身施礼道不意在此遇到欧阳学士,学士一向可还好?”

    “子澄啊,你可是好久没到我府上了,着?可是觉得我那庙小容不下你这尊大佛了”

    欧阳修含笑而语,神情很是洒脱,随意中透着一种卓尔不群的感觉,那诗书浸润出来的风姿骨气,是别人模仿不来的。

    “学士说笑了,先不论我能不能成佛,就算真成佛了,在您面还一样是晚辈,我是听子固说学士正在用心注述孟,因此不敢上门打扰而已。”

    欧阳修哈哈一笑,两人并行而出,引来无数学生的目光,许清邀之同车到西子楼品茶,欧阳修欣然应允。

    说来孟子的学说一直未曾受到世人的重视,更没有后世那样与孔子并列为孔孟,在中国孟子是第一个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种民主思想的人,可以说孟子的平民化的,或许正国为他这种限制君权的思想,使得之前一直不受君主待见,他的地位也一直得不到提高。

    欧阳修却对孟子的学说非常推崇,一直致力把孟子的学说加以宏扬,把孟子的地位提出来,历史上正是由于欧阳修等人不懈的努力,孟子才得以与孔子合称孔孟,成为二圣之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种思想需要不可能真个在君主集权的政治制度下实现,但只要得到读书人的整体认同,那同样可以对君主形成一种舆论上的制约,让君主有所顾忌;对欧阳修他们的努力,许清自然是极为赞同的。

    有意思的是,欧阳修与孟子的童年挺相象的,两人都是从小没了父亲,由母亲一把屎一把尿的拉扯大。

    孟母为了使孟子潜心向学,不顾家境困难,三次迁居,就是为了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这世上有几个母亲有这种毅力,学业上自然是对孟子从严要求的。

    而欧阳修的母亲郑氏,说来就是欧阳的启蒙老师,他小的时侯家里穷,母亲郑氏用芦苇在沙地上教他写字,画画,读书,如此艰难的环境下,聪颖的欧阳修靠着母亲的这种引导读书识字,最终成就了千秋美名。

    若将历史上的母亲做一个排名,看看谁更伟大的话,这两位母亲绝对都能挤身前五,正是她们的潜移默化,悉心教导,再苦再难也不放弃的精神,造就了中国文化史上两座高耸入云的奇峰,光耀千秋,万年不朽

    两人前往西子楼的路上,还遇着了曾公亮,别说了,一起走吧

    静悠悠的西子楼中,一泫清波,几丛秋菊,三杯香铭,几人散坐亭中闲话,没主旨,随意想到说,了无挂碍。

    “说来欧阳学士倡议先秦两汉古文,反对六朝以来华而不实的骈文,提倡孔孟之道,晚辈是非常赞同的,晚辈对这些说不上见解,但从我朝现在的一些具体现象上看,无论是杨亿、刘筠的西昆派,还是有井水处必唱柳词的柳永,这些影响比较大的文法、词作都流于丽俗,丝毫没有先秦两汉时的刚健之风,更缺少忧国忧民,励志奋发的思想在内;

    但他们对我朝百姓的影响又是非常深远的,使我朝整体的文风,读书人的脾性、风骨都流向奢华、媚软、虚浮、如闺中怨妇浅吟低唱,欧阳学士在此时提出复古先秦两汉,可谓是发人深省,喊出了时代之强音,没得说,晚辈愿为欧阳学士做个摇旗呐喊的马前卒。”

    欧阳修笑着看他一眼,许清虽然说得轻淡,但欧阳修也,他的影响力已经下于,有些方面甚至超越许多,许清加入进来,对他来说自是求之不得,复古运动绝对不是靠个人就能达成的,这需要一大批有影响力的人一起来倡导

    “子澄不必谦逊,子澄学的都是经世实用之学,在这一点我也认为应该着力提倡的,现在朝中科举也正努力向这方面矫正,力求摒弃那种死背,空谈词章文采之风,而子澄在这方面就是活活的好榜样,等于是给天下人竖起了一个范例……”

    “停停停欧阳学士啊晚辈竟不您时候也学会吹捧了,不妥,不妥,得改,得改你再这么捧下去,我真个是高处不胜寒了”

    “哈哈哈才说几句象样的,你又来这无赖模样,许子澄还是许子澄啊就算贵为国公了,这脾性依旧不改你也不怕教坏那些太学生?”

    欧阳修抚须大笑,一边的曾公亮也笑道没,若是将来子澄教出一大群这样的太学生来,咱们这些人可惨了怕是再无安宁之日啊”

    许清也跟着大笑,大家都是老熟人,玩笑开惯了,自是无妨,听完曾公亮的话,许清接口道二位放心吧若真教出一群无赖子来,我让他们去祸害契丹人,祸害回鹘人,绝不让他们来烦你们就是,呵呵,这下二位不会再弹劾我了吧?”

    笑完许清接着说道还有欧阳学士提尊王攘夷,固我儒家正统,这个太必要了,晚辈这几年常行走各地,对各地寺院道观的兴盛,及哲学佛教化深感担忧,许多读书人都乐于与佛家从游,以能打几句机锋禅语为荣;

    佛家虽然也有导人向善之功,但总体来说,佛家学说太过于消极,而且脱离实际,极不利我朝学术发展,再则,佛道两家不事生产,却占去无数财物田产,若是将这些财物田产用于助学建学,我大宋适龄童子恐怕全可免费入学,根本不用担心读不起书了,可惜啊”

    许清虽然说得云淡风清,却让欧阳修与曾公亮两人心有戚戚焉,说来欧阳修虽然也提倡压制佛道,将儒家归为正统主流,但也未敢象许清这么想过,听他的意思,根本与周武帝灭佛差不多了。

    当然,许清说得也没,佛道两家确实占去了无数的钱财与田产,若真能将之全用于助学建学,大宋大概真能实行免费教育了。

    几人虽是闲谈,但几人都身在大宋中枢,这层身份是很有些不同色彩的,若是多几个大臣达成这种共识,那么限制佛道两家也就水到渠成了。

    几人对望一眼,笑意淡淡,也没再在这个问题上深谈下去

    “对了子澄,蔡监令跟我埋怨好几回了,说你领着他将作监的俸禄,如今却半年见不到一回人影,哈哈哈”

    “曾侍制这话说得该不会是蔡老他们在火炮方面有了突破了吧?若是这样,我还真得去瞧瞧才行”

    “这个他没说,不过据我所知,应该不离十。”

    “好好好明儿就找蔡老去,若是没点进展,非给他马车里扔串鞭炮不可”

    “哈哈哈但愿蔡监令那老骨头受得起吧当然,你不怕他把火炮架到你家大门口去就好。”

    “那蔡老可就真成班门弄斧了呵呵,对了,曾侍制的《武经总要》修得样了?”

    “还有最后两卷就成书了”

    午后清谈,茶香弥漫,许清很享受这种轻闲的气氛,万里奔波归来,他很想静一静,好好过滤一下前面的得失,检点一下的对,八贤王说得好,人是需要不时停下来,自我检讨一下,自我修正一下,这样才不至于埋头奔到最后,才早已偏离了原来的目标,迷失。

    而能与欧阳修、曾公亮这样的博学之人畅淡,无疑更是一种享受,

    感谢gzhi潮o的月票支持谢谢1

    第四百三十六章清谈

    第四百三十六章清谈

    第四百三十七章 平辽之期

    第四百三十七章平辽之期

    不知不觉间,庆历四年冬的第一场雪飘下来了,扬扬洒洒,旋转飞舞,御花园

    好看的电子书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