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香港小亨 > 香港小亨第6部分阅读

香港小亨第6部分阅读

的轻视,变成了敬佩和羡慕。

    “少杰,发达了?居然连宝马车都有了!”

    “天,这车值多少钱?”

    “能借给我开半天吗?”

    同住在一栋楼上,那些十多年的邻居,纷纷的发出询问。

    对于这些邻居们态度的变化,张少杰知道这并非是好事。

    这一栋政府所建的公屋上,住着数百个家庭。每一个家庭,占据的居住面积才三四十平米,没有卫生间,仅仅有简陋厨房。

    会在这样环境居住的,绝大多数,都并非是富裕家庭。

    因为,一旦有钱了,很多人的选择,都是迅速搬离这里,换一栋更高档的私人楼宇。

    虽然,政府的“居者有其屋”政策,确实使得底层市民能够有房住。

    但是无疑,使得“贫民”与“贫民”住在一起,有钱人与有钱人住在一起。人为制造了贫民窟环境。

    贫穷市民聚居的地区,警力资源、公共服务资源,显然更薄弱,因为那些底层市民不是纳税的主流,也不是高档消费的主流。因此,越是廉价的住房,其治安环境也越是令人担忧!

    在这一片社区,因为家庭财富而被很多人关注,并不仅仅是一件脸上有光的好事。

    至少,这几天,张少杰发现一些本区活动的一些吸毒仔、烂赌鬼们,不怀好意的目光……

    少淮显然有点怯怯不已:“哥,为什么我们家仅仅有一辆宝马,邻居们似乎都变得很奇怪了!”

    张少杰思索片刻:“因为我们有了变化,而他们没有!”

    少淮一愣:“就是因为这样,他们才变得很奇怪了?”

    张少杰叹气道:“是啊!有时候就是这么无奈,如果我们比他们穷,他们会歧视。如果我们发达了,却依然住在这里,不怀好意的目光就开始增多。这就是人的本性之一!也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要搬离这里了!”

    第一卷  第26章 内地探亲

    第26章 内地探亲

    每逢佳节倍思亲。加上邻里之间的关系,随着黄玉郎送的那辆宝马,而变得非常怪异。每天在邻居们异样目光盯着,兄弟两人更感觉有点孤立。

    张少杰兄弟两人,决定在过年之前,回老家走亲访友。

    虽然在香港已然没有亲人。不过,张家在解放前是一个人口比较大的家族,因为家庭成分是地主,以及张少杰的爷爷曾经在国民党部队当过团长,所以在解放军席卷大江南北,全家老幼,仓皇南逃,来到香港居住。

    张少杰的父亲,以及姑姑,随着家庭来到了香港。但是因为走的太急,家里面还有一个小姑姑和一个伯伯,就留下了老家,没有能够即时跟着来到香港。

    解放后,身在大陆的姑姑和伯伯,与张少杰家失去联系。直到7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的时候,大姑姑一家前往内地寻亲,寻找到以前爷爷遗失在内地老家的大伯和小姑。

    上辈子,大伯家与小姑家,一直在乡下务农,所以过的比较穷苦,一生都很少旅游。直到21世纪,大伯和小姑家庭经济开始好转,才有钱来到香港旅游探望张少杰兄弟两人。

    那一世,张少杰瘫痪在床,只能让两位长者心疼的老泪纵横。

    这一世,张少杰命运已经改变,过年之前,他忽然想要去内地探望亲友。他显得更怀念内地老家那些亲友淳朴的感情。

    张少杰自己很难尽快拿到内地的签证,所以不得不寻求帮助。他首先考虑到了胡波,毕竟胡家怎么说也是香港、东南亚一个显赫的传媒世家。

    胡波显得有点吃惊:“你要去内地探亲,还是远在内陆的安徽省?”

    张少杰道:“恩,是啊!虽然改革开放了,不过进入内地的手续还是有点麻烦,胡哥能不能帮我找点关系,在过年之前,能让我们兄弟拿到能到旅游的签证?”

    胡波摇头说道:“我哪有那一份能力?如果去台湾、新加坡,那都是很容易。但是去内地,我家里那些长辈们也是无能为力!”

    胡氏家族,虽然在抗战时期,在舆论上支持抗战。不过,主要是支持蒋委员长的那个中央,而不是中共。解放之后,胡家也是和其他资本家一般,撤离了内地,在香港、新加坡、东南亚等地经营生意。由此可见,曾经在民国时期报纸行业、医药行业有过显赫历史的胡家,在现如今的中国内地,也是没有门路的。

    “要不,我帮你去求金庸老爷子,他在内地也是有不少的朋友的!”胡波说道。

    张少杰点头,道:“谢谢胡哥!”

    在两天后,张少杰兄弟两人得到了好消息。

    金老爷子果然是牛人,尤其是金庸老爷子的以前做过翻译、外交、记者、编辑,认识的熟人多是共和国外交部的熟人。

    所谓,朝中有人好办事。原本,此时普通的香港人,想要去内地探亲、投资,没有几个月时间,签证是不可能批准的。

    但是,金老爷子上达天听,几天后就帮张少杰搞到了前往内地旅游、探亲的签证。

    “谢谢査老!”张少杰还是因为这一次需要请金庸帮忙,才正式见到了这位传奇人物!

    金老爷子看起来,非常具有文人雅士派头,与他相处,也并不觉得有压力,反而觉得很轻松。

    “去内地多看看,虽然,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回去,但是在我心中,那里还是真正的‘中原’大地,华语圈文化的根源之地!香港这些年作家水平越来越低,原因还是固守一个小岛,太坐井观天了。没有去过内地的作家,根本不能够体会到那片土地的博大精深文化。没有通过内地人文景观的熏陶,一些传统的、历史的东西,很难写出味道的!”金庸难得有好为人师的心情,对于这位新生代武侠小说领军作者,指点说道。

    张少杰底蕴确实单薄了一些,事实上,《大唐双龙传》的水平,是建立在黄易在道家、玄学文化的素养之上。

    虽然,张少杰抄《大唐双龙传》成名了,但是如果从文化素养层次来看,张少杰不但连给金庸提鞋资格都没有,连黄易也超过张少杰几个层次!

    这时候,与金大侠之间的交流,张少杰就只能尽可能是装出谦逊,少发表一些高见,文化底蕴太薄,露怯之后,被金庸看轻!

    因为张少杰的态度恭敬有加,基本都是符合儒家的传统,所以金老爷子不禁心中暗自想道,此子骤然成名,但是却还能够保持如此谦逊,确实难得!如果一直保持这种心态,今后香港的文化领域,张少杰极有可能成为领军人物!

    1980年2月10日。

    张少杰兄弟两人通过了香港与深圳之间的罗湖口岸,来到了深圳河对岸的深圳。

    这个年代的深圳,也才刚刚建立起来。

    百废待兴的深圳,以河对岸的香港为目标,工厂、码头、大楼,不断的拔地而起。全国各地奔赴甚至的年轻人,拿着各种工具,在大工地一般的深圳忙碌着。

    今年,后世著名的地产公司老总王石,会来参加深圳的招聘考试,加入广东省外经贸委,负责招商引资。在深圳这块热土上,王石书写的是地产行业的神话。

    不但是内地其他城市的年轻人,就连香港一些年轻人,也纷纷出现在深圳打拼。就如一名出租车司机,在香港甚至很难找到工作。

    但是在深圳,很少人会开汽车,所以香港的司机在这里有干不完的活,有赚不完的钱!

    香港的一些十几万元资本的小商人,在河对岸的深圳,可以摇身一变,开一家规模不小的加工厂,成为“大老板”!

    这一番热闹、朝气蓬勃的景象,在香港很难看到。

    “哥,这就是内地吗?好多人啊,也非常热闹!”少淮显得非常的兴奋。

    “是啊,这就是我们的祖国,虽然现在还不如香港。但是,却是充满了发展劲头!”张少杰同样好奇张望,答复道。

    张少杰也没来过内地,不过却阅读过未来三十年内地经济变迁的信息资料,知道这一个不断创造奇迹的土地。虽然现在人们还在为物资贫乏而不满,但是过几十年后,人们会抱怨,生产力过剩!

    极度匮乏,到极度过剩!

    这就是解放了生产力之后,东方巨龙的可怕潜力!

    张少杰一想到内地的未来,就想到了咆哮的工厂,海啸山呼一般的机器,车站中一眼望不到边的外地工人……

    第一卷  第27章 从深圳到江淮

    第27章 从深圳到江淮

    当张少杰兄弟两人,首次踏上深圳河对岸,中国的土地上,激动心情难以抑制。与此同时,24岁的诗人顾城的诗歌《一代人》,开始红遍祖国大江南北。

    街上买了一份报纸,上面就刊登了顾城的诗歌。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少淮还是中学生,读了这一段诗歌,尤其有感觉,仅仅一首诗就让他觉得特别崇拜内地的诗人。也觉得,顾城这个诗人几乎和自己哥哥张少杰一般的有才华!

    张少杰对于诗歌,很没有感觉。

    事实上,他虽然听过“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一段,不过却不知这一段诗是出自北京诗人顾城1980年春节前发表的《一代人》中截取的。

    张少杰觉得,自己还是俗了点。诗歌这东西,他最多是口头上佩服一下诗人,实质上,对于现代诗,他的内心总觉得不以为然。

    尤其是,80年代,内地掀起一波诗歌创作热潮。稍微认识几个字的人,都踊跃写诗,全国数千万的诗人,让诗歌这东西,迅速变得不值钱。

    这个年代,深圳是一块热土,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整个全国找不到比深圳更有激|情的土地!

    这一座崭新的城市,从一开始,就陷入对经济建设的崇拜中!因为这里是特区,是一座实验室,所以各种在国内其他地方难以实现理想的人们纷纷奔赴深圳。

    事实上,在深圳正式被批准为特区之前,深圳的蛇口工业区已经被批准为特区。因为蛇口工业区引进了大量的香港资本。李嘉诚、霍英东,等等香港商人,都在蛇口建立之初,就参与过基础建设投资。

    蛇口的工厂,也多是香港商人投资、从海外进口原料、再通过香港出口到海外,仅仅有雇佣的工人是来自于内地。这样“三来一补”的模式,在几十年后看来,是极其落后,极其不具备竞争力的血汗工厂。但是在这个年代,却给中国赚取大量的外汇,工人出卖劳动力也获得了较高的薪酬待遇。

    张少杰来到蛇口工业区的“中国银行”营业厅,这个年代,中国银行还是中国国内指定的外汇兑换银行。

    港币在内地是花不出去的。此次来到内地探亲,所携带的1万元港币的现金,按照人民币和港币之间的固定汇率,换取了人民币三千多元。

    这时代,人民币的购买力的非常坚挺的。一包中华烟,两元人民币。一瓶五粮液,五元人民币。一斤米0。14元。一本新华字典,不过0。5元。

    当然,因为这个年代便宜的仅仅是中国国内能够生产的物资,这些物资被卖的极其廉价。但是,国内不能生产,或者是关键器件依赖国外进口的商品,则显得非常昂贵,黑白电视机需要400多元,彩电价格则超过千元。电风扇需要100多元,进口的劳力士手表需要560元,计算机则需要上万元……

    这个年代,内地老百姓,对于看电视的渴望,显然是后来人难以想象的。简陋的娱乐环境下,电视节目,是能够提供老百姓,最欢快的娱乐。

    小姑和大伯家,直到后来90年代,才买得起电视机。大过年的,总不能空手去探望亲友。尤其是,第一次去老家探望大伯和小姑。张少杰和少淮商量片刻,决定还是在深圳买一台电视机带过去吧……

    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用了320元,这还是再深圳沿海城市的价格。如果在内地城市,估计400元都挡不住。

    除了电视机之外,张少杰还购买了一箱五粮液——这仅仅要30元,还有各类的营养品。林林总总的不断掏钱。但是,等到支付的时候,才发现仅仅用掉了不到100元。这时候,张少杰才直观感受到此时的人民币很值钱!

    购买了从深圳驶往安徽的火车票。

    兄弟两人坐上火车,呜呜的鸣叫声,火车开始启动……

    车上一觉睡的很甜。等到乘务员提醒下车,张少杰兄弟两人才醒过来。

    电视机,还有酒等等礼品,被搬下火车。

    兄弟两人,站在喧闹的火车站,显得有点不适应。

    江淮之间的空气,显得比香港和深圳寒冷的多!

    在香港,张少杰兄弟两人从没有感受过,下雪天的温度。

    来到祖国的中部地区,他们感受到了!

    凛冽的风,吹的两人哆嗦不已。

    “哥,这温度实在太冷了!”少淮有点抱怨。

    张少杰哈哈笑道:“所以,我们来对了!没有经过寒风的吹拂,怎么能够算得上完整的人生?连下雪天是什么样的概念都没有,怎么能算一名男子汉?”

    一切的豪言壮语,为陌生的环境中,都显得失效。

    这里人讲的安徽话,张少杰兄弟听不懂。

    张少杰兄弟两人的广东话,这里人也听不懂。

    这种因为沟通不便的焦急,是旁观者很难体会到了!

    人生地不熟,哪怕有大姑姑记下的详细地址,张少杰兄弟两人也未必能够在穷山僻壤之处,找到大伯、小姑他们所在的村庄。

    不过,谁叫张少杰兄弟两人是“香港同胞”,在改革开放之后很多年“香港同胞”显然是很吃香的。

    国内现在的政策,是以发展经济为核心。不过内地有虽然简陋,但是却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也有大量的劳动力。不过却是缺乏市场竞争意识,以及发展经济所需要的资金。

    香港的同胞们,有资金、有市场经济的意识,所以香港商人成为了内地招商引资的首选。

    gdp崇拜,以及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等因素,使得内地的官员,对于香港同胞显得热情过度。

    张少杰兄弟因为人生地不熟,胡乱的找到车站的负责人。原本是想要咨询一下,那些有关部门可以对张少杰兄弟两人的走亲访友提供帮助。

    没有想到,车站的领导,豪气万丈的表示——远来是客,有困难直接找他就行!

    为了方便张少杰兄弟两人的探亲,车站的领导居然派出一名二十出头的女青年,免费的给两人当导游。

    “小方同志是本地人,有文化,是高中毕业。她还懂广东话,我让她给你们当几天导游吧……”车站的领导笑的很朴素。

    “谢谢侯站长!”

    张少杰兄弟两人,看到拖着两条长辫子,穿着铁道部门制服,脸上笑起来有可爱小酒窝的小方同志,感觉有点亲切。

    第一卷  第28章 小方同志

    第28章 小方同志

    江淮之间,巢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中国历史上,每逢南北对峙类型的战乱,江淮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而历史上,这里也是南方政权抵御北方强敌的天然屏障。北方逃难的难民,能够逃至江淮,多是精壮男丁。所以,江淮也是古代有名的盛产骄兵悍将之地。

    隋朝末年,杜伏威的“江淮军”,就曾经战功赫赫,名扬天下。除去隋末的那些门阀势力之外,仅仅各路农民起义军中,江淮军声势可排第三位!

    《大唐双龙传》里面,杜伏威被写成了一名五十多岁的江湖枭雄,不过历史上的杜伏威却是少年英雄,十多岁就率领义军纵横江淮,大有楚霸王一般的英勇。后来杜伏威投靠李唐,江淮军出击河北刘黑闼、徐元朗,每战必胜、夺取十多城,端是震惊天下。后来杜伏威为取信朝廷,甚至自请入朝,避免被朝廷猜忌。不过,部将辅公祏有心自立,起兵反唐。连累杜伏威在长安被赐酒,毒杀!

    江淮自古不但盛产彪悍军人,手持《论语》经商的徽商也以其独有风范闻名全国。近代以来太平天国战争,最残酷的拉锯战多发生在江淮。清兵来了会屠杀心向天国的军民,太平军来了,会屠杀支持清廷的百姓。杀来杀去,等到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后,这里几乎十室九空。

    民国时

    免费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