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北地枪王张绣 > 北地枪王张绣第128部分阅读

北地枪王张绣第128部分阅读

    陈松点了点头,赞道:“不想泉儿已经这么大了。”

    陈瑶听得,说道:“虚岁也就十三而已

    陈松听得,很是惊讶,眼前这个小子身高已经接近六尺,而且因为长期练武的关系,身材并不单薄,双臂肌肉块块鼓起,看上去也有十五、六岁了。

    陈松见得,点头赞道:“汝父文武双全,泉儿看上去武艺应该不错,只不知文事有没有拉下

    陈瑶听得,叹了口气说道:“不要提此事了,他已经半年多没有上过课了。”

    张绣还未知此事,现在一听,脸色当即一变,喝问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张泉脸上很是无辜,说道:“爹,不干孩儿的事,实在是请的那些先生教不好。”

    张绣听得,转过头望向蔡琰,子女的课业一般都是蔡琰负责的,蔡琰无奈道:“不是泉儿不想上课,实在是普通的先生已经教不了他。”

    张绣听得,也无奈地苦笑。他早就知道那些普通的先生教不了张泉多少,所以他早就想让手下的文臣来教。不过找上钟繇想请他教政事的时候,钟繇只回了一句:“忙,除非主公你找人来顶替。”张绣听得就不敢再说话了。

    当张绣想请贾诩来教谋略和政事的时候,贾诩又回了一句:“诩所学并非王道,不适合公子,主公还是另请他人吧。”

    钟猜和贾诩都不行,张绣就准备请法正,不过到得法正府上,见得他和一众酒鬼朋友在吃酒谈笑,张绣愣是没有提出此事,他却是怕法正将小小年纪的张泉也带成浪子。

    无奈之下,张绣只得让张泉到长安学宫旁听,不过这样做自然没有有人亲自教授好。而且张泉要学的还很多,谋略、军略、政事等等,如若有人统一来教,总比在长安学宫分开学习要好。

    陈松听得,笑道:“主公若不嫌弃,不若由松来教,主公之制毕竟要有人来继承

    张绣听得,点了点头,若说当世谁对自己所创的制度最了解。非自己亲自教出来的陈松莫属,现在自己分身乏术,当然是由陈松来教最好。

    陈松又微笑道:“不过松所学虽新,但基础并不牢固,教授基础松倒是觉得由政事军略皆精的子瑜来教最好。”

    张绣听得,点头笑道:“如此甚好。”

    这时张济拉着女儿上前。对陈松道:“君恒,此乃吾女张雪。”张济夫妇以前待陈松极厚,有若亲自,陈松对张济夫妇亦身为敬重,听得介绍又点头客气了一番。

    此时重新落入陈瑶怀中的张凤忽然朝着陈松张开双臂,奶声奶气道:“舅舅,,抱抱

    陈松见得,连忙接住犹如瓷娃娃一般的张凤,笑道:小凤儿真可爱。”一边逗着张凤,一边对张绣说道:“主公,高家的人已经来到长安,请主公从轻落

    张绣听得,点了点头,对外面的亲卫大声说道:“将高家一行带往前厅而后对陈松说道:“君恒且留在这里陪陪瑶儿,将妻儿也叫过来吧,我们一家人一齐晚膳,之后再到城中参加庆典,本将先去处理高家之事。”陈松听得,自然点头答允。

    张绣到得前厅之后不久。三人就被领了进来,其中一人年约三十许岁,脸容坚毅,一脸胡渣子。两边的两人却是文质彬彬,与中间那人略带杀意的气质截然不同。张绣观人之术已经有一定火候,一眼就判断出中间之人定是久经沙场的高干,而另外两人其中一个应该是高干的族弟高柔和袁家留在并州的庶子袁滨。

    高干一见到张绣,就立即夫嚷道:“张绣!将那背主之徒叫出来,我高干有什么对不起他,竟然要背叛于我”。

    张绣叹了口气,说道:“你并没有对不起君恒,而君恒献并州与本将,却是因为他乃本将爱妻之兄,当年本将在金城单骑闯出时所救下的两名孩童之一。”

    张绣当年所为早就传遍天下,高干此时听得,失声道:“什么!”双目圆瞪,显然还接受不了自己极为信任,任用了这么久的陈松竟然是张绣的人,这却是将他被擒之后想到的一切可能全部推翻。

    而右面一人听得之后,却是喃喃说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怪不得陈松治政之法与张绣之法如此相像小”

    张绣也不理他们的低语,只是微笑道:“本将答允了君恒,饶你们性命,不过你们高家日后都只能留在长安。”

    高干听得,大声骂道:“我呸!张绣,你也不用惺惺作态

    剐悉随尊便,我高干也不会皱一下眉

    高干右面那人听得,连忙说道:“大哥,”

    高干不看高柔,只是冷哼一声,说道:“文惠,你要投他夫哥不反对,不过要我投他就决不可能。”

    张绣也不理高干,只与高柔说道:“文惠既然相投,本将自然欢迎。不过你大哥,”

    话没有说完,高柔就开声说道:“请大将军放心,柔会看好大哥,不会让他胡来的说这话也顾不得高干那要吃人的眼神。

    张绣心中暗笑,这高柔其实也是一大才。虽然没有他族兄高干那般出名,但其能力还是不错的,加上张绣手下一向缺乏文臣,有高柔相投,自然能令张绣欢喜。只听见张绣点头笑道:“如今弘农太守尚悬空,不知文惠可愿到弘农?,小

    高柔听得,甚是惊讶,他现在年纪尚轻,也就二十过半,而且还是新投之人,没想到投在张绣麾下之后立即就得此高位,一时之间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愣了一会,才反应过来,应道:“多谢大将军信任,柔必不负大将军所托

    旁边高干听得,也就冷哼一声。高柔得到重用,他们高氏一族在张绣手下以后的日子应该也不会太难过。

    张绣回过头,望向另外一边的袁滨。不得不说,陈松为张绣铺下与世家和解的道路十分周到,这三人里面,高干是袁绍的外甥,陈松求情不让张绣杀他,只是变相将他软禁在长安城内。而对于高柔则重用,还有并州的郭淮现在也得到张绣的重用,这么一年,就向天下世家说明,张绣并非只是一味打压世家,只要有能力,一样能得到高位。只是在张绣麾下,不太像以前那样只靠家族关系就能得高位,而是要依靠个人的能力。

    至于这袁滨书友要求龙套,乃是袁家中的庶子,虽然地位不高,但以身份论都算是袁家的人。张绣善待于他其实就是与善待高家同一个道理,陈松设计的这一着。的确让关东不少中小世家对张绣的印象有所改观。

    实在的,这些中小世家,家族实力不如大世家,竞争不如他们。但这些世家也不算是寒门,现在关东曹操对世家打压,连带着这些中世家也一同挨板子。但与大世家不同,大世家虽然遭受打压,但实力底蕴还在,只待打压过去之后,还是屹立不倒,但对这些中小世家打击极大,虽不致断绝传承,但损失亦不

    如今听得张绣这边传来对待并州世家、高家以及一名袁家庶子的方法,大世家可能听过就算,但对中小世家来说,对于未来却是又多了一个选择。

    而当这些中小世家放下对张绣的偏见。细想一想的时候,就会现原来一直以来敌视的人,势力此时已经极为庞大,堪称天下第一诸侯。

    而张绣由于是关西出身。继承了关西一贯强盛的武力甚至更胜一筹,文治上有全新的制度、律法,各地又有学宫、学府,治下长安、洛阳、宛城比之先汉和后汉故都都要繁华。这样一对比,关东中小世家都觉得,就算张绣打到过来,也未尝是一件坏事。

    关东各中小世家在未来会对于自己的态度悄然转变的事张绣自然不知道,处理好高家的事后,张绣回到后堂与家人一同用晚膳。陈松的夫人乃是并州郭家之女,大家闺秀,带上了与张凤年纪相若的小陈进来一起与张绣一家人用晚膳。

    晚膳过后,一家人就一起走出长安内城,到外城处参加庆典。这庆典也没有弄什么仪式或者讲话什么的,一入夜就自动开始。整个长安城中挂满了彩灯,大街上、坊市上、水上、戏台上,各处都有百姓在表演欢庆。虽然现在天气寒冷,但所有人都被这热闹气氛所感染,丝毫不觉得寒冷。

    张绣怀中抱着卜张凤,陈瑶和蔡琰跟在张绣两边,旁边则是陈松夫妇,后面的胡车儿则是拿着大包小包的物品。张济和部氏早就不知到了哪里过二人世界了,其女张雪则将张泉和陈进捉走,听说是去找回场子。

    正在张绣和众人赏灯之际,却撞见了糜竺一家人,糜竺和糜芳先后与张绣行了一礼,不过张绣却是心不在焉地摆了摆手,其目光已经落到了后面的糜贞和一名抱着一婴儿的女子身上。

    想起了昨夜的荒唐,以及现在两位爱妻都在身旁,张绣心中掠过了一丝不安。与张绣不同,那边的糜贞倒是落落大方地与张绣行了一礼,陈瑶知道是糜竺的妹妹之后,与蔡琰一起走上前,三个女人就这么谈笑起来,却是忽略了那边抱着婴儿的妇人。

    张绣见得那妇人冷淡,而且望向自己的目光之中还带着怨恨。不解地小声问糜竺道:“子仲,此妇人乃是何人?”

    糜竺见到张绣对他已经没有早上的冷淡,松了口气,同时小声答道:“她是皇叔的大夫人甘氏,至于他怀抱的孩儿则是关君侯夫人来到长安后诞下的女儿,取名关凤

    张绣听得,了然地点了点头,而后疑惑地问道:“那关夫人呢?”

    糜竺听得黯然,旁边的糜芳则是小声答道:“关夫人产前因想念着侯心中郁结,估在生关凤的时候难产,最后虽然将关凤生了出来。但不久后就去了。”

    张绣听得,皱眉问道:“此事本将怎么不知?”

    糜竺答道:“大将军出征在外,堑觉得此事亦不算大,便没有禀报了。”

    张绣听得,叹了口气,望着甘氏望过来怨毒的眼神,张绣怎么都觉得不自在,想了想,知道刘备视妻子如衣服,加上甘夫人被捉,也不知道刘备会不会另外再娶一妻,生了个比阿斗聪明的孩子。想到这里张绣还是决定将甘夫人送回给刘备,于是对糜竺说道:“子仲,你安排一下,明年开春等道路恢复之后,将甘夫人和关凤送往荆州刘玄德处吧。”

    至于糜贞张绣没有提,知晓内情的糜竺自然也不提了。,

    更新最快《《--》》

    第五卷 三打益州 第四百六十九章 确立新制(上)

    ”上的庆典很快就结束,而建安八年公年也落“吓口幕这一年大汉各地所爆的战事丝毫不亚于去年,甚至还要更多些。

    上半年张绣继续南下益州,陷巴东,破严颜,益州的局势已经逐渐不利于刘璋,不过有蜀郡在手,刘璋还是有能力抵抗张绣的。而北方的袁曹双雄之间,又爆了一次大战一仓亭之战,此战以曹操胜利而告终,关东双雄曹操已经奠定了胜局。

    不过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张绣要收益州,曹操要收河北的时候,两人的后院同时起火。仓亭大战网结束,就传来孙坚攻破合肥的消息,曹操知道不妙,立即回师往救淮南,终于保住了寿春以及淮南之地。

    张绣一边形势更加严峻,西部鲜卑、中部鲜卑、南匈奴联手南下,三方联手过了三十万大军。一下子面对这么多胡人还要防守这么长的战线,大汉任何一个诸侯都不敢说稳胜,不过张绣用事实证明了,再多的胡人在张绣面前都只是土鸡瓦狗,连战连捷,大破鲜卑、匈奴大军。

    这一下,算是让大汉的诸侯都看清楚了张绣的实力,因为这次才算是张绣羽翼丰满之后真正的一次毫无保留的出击,而且还是正面交锋,结果让所有诸侯都感觉心颤。通过这一战,所有诸侯都明白一个道理,必须要走精兵路线,不然难敌张绣大军的锋芒!

    这些诸侯当中,曹操无疑是走前了一步,毕竟曹操成立虎豹骑的时间比张绣还要早,不过曹操却没有张绣这么大的魄力和这么多的财力打造数万精锐,故此现在的曹操也落后了张绣半筹,不过怎么说也算是走在了其他诸侯的前面了。

    现在大汉众诸侯都准备展精兵,当然这不关张绣的事,要知道精兵也不是这么好弄出来的,没丰经过战火的洗礼,根本不可能有战力强大的精兵。

    建安九年的春天网到来,膘骑大将军府中,张绣手下众文武齐集。

    年初张绣聚集众文武议事,已经算是一种惯例了,众人都是相互谈笑来到膘骑大将军府中。神情轻松无比。

    不过当众人坐下之后,听到陈松第一句说话,所有人的笑意就全部散去了,神情变得严肃凝重。(更新最快《《--》》只见陈松当先说道:“如今隶属膘骑大将军府人员众多,很多职位都混乱,松以为应该对膘骑大将军府进行内部改革,松有九品制可定官位?”

    在座都是张绣的心腹重臣,也是这时代的精英,一听陈松的话哪里还不明白这是张绣的意思,毕竟陈松可是张绣的小舅子。而没有张绣授意,陈松又岂会忽然提出此言,说白了就是张绣借陈松的口说话。其实早在去年颁布新律法的时候众人已经知道离这一日不远了,张绣要创立一套新的制度心腹重臣都知道,不过以前还是时机未到罢了。

    本来众人还以为张绣会等多几年,待得收取益州之后再进行改制,但如今张绣提出来,众人细心一想也觉得正是时候。先去年张绣大破胡人,声势一时无两,没有一个诸侯敢在此时触张绣的锋芒。

    而且关东各诸侯又互相牵制,江东孙坚也在南面牵制住曹操。虽然曹操故技重施,像对付袁术、吕布、刘备时那样对以二虎竞食之计来让刘表和孙坚交兵。但袁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曹操一时未能吞掉河北。

    关东诸侯实力不如张绣,张绣不来打他们已经是幸事,此时自然不敢来扯张绣的虎须。外部形势大好。内部也由于粮草问题不能出征,而缓过这一段时间之后,张绣还要北征河套,南取益州,根本没有太多时间来进行改革,所以利用如今内外条件都允许的情况进行改制,的确是比较合适的时机。

    陈松网说完,张蒋便装出好奇的神色,问道:“君恒,这九品制是怎么一回事?。

    陈松点了点头,从衣袖中取出一竹简,递给胡车儿,让其拿给张绣,同时口中解释道:“如今大汉官位高低,皆以俸禄论,而一人又兼多官,这样就变得极为混乱,单就俸禄论官高低更有不妥之处。故此松以为,当戈分正从各九品共十八阶,而后再分文武,文武互不统属且文武官不能同时兼任,只大将军一人,或大将军临时授权之人方可同时调动文武。

    而各文武则以按品每月分俸稳,小

    众人一听,哪里还不知道此制的目的,所谓改九品制只是借口,毕竟一个新的制度,要有全新的方法以定官位高低,而后面那几句,只大将军一人和临时授权之人方可调动。(更新最快《《--》》也就是说文官品级的长官也无权调动最低品级的武官,今日陈松可以用只大将军一人方可调动,他日自然也可以改一下变为只有皇帝一人方可调动,这其中道道众人自然不会说破,不过张绣的野心却是表露无遗。

    但是现在大汉的形势如此,天下就算再忠于汉室的人,也看不到汉室复兴之机,大势如此,所谓复兴汉室也只是一幌子、借口罢了。众人都明白这个道理,而且跟随了张绣这么久,身上都打下了张绣的标签,就算要投靠汉室,哪个会信。现在他们已经没有退路,只能支持张绣,若是日后张绣能统一天下,登基为帝,那么他们全部都是开国功臣,当然若是败了那就是乱臣贼子了。是希望名垂青史还是希望遗臭万年,这选择不用说众人也知道怎么选。

    定下神来的众人,细想了一下陈松所提之制,这样做其实也就是将张绣以前在地方所定下的文武分治搬到来膘骑大将军府内也推行。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很难独大,文臣要是得势威胁到张绣,那张绣可以调兵对付,相反若武将独大小那就断绝钱粮。当然不能说这样就绝对能防止犯上作乱,但这样一分治,犯上的风险还是降低了不少。

    众人听得陈松解说之后,点了点头,这九品制显然是维护张绣以及他张家后代之权,他们既然选择了张绣,自然不会反对,况且这样做也能尽量避免内乱,出现如现在诸

    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