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新世界1620 > 新世界1620第5部分阅读

新世界1620第5部分阅读

二把刀导游李想也算走了不少印第安部落,周可民多少也学了点印第安人的土语。见少女一副受惊吓的小兔子摸样,年轻的海关缉私队员心里微微一漾。

    “你在这里干什么?”周可民用错漏百出的印第安土话好半天才凑出这么一个意思。

    印第安少女哆嗦着举起了手里的皮毛,然后眼睛转向了远方的商店,没敢吭声。

    “呵呵,想换东西啊?跟我来!”周可民帅气的脸庞露出灿烂的笑容,把枪往身后一背,拉过少女的手,就大步朝灯光照耀下的厂区走去。

    少女不敢有一丝出格的动作,只能如木偶般顺着这个华人青年的“牵引”走去。当路过jg戒线的时候,还不由自主地朝青年靠近了一些。

    几十秒钟后,商店的货架已经前所未有的清晰在眼前。在某个角落里,一件和之前见过的略有不同的女士毛领大衣正静悄悄地挂在高处,柔顺的毛领闪烁着柔和的光芒。

    “嘿!周可民‘中尉’,从哪找来的印第安小妞啊?哈哈,你也和李想一个口味啊?”守店的小伙带着作弄的微笑看着货柜前的男女,对那位印第安少女露出了惊讶的目光,“不错嘛,比李想的那位小相好正点多了!”

    “乱说啥呢,我看她在外面藏了很久没敢进来。”周可民尴尬地摸着后脑勺,一边扭头对着身边矮自己大半截的印第安少女露出了微笑。

    青年的微笑让印第安少女没来由的心里一暖,也跟着无声笑起来。

    印第安少女知道对方是带自己来换东西的,于是深呼一口气,举起了手里的皮毛,一边指着货架上的那件大衣,嘴里嗯嗯啊啊了好一阵。

    “喂,周可民,这妞想换这个?这可不和规矩了,我可没权力收皮毛顶代金卷,再说,这可是价值1200代金券的衣服,她那几样东西,估计连10代金券都不值。”

    店员小伙耸了下肩膀摊开了双手,这个动作让聪明的印第安少女瞬间自卑般低下了头,手里的毛皮也垂了下来。

    看着同伴那微笑中不容商量的目光,周可民犹豫了下,然后瞬间取过了少女手里的皮毛,接着在对方惊愕的目光下从兜里掏出一摞纸票塞到了少女手上,最后又用手指了下那件货架上的大衣。

    少女不明就里,只是羞红了脸,呆呆地握着这种奇怪的纸票,不知该去该留。

    “哎……好男难过美人关啊……得,算你周可民没坏规矩。”年轻店员取下了大衣,递过了柜台,然后带着玩味的目光看着不知所措的印第安少女,“小妞,现在它属于你了,该给票了!”

    周可民比了个手势,终于明白过来的印第安少女赶紧递上手里的代金券,然后颤抖着双手接过了梦寐以求的漂亮衣服。

    “只要1200,美女。”看着三张500面额的代金券,店员颇有良心地重新取出三张100代金券又递了回去。

    一手小心握着毛领大衣,一手还捏着三张纸票,印第安少女如同做梦般走出了厂区,至于那位好心的大哥哥般的华族青年什么时候把自己送出来的都忘记了。

    少女一步三回头地慢慢消失在黑夜里,周可民这才长呼一口气,然后尴尬地看着手里的几张略微发臭的毛皮,只能哭笑不得。

    “完了,刚发的过节补贴就没了,哎……”

    正文 第十七章 “树根”的心愿

    大灾难发生时,某个沿海私营制衣企业组织的员工旅行计划,让几位年轻的制衣女工穿越成为曼哈顿社区的特殊工作单位,也是稀少的女xg人群中最大的一个小团体。

    领导着一支印第安妇女雇工为主的制衣部门,大量收购的毛皮和麻布,或者干脆由居民换下的旧衣物,被她们赶紧赶慢地简单加工缝制成防寒外套,发给了布鲁克林工业区的印第安雇工。

    许多在欧洲能够卖上大价钱的皮毛就被曼哈顿社区如此粗糙地糟蹋利用着,估计任何一个看到的欧洲皮毛商都会痛心疾首。

    周末,布鲁克林工业区的砖瓦厂,除了少数几个加班的曼哈顿社区技术工人外,目及所见基本都是身穿厚厚毛皮布衣的印第安雇工。

    按照那些华族人的说法,今天是“周六”,一个可以不用做任何事就能随便吃喝玩耍的ri子。

    17岁的法提玛已经在这里做了一个月工了,虽然不曾休息过一天,但几乎每天都能喝上难以描述的美味土豆肉汤,还有时不时供应的烤鱼,身上更是穿着华族人送给自己的厚毛外套。

    法提玛是他的ru名,意思是树根。

    按照德拉瓦族印第安人的传统,他还没有资格拥有真正的名字,正式的名字应该是在他完成一次勇敢的狩猎或面对敌人英勇战斗后才能获得。

    可惜法提玛从没有在一次狩猎中有过勇敢的表现,而自他长大以来,也没有真正参与过一次和敌人的战斗。

    母亲早就不在人世,年老的父亲在秋天一次狩猎时受了伤,已经无法拥有可以在冬季里继续打猎捕鱼的身体,而才刚刚15岁的妹妹达玛又身体多病,法提玛成为了家中唯一的希望。

    现在,像他这样的印第安少年,立马就被村落首领们指定为帮助华族人做工的人手,因为最厉害的猎手和战士是不能轻易离开村子的。

    为此,一度绝望地与父亲和妹妹告别的法提玛,甚至以为今年冬天村落的首领会把他们按照老弱病残的方式“淘汰掉”。

    但当法提玛来到华族人的工厂后,从没有见过如此之多的石头房屋和高大瞭望塔的印第安少年简直惊呆了,还没开始真正干活,就品尝了一次无法想象的美味肉汤,甚至还获得了一件厚厚的毛皮外套。

    要是往常年月,自己那身麻织衣物和简单缝制的皮毛根本无法阻挡如此寒冷的气候,只能龟缩在村子破屋里和家人一起啃着坚硬的植物块根和半生不熟的烤肉等待chun天的到来。

    华族人给的好处根本无法拒绝,不用卷缩在寒冷的树林里搜寻猎物,也不用去在冰冷的河水里捕鱼,只需要每天推着一种可以自己走动的“板车”去搬运泥巴和砂石,或者守着砖窑就能吃上热乎鲜美的食物。

    一个月里,这些“来自西方内陆的华族人”已经展示出各种让人惊叹的本领。他们有着舒服漂亮的衣物,威力惊人的武器,还有美味的食物,更重要的是,他们比起几年前从海上来的白人们更加大方外加和蔼可亲。

    用手摸摸面前的砖窑表面,法提玛感觉着那微微发热的温度,知道华族人所说的火候到了。站了起来,对着厂房大门外几个正坐在一座砖石搭建的工棚里玩着某种“树叶”游戏的华族人挥动起手臂,嘴里还使劲喊着。

    一个双休ri加班的砖瓦厂技术工人丢下了手里的扑克,慢慢走了过来,也用手摸了摸砖窖表面,然后面带赞许地点头。

    “开窑。”

    法提玛能听懂的少数几个华族单词就包括这个,而对方的微笑表情更是表明自己做得非常好。印第安少年兴奋地跑出厂房,将几个同伴喊了进来,然后按照反复做过多次的规范动作打开了砖窖。

    虽然已经熄火很久了,但一股温暖的热气依然随着砖窑开口喷涌而出,在这个冬雪覆盖的大冷天还让人不由得全身一阵闷热。

    又是一窑砖石烧制完工,那整整齐齐堆叠的数万块红sè砖石在法提玛的眼里格外漂亮。

    “法提玛,你妹妹来了!”

    正和同伴积极地将一块块微热的红砖往平板车上装的印第安少年,突然听到了远处一个同伴的呼喊。扭头过去,只见远方一位身穿华族漂亮毛领大衣的印第安少女正带着甜甜地笑容看着自己。

    尺寸不太合体的毛领大衣几乎拖到了印第安少女的膝盖以下,脚上是一双厚厚的毛靴子。除了明显的马尾长发和头上的彩sè石子发圈,法提玛差点会认为对方是个华族人。

    “是个华人哥哥换给我的!”达玛将一个兽皮包裹递给了哥哥,脸上红扑扑的,“你上次让我拿给爸爸的甜水,爸爸很开心!”

    甜水,其实就是一瓶果汁,是一个技术工人奖励给法提玛的,但法提玛没舍得喝,让妹妹达玛带给了父亲。

    “你用了多少毛皮换的?”法提玛有点不太相信,妹妹这一身看起来极其贵重的衣服会不是家里那几张毛皮能够交换得起的。

    “那位哥哥先用这些东西换了父亲给我的毛皮,然后又才换了衣服,还剩了点。”达玛说着,赶紧从大衣口袋里小心摸出了三张代金券,然后送到了哥哥面前,表情十分神秘,“好漂亮的树叶,村子里每个人都不认识!”

    啊?!是这个!

    法提玛一眼就认出了代金券,他知道那些华族人就靠着这些“漂亮树叶”在那座无所不有的房子里换出许许多多的好东西。但无论法提玛和同伴怎么努力工作,都不可能得到这样的奖励。只是偶尔某个华族人会开玩笑似地递上一张,然后比划着让同伴们帮忙去换那座房子里的甜水。

    “这是很贵重的!”法提玛认真地点点头,将代金券小心地塞回妹妹的手里,面带憧憬,“等有机会,我一定让你和爸爸也到这里住!这里每天晚上都睡得很暖和,不怕任何野兽,食物也很美味!”

    似乎发现妹妹在出神,法提玛又提高了点声音:“来这里要走大半天的路,你还是在家照顾好父亲。”

    印第安少女并没有点头,而是呆呆地看着法提玛身后的厂区,似乎在等待什么人的出现。;

    正文 第十八章 17世纪除夕夜

    1621年1月21ri,周四,农历腊月三十,除夕。

    虽然社区委员会想要尽一切可能为这个穿越时空后的第一次农历新年弄出个热闹排场,让499位(新增加了一位新生儿)穿越居民能聚在一起好好享受一顿,但大雪在社区广场制造出的泥泞最终还是让人作罢。

    委员会只好采取各家分别过节,委员们按两人一组挨门挨户地去问候,以走访送年货的方式来表达社区管理层对居民的关怀。用苏子宁的话说,领导们亲民的行动一直延续到晚上才结束,而且很可能在大年初一还会达到一个高cháo。

    社区广场的广播喇叭里,播放着喜庆的音乐。隔着老远距离,再加上房屋的部分隔音效果,听在耳里总觉得变了音,但这份气氛倒是让整个曼哈顿社区喜气洋洋的。

    有家庭的自然一家子闭上门来享受大灾难以来难得的大团圆,能过上这样舒心ri子的不过三十来户。而更多的单身男女,则按照这几个月来的人际关系远近,组成了一个个临时团队,凑在一起吃喝聊天。

    如今,苏子宁的家里,十来个年轻男女聚集一堂,让这座经过一次扩建后的砖石混木“别墅”拥挤了很多。

    每个人都很大方的用自己的薪水从社区商店里购买了大量的年货,再加上社区委员会送的依然属于限量供应的啤酒火腿等食物,宽敞的客厅里除了没有电器外,咋一看仿佛和以前的世界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从码头废墟整理出的上百套进口组装家具在过节前就被社区委员会以特别福利的方式放下来。家具数量不足以让每个居民都能拥有,并由此引发了一些私下的抱怨,但社区委员会立即用其他的物资进行补偿,才让没有获得家具的居民讪讪闭口。

    现代家具装点的客厅似乎很洋气,但几个用彝族土法草陶窑烧制的陶器十分明显的放在角落里,又让这个客厅显得诡异了许多。

    今天聚集在一起的,基本就是即将一同前往欧洲的同伴。除去社区委员会另外指派的三名武jg外加一个二人医疗小组外,主动申请通过的六男二女组成了最终的“中华美利坚共和国”欧洲之行商务代表团。

    他们的任务,就是近一切可能地在整个1621年度从欧洲为曼哈顿定居点输送不低于5000吨的各类急需工农业原料。

    仅仅从地图的直线距离丈量,从曼哈顿到达欧洲大陆的葡萄牙港口,不会超过3000海里。理论上如果直线航行,一艘风帆盖伦以平均4节的时速航行,也就二十来天的事。但实际上,因洋流和风向的问题,船只在海上往往需要调整航向无数次外加沿途中停补给,导致实际航行时间会是这个理论值的几乎一倍。

    超长的海运时间必然诞生许多不测,风暴、海盗、疾病,甚至是迷失航向都是家常便饭,物资的损耗也在所难免。所以要达到5000吨的物资输送目标,意味着实际的运输量可能要额外增加20。

    超过5000吨的月物资输送需要多大的运力?按照造船厂总工程师游启的算法,至少需要15艘船次的500吨级风帆盖伦。

    五月花号吨位不过是180吨,而这个时代,虽然上千吨的大型三桅军用盖伦战舰已经不是稀罕物,但绝大多数的欧洲远洋风帆船这个时代也大都是500吨级以下,甚至更低。

    一年5000吨的物资输送,如果放到现代,也就是一条货轮的事,但放在17世纪的大西洋上,却是一件十分劳力费神的苦差事。欧美两个大陆之间贸易输送的艰巨xg可想而知。

    房间里,现场节目就是周可民唯一的私人用品,一副手风琴。这个从大学时代就跟随周可民的乐器,哪怕上了海关船都携带着,也算是整个曼哈顿社区极其稀有的东西。

    年轻人们一边吃零食,一边跟着手风琴哼哼,一边还围在苏子宁身边,看后者读着一张清单。

    “硫磺、硝石、黄铜、水银、帆布……马匹、nǎi牛、肉猪、绵羊、农作物幼苗种籽……。”苏子宁一连念了几十样东西,才停下来喘了口气,然后耸着肩膀一脸苦瓜样,“还有人……大量的欧洲破产工匠或契约奴。”

    密密麻麻的进口品名单几乎写满了一页,这是整个曼哈顿社区各个核心生产部门经过认真筛选过滤得出的急缺物资项。

    “还要欧洲人?万一我们把其他欧洲人都引来了怎么办?”

    说话的,是欧洲之行两位女xg之一,那位自封的时尚达人、服装设计师兼化妆师兼美食家杨雯雯,身材高挑但有着一张刀子嘴的御姐。

    她前往欧洲的理由极其别扭,因为五月花号上的欧洲厨师早已经挂了,而她正好属于能够解决问题的最佳人选,还自称会一点点西班牙语。

    “现在整个北美也不过几千号欧洲人,如果真有那么多人可以往北美殖民,还有我们立足的份?知道17世纪殖民北美的欧洲人头三年的存活率有多高吗?”苏子宁笑笑,竖起了一根手指,表情轻松,“最多两成,甚至只有一成。”

    虽然知道苏子宁知识渊博不太可能会胡编乱造,但众人还是有点不相信,尤其是杨雯雯,瞪大了眼睛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

    “就在西南方,离我们几百公里外的詹姆斯河入海口,也就是所谓的新英格兰弗吉尼亚地区,英国人在1607年就建立了第一座永久殖民地‘詹姆斯敦’,直到1609年人口才达到500多人,但到了1610年的chun天,还能喘气的就60来人了。”苏子宁撇撇嘴,但表情并不怎么沉痛,反而有点戏谑的味道,“死于水土不服、死于饥饿、死于痢疾、死于疟疾、死于天花、死于淘金、死于印第安人冲突……总之各种死法。”

    “除非万不得已或穷困潦倒,欧洲人对北美的印象是很恶劣的,但我们急缺各种劳力,尤其是工匠,印第安人目前还只能做粗活。”严晓松在一边补充着,然后又打开了一瓶啤酒,给苏子宁满了一杯,“我们可是带着现代的小半个码头过来的,还曾经饱尝地沟油苏丹红三聚氰胺染sè馒头防腐剂……可以负责任的说,我们的身体抵抗力,在这个时代就是百毒不侵的传奇!”

    噗!好几个人都喷出了嘴里的啤酒,各个带着苦逼表情看着严晓松。

    “好了,社区委员会已经确定了最后的计划,出航时间就定在一周以后,也就是29号。”苏子宁将物资清单折了起来,语气平静。

    角落里的周可民,手风琴声戛然而止,在场的年轻人们瞬间陷入了沉默。

    倘若没有这个时间点,也许他们还可以整天幻想着浪漫的海上之旅和散发着自然芬芳与古典风情的欧洲大陆。现在,当真实的感觉越来越临近的时候,几乎每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