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铁血大军阀 > 铁血大军阀第65部分阅读

铁血大军阀第65部分阅读

穿卡棉大衣的日军哨兵,正不断地在岗亭里抖动身体来取暖。

    呯

    一颗762毫米口径的子弹把岗亭的挡风玻璃打烂,击了哨兵的脖子

    “外面哪里打枪?”守备队队长石井小三郎一面穿衣服,一面大叫

    门外警卫员哐当一声打开大门,“报告,暂时还不知道。可能是有人枪走火了~”

    “纳尼!赶紧去查!”石井小三郎把军大衣往身上一裹,赶紧抓起桌上的手枪就往外走

    轰

    又是一声巨响

    石井小三郎大叫道:“赶紧拉警报!”

    由于已经是后半夜,铁道守备队里的士兵早就脱了衣服睡熟了,猛然听见外面的爆炸声,他们当作是哪个不开眼的家伙枪走火了,都没当回事儿。等到听到炮声才被惊醒,随即警报声大作,他们才开始七手八脚的穿衣服裤子。由于铁道守备队属于二线部队,因此兵员素质无法和正规师团相比。再加上他们作威作福惯了,根本没想到会出事。

    “裤子,你穿的是我的裤子~”

    “八嘎,你拿的是我的腰带!”

    “枪呢?枪呢?”

    铁道守备队里乱做一图,不少人还没弄清楚状况,提着裤子出门就被黑暗里捅来的刺刀给刺了个透心凉

    铁道守备队士兵们这才看清楚对面站的是凶神恶煞的国兵

    “支那人来了”

    铁道守备队里鬼哭狼嚎,半夜三更黑灯瞎火,恐惧像月亮下的影子一般弥漫

    石井小三郎冲出营房,见此乱象,一把抓住一个小队长,当头就是两巴掌,随即怒骂道:“八嘎,不要慌张,立刻组织反击,你的枪手里都是扫把?”

    小队长哭丧着脸只知道说“嗨”,却对混乱的守备队队员毫无办法。

    砰

    砰

    砰

    日本军营里火光冲天,枪声响的像爆豆,到处都是没头苍蝇一般乱窜的铁道守备队士兵,哭喊声震天动地,谁也弄不清到底有多少支那军闯进了大营,只知道支那军所到之处到处放火。这实际也是无奈之举,盛世才本来胆子就不算大,虽然郭松林早有准备,给他安排了二百多人当突击队,但是盛世才还是很谨慎,放几把火一是给自己壮胆,二是让铁道守备队摸不清自己到底有多少人马。

    另一方面,在奉天督军府里,郭松林穿着那件标志性的毛呢军大衣,一手握着步枪,一手握着拳头振臂高呼,面对警备司令部院子里的国防军士兵们大声喊道:“兄弟们,日本鬼子自己破坏了柳条湖的一段铁路,还反诬是我们搞的破坏,还打死了我们几个兄弟来栽赃。并以此为借口,偷袭了北大营的兄弟们。你们说,这帮畜生是人造的玩意儿吗?”

    “不是~~狗娘养的小鬼子!”院子里站满了国防军连长以上的军官

    郭松龄一挥手臂,在空握成了一个拳头,大声喝道:“总理已经下令,让我们全面反击小日本,大伙儿有多大劲儿,使多大劲儿,把小鬼子狠狠地往死里整。我郭松龄,在这里代表被小鬼子杀死的兄弟们,向你们敬礼了。”

    郭松龄啪的行了一个军礼,随后又大声喊道:“男儿仗剑出关山,不灭倭寇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是青山。兄弟们~~~杀!”

    “杀~!”

    正文 274产能转移

    东北和山东的战场上打的如火如荼,本来在前线指挥的李默涵却忙里偷闲,悄悄去了安徽马鞍山,在那里,一只主要由美国工程师组成的专家评估团正在那里等着给李默涵汇报评估结果。特么对于+我只有一句话,更新速度领先其他站倍,广告少请使用访问本站。

    这个专家团的专家主要来自美国钢铁公司,是美国最大的钢铁垄断跨国公司。成立于1901年,由卡内基钢铁公司和联合钢铁公司等十几家企业合并而成,曾控制美国钢产量的65,总部设在匹兹堡。而在1919年的今天,美国钢年产量超过4000万吨,其近3000万吨是由美国钢铁公司生产。

    美国钢铁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1864年的卡内基钢铁公司。卡内基钢铁公司是从19世纪叶美国实行关税壁垒之后才强盛起来的。在1913年才将这种对美国钢铁工业的关税保护完全取消。在此之前,大部分美国钢铁工业靠关税壁垒在同英国的自由贸易的竞争取得盈利。卡内基钢铁公司通过白手起家建立成一个生产钢铁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而获得优势,且数十年保持世界最大钢铁厂的地位。

    该公司在国内拥有数十家子公司,还拥有30多条散装货船负责运输。在国外的子公司和联营公司设在加拿大、英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法国、日本、印度、尼日利亚、巴西等国。该公司生产的范围很广,包括铁矿砂、煤、白云石和其他有色金属的开采,各种钢管 、钢板 、钢轨的制造,化工产品,石油钻探和采油设备。在坦克车身、重炮等武器制造方面占有重要地位,还参与建筑、造船等业务。

    李默涵把这批专家重金请来国,除了评估和规划马鞍山钢铁厂之外,正在进行的还有汉冶萍评估计划。这汉冶萍公司的汉阳钢铁厂,目前年产钢近7万吨,占全国钢产量90以上。但实际上已经负债累累,积欠日本贷款达2000万银元,目前已受日本控制。李默涵有的是钱,一方面强行收回汉冶萍,一方面又砸下一笔钱还清了汉冶萍的欠款,让日本人无话可说。然后请来美国钢铁公司的工程师评估准备扩厂生产,没想到美国工程师评估之后送来报告建议他直接废弃拆除汉阳钢铁厂,重新选址从头建设。

    这汉阳钢铁厂是湖广总督张之洞建设,当时湖北大冶发现铁矿,有人建议将钢铁厂建在大冶,张之洞说:“大冶太远,如果将工厂建在汉阳,我还能看到工厂的烟囱。”于是厂址选定在龟山下的水田。而在那里,地势低洼且潮湿,建厂时,要先从垫高地基做起,共计填土九万余方,耗银三十余万两。汉阳钢铁厂的全部建厂经费为300万两,填土已经占去1/10。虽然张之洞的手头阔绰,对于用钱不太计较,但这笔账还是要算到工厂的生产成本里。与此同时,他委托驻英公使薛福成订购炼钢机器。英国梯特赛钢铁厂的厂主说,须将未来炼钢所用焦煤与铁矿砂的样品,寄至英国化验,视其品质,再决定炼钢炉的设计。

    薛福成拍电报给张之洞,张之洞说:“国之大,何处无好煤好铁?只需照英国的式样采购就行。”于是,厂主依照英国所用的酸性炼钢炉,制造一座贝色麻炉,运到湖北。

    然而在19世纪叶,西方国家的炼钢法有两种:一是以酸性冶炼的贝色麻法,一是以碱性冶炼的马丁法。两种炼钢法的区别是,贝色麻法不能除去铁的磷元素,因此,不宜用于含磷较多的铁矿;如果铁矿的磷较多,就应采用马丁法。而大冶铁矿的最大特点,恰恰就是矿砂的磷元素较多。如果用马丁法冶炼,当然不成问题。但是汉阳钢铁厂的炼钢炉却是根据贝色麻法设计的,无法去除铁的磷,所炼成的钢铁,容易脆裂折断。张之洞根本不知道这一点,只是以他粗率的做事气派,让英国厂商自行决定。而从英国订购的机器,1891年运到国,1894年,汉阳钢铁厂的产品开始上市。当时进口的洋钢在上海的售价是每吨银三十余两,汉阳厂的钢只能卖每吨银23两,还乏人问津。

    钢铁工业的基本原料是煤与铁,为了节约成本,办钢铁厂或以铁就煤,或选择煤铁二者的点。由于汉阳钢铁厂选址错误,使工厂与铁矿和煤矿分别位于相隔遥远的三个地方,铁矿砂来自120公里外的大冶,每吨运费银元3角4分;焦煤来自开平煤矿,运到汉阳,每吨要卖银16两。把这些生产成本加起来,即使不包括员工薪金,已经超过产品的售价。到了1898年,汉阳钢铁厂累计亏损一百余万两。张之洞在建厂之初种下的先天性缺陷,无法补救,最终使他的一腔热忱都成了画饼。

    总而言之,汉阳铁厂选址错误,成本太高没有竞争力,其炼钢炉的类型也不对,炼出的钢品质不佳。这两个根本性缺点使其产品售价将超过成本,必然亏损,根本没有存在的价值。应该彻底废弃拆除,在大冶重起炉灶,重新选地购买高炉建立新的钢铁厂——这是美国钢铁公司资深工程师的报告结论。

    其实汉冶萍的胎里毛病李默涵比这些美国工程师更加清楚,但是汉冶萍在国近代化历史上的特殊地位让李默涵多多少少有些下不了手。不过,小疮不治变大疮,李默涵有些遗憾滴摇摇头,大笔一挥,从此以后就没有汉阳铁厂,也没有汉冶萍公司了。只有大冶钢铁厂与冶萍煤炭公司。大冶钢将以与马钢相同的规模兴建。因此这两个厂加起来就是一年后每年200万吨钢、100万吨铁,四年后达到每年总计800万吨钢、300万吨铁的产能了。至于所雇用的工人估计将达到8~10万,工人的训练自然也包含在合约之。

    美国政府与美国钢铁公司高高兴兴滴签下了这个合约,也因为美国政府和美国钢铁公司的积极推进,这两个钢铁建设计划与进度如此之快,在当时的国来说简直是神。当然了,完全是拜欧战之赐。

    欧战时,欧洲各国的钢铁产业因战争备受破坏,加上协约国船只大量被u艇击沉共击沉1320万吨。为了弥补可能的缺口,美国开始拼命扩产钢铁与造船产业。整个欧战,美国的钢铁产能增加率达到60,这造成欧战结束后,一夜之间美国的钢铁与造船产业出现巨大产能过剩,造船与钢铁产业闲置率超过60以上,造成巨大亏损。

    而被破坏的欧洲重建固然需要钢铁,但这需求远远比不上u艇鱼雷造成的缺口,连满足战前美国闲置产能都不够,因此李默涵就乘虚而入与美国签下大笔合约。也就是说,美国政府与美国钢铁公司,实际上是通过将生产设备和部分技术转卖给国,来解决其产业闲置造成的损失。这种对美国钢铁产业的大量有偿转移,就是国钢铁基地快建设兴起的原因。反正大部份机器都是现成的,直接从美国工厂里拆卸下来装上船运到国即可。

    据美国工程师私底下的估计,仅在这两个厂上,美国将在未来的四年内约转移8的钢铁产能至国。当然,以后如果有机会的话,李默涵是不介意再多搬8过来。这些产能对美国来说是过剩,对国来说可是刚需。

    如果这两个钢铁基地全部建完,则以其计划的产量与目前钢价,每个厂每年约可有3,500万美元的纯利。如果完全用这钱来偿还贷款的话,那么需要14年,算上4年建造时间内的部份产值,约需10年才能还完贷款。也就是说,基本上这两个钢厂可以说在未来10年内都是不能真正创造有效利润的,或者说利润钱都拿去填办厂费了。若非如此,美国政府与公司也不会把它们卖给国。

    其实李默涵建这两个厂,也不是仅仅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带动相关上下游产业的建设。另外,等这两个厂完成,再等留学生回来,软件硬件都具备时,那么就可以自行扩张规模甚至以此为基础建设新厂,从根本上摆脱对美国钢铁产业的依赖,这才是他最大的目的。

    与此同时,连云港的造船厂一处秘密全封闭式船坞里,国造船工人已经在德国工程师的指导下开始尝试建造自制的国u型潜艇,而上海兵工厂也开始建立鱼雷的生产线。

    到这里可能会有人说,旧国不是一穷二白,连铁钉都需要进口,这时国造得出潜艇吗?答案是当然可以。不要说只有千吨出头到几千吨的潜艇,现在在江南造船厂的船坞里面,就有四艘万吨轮正在开工建造。这是美国在欧战时的订货,四艘都是同一类型的远洋高运输船,都是全遮蔽甲板、蒸汽机型货船。

    分别命名为官府号dri)、天朝号celestil)、东方号orietl)、震旦号cthey)。船长135米,宽167米,深116米,排水量14,750吨,巡航度105节。其第一艘官府号预计将于于1920年6月份下水。这些船使用的引擎,3430和3668马力蒸汽机,则都是由上海兵工厂(原名江南制造局)制造。

    美国方面为这四条船付出的钱是1800万银元,即单价225万美元。而江南造船厂预估获利是200万银元,也就是说他们的单艘制造成本只有200万美元,剩下的25万美元是纯利,约125左右。不过这是他们最后一批获得的外国订单了。欧战已经结束,需求大幅降低,美国又有大批战时急造商船剩余。以后这江南造船厂只能靠自己下的订单了。

    依照江南造船厂的几个老技师讲,他们虽然是造不出目前洋人的战列舰,但其实是有能力建造定远、镇远那种等级的铁甲巡洋舰的。不过,主炮任然需要进口。但是当初李鸿章主张“造船不如买船”,所以单子就让德国拿去了。

    那些老技工有些遗憾地提到,李大人这么主张,其一是因江南造船厂建造这种铁甲舰的成本确实比外国高的多,原因就是国内主要军舰钢板来源的汉阳铁厂的装甲钢品质极差,价格又居高不下,而采用进口洋钢自然不能与洋人在自己国内造舰竞争。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买船的话李大人可以收回扣——定远镇远造价170万两白银,而据说李大人和他的手下每条船的回扣达到30万两。若非如此,能让江南造船靠造这批船发展起来,现在说不定也能造战列舰了。

    李默涵安慰了几句这几位唏嘘不已的老技工,告诉他们马鞍山钢铁厂与大冶钢铁厂已经在建设,明年就能投产,以后就不会有这种事发生了。他大拍胸膊说自己是不收回扣的,一定爱用国货,一定尽量帮他们作技转建造。几位老人在感激之余,也拍着胸脯保证,说自己有生之年一定要为总理造出国自己的战列舰。

    李默涵笑笑,说道:“战列舰就算了,这玩意儿已经是过时的东西了,你们要造就为我造航母。”

    老技工们一愣,问道:“什么是航母?”

    李默涵答道:“航母就是供飞机起飞的大船。”然后他一面在纸上画草图一面跟老技工们介绍什么是航母。

    ……分割线……

    南满铁路苏家屯站附属地里,此时的日本侨民约有千人,但是他们大部分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所以大部分人只是躲在门后、窗后小心翼翼地张望。外面的枪打了一夜,人和日军铁道守备队互有死伤,但是这些日本侨民始终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正文 275你们不懂

    苏家屯火车站附近,铁道守备队的水野健次郎正紧握军刀,指挥守备队的队员们对进攻车站的队进行反击。寻找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请记住本站的网址:。

    60毫米迫击炮的炮弹在身边炸响,子弹在耳边呼啸,双眼满是血丝的水野健次郎正挥舞着军刀大叫着来回指挥。

    轰

    一颗炮弹在水野健次郎不远处炸响,巨大的气浪好像一只无形的大手将水野健次郎狠狠地推了一把,他一个踉跄向前摔倒,又连滚带爬地爬了起来。这时,日军炮兵也把一挺大正式机枪推前了五十多米。

    水野健次郎对炮兵吼道:“射击~射击!”

    “嗨!”机枪手急急忙忙滴调整加起机枪,迅向国防军的阵地一阵猛烈扫射

    几发流弹击了迫击炮手,两个迫击炮手弹。一个胳膊上有一个红十字臂章的军士带着三个同样打扮的医护兵迅抬着担架把两名伤员抬走。

    “奶奶个熊~”进攻苏家屯车站的是冯德麟的部下汲金纯,他赶紧命令两挺轻机枪掩护,同时叫后面的迫击炮兵和带着掷弹筒的士兵立刻敲掉日军的机枪。

    轰

    轰

    两声炸响之后,一发掷弹筒发射的炸弹准确的砸到了日军机枪手身边,三个日军机枪手血肉模糊当场被炸死,还有四人受伤。

    在手榴弹和机枪的掩护下,汲金纯的部队很快的接近了车站内的日军,他们发射了一轮子弹之后,便立刻掏出刺刀挂上,大声呼喊着“杀呀~!”如怒涛般的冲进日军的散兵线。

    一个步兵班和十几个日军正面遭遇了,国防军的班长向后看了一眼,同时让战士们停下来,又低声说了几句话。一看国兵都上了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