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香港小亨 > 香港小亨第35部分阅读

香港小亨第35部分阅读

杰与倪匡交流了一番未来对于明报公司的规划,这包括,明报从传统的报刊出版行业,开始逐步转型。

    如若能够转型成功,那么明报未来十年之后的主营业务,将会的经营手中掌握的各种文学作品的版权为主。

    将旗下的作者提供的文字形式想象力,改编成为漫画、动漫、游戏、电影、电视剧、话剧等等各种形式,增加作品的价值和内涵。

    一旦这种模式成功,中国文字,在全世界的影响力,将会大幅度的增强。因为,外国人或许是看不懂中国文字的内涵。

    但是,文字改编成为漫画、动漫、游戏、电影等等方式,就会变得更加通俗易懂了!到那是时候,香港所有的文化、娱乐产业链变成一个强大的整体。那时候,小说产业、动漫产业、游戏产业、影视产业,就再也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形成产业集群,使得各大产业的内涵和创作力,成倍的增长……

    “我们还是老了,思路没有你们这样年轻人这样活泛!”倪匡笑道,“如果真的做成了,我替今后的香港作家们感激你!”

    张少杰点头,他知道此时香港作者的境遇确实不容乐观。香港传统的出版业务,每年的规模只有五六亿港元。发放给作者的总稿酬,不会超过5000万港元。5000万港元的稿酬能养活几个文字工作者?

    更何况,这5000万港元的稿费规模,张少杰一个人估计都占据1500万了。倪匡、亦舒、金庸、李碧华、古龙、琼瑶等等名家的稿酬又是占据至少1500万。真正普通的作者,加起来大约只有2000万稿酬。

    平均一个作者要赚1万港元,才能勉强过上和普通人一般的生活。那么,意味着整个香港最多能够养活2000名文字工作者。事实上,这个数据还会更低。因为出版物、报刊上发表作品的八成以上是兼职的。

    中流砥柱的职业作家,有两三百人就不错了!

    500万人口的城市,只能有两三百名作家,能够靠文字维持生计,比例应该是相当可悲的!

    要知道60年代和70年代的香港,那可是文风鼎盛,文学作品层出不穷的时代!才过了没有多久,香港新的作者越发稀少……

    无论如何,文字是一切娱乐产业的基础原料——

    就和发展钢铁产业,需要有足够的铁矿石一样!

    想要娱乐、游戏、动漫产业发展起来,必须要有大量的优质文字!

    张少杰想要实现自己心中的文化娱乐产业的宏图,就一定不能让此时香港的小说创作资源出现短板!因为,要等到内地的作家群体,真正开始回归小说的本质——“娱乐大众”这条正确的道路,要等太久了……

    第一卷  第141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

    第141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

    明报工业中心。

    张少杰刚刚前来,到《武侠与历史》编辑部找胡波闲聊一阵。

    胡波对于《武侠与历史》的主编位置做的比较起劲。

    尤其是在《武侠与历史》今年举办大量的作家交流、培训活动,带动了香港大量的新老作家的创作激|情。

    胡波也因此获益,至少他能够看到大量的好作品了。

    《武侠与历史》的编辑部,以前只有20多人,现在扩编到了50多名编辑、员工,每周收到的稿件,也是成百上千计的。

    “今年的武侠小说市场,比往年热闹多了!”张少杰感慨。

    “呵呵,你的《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果不是《大唐双龙传》激活了市场的人气,武侠小说行业和以前那样死气沉沉,也许《武侠与历史》杂志用不了几年就停刊了!”胡波笑了笑,“对了少掌门……”

    张少杰苦笑道:“胡大少,你就别调侃我了。据说,新闻女王有意让你管理星岛报业呢。话说,要是你愿意,星岛报业太子爷都可以当的!”

    胡波不屑道:“我那姑姑,经营本事是有的。但是文化方面,让我看不起。星岛报业总是弄出一些悚然听闻的消息制造噱头,真正的新闻真实性,以及文化品味,都是不讲究的。《明报》比星岛看来顺眼多了!最起码《明报》稳重、有文气,《星岛》太市侩!”

    汗!整个东南亚影响力最大的跨国报业集团,会被胡波看不上眼?

    须知,虽然金庸的《明报》在香港地位卓然,能够和星岛报业斗的旗鼓相当。

    但是在全球新闻市场来说,星岛报业可比《明报》影响力强多了。无论是台湾、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等亚洲地区,还是英国、美国、加拿大等等欧美地区,《星岛报业》集团是在几十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是真正意义上,海外华人报纸第一霸主。

    并且,在80年代初,星岛报业集团的经营还是比较稳健的,整体规模有30多亿港元。是明报的十倍,是默多克新闻集团的三分之一!

    不过,70年代开始胡仙就热衷于投资房地产。在此时,还是一直有赚的,但是到了89年开始日本等地地产大跌。于是,胡仙的身家一落千丈,拖累星岛报业帝国,陷入了困境!

    最终,胡仙深陷债务危机,只好售出星岛报业集团,用于偿债。纵横全球,呼啸亚洲报业数十年的女王,最终失去了胡家祖传的基业!

    张少杰不免叹息,胡仙陷入金融、地产投资之后,就埋下了失败的阴影!

    人家默多克同样是50年代继承一家小报纸,60年代的时候,默多克的新闻集团还远远不如胡仙的星岛集团实力强。

    但是默多克,一直是在新闻媒体这一个领域专注经营,没有沉迷和新闻无关的地产、金融,所以反而越做越强,成就全球最大的新闻集团。

    胡仙又不是张少杰这样的重生者,能够知道金融地产泡沫崩溃时间,一个在报业经营专精的女强人,却开始沉迷与主业无关的金融、地产,焉能不败?

    这时候,有人喊张少杰。

    张少杰一看,原来是金庸的秘书杨兴安。

    “査先生请你倒办公室!”杨兴安说道。

    “恩,马上来!”张少杰想胡波等人告别。

    杨兴安将张少杰请入办公室。

    金庸的历任秘书,都是比较有能力之人,有的能够担任报社主编、总编,有的后来成为著名企业家。杨兴安在给金庸做秘书期满之后,被李嘉诚聘请做了私人秘书。他先后被金庸、李嘉诚恳诚聘为秘书,可见也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

    因为,秘书可不简单!一名大企业家的秘书,相当于是半个总裁!

    “少杰,社长在里面等你呢!”杨兴安微笑道。

    “恩!”张少杰对他点了点头。

    张少进进门之后,杨兴安关上门。

    里面。

    金庸端着一杯茶,在饮用。手中,持着一堆书稿,在看。

    其实,金庸一般在公司中,并不喜欢说话,反而喜欢写字,能够一笔代口的情况下,他都是写字条批示。

    明报集团中数百号的编辑、记者、管理层,能够与金庸面对面说话的,也只有张少杰等等寥寥数位!

    “老师!”张少杰恭谨道。

    他看到,金庸目前在做的工作,居然是给张少杰修改《大国崛起》的英国篇。

    文字的意思金庸是一点都没有变动,但是却用他的笔,进行润色,让《大国崛起》的文字,从之前的干涩,变成了更加的具有层次感、韵律感。

    经过金庸修饰之后的文字,不说是文章的内容,光是文字本身就让人觉得赏心悦目。

    “恩!”金庸看了看他,“版权购买的怎么样了!”

    “300万资金,用了70万!”

    “恩,今年还有230万的预算!”金庸现在依然是明报的董事长、以及社长,统御整个明报集团。

    张少杰现在的身份是明报集团的董事长顾问。顾问这一个职务,顾得着就问一问,也并不需要张少杰经常来《明报》集团天天来上班。

    “现在,我们手头掌握的小说版权,已经达到了10部。其中像《青城剑仙》虽然籍籍无名,但是却是把还珠楼主的小说,变得更直白、更通俗一些。而且,《蜀山剑侠传》这样大部头,时代久远,普通的读者,并不一定有耐心去看完。而《青城剑仙》这样的《蜀山》同人作,反而可以更容易被读者接受!”张少杰说道。

    金庸点头说道:“《蜀山》那样的雄奇之作,至少在百年之内,无人能超越。只要能有《蜀山》三成味道,质量也不会太差,《青城剑仙》算上是一本有价值的了!还有那些书,你认为不错的!”

    张少杰道:“本报旗下,有个笔名叫‘三十二变’的作者,写了一部《萌娘三国演义》,我觉得,这部书虽然影视剧改编没有潜力。但却有动漫、游戏方面的改编价值!现在玉郎国际在推广萌文化,最初不被接受,现在在台湾、日本市场,逐渐也有一些的知名度。尤其是日本那边,阴盛阳衰,很多年轻的日本男人居然喜欢打扮成女人,所以他们肯定抵挡不住萌文化的冲击。我准备将这部小说推荐给黄玉郎,改编漫画,主攻日本市场!”

    如果说《青城剑仙》这样模仿还珠楼主的书,金庸还是能理解的话。

    《萌娘三国演义》就让金庸觉得自己跟不上时代了。

    《萌娘三国演义》这本书,不但包含了穿越元素。主角孙寻真,是21世纪的科技学,穿越到了类似三国演义的世界,很快孙寻真发现,这个世界是关羽、张飞、刘备、曹操、赵云等等有名的人物,居然全是女人。

    而且,这个世界,女性拥有一种“武将技”、“军师技”之类的匪夷所思的能力。并且,里面最强的赵云之类的,都有类似《无限恐怖》中基因锁之类的枷锁,锁住了武将的真实潜力。

    一旦危机关头,觉醒之后,那些美女、萝莉武将,将会变得强大无比,一个人能pk几千人的那种……

    事实上,张少杰更看好《萌娘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原因,是因为在90年代中国的央视拍摄《三国演义》,放映之后,不但在中国,甚至在亚洲各大国家点燃了三国热。

    尤其是日本,对于三国文化本身就是极其热爱,在tv版的《三国演义》在日本放映之后,各种三国类的游戏、动漫纷纷的出现。

    比较有名的游戏如《三国群英传》、《三国志》、《三国战记》系列,就趁着“三国热”的风潮时期推出,结果游戏大卖,纷纷成为了经典。

    后来在萌文化、娘化等等元素出现之后,日本的游戏公司又开发出《恋姬三国》、《恋姬无双》,把三国的武将文臣纷纷娘化成为了萌娘,这样的动漫、游戏,在日本也赢得了很多的宅男热捧。

    张少杰认为《萌娘三国演义》这样超前的小说,在此时虽然不卖座,但是一旦三国热、萌文化、娘文化热潮涌起。

    那么,这样的小说改编动漫、游戏,就是攻陷日本市场的利器!

    “这样的作品,我不懂,也不好评价!你好看就行!对了,倪匡的《六指琴魔》怎么回事?”金庸不免的差异。

    张少杰笑着说道:“原本我想找倪匡,让他意思意思,将一些卖不掉的作品,廉价卖给我们,充实一下版权库!没有想到他把《六指琴魔》廉价卖了!虽然,《六指琴魔》在15年前曾经拍过电影。不过,那是年代的电影技术,太过于落后。现在如果翻拍的话,采用新技术、新理念,《六指琴魔》还是相当有市场的!”

    “恩,倪匡早年不写武侠,也是可惜了!《六指琴魔》这样的作品,在我看来,比他卫斯理系列更好看。”金庸笑了笑。

    张少杰暗笑,倪匡不写武侠,那纯粹是因为金庸、梁羽生、古龙、司马紫烟、诸葛青云等等同一时期的港台武侠名家实力太过于强大了!

    在六十年代时期,正是港台武侠小说名家辈出的年代。使得倪匡感觉到,自己写的小说未必能竞争得过这些强人!于是剑走偏锋,选择了当时冷门的科幻小说。

    事实证明,倪匡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他较早从事写科幻,结果现在已经是香港科幻第一大家了,像《蓝血人》等等科幻小说,甚至在国际上拿过奖。

    第一卷  第142章 又见马荣成

    第142章 又见马荣成

    “全版权运营”!

    最大限度的对文字内容的价值进行开发,使得小说与电影、电视剧、动漫、游戏等等产业融为一体。

    这一个战略,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并不简单。

    小说要改编成为电视剧,那需要与电视媒体有一定的人脉关系。

    改编成电影,也需要有嘉禾、邵氏、新艺城等等电影公司的关系。漫画、动漫改编,目前在香港最有实力的自然就是玉郎国际。

    至于游戏产业,香港的游戏产业基本是零。

    这个年代的主要游戏产业是集中在日本、美国两大地区。其余的欧洲、韩国、台湾等地虽然有一些游戏产业,不过主要是给日本的游戏公司做一些代工。

    香港虽然在电影行业实力非凡,但是游戏产业毫无基础。

    游戏产业,只能徐徐图之!

    事实上,《明报》的大动作,不但引发了整个《明报》体系小说作者们的欢欣鼓舞。

    也引发了《明报》的对手的关注。不过,在对手们分析一番情况之后,并没有对于明报的战略转型给予重视。

    甚至“全版权运营”被对手们得知后,也觉得有点可笑。

    毕竟香港有改编价值的名家作品,根本不需要中介代理即会有导演、影视公司抢破头去买改编授权,而那些新人作品,几百部也不见得一部能有改编电影的价值。哪怕改编之后,也不见得能够赚钱。

    所以,《明报》的对手自动忽略了“全版权运营”这一条,反而在分析《明报》加强实体书出版行业的实力,有何图谋?

    难道是《明报》看上了那一块利润远远低于报纸出版发行的市场?

    香港、台湾两地。一流的出版社,一年能赚一两千万就不错的。这些利润,主要还是一些名家作品获得。

    而出版普通作者的书,十本书至少有“3本亏本、2本不赚不亏、3本利润微薄、两本大获其利”!

    所以,一个能够一年有1亿港元营业收入的超大规模的出版社,往往只有几百万的利润。

    《明报》这样的报纸,一年1亿港元的营业收入,但是却是能够赚3000万港元的利润。而且,利润还是以每年20~30的速度在激增。

    这就是为什么,香港的那些大型报刊,一般并不重视图书出版业务。因为,图书出版相对于报纸的利润来说,那算是真正的微利产业。与其投资实体出版业务,还不如投资更多资金,在报业行业中扩张规模。

    但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报纸这个传统的新闻载体,在30年后,互联网时代大行其道,开始出现颓势。很多的国际著名的报业集团,都开始进行尝试数字化转型。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等平台上制作新闻网站,逐步转型成为数字化新闻媒体。

    而传统的纸面媒体,随着科技的发展会越来越式微!

    张少杰不知道,纸张的报纸什么时候会彻底消失。但是,张少杰知道面对科技的发展,纸张媒体在未来算是夕阳产业!

    不过,无论科技如何发展,内容都都核心竞争力!

    漫画、小说、音乐,哪怕是时代再发展,也不过是从纸张、唱片中搬到了网络、手机中而已。

    网络和手机等等平台,又不能无中生有的变出内容,这些内容实际上还是像过去一样,是被作家、画家们创作、生产出来的。

    张少杰知道,只要掌握了大量的有价值内容版权,哪怕将来明报的纸张报纸都不复存在了,明报也能够在新的舞台上叱咤风云,甚至会比纸张媒体时代,活的更精彩,更有竞争力!

    “广告,广告,还是广告!整天就拍广告!”梅艳芳显得非常的不高兴。

    “呵呵,广告片女王,没有什么不好吧?”张少杰笑了笑。

    自从《梅艳芳签约记》这一个广告片,在丽的电视台、tvb电视台放映大火?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