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宋之天子门生 > 大宋之天子门生第15部分阅读

大宋之天子门生第15部分阅读

堑中,复为街衢。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费以亿万计。

    大概意思是,宋真宗祥福年间,由于皇城失火,皇宫被焚,宋真宗命丁谓重修皇宫。这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不仅要设计施工,运输材料,还要清理废墟,任务十分艰巨。丁谓首先在皇宫前开沟渠,然后利用开沟取出的土烧砖,再把京城附近的汴水引人沟中,使船只运送建筑材料直达工地。工程完工后,又将废弃物填人沟中,复原大街,这就很好地解决了取土烧砖、材料运输、清理废墟三个难题,使工程如期完成,还节省了数以亿万计的白银。

    这让江逐流不由得不叹服,因为即使按照现代统筹学的观点来看,丁谓这样的工程安排也是个经典,不但节省了大量费用,还大大的缩短了工期,并且还没有乱扔建筑垃圾。这种施工方案即使到一千多年后,人们也不一定能想出来,偏偏丁谓就能做到。看来古人说得不错,大j大恶之辈,必是聪明绝顶之徒。一时间江逐流就有点困惑,假如站在王曾这边,和丁谓这样的人对抗是否明智?

    张震见江逐流发愣,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就出言问道:“小子,你看了这些手卷,可否觉得为师的话有半点夸张?”

    江逐流方才清醒过来,就单从他看这几点来说,张震所说的倒也不曾夸大。别的不说,但是这官场秘辛,就足以让江逐流受益匪浅。他来到宋朝几乎是两眼一抹黑,现在,这本官场秘辛算是在他面前点燃了一根蜡烛,让他知道如何在黑漆漆的宋代寻找前进的方向。

    只是,就这样认了个师父,是不是太草率了点呢?

    序 第五十二章 争气

    第五十二章 争气

    “张老夫子,假如我拜你为师,这些奇能异术我要多长时间才能全部融会贯通?”江逐流恭恭敬敬地问道。

    “这九大奇术如若要全选,穷你一生,或能得其皮毛。”张震笑眯眯地说道。

    江逐流满腔豪情壮志一下子凉了半截,如果耗上一辈子都不能掌握,这些东西还有什么价值?

    张震仿佛知道江逐流的心思,他又接着说道:“虽然是皮毛,也足够你一辈子享用不尽了。”

    江逐流心情再度好转。

    “不过依老夫看来,你可以在奇术之中任选两到三种,潜心研究,不出十年,定可小成。”

    江逐流心道,十年后我都三十一了,即使小成,还顶个屁用?毛主席说过,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且不说我过目不忘、计算推理能力超强,仅仅是我一个现代人来到古代,所掌握的知识也足够我有一番大的作为了。难道还真要让我耗上十年八载不成?

    “请问张老夫子,王曾王大人掌握了几种奇术?又耗用了多少时间?”

    张震一笑,道:“王曾天资聪颖,只用了三年时间便掌握了科举之术。”

    “那么其他奇术呢?”

    张震摇头道:“他不宜涉猎。”

    江逐流明白了,张震只传授了王曾科举之术。算起来这王曾也的确是个牛人,只跟张震学了三年便可在州试、省试、殿试中连中三元,官至宰相。

    江逐流想了一想,又问道:“请问老夫子,您精通这九大奇术用了多长时间?”

    张震婴儿般的面孔陡然红云密布,他羞赧地说道:“这九大奇术之中,老夫只修习了武勇、神仙、科举和天文术数。其中科举老夫四年小成、武勇十年小成、天文术数和神仙之术,老夫修习了近四十年,如今才得窥门径。至于其他五门奇术,老夫尚未有精力研习。”

    江逐流心中大寒,有这五十多年的时间去学习,在他的那个年代也足以成为博士后后后了,不知道张震这老头子哪里来这么大邪劲去修习这些东西。

    “请问老夫子,既然只用四年时间已经掌握了科举之术,您为何不参加科举,出将入相?”

    张震摇头道:“如果我出将入相,又哪里有空闲时间去修习其余三种奇术?”

    说道这里,张震忽然面有得色,“虽然每一种奇术我习成的时间在本门内都位居中流偏下,但是以掌握四种奇术所耗用的总年岁来论,我在本门内可忝居第三。”

    “哪前两位前辈是?”江逐流心下好奇。

    “第二位乃先师陈抟,掌握四种奇术只用了四十七年。第一位则是本派开山祖师,他老人家开山立派的时候才四十二岁,当时已经精通武勇之术、权谋之术、韬略之术、建筑机关和天文术数,如此奇迹让我等后辈望尘莫及啊。”

    张震摇头嗟叹,眼中一片神往之色。

    江逐流却在想自己的心事,天文术数和经商之术他不用学,古人道行再高深,也多不过他从二十一世纪来过来的知识与经验。

    剩下的七门奇术中他最需要学的就是科举之术和权谋之术。掌握了这两条,他才可以跻身仕途,实现胸中的抱负。其余其他奇术,以后抽时间慢慢研习不迟。

    江逐流下定了决心,拱手说道:“张老夫子,我愿意跟你修习奇术。只是不知道本门拜师需要什么规矩?”

    “哈哈,好好好!”张震开怀大笑,“本门收徒讲求的是缘法,只要所遇之人根骨上佳脾性上又对了师父的法眼就可以直接收为徒弟。至于凡世间那些臭不可闻的繁缛拜师规矩本门一概不理,只要你称我一声师父,便就成了我的徒弟。”

    这么简单?江逐流心中大喜,这样的规矩正合现代人的胃口。他上前躬身便拜:“参见师父。”

    张震大笑着把江逐流搀扶起来,“好徒弟,快起来。”

    正要说话,忽然门外传来一个脆生生的童声:“师父,你留下的珠算练习我全部打完了。”

    江逐流扭头一看,一个小家伙正在外边探头探脑,正是泰顺号孟州分号掌柜王汀的小孙子王呈坤。

    见张震望着自己,江逐流连忙解释道:“师父,我在泰顺号收了八个徒弟,传授他们算盘和账簿之技。”

    张震一笑,道:“走,到后面去,为师看看你怎么教徒弟的。”

    **************************

    小院后面尚有两间空房,江逐流收拾出来一间供张震居住。每日上午他随张震学习科举之术,下午则教刘韬、王呈坤等现代会计知识,晚上则用来修习权谋之术,空暇里则翻看张震撰写的官场秘辛和天文地理。

    冬儿每日里除了陪江母洗衣做饭外,下午还随泰顺号学徒一起旁听,渐渐地学习进度竟然比泰顺号学徒还快,即使算盘打得最快的王呈坤和会计理论掌握最好的刘韬,也对冬儿甘拜下风。他们私下里常埋怨江逐流,说师父一定给小师娘开小灶了。

    期间欧阳修、梅尧臣以及伊洛书院的赵杭等人上门几次邀请,约江逐流出去谈诗论文,江逐流都以身体欠佳推脱。时间渐长,这些人知江逐流不喜,也就不再过来。反而是崔一虎隔三差五地上门,一开口就是:“好兄弟,快告诉俺爹,大哥的钱花哪里去了。”

    江逐流本不愿为崔一虎做此差事,奈何架不住崔老虎的死缠硬磨。他常自哀叹,作为会计系学生,对不起朱总理“不做假帐”的淳淳教诲,竟然沦落为崔一虎的专职假帐私人助理。

    崔一虎则是眉开眼笑,说老爹见了江逐流为他列的账单后一个劲儿地夸他,说这钱花得对,花得好,花得值!以后若要用钱,尽管向老爹开口就是。

    倒是崔一虎的妹妹,虽然满腹狐疑,但是从账单上看不出什么问题,问起来崔一虎也是对答如流。虽然崔一虎背诵《诗经》、《论语》一塌糊涂,但是背诵起江逐流教的说辞,倒是流利异常。崔一虎的妹妹虽然聪明,绝对想不到愚蠢如猪的哥哥也有天才的一面,见他对答如此流利,也就信以为真了。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天气也从深秋进入初冬。

    这一日,江逐流正在房内研究张震整理给他的历代状元夺魁文章,却见赵杭领着一帮伊洛书院的好友进来了。

    “江贤弟,你可要替我们争这一口气!”

    序 第五十三章 柳永柳三变

    第五十三章 柳永柳三变

    江逐流放下手中书卷,站起来笑道:“赵兄,找错人了吧?要想争气去找崔老虎啊。他殴斗端是一把好手。”

    赵杭着急道:“哎呀我的江贤弟,你就莫给我们开玩笑了!谁说要殴斗来着?”

    江逐流故作诧异道:“不是殴斗,拉这么多人做甚?”

    赵杭气急败坏地说:“是斗文,斗文!”

    “斗文?”江逐流苦着脸说:“又来?这次你又准备了什么题目来难我?”

    “你就莫开玩笑了好不好江贤弟?真是急煞我等,气煞我等了!”

    “好了好了!”江逐流见赵杭真的急了,连忙陪着笑脸说道:“赵兄,还有诸位兄台,先坐下喝杯茶,有什么事慢慢说。”

    请众人坐下,冬儿那边奉上茶水,赵杭喝了两口顺了一下气,这才把他们的来意说出。

    原来是丁首宁带领着太室书院的书生在洛阳摆下了擂台指名要挑战伊洛书院。太室书院位于嵩山之麓,虽然说距离洛阳不远,但是毕竟不是洛阳的书院,现在却找上门来挑战洛阳本地的伊洛书院,不是明摆着挑衅吗?伊洛书院的书生气不过上擂台和丁首宁斗文,却个个都被羞辱了一番。赵杭等人无奈,这才过来找江逐流为他们代他们出头,以却心中这股恶气。

    江逐流听赵杭说清楚来龙去脉之后心中却不热心,这一帮书生,真是吃饱了撑的,斗文斗文,有什么好斗的?没事多读两篇文章不行吗?

    “赵兄,我目下已经不是伊洛书院的学生了,不适宜掺和进去你们两家书院的争斗吧?”江逐流为难地说道。

    “江贤弟,你原本就是我伊洛书院的学生,代表我们参加是名正言顺的。再说,丁首宁那边也不完全是太室书院的人啊。贤弟,你可曾听过柳七柳三变?”

    “可是那号称奉旨填词的柳永柳耆卿?”江逐流惊讶道。

    “正是柳永柳耆卿,我们伊洛书院就是败在此人手下。”赵杭道:“只是贤弟为什么说他奉旨填词啊?这是什么来历,怎么为兄从未听过?”

    江逐流可是久闻柳永柳三变的大名。上高中时就学过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江逐流到现在还能倒背如流。

    语文老师在介绍柳永时曾引用这么一段话:“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据称在当时的宋朝,“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可见柳永词流传之广。

    所谓成其词也,败其词也!柳永因填词成名,也因填词而害了自己。柳永的父亲、几个叔叔,两个哥哥柳三接、柳三复都早早中了进士,唯独柳永考了两次却没中榜,于是他就填了首《鹤冲天》来发泄牢马蚤。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姿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若是寻常人,填了这首词也就罢了,偏偏是他柳永,是号称“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柳七柳三变,他就好比北宋的偶像兼实力派歌星一样,这首新词一出,立刻传遍了街头巷尾,也随之飞进了皇宫,被人送到宋仁宗的手中。

    宋仁宗才十七岁,也是个年轻气盛的小愤青。他拿到柳永的这首《鹤冲天》后越读越不是滋味,落榜了,不好好反思自己,却要说皇帝没有发现自己,朝廷遗漏了贤才。明明是一介布衣,偏偏要说自己是才子词人,是没有穿官袍的高官。特别让小皇帝难以容忍的是结尾的一句话:“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年轻人真有些狂。自己落了榜,不知丢人伤面子,还故作清高,换什么“浅斟低唱”。

    三年后,柳永又一次参加考试,顺利通过了礼部省试和朝廷殿试,只等皇帝朱笔圈点放榜。谁知,当仁宗皇帝在名册薄上看到“柳永”二字时不由得想起了他填的《鹤冲填》,宋仁宗当时龙颜大怒,恶恨恨抹去了柳永的名字,在旁批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柳永没有想到他会因为一首词落榜,绝望之下,反而破罐子破摔,堂而皇之地抗起来了“奉旨填词”的名头,厮混在烟花巷馆风月场所,干起依红倚翠的风流勾当。

    江逐流听赵杭反问,此时才想起,柳永第二次科考就是在去年也就是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今年应该是他第三次科考,省试殿试尚未举行,卷子还未曾递到小皇帝面前,这个“奉旨填词”的名头还没有出来。

    想到这里,江逐流心中猛然惊现一个念头,按照书上记载,柳永第三次科考应该在第二次科考的三年后,天圣五年的三年后应该是天圣八年,可是按照现在的安排,省试和殿试将会在明年也就是天圣七年举行,这是历史上记载有误还是历史因为他穿越到宋朝而发生改变了呢?

    “贤弟!贤弟!”赵杭的声音把江逐流从沉思中惊醒过来,他追问道:“你在想什么?莫非也怕了这个柳三变不成?”

    江逐流一笑,答非所问道:“柳三变是太室书院的学生吗?怎么会又和丁首宁混在一起?”

    赵杭叹了两口气,道:“柳永并不是太室书院的学生,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的哥哥柳三复!”

    “啊?”江逐流好奇心又上来了,“赵兄,愿闻其详。”

    柳三复虽然早早中了进士,官运却不济,一直闲置在家,选不上官。由于柳家并不富裕,柳三复也拿不出钱来贿赂吏部官员,于是他就琢磨起别的门道来。

    柳三复听说宰相丁谓喜欢踢球,于是就花了一年的时间天天在家练习蹴鞠,这一年时光下来,还真让他练出了一身好蹴鞠本领。

    可是并不是有一身好的蹴鞠本领就可以见到宰相丁谓的,因为宰相门房七品官,想见我家相爷可以,拿钱来!钱少了还不行,门房根本就不放在眼里。

    柳三复自然拿不出大笔金银,可是这也难不倒他。他天天守候在丁谓蹴鞠的后花园。所谓上天不负苦心人。有一天还真给他等到机会了,丁谓踢的球飞出了墙外。

    柳三复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天赐良机,他喜滋滋地抱着球来到花园后门,看门人只好让他进去。

    柳三复见了丁谓之后,就把手中的球抛在空中,一面跪拜,一面用肩、背、头顶着球。等他跪拜完毕,球还在他身上颠着,未曾接触过地面。

    丁谓见了柳三复的表演,不由得被逗得哈哈大笑。柳三复也就在丁谓的哈哈大笑中被吏部安排了到一个县去做县令了。

    这段典故江逐流还真没有听说,此时听赵杭说来不由得啼笑皆非,这个柳三复还真的是懂得钻营算计,看来柳永和他哥哥比起来心机差得很远啊。

    赵杭说道:“这次柳永就是受他哥哥柳三复之托,来替丁首宁压阵的。所以江贤弟,你无论如何都要代表我们去,替我们伊洛书院争口气。”

    江逐流天天研究权谋之术,在他看来,这些比诗弄词不过是些小争斗,败了徒增耻辱,胜了却没有实际利益,反而会平白得罪了丁首宁。毕竟他是丁谓的族孙,不是关键时刻,江逐流不想和他起什么冲突。不过看赵杭他们的样子,今天自己不答应他们去参加斗文,他们一定不会离去。

    这可如何是好呢?江逐流念头一转,便有了个两全其美的主意。既不用自己出面,也可让赵杭他们满意而归。

    “赵兄,不是我妄自菲薄,我的才气和柳三变比起来,就好比萤虫之光于那皓月。所以,即使我去,也可能是自取其辱。”

    见赵杭又要急,江逐流连忙拦着笑道:“赵兄莫急,听小弟把话说完。你可记得上次在董家酒楼和小弟在一起的庐陵欧阳永叔?”

    赵杭一喜,道:“记得!欧阳永叔才冠天下,我怎么能忘记呢!”

    江逐流一笑,道:“欧阳永叔如果代表伊洛书院参加,比起小弟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