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香港大亨 > 香港大亨第23部分阅读

香港大亨第23部分阅读

    他们。最怕的就是政府控制下的那些见不得光的暗杀特工们,他们可不和你谈法律讲道理。

    张毕玄在希尔顿饭店休息了一天后,来到微软公司总部。里根总统几年前遇刺的地点就是希尔顿饭店,此后希尔顿饭店为了挽回声誉,不断的加强客人的安全问题。非但消除了负面影响,反而取得更好的发展。

    着时候,微软公司总裁巴尔默、英特尔公司总裁葛洛夫都在等候张毕玄。

    “咱们这次会面关系到我们ter联盟的前途,葛洛夫先生,作为英特尔公司的大股东之一,我很关心我的投资回报。”张毕玄正色说道。

    葛洛夫苦恼说道:“是的!英特尔公司遇到了真正的对手了!几年前我们放弃其他无关的业务,专心把技术力量集中到cpu芯片生产上,公司效益大幅度增长,每年给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率超过40。今年,却遇到困难,ad公司用廉价的芯片大举抢占我们386芯片的市场,而我们的486芯片想得到市场认同还是需要时间的。不过,要想把386芯片价格降低那是不可取的,因为我们的成本并没有马上降低!而486芯片并没有能够完全取代386,虽然486比386性能要好两倍,但是许多新用户根本不相信!”

    张毕玄说道:“不,我有个办法很快就能降低386芯片的成本,只不过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尝试!”

    葛洛夫虽然说他自己是偏执狂,但实际上,他也是能听进良好的意见的,偏执并不等于是固执。

    张毕玄看到葛洛夫一副很想了解的样子,反而卖关子,道:“算了,还不不说了,这件事情有点麻烦。就算我说了,也不一定能够做的到!”

    葛洛夫一愣,不过为了思考怎么降低成本,他已经伤透了脑筋,自然张毕玄可能有什么好主义,他怎么可能不想知道呢?

    因此,葛洛夫固执的说道:“张先生!如果你提出来的主意能立杆见影的降低成本,我会动用最大努力让这个建议实现!”

    张毕玄装做犹豫不绝的道:“ad之所以能降低成本,那是因为他们在东南亚开了许多分厂,利用那里人力工资低于美国的优势才能降低生产成本的。要是我们把386芯片的生产线开到人工更便宜的地方,肯定能马上降低成本,您说对不对?葛洛夫先生!”

    “话是这么说,但是如果我们把生产线搬到人力资源比较便宜的地点,比如非洲吧!那里的原始人懂怎么生产cpu吗?”

    “不,我说把386生产线搬到中国去!在中国开几家代工厂。不过,中国的政策制度和美国不一样,你们必须和有背景的人合开工厂才行,外国人要是不懂中国的规则,什么生意都做不成功!”张毕玄得意的说道。

    巴尔默忍不住说道:“这有点不太可能!美国政府是不允许把先进设备运到中国去的!”

    第一卷  第90章 cpu生产线

    第90章 cpu生产线

    葛洛夫看了看张毕玄,又仔细思考了一下可行性,毅然说道:“我们可以把286生产线运到中国去,实际上286芯片生产线是可以通过升级改装的,也能生产386芯片的!286并不是最先进的技术,而且生产286的设备把我们英特尔最新的设备落后至少5年。我想,通过关系活动一下,应该能解除这套设备的禁运限制。”

    实际上,286的生产线最初是从3微米工艺改进的。在1978年tel生产8086处理器的时候就使用了这套设备。虽然经过多年改进,勉强算的上15微米工艺水平,不过离英特尔最新的设备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因为中国国内早就有15微米级别工艺水平的精密设备诞生,虽然只是在实验室中使用,所以葛洛夫才说出动用关系把这套设备运到中国的话语。

    “你看这样好不好,我出5亿美圆买下你的那套设备。然后我在中国开一家代工厂,tel授权给我的工厂。我帮你们生产286和386,tel可以用我买下你们即将淘汰的设备的资金去购买1微米工艺水平的设备。你看这样行不?”张毕玄说道,“当然,中国没有足够的it工人,你们需要派人帮我去培养工人!”

    葛洛夫想了想,考虑到中国的并不能生产高精度的精密设备,他倒不惧张毕玄在甩开英特尔,去开发自主品牌的cpu芯片。想到ad在美国都要靠ib的技术才能勉强成为英特尔的对手,但是到现在为止ad还是没有能力推出技术水平超过英特尔的产品。而张毕玄计划开的代工厂是在中国,国际上许多精密设备都是对中国禁运的。等到张毕玄想耍花样,只要自己撤回技术人员,不再提供更新的设备,过不了几年386就会淘汰。葛洛夫想着这里完全认为张毕玄开在中国代工厂也不会成为威胁英特尔的存在,反而会成为英特尔的助力。

    要想设计新一代处理器,更是难上加难,连ad到现在为止也不能真正自主研制技术更高的cpu,凭一个代工场,更是不可能!

    这样的想法在心头一晃而过,葛洛夫轻蔑的笑了笑,过了几秒笑意更加扩大,说道:“当然没问题。不过,我好奇的问下,您开的工厂不会还是以龙腾命名吧?”

    张毕玄也哈哈大笑道:“您太聪明了!我这次还是用龙腾命名,新公司名称叫‘龙腾科技‘!当然,我们的产品打上的logo还是telside!”

    每当新一代cpu问世时,人们都会热衷于讨论它采用了多少微米或纳米制程。每一次制程的进步都会对芯片制造业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并演绎一个个经典的传奇。

    “随着单位成本的降低以及单个集成电路集成的晶体管数量的增加;到1975年,从经济学来分析,单个集成电路应该集成65000个晶体管。”这是1965年摩尔的预言,后来果然是这样的,从此使得英特尔的创建者之一摩尔的名声大振。后来,摩尔明确的提出“集成电路所包含的晶体管每18个月就会翻一番”,事实上,这18个月的时间在很长时间内都被不断的缩短,但这并不影响大家把摩尔定律奉为经典。

    摩尔定律提出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量大约每18个月就将翻一番。这意味着,只有不断提高工艺,增加晶体管集成度,才能提升芯片主频和性能。

    这意味着,只有不断提高工艺,增加晶体管集成度,才能提升芯片主频和性能。就这样,在1971年,tel发布了第一个微处理器4004。4004采用10微米工艺生产,仅包含2300多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108khz。由于功能较弱,计算速度慢,4004只能用在bi计算器上。

    1983年,tel首次推出了新型处理器286,它含有134万个晶体管,频率为6hz、8hz、10hz和125hz。随后1985年,推出了386处理器,含275万个晶体管,频率为16~33hz,具备初级多任务处理能。到了1988年,tel为了应付ad的挑战提前发布了486处理器。这款经过3年开发和3亿美金投入的处理器首次突破了100万个晶体管大关,主频也从25hz逐步提高到33hz、40hz、50hz、66hz。在486时代,处理器工艺已经全面采用了1微米工艺,并且在芯片内集成了125万个晶体管,这时芯片内的晶体管数量已经超过了最早的微处理器tel4004内晶体管数量的五百倍。

    张毕玄瞥了瞥嘴,实际上生产286的设备就算再先进,也先进不到那里去,最多是达到15微米的工艺水平,离生产486的设备差远了。别看从15微米到1微米这段看似很接近的差距,实际上差距可是非常巨大。不过,用生产286的设备去生产386勉强是够了,要想生产486处理器那是没门的。因为这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别的,486处理器芯片内集成了125万个晶体管,而286只是含有134万个晶体管,差距几乎达到9倍了。

    不过,把这达到15微米工艺的设备让国内技术人员吃透的话,想要在tel身后追赶也不是不可能的。等到英特尔给自己培训足够的工人,自己就甩开英特尔单干了。到时候,要和中科院合作生产龙芯就生产龙芯,要生产龙腾芯片就生产龙腾芯片。

    英特尔公司召开董事会后,众多董事对于张毕玄者位大股东竟然花5亿美圆买下落后了5年的设备,都很满意。因为有了5亿美圆,完全可以买下一条最先进技术的cpu生产线了。

    “你们说,能不能放张毕玄购买的那套设备运到中国去?”里根问一名幕僚说道。

    这名幕僚无所谓的道:“恩,无所谓,就当卖他个人情吧。78年的生产线,而且是从3微米的工艺通过改进勉强达到15微米的工艺水平,算不得什么先进的技术。”

    “恩,还是派人检查一下,如果真是比较落后的设备,就让他们运到中国也无妨。”虽然cpu生产线是在美国对华禁运名单中的设备,但是要是落后的生产线,美国也可以睁一眼闭一眼的。

    白宫的主人里根总统对于张毕玄买下一条78年就存在的生产线,也让美国相关部门开了绿灯,让张毕玄的设备能运到中国。当然,美国海关也请了许多技术专家检查了每个螺丝钉的程度,光是检查设备的时间都超过半个月,在张毕玄拜访里根的时候,发出抱怨声,才被同意放行的。

    第一卷  第91章 收购思科的企

    第91章 收购思科的企图

    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以南圣克拉拉县帕洛阿尔托到圣荷塞市之间,长约50公里,宽约16公里,共70余平方公里的一个谷地。因这里的半导体工业特别发达,而半导体的主要材料是硅,故称为“硅谷”。

    硅谷对于落魄的技术人员来说,就像电影界的好莱坞一般,每天成千上万的人才或者庸才们奔波在这里,渴望获得发达的机会。每天又有成千上万的人在硅谷注册新的科技公司,而又有许多小公司破产或者被大的公司收购,当然也有潜力无穷小公司快速成长。

    由于张毕玄的独断专行,微软的总部一年以前就被迁移到硅谷。把公司迁移到这个风水宝地,有利于张毕玄挖掘人才。在硅谷,知识就是工作,知识就是财富,对于所有科技员工来说,除了完成每天的工作,知识更新也是一门必修课。为了跟上高新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人都不得不废寝忘食,每天的工作和学习时间都在12小时以上,如稍有懈怠,明天就会有被淘汰的可能。这块小小的土地上竟然集中了近50万名高科技人才,而且硅谷的技术人才像永远不会饱和一样,每天的数量都在增加,不得不让张毕玄垂涎三尺。

    有时候,张毕玄也不得不感叹硅谷的人才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硅谷现在流行一句话:“如果您有技术无人赏识,请去微软;如果您落魄街头,请去微软!”可见微软公司这一年多来招聘的职员数量有多么的恐怖。当然,微软的大规模招聘,也大大减少了硅谷的失业率。

    实际上,微软公司扩张的速度还没有上辈子那么快,用不了那么多的员工。除了市场部门、管理部门等等非技术部门的员工被留在总部,新招的技术人才大多数都是被微软发配到中国去了。光是在深圳和香港,就有将近一万名微软总部的员工被发配到那里。

    其实,硅谷最初的形成原因很简单,它只是政府为了留住斯坦福内一地区的留学生,提高当地经济的一个政策没想到最后那个地区经济飞速发展,成了科技聚集区。但是,世界上的许多奇迹一样,往往决策者并不能知道自己的决策多么有远见。这时候,电脑技术重要性还没有超过传统工业,许多未来的许多巨无霸般的it公司。

    硅谷最初的发展完全是靠斯坦福、伯克利和加州理工等世界知名大学为依托,以及许多大学师生主动创业才形成中小型科技公司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

    “巴尔默,你说说我前段时间叫你留意的那个思科公司的资料!”张毕玄已经感到美国许多大人物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了。要是自己再不抓紧时间把未来有影响力的高科技课业给买下来,等到那些企业的发展潜力被人发觉的时候,美国许多势力肯定会制止自己的收购行为。所以,自己也等不得思科稳定成型再去收购了。

    “恩,好的!思科系统公司于1984年12月成立,cis的名字取自sanfrancis,那里有座闻名于世界的金门大桥。创始人是斯坦福大学的一对教师夫妇,计算机系的计算机中心主任莱昂纳德·波萨克和商学院的计算机中心主任桑蒂·勒纳,这夫妇二人利用职务使用了斯坦福大学的许多资源设计了叫做“多协议路由器”的联网设备,用于斯坦福校园网络,将校园内不兼容的计算机局域网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1986年3月,思科公司向犹他州州立大学提供了世界上第一台路由产品——ags,现在貌似他们的主要产品都是局域网的路由器。”巴尔默把详细的情况娓娓道来,“虽然他们的产品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但是,我想说的是,这家思科公司的管理非常混乱,要是您对这家公司有兴趣的话,我建议您收购之后去聘请专业的管理人才去当ceo,不能继续让技术人才当老总了!”

    “那么,我们便去收购吧!为这家有潜力的公司换上更称职的管理者。”张毕玄微笑道。

    路由器的诞生才是标志着联网时代的真正到来,而思科的发展史几乎等于是互联网的发展史。

    实际上,路由器是70年代后期就已经开发完成,莱昂纳德·波萨克、桑蒂·勒纳夫妇俩兴冲冲的拿着产品就准备自己开设公司。为此,夫妇俩与斯坦福大学之间围绕知识产权问题而产生了纠纷,毕竟,这些产品属于“职务发明”,校方拥有知识产权。好在,斯坦福大学在知识产权方面没有采取传统死板的态度,而是网开一面,只是索取了一定的专利费就没有再深入追究。从后来的眼光去看,斯坦福大学当时没有“杀鸡取卵”实在是英明举措。否则,就不会有思科这家网络设备霸主的存在,而斯坦福大学也不会在将来得到波萨克和勒纳天文数字般的捐款。开放的斯坦福以放弃知识产权获得了巨大的“投资回报”,夫妇俩也在大发其财后对校方感恩不尽,尽力回馈母校。

    一路上,张毕玄欣赏着融合着自然风光,没有被工业化污染的太严重的硅谷景色。这里的企业大多建在一栋栋别墅中,倒像是个度假山庄,而不像一个科技中心。

    来到思科公司后,张毕玄眼了看这栋不到1000平方米的别墅,笑道:“原来思科已经赚够了钱买下一董别墅了,我还以为开在一个车间里面呢!”

    巴尔默忍不住一笑。

    思科公司的工作人员,对于微软公司来人的嚣张态度并没有什么不满意。毕竟现在微软已经是一家上百亿美圆市值的大公司了,而思科公司冲其量不过2000万的资产。

    “我们思科公司的两位老板波萨克先生和勒纳太太都在了!”引路的那名思科公司员工说道。

    张毕玄跑到思科系统公司的公司办公室,骄傲的问道:“先生,太太!请问我想收购你们公司需要花多少钱?”

    第一卷  第92章 收购成功

    第92章 收购成功

    思科公司在场的员工突然吃了一惊,原先他们以为微软是准备和思科公司合作,并没有想到,一见面对方就赤裸裸的提出要直接把思科吞并的企图。

    “不!我们的公司资金很充足,虽然我们公司规模很小,但是我们的产品路由器这种网络设备非常畅销。我们的定单多的需要把公司规模马上扩张10倍才能完成定单!”桑蒂·勒纳非常不满意的尖声说道。

    “请问,您是?”波萨克也皱眉问道。微软高层中的许多人物,他也略知一二,却从没有见到过张毕玄的面,而报纸新闻上刊登的张毕玄的照片大多模糊不清,并没能反映出张毕玄真正的相貌。

    “恩,看来我的知名度并没有大到所有人都知道的地步。好了,我现在有必要做自我介绍了。我就是微软公司的张毕玄,恩就是那个赶跑了比尔盖茨的那个家伙!我对你们公司的专利和产品很有兴趣,于是我就想把拥有这些专利和产品的公司给买下来!”张毕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