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武田家的明国武士 > 武田家的明国武士第135部分阅读

武田家的明国武士第135部分阅读

军团总大将一职,希望马场,竹中两位大人,仍能如当初辅佐我一般,替我照顾好正儿。”

    李晓话音落下后,竹中重治毫不犹豫地言道:“一切遵从但马守大人的决定,在下一定竭尽所能。”

    而马场昌房犹豫了一下,言道:“我也没有问题。”

    “那么一切拜托二位了。”李晓微微点头,伸手抚摸着李正的背,言道:“马场,竹中两位大人,都是当世之才,你日后虽为军团长,但要对他们的意见多为尊重,知道么。至于但马守的官职,就由你来接替了,而朝廷不久以后,会授予你父亲,右近卫权少将一职。”

    李正听了李晓之言,当下言道:“是的,父亲,我定然不会辜负你的所望。”

    李晓听后点了点头,对竹中重治,马场昌房言道:“现在|岤山信君已死,我就将外面军势交给二位,请替我善后一切,至于杀了|岤山信君一事,我自会向武王殿下,巢月公,信廉公请罪。”

    马场昌房听李晓让出家督,军团长总大将一职之后,先前对他的猜疑,当下皆是烟消云散,与竹中重治一齐向李晓伏下行礼之后告退。

    马场昌房行到门前时,转过身来对李晓言道:“但马守大人,还请保重,此事我必会替你办好。”

    说完马场昌房与竹中重治大步走了出去。

    待这二人走后,留在房中的本多正信向李晓言道:“主公,臣下没想到,你真的决定退隐了,先前我还一直以为这是以退为进之策略,现在退隐,我想这会不会太仓促了一些。”

    李晓见本多正信这表情,哈哈一笑言道:“不会太仓促,这是我早已决定好了的事情,退隐是真的,不过不是永久,只是暂时而已,最多一二年罢了。”

    本多正信听李晓如此说,略有所思的点点头,言道:“主公,我明白了。”

    李晓点了点头,看向李正,言道:“正儿,你已经准备好,接替这重任的担当了吗?”

    &gt ,

    第三卷 万丈高楼平地起 第四百八十四章 韬光养晦

    李正见李晓询问向自己,却想起当初在长筱合战时,虎哉宗乙对自己说,自己有可能提前执掌家督之事。

    本来自己还将信将疑,但没想到果真父亲大人,提前了一年将家督之位传给了自己。

    这一切不得不说是虎哉宗乙料事如神。

    难道在长筱时,对方就真料到了今日之事。

    面对李晓的询问,李正毫不犹豫地言道:“父亲大人,请放心交给我吧。”

    李晓笑了笑,言道:“你话倒是说得很满,好吧,本来我还想交代你一番,眼下看来是不必了。”

    李正听了讶然,言道:“父亲大人,请您示下,我一定认真听从。”

    李晓站起身来,在房中踱步言道:“其实也没什么要说的,你继任家督之后,就要前去越中,替我执掌飞驒越中军团。”

    “而到时,上杉谦信,柴田胜家必然欺你年幼,新继承家督,局势不稳,大举来进犯,到时你如何御敌?”

    李正听了笑道:“父亲大人,不用担心,虎哉师父教过我,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若是上杉,柴田来犯境,就御敌而战就是,凭父亲大人的五大常备精锐,岛大人之勇,木下大人之谋,本多大人运筹帷幄,必然可胜之。”

    李晓听了,没好气地摇了摇头。

    在一旁小幡由美,言道:“谦信公乃是当世第一名将,若势均力敌之下,你父亲都未必是他敌手,你还是仔细听父亲大人的话好了。”

    李晓看向李正,言道:“上杉谦信已夺取芦名家之基业,势力大增。不可以小视。而柴田胜家更是织田家第一猛将。两人都是兵法大家,若是来攻本家。必寻觅有利机会。绝非一路而来,而是两路并进,到时如何御之?”

    李正听李晓之言,言道:“父亲大人。我已想过对柴田胜家的北陆军团,本家需联合加贺一向宗势力。依之为屏障。”

    “而对付上杉谦信,还是紧守天神山城,松仓城防线。这一带本家经营多年。又有木下,竹中两位大人镇守,只需坚守一个月以上,上杉谦信大军在外,后方必然有变,我可策动越后国人。芦名家家臣反叛,而本家北信浓。西上野军团皆可抄袭其后路。到时上杉谦信自退兵亦。”

    听李正如此回答,李晓点了点头,看来这孩儿,并非盲目答应自己,看来对本家局势早作了一番功夫。

    看来也不枉费,这几年虎哉宗乙,小幡由美的教导。

    而眼见李晓对李正的答案,露出了满意之色,小幡由美心中更是为李正高兴与欣慰。

    李晓正色言道:“说易行难,纸上谈兵谁都会,到时到越中还需好好掌握,要多听听众家臣的意见,绝不可能自以为是。”

    “竹中,马场二位大人自不用多说,而本多大人是我的心腹,你可以绝对信任他,一切之事皆可与他商议,懂么?”

    本多正信听李晓这么说,当下感激涕零地言道:“多谢主公信任,在下一定誓死辅佐若殿。”

    李晓伸手拍了拍李正的肩膀,言道:“平日对上杉,织田家之事,有所不决之时,可问竹中重治,而领内,家臣之事,有所不决之事,可问本多大人,何况还有虎哉大师在一旁的辅佐指点,你应该可以胜任。”

    “若有大事,可召集家臣团会商决定,在国内还有我替你支撑,要记得作为一任家督,需要的并非是过人的能力,而将人心统御在一起的才具,要明白家臣们所想,然后顺势而为,就可以竖立威严了。”

    李正听了,认真地点了点头,道:“父亲大人,我明白了。”

    正待这时,剿灭了|岤山信君一伙人之后,师冈一羽,狩野秀治,一柳直末,山本勘藏等人皆回来复命。

    闻之李晓已退隐,让家督之位传给李正。

    众人皆是诧异,当下众人一起拜见李正,见参新家督。

    接着李晓带着李正,前往偏房之中,看望武田信繁,以及负伤的武田信廉。

    偏房之中,武田信廉右肩上扎着白布带,现在伤势已没有大碍,而武田信繁则是正坐在蒲团之上,手持着念珠,凝目似在沉思着什么。

    武田信廉一见李晓,就沉声言道:“但马守大人,今日之事,你有些太过草率了。”

    李晓哈哈一笑,言道:“刑部大人,这|岤山信君谋逆我,又打伤了阁下,之前在长筱合战中,若非他临阵脱逃,山县,内藤两位大人亦不会战死,这数罪并罚,杀他一百次都足够,让他死在铁炮之下,已是成全其了。”

    武田信繁言道:“可是|岤山毕竟是本家的亲藩,他的母亲,他的妻子,都是我武田一族的血脉,他又作为连判众一支,关系重要,现在了杀了他,恐怕对但马守名声不利。”

    李晓摇了摇头言道:“管不了那么多了,事情都已做了,人也已经杀了,但凡这一切之事,我都已一力担之好了。”

    听李晓这么说,武田信繁双手合十,武田信廉亦摇了摇头,苦笑一声。

    李晓见二人的神色,笑了笑言道:“我带正儿来看望两位大人,并非是说|岤山之事,而是告之两位大人,我李晓已正式让家督之位,以及官职,将之传之长子李正。”

    说到这里,李晓看向李正,言道:“这两位前辈,以后你要多蒙他们照顾。”

    听李晓这么说,武田信繁,武田信廉二人对望一眼,皆从对方眼底看出诧异之色。

    武田信廉言道:“但马守,你真的已决定退隐么?”

    李晓点了点头,言道:“不错,我方才已向竹中,马场两位大人交代过了,并且已向本家部分家臣宣布了。眼下也是特意带正儿,来告之两位。”

    武田信廉听李晓之言,不胜感慨地言道:“但马守,阁下还十分年轻,正值盛年,为何会选择在这时退隐,你如此让我们这些上了岁数的人,该如何作想?”

    李晓听了哈哈笑道:“信廉公莫非忘了,当初我答允先主公,待正儿十六岁时,就将家督之位让出,眼下亦不过是提前一年罢了。”

    武田信廉听了这才恍然大悟,言道:“原来还有此事,我都差点忘了。看来但马守,真是个守信诺之人,当初阁下声言要退隐,我还以为不过是一时气话,原来真是早有了这打算。”

    武田信廉说完,这边武田信繁却开口了,言道:“既然但马守将家督让出后,准备如何自处呢?是回越中,还是甲斐?”

    李晓看向武田信繁,当然知道对方这一问背后的含义。

    李晓答道:“自然是在甲斐了,我与妻子已分别数年,对他多有愧疚,当然是与她共聚,另外在越中的侧室,以及次子都要搬到甲斐来同住,更何况菊姬亦要生产了,我李晓还要亲自见证我李家第三代的出生。”

    说到这里,李晓表现出无限憧憬,神色溢于言表的样子,言道:“巢月公,你也知道,对于我们这样久经沙场的武士而言,战场百死余生,见惯了生离死别。”

    “何况先主公公,馆主大人先后身故,他们待李晓重恩难保,现在在下不免心灰意懒,若非馆主大人之托付,早有退隐之念头,现在武王殿下继承家督已成定局,|岤山这逆贼又已铲除,家中又有两位大人,以及马场,真田这样忠勇的家臣辅佐。我李晓还有什么放心不下的。”

    “到了这一步,对我李晓而言,知遇之恩已报答了,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其他之事,我再也不管了。”

    李晓说着说着,亦有几分动情。

    武田信廉是个忠厚之人,听了李晓这么说,当下信以为真,亦忍不住神色激动,言道:“是啊,若非馆主大人之付托,我早就想退隐了,都已到这年岁了,早日皈依佛门,脱得俗体。”

    而一旁李正听了,李晓之言,亦是暗暗纳罕,若非知道父亲大人之前的打算,也有差一点被蒙骗的感觉,心底亦暗暗言道,父亲大人,可真是j诈啊!

    相对于武田信廉,武田信繁却显然比较平静了,他看向李晓言道:“但马守,决定退隐,真是可惜了,既然将飞驒越中军团交托,亦正好回到本家,继续行使本家顾命家臣之职,毕竟眼下本家正是百废待兴之时,决不可少了但马守大人之帮助啊。”

    李晓摇了摇头,断然言道:“多谢巢月公之看重,李晓退隐,心意已决,本家笔头家老之职,已经度让而出,再不但当,此后我会留在甲斐,悉心陪伴家人,若是两位大人有空,随时可来光临寒舍,在下必然倒履相迎。”

    听李晓连中枢位置都不担当,武田信繁这才信了李晓之言七八分,当下言道:“但马守,正值盛年就行退隐,真是可惜了。不过阁下既然心意已决,我也不加勉强,在此希望阁下保重了。”

    李晓听了亦点了点头言道:“多谢巢月公之言,两位大人也还请保重。”

    网络卡死了,上传不上去,迟更新请见谅。

    第三卷 万丈高楼平地起 第四百八十五章 志向

    第四百八十五章  志向

    天正三年,八月。

    仁科盛信举丧。

    作为仁科家家主,武田信玄的五子,武田胜赖的弟弟,仁科盛信的丧事规模办得可谓不亦隆重。

    仁科盛信为了避免家中为立家督争端之事,最后舍己自刃,甲斐上下皆已是知晓。

    众武士皆是佩服其对本家忠勇,故而对他大为敬佩,所以大丧之日,除了本族之人外,众多不知名的野武士,浪人,甚至百姓,亦到寺庙之外替仁科盛信送行。

    武王丸,武田信廉,武田信繁,马场信房,高坂昌信,真田昌幸,秋山信友等武田家重将齐至,除了卧病在床的武田信虎之外,甲斐重将皆至。

    而这些人之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李正的身影。

    仁科盛信的母亲是油川夫人,正是李正正室菊姬的母亲,所以说来二人关系亦是不远。

    仁科盛信身死,作为亲妹妹的菊姬自是哭得一塌糊涂,并还需安抚失去爱子的油川夫人。

    所以李正这次代表菊姬来,亦是十分恰当。

    今年不到十五岁的李正,穿着武士服,与信廉,信繁,马场这样的满鬓白发的宿将,并肩而行,自然是引人测目。

    一旁竹中重治,本多正信,马场昌房等飞驒越中军团之中大将,随行在侧,倒是十分威风。

    作为一名少年,就掌握飞驒越中军团,六十万多石领地,数万军势,这对于一名武士,是终身奋斗,尚永不能企及的目标。

    但对于李正而言,现在他已经做到了,并跻身于武田家重臣之列,这一点如何不令人羡慕嫉妒几分。

    不仅是武田家方面,混在人群之中,还有上杉,织田,北条,以及周边其他大名的细作。

    他们仔细地看着李正,对于他们而言,武田家头号大将李晓让出家督之事,无疑是一件轰动性的事情。

    他们各家的家主,都是下了死命令,一定要让他们获取,李晓退隐的真正原因,以及其中的内幕。

    这些细作们,这几日不知吃了多少次主家的严令以及斥责,但是关于李晓真正退隐的原因,有众多说法,但是真正情况仍是在云里雾里。

    为了避免,吃到主家的责罚,于是这些细作,皆转移目标,放在打探李正的身上。

    作为武田家第一强力的军团的新任总大将,他的能力如何,关乎着武田家战力的体现。

    所以这些细作,皆将视线注视着李正,希望能从他的身上,看出一丝端倪来。

    以为主家这个新的敌人,有一个大概的评估。

    在丧礼之上,李正一举一止都合乎礼仪,中规中矩,这点令一边有心旁观之人,看得皆是挑不出毛病。

    这点即便是有心查探的各国细作,亦没有发现可以反应李正性格的细节来。

    不说李正的才具,是否可与李晓相提并论,但是至少表面上看来,年少的李正绝对有着一名家主的风范。

    就在众人以为这次丧礼,就要如此平静的渡过时,临到最末却发生了一件转折之事,令众人倍感诧异。

    原因是负责李正随行安全的师冈一羽,在丧礼上,发现两名下级武士,形迹可疑。

    发现之后,师冈一羽当下不动声色,暗暗派李正的数名侧近,暗中接近他们,之后在丧礼快结束时,一举擒下了这二人。

    这两名下级武士被擒之后,一声不吭,一副认命的模样,不过随即在他们的衣袖里,发现了一柄短肋差,并且肋差之上皆有沫毒。

    这事情一出现,当下震惊全场。

    武田信繁亲自逼问这两人,最后这两人被认出身份,原来是正是仁科家自己的武士,不过之前因为身份低下,他们并未被邀请,这一次却擅自进入了丧礼现场。

    而暗中给他们示意放行的,却是仁科盛信的正室,而仁科盛信正室正是武田信廉的女儿。

    闻之消息之后,武田信廉惊怒交加,并亲自叫来女儿审问。

    最后武田信廉的女儿供认不讳,为了丈夫报仇,所以这才派两名仁科家的武士,才寻觅机会,想刺杀李正。

    真相水落石出之后,武田信廉当即坐倒在地,他没有想到,走了这一步居然是自己女儿要刺杀李正。

    他秉持着武田胜赖的遗嘱,要辅助武王丸上位,却没有考虑到自己女儿的情绪,让自己女婿仁科盛信走了上绝路,现在他女儿亦牵涉进此事。

    事败之后,武田信廉的女儿倒是一副镇定从容,言明早有追随亡夫从于地下的决心,这一幕令武田信廉又气又怒,甚至有打算自己杀了女儿,以作了解。

    可是李正得知事实之后,却向武田信廉表示,不追究这件事情。

    不仅不追究武田信廉的女儿,就这两名妄图刺杀自己的仁科家武士,亦没有追究。

    这一幕倒是令多数人不可思议,武田信廉女儿牵涉进这场刺杀之事,自是隐瞒,没有公之于众。

    李正对外解释是,这场事件,是因为两名仁科家武士,自作主张,企图刺杀李正,为家主报仇。

    不过李正却觉得二人,大有古时豫让之风,为了主家报仇,不惜生死,并声言家父与仁科盛信之间,只是各持意见,绝无彼此为难之意。

    自己亦同样敬佩仁科殿下忠勇,所以可以理解二人所为,当下误会解开之后,将之释放。

    这件事消息传出之后,甲斐武士,皆是称赞李正仁义,大有武士之风,加上对方又是武田信玄女婿的身份,当?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