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炮火1906 > 炮火1906第61部分阅读

炮火1906第61部分阅读

就能多出不少的选择来。

    也幸好钱家以为李安生会在柳宅,盯梢的人报信回去李安生在梅家别院的时候,只能临时调拨人手前来,所以这些人根本就无法挡住他们。

    在连续击毙了四十几名巡警与兵丁之后,对方根本就不敢近前,王府护卫更是躲的远远的。

    李安生立即下令撤退,并且带着梅依云迅速的从后门逃窜。

    一时之间,他也想不到有哪个地方可以去躲避,虽然能去的地方不少,但他却不想连累别人。

    即便是梅家兄妹,他也在想完全之策,不要将他们两个牵连进来。

    想必钱家只是要逼婚,还不至于将谋逆的罪名扣到梅宝聪兄妹头上。

    他必须寻一处妥善的地方,将梅依云安置,然后才能着手解决此事。

    急切之中,他忽然想到了东交民巷,想到了司戴德曾经说过,美利坚随时欢迎他的回归。

    李吉祥去美国之后,已经将自己的履历彻底变伪为真,也就是说,自己的确是美利坚公民,只要他愿意,随时可以恢复身份,得到公使馆的庇护。

    如今还没有到最后的关头,他暂时还不打算走这一步,毕竟黑龙江的产业失去未免太过可惜,虽然美国出面能够保住部分财产——清廷并不敢肆无忌惮的侵吞美利坚公民的财产,但是大部分的财产是搬不走的。

    梅依云倒是可以送到美国公使馆去避难,那里也最是安全不过,他也能暂时在那里藏身。

    当机立断,他立即带着梅依云往东交民巷撤走,至于那些特工,他一声令下,全部散入了四下里的民宅,踪影全无,这些人损失一个都会让他肉疼到死。

    只有少数的几个精干跟着他,为他清扫踪迹,在前开路,迅速的隐蔽起来,然后向着东交民巷接近。

    刚开始李安生是抱着梅依云逃出来的,眼下由于紧张,倒是忘记将她放下来。

    梅依云紧紧的抱着他的脖子,却羞红了脸,将头埋在他的肩膀上,吐气如兰,一双夺人心魄的美目忽闪忽闪。

    李安生却并没有发现她的异样,只顾着一路奔逃,等到终于暂时的安全了,才将她放了下来。

    见她立足未稳,以为她是惊吓过度,连忙将她扶住,关切的问道:“依云妹子,可有妨碍?还能不能走路?”

    梅依云正要点头,可刚才一直给李安生的手勒着,小腿有些酸软无法站立,勉强的扶住他的肩头,说道:“我不妨事,要不你先将我放下,先逃得性命要紧,他们不会为难我。要是无人发现我,待会便去寻你们。”

    李安生见她满脸的刚强与坚决,心下一软,说道:“傻妹妹,他们即便一手遮天,总不能将整个京城都塞满人不成?到前头骡马店租个马车,咱们到洋鬼子的公使馆去,看他们怎么捉我。”

    不得不承认,梅依云冰雪聪明,知道敌人不会为难她与梅宝聪两人,不愿意李安生为了他继续涉险,她不想成为累赘,哪怕是让钱家的人捉住,送回梅家,她也情愿。

    李安生蹲了下来,让梅依云伏在他背上,背了她走。

    梅依云满脸晕红,本来想说腿脚已经渐渐恢复不再麻木时,忽然鬼使神差的靠在李安生的背上,任凭他将自己背了起来,大步流星的赶路。

    她心如小鹿乱撞,脸蛋滚烫,将头靠在他的肩头,忽然一股力量瞬间冲满了她的全身,好希望能够一直这样下去,一着如此。

    仿佛只要有李安生在,她就不用害怕,不用担心,这几天的担心受怕忽然间被扔到了九霄云外,听着李安生匀称的呼吸与沉稳的脚步声,她忽然眼皮发重,只想着能美美的睡上一觉,仿佛童年时的安心沉睡一般,头歪在了李安生的肩上。

    莫贵与钱广闻等人听闻走脱了李安生,遗憾无比,只有抓到李安生才能让背后的亲王大人满意。

    “这帮废物,居然如此不济,抓不到李二愣,那我们不是白费了功夫?”

    莫贵骂骂咧咧,恼火之极。

    钱广闻摇了摇手,j笑着说道:“他跑不出这京城,每个门都有咱们的人盯着,更何况步军衙门已经全动了起来,一只蚊子也飞不出去。如今李二愣脱逃拒捕,打死不少巡警,罪名已经可以定死。加紧缉捕便可,生死不论。”

    的确,要是李安生是清白的,为什么要拒捕?这个理讲到哪里都讲得通。

    这的确是意外之喜,之前钱广闻还怕不能立时定死李安生的罪名,没想到李安生自己作死,那就怪不得他们心狠手辣了。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一百九十五章 革命先驱胖叮当

    第一百九十五章 革命先驱胖叮当

    李安生在吉祥银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顺利的进入了美国驻华公使馆,见到了公使柔克义。

    他派人寻找梅宝聪,到吉祥银行的地下室去等待,轻易不要露面。

    柔克义五十几岁,看起来却颇为苍老,也是个饱经风霜的人物,更为难得的,他还是个汉学家。

    他早年在阿尔及利亚的法队中服役3年,退役后开始研习藏传佛教,并且亲自考察过西藏,研究过中国的交通以及汉学。

    李安生在与他交谈的时候,清晰的感觉到了对方对于汉学的浸润之深。

    对于李安生的叙述,柔克义深信不疑,这便是腐朽的大清,公民根本就没有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神圣权利,权贵豪富巧取豪夺,明目张胆的劫掠,逼人至死,这些事情他见得多了。

    愤怒的柔克义立即意识到,这对美利坚是个机会。

    即便李安生是美国在东北铁路中立化的一枚重要棋子,可是与他所创造出来的农业奇迹相比,这根本就不算什么。

    美国虽然进行这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领跑,但是同时也是个农业大国,因为它同样幅员辽阔。

    美国是个粮食出口大国,由于西部开垦的大片荒地是肥沃的土地,不需花费巨大力量就可以获得较好的收成。这样使农产品的增长超过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出现农产品过剩,引起农产品价格下跌。而主要的受创地方还是土地略为贫瘠的东部,唯一的好办法就是加大出口力度。

    黑龙江出现的农业奇迹使得美国国内有识之士忧心忡忡,认为如果整个东北都推广开来,不出年,美国的农业将进一步遭受重创。

    1820年以后,美国农业进入商品化阶段,农业不仅是生产问题,而且开始向农产品的加工、销售方面延伸。

    到了1860年,美国第一次农产品过剩危机爆发,促使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升级,虽然美国从事农业生产领域的人口只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几,但是,从事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化肥、农药、种子等生产资料的生产、供应和农产品加工、销售以及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人口至少占到了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以上。

    李安生从一开始就借鉴了美国农业发展道路,并且根据黑龙江的现实情况制定农业发展战略,与美国的“工业补农”相反,走“农业促工”道路,势必要在世界农产品市场上杀出一条血路,美国,将是直接受到打击的国家。

    他直接想要狙击正在酝酿状态的美国的“石油农业革命”,“石油农业”是以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现代化模式,是因为它大量地使用以石油产品为动力的农业机械,大量使用以石油制品为原料的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

    霍尔特拖拉机公司被收购,只是其中一个微不足道的手段而已。

    只有让东北先出现“石油农业革命”,他的整个“以农促工”计划才能实现,不然的话,哪里能实现富强,将来当上了东北王,怎么依靠东北一地,去抗衡日俄两大强敌。

    柔克义这样的中国通多少能够认识到他李安生对于美国农业来讲的意义,他当然无法推测到会有多大的破坏作用,他眼下所想的,是让李安生回归美国之后,美国农业所能得到的推动。

    司戴德亲自考察过黑龙江的沼气利用情况,异常的震惊与赞赏,认为这在美国的那些农场推广会起到奇效。

    太多太多的惊喜,让柔克义眼下充满着感激,感激那些鼠目寸光的权贵。

    “首先搞清楚的是,到底是谁在背后陷害你,为什么?有没有办法洗脱冤屈?”

    柔克义固然急切的想要劝说李安生回美国去,可现在,他始终要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他是驻华公使,需要考虑此事对清国与美国之间关系的影响。

    这件事情必定会引起轰动,因为,罪名无法让人保持平静,谋炸一名清国的亲王,而且还是奕劻。

    要是不能尽快的洗脱冤屈,李安生留在使馆内,始终让柔克义很被动,清国朝廷知道之后,上门来要人,交还是不交呢?

    “公使先生,我现在也想搞清楚这样一件事情,那就是为什么对方会在我们的住处找到炸弹与路线图,甚至还有与革命党人来往的信件,这些都是莫须有的东西,他们这是在栽赃陷害。在他们一手遮天的情况下,即便是我坦然的面对他们的司法机关,也仍然是一场冤案罢了。”

    柔克义倾向于走司法渠道,只要对方并没有真实有力的证据,他们就无法奈何李安生。

    他还是太过低估,低估了那些权贵的无耻与残忍,他们已经没有了底线。

    “请您帮我安排与李莲英的见面,眼下只有让太后出面,才会有转机。”

    柔克义仔细思索,也只能如此,出于好意,他也提到了梅依云的安全问题。

    “两天之后,我们有两名武官带着测绘人员到奉天去,梅小姐可以跟着队伍中一同前往,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两天后吗,李安生放下心来,只有将梅依云送出去,他才没有后顾之忧。

    胖叮当有的是办法越狱,出来之后,他们就可以想法逃出京城。

    到时候,不管是轰轰烈烈的一场,还是逃到美国去,海阔天空。

    当晚,李安生便偷偷的造访了王恩喜,他是现场目击者,应该能看到一些什么不同寻常的东西。

    王恩喜陡然见到李安生,并没有大呼小叫,而是流泪哀告,“李大哥,快救救富贵,他是被冤枉的。收留的那个丫头五儿,是那些j人派来的,谁曾想那么一个小乞丐,会是j人的棋子。富贵为人正派,断然不会做那些事情。”

    原来王恩喜回来后已经求着谭鑫培等人,代为奔走,更出了银钱,拜托巡警部大牢里的牢头,妥善照顾胖叮当。

    “那些贼人收了钱却不办事,我刚从巡警部大牢回来,富贵给他们用了刑,万分凄惨,他们是想屈打成招啊。”

    王恩喜泪眼婆娑,哭哭啼啼,虽然娘娘腔了点,但李安生却是肃然起敬。

    本来他打算王恩喜一有异动,便制住他,逼问事情的,谁曾想,王恩喜情深意重,已经做了这么多事情,让他感动万分。

    听说胖叮当给用刑,不用想也知道,是那帮爪牙急不可耐的要屈打成招,让胖叮当认罪。

    王恩喜颇为自责,当初收留五儿那个小乞丐,是他爱心泛滥,谁曾想却是个天大的祸害。

    李安生连忙安慰他,说道:“这事也不怪你,你心地善良,只是受了j人的利用。眼下,也没别的法子,我准备找李莲英,让他在太后面前转圜,让太后亲自过问此事,当有一线希望,否则的话,恐怕这事难以翻案。”

    当年的四大奇案,也是冤情滔天,比如杨乃武之案还有杨月楼之案,都是慈禧亲自过问,才最终翻盘。

    听到谭鑫培与杨小楼等人在为这事奔走,李安生心头一片温暖,谁说戏子无义?这份恩情,他也要记在心上。

    “你暂时别去探监,万一牵累到你身上,我百死莫赎。有什么,但等我见了李莲英再说吧。”

    看到王恩喜执着的眼神与坚定的神情,他知道劝说无用,但也只能如此。

    正如他不想去找刘竣等人,也不想回柳宅,就是不想牵累这些人。

    从王恩喜那里出来,李安生思量着,袁世凯还是能给巡警部一些压力,最起码能够看顾一二,不要上来就是照着要整成冤案的架势来。

    只是袁府四周多了不少的可疑人物,只怕都是等他自投罗网的,算定他定然会来找袁世凯等人。

    待到了半夜,他才叫起了袁府的下人,送信给袁克定,让他出来相见。

    他还是有些戒心的,万一老袁落井下石,他是无法抵挡的。

    没想到,不仅是袁克定,就连老袁也亲自奔了出来。

    “安生贤侄,我料定你要来,故而没有睡下。巡警部已经定了你的罪名,只因你当日拒捕逃走。纵是有天大的冤情,为何不坦然辩驳?有我在,他们还不敢肆无忌惮。”

    袁世凯开门见山,倒有几分真情实意。

    李安生总不能说他打算将梅依云安全送走,然后逃出京城准备造反吧。

    “袁公,这事透着蹊跷,我不能不防,故而保全己身,只为寻找办法洗脱冤情。此事都由前些日子收留的一名小丫头而起,对方是早就计划了阴谋,我怎能任凭摆布?”

    袁世凯叹了口气,说道:“我也不瞒你,这事是有高人在布局,你一拒捕,更加坐实了你的罪名。庆亲王亲自过问此事,也是那个意思,你自求多福,我是使不上什么力气。只怕有人巴不得我出面,顺便能攀诬到我头上,心思歹毒无比。我也不敢做些犯忌讳之事,只是不敢苟同罢了。你也要谅解我这番苦心,我不便出头,但其他事情还是能做的,你需要什么,尽管开口,或者要什么人手,我给你调拨。”

    李安生倒是真没有想到袁世凯这位大枭雄会如此的坦率直接,倒是让他多出几分好感,虽说之前给老袁算计了一把,跟袁克定结拜,但此时倒还是真的挺够意思的。

    老袁的确不容易,给权贵们逼得喘不过气来,能许诺到这些,已经相当不容易。

    其实袁世凯也清楚,要是他什么都不做,必然会与李安生之间起了隔阂,他有预感,这事没这么简单,不会这么轻易的结案,故而,他还是想与李安生结个善缘。

    “还请袁公代为照看梅宝聪与柳重光两家,莫要受了牵连,其他的,倒是没什么。我正想办法,看能不能找到证据,是被冤枉。要是实在不能,大不了我跟富贵寻求美国公使出面,朝廷还是定不了我们的罪名。他们要的,无非是黑龙江那些产业罢了。有些产业,他们也拿不走。”

    袁世凯叹了口气,说道:“也只能如此,但请你放心,要是事有不协,我让克定来联络你,能逃出去最好。”

    他也不太抱什么希望,庆亲王与肃亲王两位联手办这冤案,岂是能够轻易洗脱的。

    他袁世凯但求问心无愧罢了,也隐隐的对李安生有一丝信任,在他手上的奇迹多了,再多一回,也是说不准的。

    接下来的两日,李安生一直在等着柔克义的动作,找到机会将消息递给李莲英。

    只是外头却是吵翻了天,李安生不肯现身,引发了大部分人的怀疑,胖叮当与李安生是革命无疑。

    朝廷一片震动,之前抗俄功臣居然是革命党,黑龙江从上到下都有失察之罪,加上袁世凯也举荐过李安生,朝中暗流涌动,又是一场地震前兆。

    沙俄公使也向外务部提出,根据沙俄国内来的证据显示,李安生与胖叮当一直跟俄国国内的革命党有联系,他们都是革命党。

    可恨的子也跳出来搞风搞雨,实在是可笑可恨。

    而京城也有某些官员比如巴义鲁之类的,也上奏检举,李安生在黑龙江多有谋逆之举。

    黑龙江谣传李安生是真龙转世的传言也是沸沸扬扬,民间到处流传。

    这天的报纸也刊登了胖叮当在狱中写就的一首诗,叫做《被逮口占》:衔石成痴绝,沧波万里愁;孤飞终不倦,羞逐海浪浮。诧紫嫣红色,从知渲染难;他时好花发,认取血痕斑。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青磷光不灭,夜夜照燕台。

    这首诗一出来,顿时掀起了轩然,本来就对这个案子颇为关注的百姓们更是受到了感染。

    许多革命党人都在各地掀起舆论,要求清廷释放英雄胖叮当,这样的革命伟人不能轻易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