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列强路 > 列强路第43部分阅读

列强路第43部分阅读

然喘着气,道:“王爷,臣服了。”

    这个自行车是今天刚送进王宫的,仍是南京自行车厂生产出来的第一批产品,因为以前从没有见过两个轮子的车,这种车在去掉支架后不能自己站立,因此那些近卫军都不相信人可以骑上去,而且跑得比人要快。

    王韶当即表示要自己骑给他们看,这把众人都吓得够呛,要是把汉王摔着了怎么办,纷纷相劝,只是王韶坚持,众人无法,只得一边站了五人,若是看到王爷有摔倒的迹象,马上扶住。

    哪知王韶一上车就骑得顺溜,将车子蹬的飞快,一开始近卫军还可以咬牙跟上,一圈过后,所有人都累得直喘,到了第二圈落了一大段,第三圈再也没有人能跟上。

    自行车的出现在欧洲其实已是很早的事情,早在1790年,法国的西夫拉克就造了一辆两轮的车子,只是没有驱动装置,也没有转向装置,要想车子前进,只能用脚蹬踏地面,改变方向时需要下车用手搬。

    在那以后,1816,德国人德拉伊斯也造出了一辆二轮的车子,比起法国人西夫拉克来,他的车子有了车把,可以不必下车转向,只是依然没有驱动装置。

    这样的车其实不能叫自行车,叫两轮车更合适,真正意义上的自行车要到驰年,由英国人罗松制造,他在自行车上加装了链条和链轮,用后轮转动来驱动车子前进,不过前,后轮小,不但不协调还不稳,此后又过了十余年的改进,自行车才真正成熟。

    而眼前的这辆车,无疑已经具备了现代自行车的一切特点,链条、齿轮、车把、甚至还有响呤都已经有了。

    这款自行车无疑是王韶亲自设计而成,前些日子因为担心军中缺马影响军队的行军,王韶陡然想起自行车来,即使是在一百多年后自行车依然是普通人出行的重要工具,不由暗骂自己笨蛋。

    自行车对于任何一个中国人来讲都不会陌生,许多人还亲自拆卸修理过,设计起来毫无困难,将自行车设计好后,王韶马上下令组建自行车厂,没想到只过了一个半月,第一批自行车已经生产出来,此车是汉王亲自设计,一生产出来,马上向宫中送来了一辆,这才有了上面一幕。

    (未完待续。。

    第二卷 复兴之始 第一百一十节 自讨苦吃

    看到王韶停下,一个四十余岁的中年人快步跑了过来,不住的夸道:“王爷真是厉害,属下为了学骑这个自行车,摔了十数次,现在依然骑不好,王爷刚骑就如此顺,属下敬佩之极。…”

    王韶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任谁骑了十几年的自行车,重新再骑肯定也会这么顺。

    这名中年人正是刚设立不久的自行车厂厂长,姓李,名李富兴,原本是和平洋行下面一个掌柜,因为工作出色,得到叶慕赏识,王韶才将他任命为自行车厂厂长。

    “胡汉先。…”

    “有。…”

    “你来骑骑……”王韶说完,将手中的自行车扔给胡汉先,胡汉先接过自行车后大喜,看到汉王刚才骑得那么顺溜,这此在后方追赶的近卫军无不羡慕万分,早就也想骑骑了。

    胡汉先推着自行车走了数步,二话不说就跨了上去,只是轮子不过转了数圈,“啪……”的一声,不出意料,胡汉先连人带车摔倒在地。

    “我来……”等胡汉先呲牙咧嘴的从地上爬起来时,他手中自行车已被另外一名近卫军抢去,有了胡汉先的教训,那名近卫军小心了许多,骑了数十步依然没有摔倒,只是一直走得歪歪扭扭,一不小心,前轮向旁边一颗大树撞去,好在那名近卫军反应快,用脚支地,并没有摔到,只是他一停下,车子马上被另一人抢去。

    “李厂长,眼下自行车每月产量能有多少?。”王韶没有再理会那帮近卫军折腾这辆可怜的自行车,向李富兴问道。

    李富兴想了一下才道:“王爷,眼下诸事草创,每月能生产一百辆左右。…”

    “太少了”你要做好规划,半年内达到每月生产三千辆的水平。…”

    “三千辆……”李富兴嘶的一声倒吸了一口凉气,随即兴奋起来,每月三千辆啊,一年就是三万六千辆,这需要0少工人,又需要多少材料”这些将全归他掌握:“是,王爷,属下保正会在半年内完成。”。

    看到李宣兴的反应,王韶忍不住撇了撇嘴,一月才三千辆而已”后世中国自行车的产量一个月足足六七百万辆,全年七八千万辆,现在人口已经达到后世三分之一”这样算来,要达到月产二百万辆才能满足需求。

    当然,对于现在中国绝大部分人来说,自行车还属于奢侈品,即使想要也买不起,一辆自行车单是材料成本就合十多银元,加上人工起码也要二十几银元,再加利润,市场价达到四五十银元也不稀奇,即使是工人也需要半年左右工资才能买下。

    不过算下来汉军境内能消费得起自行车之人并不少,军队、、官吏、地主”再加数十万工人,消费人群至少有百万规模。王韶相信,自行车一上市必定会引起哄抢,这个时代”自行车就是最好的代步工具,它并不比马贵,跑起来却不比马慢,马能到的地方自行车基本上也能到。最主要的是自行车是一次投入”不用喂草料,比喂养马匹划算多了。

    就算是只有百万消费者”每年区区三万多辆的产量也是杯水车薪,随着汉军境内工业的扩展,能消费得起自行车的人也将会越来越多,何况除了自用外,出口更是一个大市场。

    想起出口,王韶马上就想起专利来,自行车的专利必须马上注册,如果让洋鬼子注册了损失就大了,至少二十年内汽车还没有戏,在这二十年内,自行车将会是全球最主要的出行工具,里面的利益实在是太大了。

    虽然注册了专利也并不能完全阻止洋人防制,只是要想仿制总要拿出点东西来交换,如果什么都不交换就这样仿制的话,账先记着,以后大汉强大了再算账不迟。

    王韶将思绪拉了回来,问道:“眼下还有多少辆造好的自行车?”。

    “王爷,目前只生产出来十辆。”。

    “明天再送五辆到宫里来。”。

    “是。…”李福兴应道。

    仅仅十辆车,加上今天一辆,汉王一下子就要去了六辆,不过这个自行车厂本来就是汉王的产业,就是全要去了李福兴也只有欢喜不会有埋怨,说明生产出来的车辆已经得到汉王的认可。

    这是王韶自己设计,这辆车又是工人精心制作出来的,基本上都达到设计要求,当然会得到王韶认可,

    “李厂长,没有其他事,你就下去吧。”。

    “是,王爷,属下告退。…”

    等李福兴走后,王韶再回过头来时,只见胡汉先已经稳稳的骑在车子上,得意洋洋的走着,他的身后还坐在另外一个人,同样是满脸得意。

    学骑自行车本不是难事,关键是骑车人的心态,只有心态调整过来自然会熟能生巧,大部分人刚学骑车时会摔跤,正是因为心慌的缘故。能成为近卫军,无论是心态还是手脚的灵活性,无疑比普通人要强不少,胡汉先能很快学会并不是让人惊奇之事,关键是这么快能带人,倒有点出忽王韶的意料

    “胡汉先。”。

    “到!”。

    这一喊,王韶马上就看到自行车又歪歪斜斜起来,后面坐着的那名近卫军顿时吓了一大跳,连忙从车子上跳下来,好在他跳得快,胡汉先这才稳住了车子,刹车后停了下来。

    当王韶走到车子旁边时,斜刚送过来的新车已有点惨不忍睹的样子,车子不但沾到了不少泥土,而且数处油漆蹭破,胡汉先脸上不由有点讪讪的,不好意思起来。

    从胡汉先手中接过车子,王韶重新骑上试了试,车子仍然行驶平稳,显然刚才那帮近卫军的摔打并没有给车子造成什么破坏,心中才真正满意起来。

    王韶设计这款自行车,目的便是要皮厚耐用,首批自行车必须先满足军队和的需求,还好,即使坏了也容易找到地方修理,而军队则首先要保证不容易坏,否则摔几次就坏,必然会大大影响到军队行军效率。

    只是设计归设计,真正质量如何,还是要靠实际检验,若是胡汉先等人知道汉王让他们骑车,目的是帮助检验车子质量的话,绝对不会是有不好意思的表情。

    “大家觉得这自行车如何?…”王韶笑着向众人问道。

    “好用。”。

    “太好了。…”

    各人七嘴八舌的道,脸上都露出一种渴望之色,王韶相信,如果现在有一辆车子摆在他们面前,即使要掏出他们一年工资,恐怕也有人会买。

    “可惜,眼下车子还少,你们要有,至少也有一年后,不过,到时孤会给近卫军统一配备。”。

    “多谢王爷……”近卫军先是稍稍失望,接着又期待起来,一年的时间并不长,这就象后世领导突然向员工承诺一年后每人发一辆骄车一样,大家自然愿意等待。

    近卫师八千多人,等到一年后自行车的月产量至少会达到六千辆,差不多一个多月的产量就够配备,不会影响到前线部队的使用,倒是推向市面上的时间肯定要更慢一些。

    有了自行车,近卫师的反应速度至少会提高一倍,花这点代价当然值得。

    “好了,大家都散了吧。

    “遵令!…”各个近卫军重新下去,回到自己岗位上,王韶自己骑着自行车,悠哉悠哉的往后宫方向骑去,他此时的心情和后世那些大款开着宝马去见情人差不多。

    果然,看到汉王骑着一辆怪模怪样的车子来到后宫,马上就引起哄动,侍女都忍不住停下脚步观看起来,陆琼、叶慕、郁紫衣三人得到消息也全部出来,三人叽叽喳喳的向王韶询问起这辆车子来。

    王韶讲解了一下自行车的功用,三人都是大感兴趣,不过却没有一个人提出来要学骑车,倒是让王韶有点纳闷。

    “王爷,这个车子女人骑着终究不雅……”郁紫衣一句话才让王韶明白了原因,此时女子还是保守,历史上自行车传到中国时也有不少老学究反对女子骑车,而那时已是光绪年间。

    “既然如此,那好,我带你……”王韶说出了过不了多久就大为后悔之话。

    听到可以带人,郁紫衣倒是跃跃于试,在王韶指点下,横坐在后面,王韶马上蹬动车子,飞快的沿湖跑了起来,数圈之后才将郁紫衣放下,郁紫衣脸上红扑扑一片,显然非常激动。

    既然带了郁紫衣,陆琼、叶慕两人也不能不带,为了使景色好看,绕湖的路并不平整,有高有低,带一个人上坡时无疑费力气。带郁紫衣时还不觉得,带陆琼时王韶腿已经有点发软,等到带叶慕时,王韶已经气喘息息,无奈为了不使谁觉得偏心,还是咬牙带完三圈,三圈带完,王韶已经气喘如牛,衣服全部被汗水打湿。

    王韶这才将车子丢下,独自去洗燥换衣,心中长出了口气,好在博氏姐妹还没有进宫,不然今天非累个半死不可。

    第二天,李富兴果然又将五辆自行厂送来,王韶本来是想送给后宫三人和傅氏姐妹一人一辆作为礼物,只是她们谁也不骑,让王韶白费了一番心思。

    第二卷 复兴之始 第一百一十一节 兵站

    滁河古称涂水,发源于庐州肥东县境内,流经滁州,经苏北入长江,全长五百多里。

    夹河镇原本是滁河西岸一个村庄,位于滁河下游一百多里处,滁河在这里刚好拐了一个弯,将整个村庄半包起来,正因为如此,这里才取名为夹河村。

    夹河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又有滁河河水灌溉,这里村民生活安逸,加上河水在这里拐弯,不少船家行船至此,都会上岸歇歇脚,休息一下,将肚子填饱,有了气力后再行船冲上弯口。数百年后,夹河村渐渐变成了一个市镇,沿河酒楼,客栈林立,商贸繁盛。百姓也由原本数百人发展到二千多人。

    十多天前,一支数千人马的汉军由此经过,看中夹河镇的地理位置优越,在这里设立了一个补给兵站,无数物资通过船只运送到这里,暂时存放后,再由陆路运送到前线。

    同时镇中也驻进了三个排的守军和近千名民夫,让原本热闹的夹河镇变得更加热闹。

    对于汉军的突然到来,刚开始夹河镇的百姓有一点不安,依靠地理位置的优势,这一年多时间虽然清廷增加了不少税收,这里的镇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不过还算过得去,若是兵灾一起,谁也不知会发生什么事?

    不过不管愿不愿意,显然不是他们能够决定,只能寄希望于汉军真如传说中对百姓秋毫无犯,一天之后,夹河镇的民众就放下心来,汉军军纪果然好的出奇,非但没有调戏女眷之事发生,买卖什么都照价付钱,付得不是清廷那种当十、当百,甚至直接是白锡所制的钱,而是黄澄澄十足铜钱和白花花的银元。就是征用镇中祠堂和几家大户的房子,也掏出了白花花的银元补偿。

    这可奇了,什么时候官府征用东西有过补偿,镇上几位老夫子虽然心中还有点不乐意,镇民却对汉军已经信服,对汉军也变得不那么害怕起来。

    杜融甫带着两名卫兵,沿着河道巡视,杜融甫正是夹河镇兵站负责人,他在军中的职务是连副,本以为这一仗打完,他就可以由连副顺利转为连长,没想到却分到一个看守兵站的差事,这让杜融甫有点郁闷,这里离前线一百多里,谁敢打兵站的主意?

    不过这里的物资对于前线的作战来说无疑非常重要,杜融甫倒是没敢太大意,三个排的兵力,其中一个排放出外面警戒,两个排留守营地。

    汉军每排标准兵力为三十六人,一个加强连五排,战兵一百八十人,医护、通讯、警卫、炊事班,连长和连副等后勤人员加起来二百一十人。

    守卫夹河镇兵站的汉军作战部队一百零八人,加上其余人员,共计一百二十人,事实上汉军后勤人员只要拿上枪,同样能够战斗。

    “杜长官好。”几名镇民与杜融甫相遇,连忙笑着打招呼,脸上并没有害怕之色,他们头上的辫子也已经剪去。

    “老乡好。”杜融甫回道。

    如今汉军在这里驻扎才半个月,军民关系能如此融洽,得益于前些日子汉军向镇上招募了二百民夫。

    前些天运过来的东西太多,跟随的民夫忙不过来,杜融甫出钱招募镇上青年帮忙,每人一天一百五十铜钱,管饭,汉军一宣传,呼啦啦镇上四百多青壮全部参与了搬运。

    虽然一天下来累得半死,可是拿着手中响当当的一百五十文铜钱,吃着香喷喷的饭菜,大家心中都觉得值,中午、晚上两顿都是白米饭加馒头,还有红烧肉和鱼干,蔬菜。

    夹河镇镇民虽然勉强可以混个饱,只是一年中能放开吃白米和红烧肉到饱的日子,也只有过年时会才有,不少人兴高采烈的道提前过年,纷纷向汉军打听以后这样的机会还有没有。

    杜融甫当即表示可以招募民夫,每月三块银元,包吃包住,三块银元虽然不如一天一百五十文多,只是对这些镇民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当即就有三百多人报名,杜融甫挑选了二百人进入民夫队列,没有挑到之人只好失望而归。

    就地招募民夫,正是汉军的政策,这样可以省下后方输送民夫的麻烦,而且容易得到当地人的认可,果然,在二百青壮成为汉军民夫后,夹河镇的镇民马上把汉军当成自己人,除了少部分人外,大多数人头上的辫子不用汉军强令就自己剪了。

    住在滁州河边上,夹河镇的镇民也算消息灵通,自从汉军起事以来,以前的朝廷就没有打过一次胜仗,既然汉军打过来了,朝廷军队再想打过来就难了,因此对剪辫也没有太多害怕,夹河镇的镇民才会如此痛快剪去辫子。

    就在杜融甫沿河巡视时,夹河镇一个客栈内,两个鬼鬼祟祟的身影正在悄声交谈。

    “马猴子,你真确定了,这里的短毛真的只有一百人??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