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炮火1906 > 炮火1906第116部分阅读

炮火1906第116部分阅读



    中国的财政本来就不宽裕,如今更是大规模的投入到军队中去,有些走日本道路的意思,早晚会走向对外扩张的道路,或者向列强宣战,洗雪前耻。

    对于中国的这种“向深渊滑落的危险举动”,英法等国很是担忧。

    他们既然无法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上做更多的文章,那么只有实行武器禁运,可是这又助长了中国资本向重工业的流向。

    比如中华钢铁公司,在东北与上海的两家大型分厂都开始了三期扩张,之前已经形成了年产优质钢材八十万吨的规模。

    出人意料的是,由于中国造船业与机械业的崛起,似乎中华钢铁公司的钢铁并不缺少市场,而如今战争的影响,进一步刺激了以中华钢铁公司为首的重工业。

    现在东北乃至中国的军工生产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桎梏,由于德国的慷慨,他们被减免了每年数以千万银元计的专利费,使得整个军工产业出现了春天。

    比如马克沁重机枪,各国都仿制了属于自己国家的型号,没使用一项新的技术,就能少付给马克沁公司专利费,而中国的黑龙江造马克沁则是仿制了德国马克沁,于是,他们只需要向维克斯公司支付少量的专利费而已,大头在德国那里,结果给全免了。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三百四十二章 东北振兴公债

    第三百四十二章 东北振兴公债

    马克沁公司其实是英国维克斯公司旗下的,在多年前就给维克斯公司吞并掉。

    除了马克沁,东北军的各种枪支也基本都实现了自主产权,就连袁世凯的北洋军都在实现大换装,全部装备黑龙江造与上海造,现在连汉阳兵工厂都停工整顿,准备制造上述的两款步枪。

    克虏伯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火炮客户,居然也慷慨的援助了重炮工厂,并且提供了各种技术,免费,允许制造各种火炮,专利费全免。

    至于原因,便是黑龙江医药公司转让了一部分药品专利技术给德国的几个巨头而已。

    之前中国的兵工厂最大的成本支出,其中显眼的一项便是专利费用,这个专利那个专利,这就是没有自主产权的悲哀。

    小日本情愿慢慢的从黑火药步枪开始,村田啊神马的,各种口径,各种摸索,终于有了自己的步枪自己的弹药。

    这次德国很是慷慨,是因为李安生自己也很慷慨,不过对于东北来说,还是赚的,赚了大便宜。

    东北的军工体系将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完备,这与德国的慷慨是分不开的。

    而且德国还秘密提供了多笔贷款,反观美国佬,就真的让人很无语。

    美国遮遮掩掩的,不敢提供借款就罢了,连军事援助都暂时的卡壳。

    李安生立即下令,在东北关税以及多项贸易上进行对美国的屏蔽,好处知道要,却不肯付出,这样的盟友不要也罢。

    美国佬急得跟兔子似的,还不是老老实实的以其他方式,向东北隐晦的提供了多笔贷款,美国之星财团也利用这个机会,将大量产业都迁移到东北来。

    为了进一步筹集资金,李安生决定在全国发行东北公债,经过与袁世凯的电报反复扯皮,老袁终于答应由中央政府保证,发行东北振兴债券。

    在袁世凯所控制地盘债券的五成作为中央政府直接专款,而利息与本金的偿付,则从东北上缴给中央政府的财政税收中扣除。

    虽说要硬生生的给袁世凯分去北洋军控制地盘的五成,但是,还是李安生赚了便宜。

    毕竟在尊奉中央政府为核心的情况下,不上缴税收是说不过去的,但是可以讨价还价,可以扯皮。

    比如,李安生的这种方法,也是在变相的不与中央政府发生太多的义务。

    于是,4月中旬,东北振兴债券在全国各家银行开始发行,债券的主要用途是用于东北工业建设。

    短短的几天,债券销量很客观,许多的富商大族都是大笔大笔的认购,毕竟过去李安生可以一手培养出了大批的富豪,现在手里头有些闲钱的,都不甘于寂寞。

    现在是民国,不是清末,对于投资实业没有限制,反而是大力支持,鼓励,对于投资,政府也是有政策支持的。

    李安生早就说过,中国不是没有资本,而是大部分的资本都成为了死钱,成为了百无一用的土地与房产、古董珠宝——对于工业大建设来说,这些都是彻头彻尾的死物。

    在东北本地,不然在李安生的意料之内,但是在上海与江浙,债券的发行量却更加的令人难以想象。

    本来这次李安生打算发行两亿银元价值的债券,但是随着南洋华侨率先发力,认购了超过三千万银元的债券,上海与江浙的富商们进一步跟进,短短的几天,就认购了超过八千万银元的债券,而民众们购买债券也非常踊跃。

    过去李安生委托上海银行成功的发行过了中华钢铁公司的债券,以及中华航运公司的债券,江南造船厂的债券,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在已经有了成功先例之下,东北振兴债券获得的热烈欢迎也是可以想象。

    如此大规模的认购,以及集中认购,在列强国家也是相当少见的。

    尤其是普通民众,对于债券认购的狂热,更是出乎了包括各国外交人员以及商人的意料,难以想象。

    东北固然有崛起之势,但是东北振兴债券到底如何,却是难以预料,中国百姓也规模的购买,实在是让列强国家无法理解。

    东北军整编是动用的东北自身的财政收入,以及李安生自己掏了部分腰包,捐献了大量与战争相关的物资。

    他并没有发行战争债券的打算,目前最主要的目的不是大规模的扩充军备,而是通过战争来刺激东北的工业建设。

    债券面额分为五种,十元、二十元、五十元与一百元,最后是一千元。

    而债券购买方式也更加的灵活,有三年期、五年期与十年期。

    三年期利率为三厘五,五年期为七厘五,十年期为一分五厘,其实三年期的利率有些低,这是刻意在增加五年期与十年期的购买率。

    这种债券发行方式是李安生反复考虑之后实行的,而不是国内一贯的做法,那就是按照年利率按照本金逐年偿付。

    与美国的公债发行有些相像,美国是直接开出一张面值的债券,约定几年后,本金加利息直接核算为增幅后的面值,比如原本1875面值的债券,在规定年数后,变为25美元,或是30美元。

    比如之前上海银行发行的中华钢铁公司债券,为三年期,规定年利率为七厘,第一年偿还本金的百分之三十,第二年偿还百分之三十,第三年再偿还百分之四十。

    公债的利率其实比不上某些盈利可观的银行利率,但是银行可以因经营不善而破产,储户血本无归,国家发行的债券就不一样,是要有公信力的,同时也要有保证的。

    中央政府的保证自然是必须的,而东北地方的保证更加具有效用,同时,东北振兴公债以粮食交易所、海关和其他国营企业的利润为偿还基金,准许买卖、抵押和用做担保,认购者交现金或是等额的金银等贵金属。

    如此一来,这次发行的公债不但有公信力,还有坚实的保障。

    只要对俄的战争不大败亏输,那么这些公债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从长远看,公债还是筹集建设资金的较好形式。一些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见效慢的项目,如能源、交通等重点建设,往往需要东北政府积极介入。

    更何况,在一些大型军工、重工业都是东北官方投资的情况下,更加需要发行公债。

    李安生早就放出了风去,将来库张铁路会组建铁路公司,发行的公债只要持有者愿意,可以直接转为铁路债券,长期分红。

    也就是说,凡是购买当前国债的民众,都可以享受到战争红利,从俄国手中夺取的铁路等资产。

    只有让大量的民众获益,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消减民间对东北穷兵黩武的指责,只要打赢这场战争,什么都好说。

    沙俄花费数亿卢布的大量资金,修建的铁路,全部成为东北军的战利品,那么这战争就不亏本。

    沙俄在中国最值钱的资产便是铁路,而且都是大动脉,没有人会傻到放弃库张铁路,甚至是中东铁路的债券股票,只要经营得当,这些铁路公司都获得大量的利润,日本的南满铁路就是个例子,这几年日本还是分得了可观的利润。

    在清廷倒台前,国内的民众对于商办铁路便无比热衷,南方的几条铁路如沪杭铁路沪宁铁路粤汉铁路之类,都从民间募集了大量的资本。

    如果当时其他投资项目无法让那些地主老财们将死钱搬出来,那么铁路就是唯一的一个好办法——谁都知道铁路赚钱,赚大钱,尤其是中国这样自给自足需要依靠商品大流通来繁荣经济的国家。

    李安生这也是一招妙招,将公债与铁路捆绑起来,这才有了国内如此疯狂的抢购东北振兴公债。

    不仅是富商大族,普通民众,甚至是一些平日里深藏不露的土财主也大肆的购买。

    没收俄国铁路已经实行,只是因为处于战争时期而无法尽快处置敌国资产,但是风声已经传遍了中国,谁都知道,东北军花费了那么大的代价,绝对不会轻易将铁路交还出去。

    目前俄国也在为这个铁路问题头疼,如果真的对中国宣战,绝交,那么可想而知,东北军绝对有胆量废除一切过往签订的条约,废除俄国在华特权,斩断利益之手,甚至没收俄国在东北的所有资产。

    这就变成了真正的生死之战,俄国是否有必要冒这个风险?

    从各方的信息反馈,东北军似乎募集到了大量的秘密资金,迅速的在进行着大整编,等到东北军十八个师以及税警部队、警察部队三十多万的兵力形成战斗力,战争将会很艰难,并不像那些贵族与军官所推断的那样。

    西伯利亚与赤塔的俄军组织了多次的反扑,都没有能够从东北军手中夺回恰克图,要不是中队进行克制,东北军早就兵临伊尔库兹克。

    俄国在加速动员,加快调派欧俄军队东进的同时,也在进行着热烈的探讨,希望从英法获得借款的同时,能够进一步的进行大扩军,这笔军费部分就需要英法来买单。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三百四十三章 买卖城会师

    第三百四十三章 买卖城会师

    最近面临失业呢,脑子里思绪也很乱,码不出东西,请见谅啊。

    ~~

    4月19日,段祺瑞与吴禄贞在买卖城会师,当东北军与北洋军同时汇聚在五色旗下的时候,无数人热泪盈眶,激动万分。

    中队永远都要在同一面旗帜下战斗,中队不打内战。

    段祺瑞也无比动情,他未尝没有一番大志向,本来以为袁世凯掌权之后,便是北洋军扬眉吐气的时候,也是他大展拳脚的时候。

    可是,东北军的强力压制,让北洋军很不满。

    而东北军在买卖城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也让他不得不佩服东北军的战斗力,抱着一比高下的思想,他决意亲临前线,让北洋军也扬眉吐气一回。

    这次他作为陆军总长,被任命为战场总指挥,而吴禄贞则谦虚的担任副总指挥,但是谁都知道,接下来的战事,还是以吴禄贞为主。

    段祺瑞并不甘心捡现成的便宜,东北军的这个人情他不打算要,也要不起,他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证明给国人看,东北军也能打硬仗,打击外国侵略者。

    冯国璋在南下攻击革命军的时候,给北洋军带来了无数的负面影响,现在,他段祺瑞来了,北洋军的形象将会被重新树立。

    望着段祺瑞那坚定锐利的目光,吴禄贞很是欣慰,北洋军这次来是要打仗的。

    段祺瑞穿着洗的发白的军服,连皮靴也是旧的,在他的军中,从来就很少见贪腐克扣等现象,算是比较廉明公正的一支强军。

    两人的双手紧紧的握在了一起,眼光对在一起,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这便是所谓的相逢一笑泯恩仇,在这之前,北洋军对吴禄贞是无比痛恨的,第六镇本来是北洋军序列的,但是给吴禄贞挟持到了蒙古,如今彻底成为了东北军,成为了北洋体系永远的伤痛。

    而吴禄贞也被视为李安生之下最为危险的人物,最能够威胁到中央政府的权威。

    如果李安生没有吴禄贞这个人物居中协调,根本就没有这么快就能够理顺关系,迅速掌控东北大权,使得东北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的时代出现。

    本来中央政府要压制革命党人,就需要大量的精力,而东北与两江的程李系强势崛起,使得中央政府的日子更加难过,权威不显。

    袁世凯绝地反击,既是利用、借重东北的力量,也是在向东北宣告,他失去的,就要自己亲手来拿。

    威望与权力,是建立在自己的实力基础上的。

    要想树立中央政府的权威,树立中华民国首任总统袁世凯的权威,就必须要依靠北洋军在对外战争中取得辉煌的胜利,坚决的捍卫国家领土的完整,保家卫国。

    到买卖城战役结束之后,东北军风头一时无两,袁世凯甚至不得不给了东北军十八个师的编制的时候,段祺瑞等人才明白了袁世凯的良苦用心。

    北洋军参战,中央政府居中协调,等到对俄战争的胜利,中央政府便是开始强势崛起的时候,将权力收归中央,即便东北军也无能为力,中央毕竟是法理正统,东北军要抗命便是自立、独裁、割据,全国都能群起攻之,讨之。

    吴禄贞立即向段祺瑞介绍了当前的态势,俄军已经有将近八万人的兵力,逐渐的汇集到了赤塔与伊尔库兹克,俄军看来是打算两面夹击买卖城与库伦。

    而欧俄部分过来的军队也将派出大股哥萨克进入唐努乌梁海,占据这片土地,利用主力决战的时机,迅速的蚕食这片无比美丽的草原。

    满洲里——库伦飞艇运输线的开辟,使得后勤物资并没有太多的顾虑。

    但是,俄国是因为忌惮,不想将战线拉开,故而强行忍耐中队通过中东铁路运输夹带私货。

    不过,等到俄军再吃败仗的时候,对方就不会顾及这么多,满洲里必定会重燃战火,中东铁路线也将成为战场。

    到时的后勤压力就会很大,这不得不提前考虑。

    在中东铁路沿线,以及瑷珲等边境要地都燃起战火的时候,战线将会无比漫长,整个东北军的后勤将会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为此,库伦军区只能速战速决,以大规模的防御作战,杀伤俄军有生力量为主。

    这个时候,除了布置立体防御体系,骑兵部队的作用也就显示了出来,在庞大的草原上,只有骑兵这种高速机动的兵力,才能够在所谓的运动战中歼灭敌人,才能够进行最大限度的铁路破袭。

    段祺瑞带来的北洋军将官们立即的进入了角色,开始加入到战略战术研讨中,希望能够群策群力,尽快制定出可行的计划来。

    俄军很快就会再次的发动总攻,这次进攻必定会更胜过前次的买卖城战役。

    段祺瑞饶有兴趣的观察起东北军修建工事以及营建战壕,似乎与北洋军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他绝对不会认为北洋军的必定胜过对方,这一定是从铁与血之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他所料不错,东北军之前抵挡俄军的,便是这些防御体系,也正赖于此,东北军的伤亡才被降到了一个值得列强各国重视的地步。

    “将来的防御作战,将永远依靠永久工事,凭借这些永久工事,在修建起一个完整的野战工事群,相得益彰,相互配合。以永久工事为枢纽,敌军每攻陷一段防线,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以此来消耗敌军的有生力量。这些工事都是需要俄国人用血肉来填的,故而我主张打防御消耗战,趁着俄军还没有发现其中的秘密,继续大量杀伤对手。只要连番挫败对手,同样可以凭借这些防御工事来打反击,进一步杀伤对方,他们可还不一定能很快摸清我们的防御工事布置的妙处。”

    吴禄贞刚开始也是无比的赞叹,而如今,他已经能够指出工事修建的不足,做出整改,源自于他的非凡军事才华

    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