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香港小亨 > 香港小亨第77部分阅读

香港小亨第77部分阅读

    但是,未来几个月内,有不少市民以港币购物,居然被店家拒绝,那些店家只接受美元,或者是黄金之类的硬通货币。

    人总的趋吉避凶,道德上知道抛售港元,只会造成港元贬值加剧,损失全港利益。但是不抛售,未来一段时间却是会让自身受到港币贬值的损失。

    沈宝新慎重点头说道:“我会让公司财务,将一半的现金储备,兑换成为外汇的!防患于未然!”

    ————————————

    在提醒了《明报》,抛售港币,兑换外币的同时。

    张少杰旗下的产业,事实上也是在做同样的事情。

    天下出版公司,也是抛售了价值7000万港元的现金,兑换成为1000多万的美元。亚洲电视则是抛售5000万港元的现金兑换成为了美金。

    龙腾娱乐公司也是抛售了大多数的现金,兑换了200万美元的外汇存款。

    至于小霸王公司,账户上原本就是以日元、美元、人民币等等货币为主,至于港元平时也仅仅保留不足500万的港元,用于香港总部支付员工的薪酬。

    此时的小霸王,拥有的货币存款已经有了15亿美元。并且,每月的盈利而是超过2000万美元的规模。

    word科技公司,市场基本上都是在美国。因为,公司拥有5000万美元的外汇存款,也显得财大气粗。

    而张少杰本人的银行账户上,在的小说分红,已经带给他200亿日元的巨款。换算成为美元的话,则是达到1亿美元。

    自然,张少杰脑残才会将此时的日元兑换能成美元。

    须知,80年代金融史上,日元升值、广场条约,可谓是被写进金融教科书上的重大事件。

    因为,的产品,在欧美国家价格竞争力很强,造成欧美各国对不断造成贸易逆差。尤其是美国政府,认为经济不景气,罪魁祸首就是的产品,不断向美国倾销。造成美国本土经济恶化、失业率高企。

    由于美国一再的让成为“负责任的大国”,所以不断的联合欧洲多国财长,一路的逼迫日元升值。

    事实上,在广场条约之前。日元其实已经先后从300日元兑换1美元,升值到了200日元兑换1美元。但是,的产品,依然具备价格竞争优势,所以,欧美各国并不满足,才会提出更激进的“广场条约”,逼迫日元进一步升值。

    而在80年代初,欧美各国强硬逼迫成为“负责任的大国”的时候,其实已经有超过数万亿美元的热钱,或明或暗的布局了。

    在广场条约之后,日元与美元的汇率迅速从200:1,一路涨到150:1、120:1,甚至是80:1,最受益的则是事先布局的欧美金融财团。

    当美国的金融资本,充分享受了日元升值,带来的资产暴涨之后。至少让欧美各国获得了几十万亿美元的“红利”!这些金融掠夺的红利,在90年代源源不断的注入了美国、欧洲等国的实体经济中,刺激了欧美经济的十年景气。

    巨额的财富被欧美的金融资本家源源不断转移出了。这才是后来,90年代~21世纪,经济原地踏步踏,丝毫无寸进的根源。

    那种大手笔的割羊毛,可不是张少杰这种级别商人可以玩得转的。

    至少要拥有可以操纵美国政府的程度的超级隐形巨富们,才能够做得出这样的大手笔。

    这是因为有这点的认识,张少杰也知道,所谓是金融投机家拥有先知一般的智慧,能够预测经济走势,显然是假的。

    国际金融家的暴利模式,就和抢劫犯类似——拿着一把刀子,和对方说:“把你的现金交出来,否则要你的命!”

    金融家的刀子,其实就是政治、军事势力。

    没有世界霸主级的势力,玩洗劫天下,基本上是玩笑。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政府真的脑残到,被对方使用金融工具洗劫而茫然不知。除非,抢劫者实力强大到,让被抢劫者敢怒而不敢言,才能够顺利进行。

    张少杰现在的优势是,知道某个强盗准备抢劫某个有钱的肥羊。所以,他准备跟踪在强盗之后,等强盗的战利品太多,丢在地上懒得捡起来的时候,悄然捡些漏就是了。

    捡货币升值的漏子,其实也很简单。

    不外乎是,在世界投资地产,或者是与地产相关的公司股票。如果是再进一步,则直接从的银行借款,炒作的地产、股票。只要在90年泡沫崩溃之前,脱身而出,这些投机行为,都能够让人成为一方巨富!

    第一卷  第287章 将政治和务实的区别

    第287章 将政治和务实的区别

    香港的经济,依附中国的大环境。否则,已经有500多万人口的大都市,离开中国大陆的物资供给,香港光是饮水都不能自给。

    影视娱乐行业,是依附于经济大环境的产业。只有经济发展起来,影视娱乐之类的文化产业才有前途可言。

    香港的文化产品出售,出口亚洲诸国,此时已经达到极限,数量在庞大,便会遭到各国政府的抵制。

    出口欧美,则受限于文化不同,亦不能获得市场主流的地位。

    中国这个大市场,其实是香港文化产业生存、发展的大基础。而在80年代的中国,还是讲政治,而不像后来一般务实、将经济为主。

    此时的香港文化商人,如果激灵一点,从政治的角度来开发中国内地市场,往往能获得更大的成就。

    如果换做了90年代,中国政府更多考虑的是经济账。那么,想要在高举爱国旗号,在国内大举跑马圈地,获得影视行业的更多市场份额,几乎是不可能的。

    香港的港龙航空公司就是一个例子。原本港龙的创始人曹光彪,是红色资本家,依照过去与内地政府打交道的经验,高举民族企业的旗号争取内地政府的好感。

    不过,到了90年代,港龙意图在在中国民航市场取得更多的航线,内地民航出于自身的利益思考,拒绝了港龙在内地直接设立售票点的请求。

    而港龙在与香港航空的霸主国泰航空苦苦竞争,希望获得央企中信集团支持。

    然则,作为央企的中信集团,评估了港龙与国泰的盈利水平之后,却选择投资国泰航空,并支持国泰兼并港龙,使得港龙的创始人曹氏家族叹息,大势已去。

    任何生意人都懂的与时俱进,内地政府讲政治的时候,要政治正确自然能大获其利。而等到内地开始务实的时候,谈商业利益,才能够获得务实主义的当政者认同。

    亚洲电视在80年代进军内地市场,唯一正确的方式,就是“政治正确”!《霍元甲》、《陈真》这样的电视剧,显然是政治上比较正确的。

    ——————————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中国国内的电视台、电影院,开始引进了大量的欧美日等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电视剧、动画片。

    比如,美国的电视剧《海底游记》,原是长达110集的剧集。不过,80年时候,引进其中21集,中文名《大西洋底来的人》,结果形成万人空巷。

    《大西洋底来的人》剧中的时尚墨镜——“麦克镜”,居然成为了80年代初,仅仅次于香港的电子表的暴利产品。几毛钱在沿海地区进货的墨镜,在“麦克镜”热潮中,甚至能够卖到几十块钱!

    接着,第二部引进中国的美剧《加里森敢死队》,原本全集有26集,但是播放到16集的时候。某个领导看着不爽,觉得这不电视剧,纯粹打斗胡闹,浪费了感情。于是,让央视停播。

    央视无奈在16集时,打上了“全剧终”字幕。结果,观众哗然,纷纷给tv写信,质疑为什么放了一半就不放了,还打上全剧终字幕欺骗观众,甚至成了80年的重大新闻事件。

    在改革开放初年,中央电视台,每年的营业收入,才不过是刚刚破亿。根本没有多少资本引进最新的电视剧。

    《大西洋底来的人》、《加里森敢死队》这样60年代的美剧,仅仅是用了几千美元至一两万美元的代价引进的。

    因为,几千块钱的代价,连将110集的电视剧完全翻译成为中文的成本都不只这么多。所以,《大西洋底来的人》110集的电视剧,也只能翻译21集。

    当时,中央电视台引进播放的海外影视剧,引进一部,红一部!

    其他的地方电视台,无疑都已经开始意识到,进口电视剧对于收视率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所以,也纷纷绞尽脑汁,寻求引进海外影视剧的渠道。

    广东省的电视媒体,自然也有引进境外电视剧的想法。

    在6月初,亚洲电视的总经理,黄锡照带着黄泰来、萧若元、麦当雄等等重量级的团队,来到了广东省,进行电视剧引进谈判工作。

    而事实上,亚洲电视的前身——丽的电视与广东省已经不是第一次合作了。

    早在81年,广州举行的“省港足球赛”的时候,丽的电视使用了最新的微波技术,实现了现场直播足球赛。

    从那以后,丽的电视也经常申请在内地做一些采访节目,均是受到了广东省的支持。

    这次黄锡照再次前来谈合作。

    广东电视台的台长孙孔华,率着电视台的要员,对于亚洲电视的来人,热情的招待。

    之后,众人开始在电视台中,观看黄锡照带来的《霍元甲》、《陈真》的拷贝。

    有着广东电视台的众多的专业媒体人员把关,确定了这两部电视剧“政治正确”,合作基本上已经敲定!

    “尊重的孙台长,还有各位广东省工作的电视同仁。亚洲电视的前身是丽的电视,虽然这原本是一家外资控股的电视媒体。

    但是从70年代开始,我台主要的员工,都换上了以华人为主。对于民族精神,以及对于百年前的救亡图强的革命先烈,我们都是非常认同的。

    我们很多的影视工作者,虽然身在香港,但是却是心系祖国。因此,才创作了《霍元甲》、《陈真》等等近代历史背景的爱国主义电视剧。有人说,香港市民毫无民族国家概念。不过,事实上,在《霍元甲》、《陈真》等等爱国电影在港放映之后,均取得了收视冠军地位。这证明了,香港民众也关心国家、民族等等大义问题。

    而自从今年年初,我台被张少杰先生收购之后,张先生建议我们要多与内地的电视媒体展开深入的合作,争取更多的双赢项目!

    《霍元甲》、《陈真》是我们亚洲电视抛砖引玉的第一步!将来我希望,广东省能够引进更多的亚洲电视的节目,而亚洲电视也将引进广东电视台的优秀节目。省港合作,争取双方都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多的收视率、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黄锡照激|情的演讲,迎来了满堂喝彩。

    广州电视台的台长孙孔华带头鼓掌后,笑道:“对于《霍元甲》、《陈真》这样既具教育意义,又能广受群众热爱的电视剧,我们是相当欢迎的!广东电视台,愿敢为天下先,作为第一个引进香港电视剧集的电视台。希望,将来我们的合作将会取得圆满成功,也希望香港与广东省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

    之后,众人开始签署了版权合作协议。

    《大侠霍元甲》授权给广东电视台,仅仅是10万港元的授权费。而《陈真》仅仅是8万港元的授权费。

    事实上,《霍元甲》、《陈真》的拍摄成本都是超过千万港元的。如果,仅仅指望内地市场的话,至少要向100家电视台出售版权,才能够盈利。

    不过,话说回来,随着内地的经济迅猛增长。电视剧行业的采购费用,也是会迅猛激增的。

    到90年代,电视剧数百万元的采购费,已经很常见。

    而到21世纪,有了视频网站与电视台竞争,那时候的电视剧采购费用,甚至出现了一部最热门的电视剧网络独家放映权价值1亿人民币的程度。

    事实上,亚洲电视牢牢的把握质量关。一直占据最强口碑的话,将来光是凭着内地电视剧市场的版权销售,即可获得极其惊人的竞争优势。

    ————————————

    黄锡照去了广东省谈电视剧版权销售。

    而亚洲电视旗下的丽音乐,也在为紧张的筹备梅艳芳的唱片。

    唱片的制作,难度只要集中在填词作曲,真正将好的曲子谱出,写出精美的歌词。任务已经完成了大半了。

    歌手在录音棚中录制唱片,如果歌手本身资质比较好,一般一个月时间,足以录制出一份质量上乘的唱片。

    梅艳芳的第一首唱片被命名为《似是故人来》。

    《似是故人来》在丽音乐的录音棚进行录制,唱片的大规模生产,则是交予了宝丽金代工。

    由于梅艳芳在“超级女声”大赛中积攒的人气。

    所以,丽音乐公司有信心按照5万份白金唱片的生产唱片!

    此时的黑胶唱片,生产成本每份需要30港元。丽音乐委托给宝丽金工厂进行代工,自然要给予一定程度上的利润。所以,代工价格是每张唱片45港元,30元成本、15元作为宝丽金的代工费用。

    除去了这些费用之外,唱片录制过程中的成本,大约消耗了5万港元的成本,相当于每份唱片增加了1港元的成本。

    再加上《曼珠沙华》、《日夜怀念我》,支付了的音乐版权方8万港元,作为了版权费。

    而《似是故人来》对于发行渠道、经销商,自然也要让利30港元,作为销售渠道的费用。

    最终,唱片售价120港元一张!

    每销售一张唱片,梅艳芳可以获得12港元的分红。而丽音乐公司,单张唱片的税前利润达到60港元!

    当然,这也是需要这些唱片,能够销售出去,丽音乐才能够实现盈利。

    毕竟,制作整个唱片,丽音乐已经付出了240万港元的成本,换取了仓库中5万张黑胶唱片!

    当然了,由于亚洲电视不要钱的给《似是故人来》唱片打广告,也大大的降低了这份唱片扑街的风险。

    第一卷  第288章 “丽音乐”时代

    第288章 “丽音乐”时代

    随着梅艳芳的专辑即将上市,亚洲电视每天滚动十多条广告进行强势宣传。

    “超级女声第一人,梅艳芳,两年潜修,一朝复出,乐坛震动!张少杰,惊世无双才子,为博红颜一笑,挥手创作6首歌曲,首首经典!《似是故人来》,梅艳芳首张音乐专辑,等你收藏”

    广告中,通过了精心剪辑,将梅艳芳过五关斩六将,站在“超级女声”比赛的冠军领奖台上的历次瞬间制作的非常的燃。

    广告片中,张少杰添香,邓丽君伺候笔墨,梅艳芳帮他收拾纸张的创作歌曲的场景引起了无数人的关注。

    电视机前面的观众,纷纷点评道:“光冲着张少杰写的歌,就值得收藏!”

    “梅艳芳是真正是实力派,遇强愈强!那场气场,一般的歌星都是无法与她比的!”

    “《似是故人来》非常经典,比起《妖女》来说,经典十倍。光是这首歌,就值了!”

    “永远支持梅艳芳!”

    随着,亚洲电视的广告直播之后,不但宣传《似是故人来》唱片的效果。此外,也是对于“超级女声”大赛的品牌,也起到了有效的宣传作用

    6月6日当天,梅艳芳在中环现场签售唱片,一个上午,光是签售的唱片就超过了300份,累是梅艳芳手指抽搐了一整天。

    除了现场签售之外,香港各大音像店、商场之中,刚刚摆上货柜的《似是故人来》专辑,也显得非常抢手。

    一天之内,整个香港《似是故人来》的销量就超过了5000多张,丽音乐库存5万张黑胶唱片迅速销售了十分之一。

    ——————————

    铜锣湾,一家经营图书、影像制品的商店。

    “老板娘,有梅艳芳的专辑吗?”几名年轻人显得风风火火的赶来。

    “《似是故人来》吧?”老板娘显得非常热情。

    年轻人说道:“对对对,就是这张唱片!”

    老板娘在货架上寻找片刻,摇头道:“原本进了20多张《似是故人来》,卖的太火爆了!一大清早,就被许多客户抢购一空了。我下午还要进货50张《似是故人来》,如果你们留下一些订金,我到时候,可以给你留几张!”

    “订金多少?”年轻人,纷纷道。

    “10块钱订金,我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