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宋之天子门生 > 大宋之天子门生第19部分阅读

大宋之天子门生第19部分阅读

有何草率?莫非范校理认为朕尚未够资格做江舟的师父么?”

    范仲淹一愣,额头上有细微的汗珠冒出。他再是刻板,也知道赵祯今日下定了让江逐流进国子监的决心,自己若在阻拦,可真是有点冒犯天颜,不识抬举了。

    “陛下圣明!是臣过于唐突。”范仲淹躬身退下。

    赵祯微微一笑,大声对江逐流道:“江舟,还不拜见师父?”

    江逐流连忙躬身在地,口中连叫参加师父。心中却道,这是什么辈分?一个多月前还是我的三弟,转眼之间却又成了我的师父。

    赵祯满脸含笑道:“徒儿请起,为师命你即日起到国子监修习孔孟之道,你务必上心研读,不要坠了为师的面子。”

    “谨遵师父教诲!”

    赵祯又道:“应天书院和太室书院众学子也立了大功,传朕的旨意,每人赐绢绫一匹,白银五十两。”

    应天书院和太室书院学子立刻齐声回答道:“谢陛下隆恩!”

    他们的声音甚是洪亮,每个人脸上都得意洋洋,仿佛他们真的立下大功一般。

    序 第六十章 师父耶?三弟焉?

    第六十章 师父耶?三弟焉?

    当天晚上,奉皇帝之命,在宰相府摆了下来庆功宴,宰相丁谓代表皇帝替众学子轻功。在庆功宴上,江逐流就成了当之无愧的主角,杯来盏往的,喝了不知道多少杯美酒。好在江逐流有一副被现代高度白酒锻炼出来的胃,应付起宋朝的低度水酒倒也轻松自如。

    席间江逐流暗自留心丁谓的举动,果然,他发觉丁谓有意无意间都在向他示好。堂堂的一个宰相,能对一个刚刚进入国子监的学子如此示好也是奇怪。莫非真如张震所说,其中有什么缘故?

    酒席宴罢,丁谓遣散众人,独留江逐流。

    到了书房,丁谓喝退左右,和江逐流相对而坐。

    “逐流贤侄,老夫曾听我那不争气的族孙说过,有一江姓学子才华横溢、文冠伊洛,当时老夫尚且不信,今日一见,才发觉其言不虚。”丁谓摇头叹道:“和传言比起来,贤侄甚至更为出色,除了文满洛阳之外,贤侄的算学造诣,也鲜有人能望之项背啊!”

    江逐流含笑抱拳:“惭愧!丁相谬赞了!江舟只是托圣上之洪福,侥幸赢得阿布杜而已。”

    丁谓捻须笑道:“贤侄好生谦虚。老夫甚是喜欢。”

    江逐流脸上挂着得体的微笑,心中却打着以不变应万变的主意,就不信你把我留下来只是为了夸奖我。但是如果丁谓不说明来意,江逐流也不出言发问,只是一味的谦虚。

    丁谓夸了半天,见江逐流还没有上道的意思,只好主动说出意图了。

    “逐流贤侄,老夫怜你一身好才学,想提拔于你,现有一差事,不知道贤侄是否看在眼里?”

    “承蒙丁相抬爱,江舟不胜感激!”江逐流欠身回答道:“不知道是什么差事,丁相可否说给江舟知晓?”

    丁谓道:“老夫乃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眼下西平王欲自立称帝,契丹铁骑又不时滋扰边关,正值我大宋多事之秋,老夫日思夜虑,积劳成疾,然不敢丝毫偷闲,以误我大宋国事。”

    江逐流抱拳道:“丁相劳苦功高,忧国忧民襟怀江舟实在是佩服!”

    丁谓苦笑一下,又道:“然老夫又兼山陵使,为先皇修缮陵墓。此事也事关重大,不可有丝毫疏忽。老夫分身乏术,唯求寻找一人能为老夫分忧解难。可遍寻国子监、判天司等处,算学见识高于老夫者乏几无人,老夫又怎能放心让这些人等代老夫都督此事?”

    听到这里,江逐流已经明白丁谓的来意了,想让自己帮他督建皇陵修缮工程。看来这个工程必不轻松,否则以丁谓令现代人都佩服的运筹统营能力,监督一个修缮工程还不是轻而易举的吗?

    江逐流又想起张震交代的话。张震必定是知道这件事情,然后才推测出这次他如果和阿布杜的算学比拼中赢了之后,丁谓必然招揽于他。

    丁谓双眼饱含期待地看着江逐流道:“江贤侄,你可否愿意到老夫手下任一差事,帮老夫分担点忧愁?”

    江逐流连忙拱手说道:“丁相,江舟才疏学浅,为先皇修缮陵墓之工程事关重大,又岂是江舟所能承担起的?丁相还是另请贤能吧。”

    丁谓摇头一笑道:“哎,贤侄何必自谦若此?贤侄所需要做的,只是督算一下工程用度,核查一下土木草图,看看其中可有纰漏。以贤侄今日在集英殿所表现出的算学、形学水平,乃是此事的最佳人选。贤侄莫要推脱,老夫可以担保贤侄在皇陵督造完毕之后飞黄腾达,平步青云。”

    丁谓对江逐流许下了重诺,意思是只要你肯干这差事,我以宰相的身份担保,事后你必定发达。丁谓为什么要拉拢江逐流呢?并不是因为忧心军国之事,而是要应付应天府府尹晏殊、洛阳通判王曾等人的反制攻势。其中王曾是前任宰相,应天府尹晏殊是皇上还在当太子时的东宫老师。若在往日,有了刘太后的撑腰,丁谓也不惧怕此二人,奈何现在丁谓和刘太后之间也有了嫌隙,所以丁谓要打足精神来应付这些事情,所谓朝堂之上,如履薄冰。

    可是身兼山陵使也是责任重大。而他的副手,担任山陵都监的则是太监雷允恭。雷允恭飞扬跋扈、不学无术又好大喜功。作为丁谓政治上的盟友,雷允恭是个最佳人选。但是担任山陵都监,雷允恭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丁谓很清楚他这个政治搭档的品性,因此非常不放心,所以才想找一个杰出的算学形学人才替他把关,若有异常,即刻向他禀告,想那雷允恭也捅不出什么漏子。江逐流算学形学造诣深厚,无疑是替丁谓监督雷允恭的上好人选,所以丁谓才会下这么大本钱,亲自出面招揽江逐流。若是一般人,就是三叩九拜求上门来让丁谓招揽,丁谓也不一定有兴趣见上一面。

    “多谢丁相美意!”江逐流一脸歉意,“此差事事关重大,可否容江舟考虑几日,再给丁相答复?”

    丁谓也无意逼得太紧,在他看来,江逐流只是故意推脱,拿捏一下以提高自己的身价。古往今来的名士们都有这个毛病,即使大智如诸葛孔明者,不是也要刘皇叔三顾茅庐吗?丁谓相信,只需缓上几日,他再度招揽,江逐流必定会投怀送抱。所谓“学尽天下事,卖与帝王家。”现在朝堂上就我丁谓说了算,江逐流想卖与帝王,不投靠我还投靠谁呢?

    他那知道江逐流却不是这样想的。江逐流只怕当场拒绝会让丁谓下不来台,所以来个日后再说,缓和一下,再想一个稳妥的办法推辞掉丁谓。张震既然能算到这一步,还要求他不要答应丁谓的招揽,说明其中必有缘故。自己既然到了汴梁,张震一定也跟了过来。现在只要等师父找上门来和自己联系就是。

    丁谓亲自把江逐流送出相府,一副礼贤下士的模样。

    “逐流贤侄,你回去好好思忖一下,尽快给老夫答复。时不我待,贤侄莫要错过大好机会!”

    江逐流深鞠一躬,道:“江舟自是晓得。多谢丁相美意!”

    回到驿站,江逐流洗漱一下,正好休息,忽然听到门外有人叩门。

    “江二哥,可否记得小弟?”

    一青衣书生推门而入,正是当今圣上赵祯,他身后跟着一个老得几乎走不动路的褐袍老者,正是老太监陈琳。

    “参见陛……”江逐流忙要下拜,赵祯一手扶住他,一手却做了个禁声的手势,生生把江逐流到了口边的话逼了回去。

    于此同时,老太监陈琳已经把房门关好。

    “呵呵,江二哥,这里只有赵莘赵三弟,没有旁人。”

    赵祯呵呵一笑,那边陈琳过来要替他掸椅子,他摆了摆手,让陈琳退下,自己用袖口随意掸了掸,撩袍坐下。

    江逐流笑了笑,却没有说话,内心有一点点紧张。虽然他来自现代,人人平等的思想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但是和国家领导人同处于一个小房间,还是有点不自然。

    “江二哥,你愣什么呢?”赵祯又笑道。

    此时江逐流已经从最初的紧张中回过味来,回复到他一贯的淡然洒脱作风上去了。他看房间内唯一一张椅子已经被赵祯坐了,就撩起长袍盘腿坐在床上,这才笑道:“我是在想,我是该称呼你师父呢,还是该叫赵三弟。”

    “哈哈!”赵祯仰头笑道:“私下里你可以叫我赵三弟,人前你必须叫我师父。这样我俩就扯平了,谁也不吃亏。”

    “赵三弟,”江逐流戏谑道:“你大驾光临有何贵干啊?”

    赵祯一笑,道:“当然是想念江二哥了。”

    说道这里,赵祯忽然又道:“江二哥,当日我留给你的名刺,现在何方?”

    江逐流从床头拿过包袱,从路面拿出用上好宣纸包裹的整整齐齐地烫金名刺,对赵祯道:“三弟,二哥随身带着呢!”

    赵祯含笑点头,似是对江逐流如此重视他的东西非常满意,他指着名刺说道:“江二哥你可要保存好,今后你可以凭这张名刺求我一件事情。如果你把名刺丢了,那么我当日之言就做不得数了!”

    江逐流一听,连忙小心翼翼地把名刺包裹起来,放入包袱之中,然后压在褥子底下,又放上枕头,压上被子,其动作之夸张,很惹赵祯发笑。

    “好了,江二哥,不和你说笑了。今日赵莘前来,一是感谢二哥在朝堂之上的精彩表现,长了我大宋的志气;二是想向江二哥请教一些问题。”赵祯收了笑容,正色说道。

    江逐流也正经起来,道:“三弟你只管讲来。”

    赵祯说道:“江二哥,据你看来,西平王派阿布杜前来是什么用意?”

    江逐流道:“试探我大宋、激怒我大宋,为兴兵作乱找借口而已!”

    赵祯点头道:“朝中大臣也是如此之说。江二哥,你觉得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江逐流想了一想道:“此等大事牵一发而动全机,所以要通盘考虑。我要先问三弟一些问题,然后才能告诉三弟我的判断。”

    序 第六十一章 上兵伐谋

    第六十一章 上兵伐谋

    赵祯道:“二哥尽管问来,小弟当言无不尽。”

    江逐流道:“对于西平王僭越之举,三弟可有一战的决心?”

    赵祯双拳紧握,清秀的面孔胀得通红,恨声道:“赵德明如此欺朕,朕当得一战!”

    江逐流也不劝慰赵祯,等了半日,见他情绪平复之后才道:“太后可有一战决心?朝中文武大臣可有一战决心?”

    赵祯叹了口气道:“太后举棋不定。朝中文臣武将意见不一,或剿或和,相持不下。”

    江逐流继续问道:“我朝有军队几何?”

    赵祯想了想,道:“我大宋现在有禁军精锐四十五万,厢军士卒四十八万,合计起来有九十三万之众。”

    “西平王军队几许?”

    赵祯道:“据枢密使张耆所言,西平王麾下兵卒不及二十万。”

    江逐流道:“三弟,据我所知,当朝太祖时有禁军十九万三千,太宗时有禁军三十五万。然太祖太宗四处征战,文臣武将皆曰之善,无一人有求和之言。及至真宗,禁军增至四十万,而文臣武将反有求和之言,乃有澶渊之盟。及至三弟,禁军高达四十五万余众,面对西平王赵德明不及二十万蛮夷士卒,文臣武将求和之声却愈烈,何也?”

    赵祯摇头,脸上迷惑不解。

    “无他,精锐不精而已!”江逐流替赵祯说出答案。

    “精锐不精?”赵祯脸上露出深思的神色,口中道:“此言何解?”

    江逐流道:“三弟,你可知四十五万禁军中二十岁以下的士兵占了多少?四十五岁以上的士兵又占了多少?这中间究竟有多少是二十岁至四十五岁之间能够真正打仗的士兵呢?”

    赵祯赧然,“这个我从未听枢密使提过。”

    江逐流道:“在我大宋军队,一朝从军,终身为兵。纵使年迈体弱,手不能持刀,臂无力开弓,仍充禁军之数。从太祖起至三弟当朝,有近七十年,这中间有多少精锐之师成为年迈之卒?”

    “咳咳!”赵祯倒吸了口凉气,咳嗽起来。

    江逐流冷冷地继续剖析下去。

    “按我大宋祖制,每逢饥荒之年,必招饥民入伍,以防民乱哗变。这些饥民多老弱病残却不加筛选地招入禁军,又缺乏训练。老军不能参战,新卒不识战阵,这样的军卒也能叫精锐之师吗?”

    虽是初冬,赵祯头上却有细小的汗珠渗出。

    “下边士兵如此,上面的将领又如何呢?”江逐流道:“我朝实行更戍法军队定期交流换防,出戍各地的军队三、二年轮换一次,大部分妻、子都留在京师,这样,将帅士兵留恋家眷,毫无求战之心。更严重的是,军队换防,而将领却不随之更动,说什么‘将不能专其兵,兵不至于骄惰’,可是这样‘兵无常帅,帅无常兵’、‘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又如何打仗?所以我大宋虽然有四十五万禁军之众,实际能作战的可能不及半数。这和赵德明的实力相差无几,又加上辽国在一旁虎视眈眈,我与西平王开战,胜负之数可想而知。”

    赵祯冷汗淋漓,呆了片刻,才涩声说道:“果然严重如此?为何从未有臣子向我陈情?难道是他们不知道其中的情势?”

    江逐流淡淡一笑,道:“若是他们不知道其中的情势,又如何怕死畏战,一味求和呢?”

    哐的一声,赵祯的拳头重重地砸在桌子上,咬牙说道:“众臣安敢欺我如此焉?”

    江逐流默了半晌,才接声说道:“三弟,这是你赵氏祖宗家法,那些臣子何敢出言?”

    “那二哥你又安敢出言?”

    江逐流望着赵祯说道:“这里只有三弟赵莘,而无当今圣上,我为何不敢说呢?”

    赵祯无语。过了片刻,他才又道:“难道我就任西平王欺到头上吗?”

    江逐流道:“西平王赵德明应也无必胜把握,否则,他早就公然称帝,还用如此大费周章吗?因此,此事并不是无可挽回。”

    赵祯阴沉的面孔上终于出现一抹喜色,他拱手对江逐流道:“二哥快快讲来!”

    江逐流道:“兵法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次伐兵,其下伐城。故善用兵者,修道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赵祯道:“晏殊太傅整日里教训我的都是孔孟之道,兵法却很少接触,二哥能否给我举个例子,讲一讲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江逐流没有想到,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如此能征善战,到了小皇帝赵祯这里,竟然连兵法也不懂得。

    江逐流略微想了一下,指着立在门边打盹的老太监陈琳说道:“三弟,就以他为例吧。比如他幼年的时候,和哥哥弟弟三个人一起睡午觉,然后他尿床了。”

    老陈琳没有想到自己站在一旁也招来无妄之灾,他心道,我什么时候尿过床啊?胡闹!

    赵祯大感有趣,还从来没有人用这么粗俗的语言给他讲习兵法,口中追问道:“然后呢?”

    江逐流一笑,继续说道:“如果他对妈妈说道,别打弟弟,是我尿床的,此乃伐谋。如果他对哥哥说,待会儿你向妈妈证明不是我尿的,我也向妈妈证明不是你尿的,此乃伐交;如果他威胁弟弟道,如果你不向妈妈承认是你尿的,我就整死你,此乃伐兵;如果他弟弟不怕他语言吓唬,他就痛打他弟弟,迫使他弟弟屈服。然而他又因为打架被妈妈修理了一顿,这是最下策,谓之攻城!”

    “哈哈!”赵祯笑得前仰后合,眼泪都出来了,“二哥,你真是太捉狭了。”

    他指着陈琳问道:“陈公公,你当时是怎么做的?”

    陈琳无奈,躬身说道:“禀陛下,小的年老糊涂,记不得了。”说着还狠狠地瞪了江逐流一眼,意思是说,小子,真有你的,咱们走着瞧。

    江逐流是看赵祯心中郁闷,故意找乐子逗他开心,此时见他心情舒畅了不少,这才正经说道:“所谓伐谋,就是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或战争行为,伐交则是巧妙利用外部力量战胜敌人,伐兵则是利用自己的力量优势迫使敌人屈服,最下之策伐城,所谓杀敌一千,自伤八百,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赵祯连连点头。

    “伐谋和伐交都是讲求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是?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