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妾本贤良(完结+番外) > 妾本贤良(完结+番外)第21部分阅读

妾本贤良(完结+番外)第21部分阅读

皇上成全。”

    “你个混帐东西”皇帝见丁阳依然不开口,被紫萱一句一句的“不求”逼得避无可避真得怒了:“你如此行径岂不是丢尽你父亲的脸面?弄个芳姨娘在丁家掌事,你还真是长进。丁阳,你给朕听清楚了,你府里从此之后再无贵妾,全都贬为妾。还有,把护国夫人留给紫萱的妆奁全部还给她,少得一分你们丁家就不必再留在京城了。”

    正文 107章 大获全胜

    107章 大获全胜

    紫萱虽然是第一次见皇帝,可是却在上一世听说过不少帝王家的事儿,虽然大多是戏言但也不是没有几分道理的;至少她知道原本公司的领导们最不耐烦的,就是下面的人提意见、提要求提得太多:就算意见、要求是领导们几次三番、诚心诚意要让他们提的,但是提得多了领导还是有权不高兴。

    领导不高兴,那后果就不用说了。在上一世惹得公司经理不快,顶多是升职无望啊、提薪无望之类的,大不了姐还可以东家不打去打西家;但,现在是封建王朝,皇帝不是公司经理,天知道你要求太多让他不高兴了,会怎么对待你。反正吧,电视小说里皇帝一怒就要杀头的,所以她还是很小心的不敢提太多的要求,虽然说她想要求的事情很多。

    再加上眼下紫萱对上唐和九黎的事情所知不多,应该说是一无所知,除了知道马家是九黎国的人之外,她对九黎是双眼一抹黑。所以她并没有要求马家帮她太多,对马家和对皇帝明着的请求只有一个,那就是和离,这样比较容易达到目的。

    眼下的机会真的不容易啊,就此放过丁家她着实会憋口气,但是领导那里是不能有太多的要求,因此紫萱才用极为哀求的神态,极为委曲求全的样子,说出了她的“不求”:而每一个不求,其实都是她要求得;这是她在上一世学会的,用来应对公司领导的。

    如果领导想答应她的所求,那么自然是皆大欢喜,如果领导不想理会也不会伤了彼此的和气:她早早给了领导台阶下——我可是不求的。

    紫萱如此说,是因为心中是有气的:就算老天爷不是天天开眼,就算每天都有坏人横行于世,可是紫萱依然认为坏人就要有恶报,岂能让害人的太过得意?不得到教训,坏人永远不会学好的。反正也就是试一试,如果皇帝肯为她出头,就算为本尊出口气吧,为她自己夺回点利益来;如果皇帝不理会,只要同意她能和离她也达到了此行的目的。

    不想皇帝开口大怒就应了的她“不求”之中的一个半:一个是妆奁,半个是姨娘们——要知道在丁家欺辱本尊的可不只是姨娘们,还有丁太夫人、还有丁太夫人的儿女们;皇帝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只是针对丁阳及其妾室,并没有提及丁太夫人及丁家其它人半句。

    紫萱没有太过高兴,总感觉皇帝这些话中另外藏着用意;她无法叩头但还是向皇帝道谢,然后再哀伤的求恳道:“三年前臣女任性所为是错,辜负了皇上和太后的一番好心,现如今臣女是真得知道错了,明白强扭的瓜不甜,才想再来请旨和离的。还有丁家就算有不是,但是起因却在臣女当年的错;眼下正是臣女应该改错的时候,求皇上成全臣女之求。”

    她不可以对丁家太过咄咄逼人,看得出来皇帝有明显的偏颇;话不过是上嘴唇碰下嘴唇的事情,皇帝爱听什么她就说什么好了,只求如此能让皇帝开恩下旨。再说她所说的话也不是虚的,本尊的确也有做错的地方,况且也善良错了地方;承认当初的错让皇帝出一口气,和离之事也就有可为之处。

    倒底丁大侯爷的所为怎么着也有些让人发指,皇帝就算有偏有向也要讲个公义道理的。

    皇帝倒没有想到紫萱会说出这番话来,此时想想当年紫萱所为虽然有些强人所难,可是丁大侯爷的确是男未婚,连订婚也不曾,事后紫萱也为丁大侯爷的心上人求了一个贵妾的名份;如今紫萱认错且为丁家求情,实在是让他有些感动的:这个女子也不是那么不通情理嘛,看来坏得应该是丁家的那个什么芳姨娘了。

    “那个芳姨娘,还要交给紫萱处置——去留全由紫萱来做主,你丁阳不得有半句异议。”皇帝当即再次为紫萱做主。

    紫萱闻言低下头微微一皱眉头,一时间沉吟着没有马上再开口求恳皇帝做主和离:发生的事情都说了,她的母亲也抬了出来,哀求也哀求了,皇帝可不是能任其步步紧逼的人啊。她有些为难的目光正好和水慕霞对上,水慕霞对着她微微的摇了摇头,只是这次紫萱真得没有看懂水性杨花想说什么。

    丁阳原本听到皇帝要把芳菲的贵妾免掉,连身上的伤痛都忘了,呆呆的张着大嘴说不出来话来,他哪里会想到皇帝会当真发作并发落他呢?其它的也就罢了,打廷杖他也认了,最让他不能接受的就是芳菲的名份:他所能给芳非的只有个妾位,如今皇帝开口又把贵字抹了去,这让他怎么也接受不了。

    听到紫萱开口后他几乎想大吼几句,倒底是在金殿之上他才忍住了;听到紫萱话中有为丁家开脱的意思他的心猛得一松:他知道,最能保住芳菲贵妾名份的人就是紫萱。但是事情却出乎他的意思料,皇帝听完之后不但没有改变心思还要把芳菲交给紫萱处置,那芳菲还能有活路吗?

    “皇上开恩,皇上,不关芳菲的事情,当年臣……”他再也忍不住的叩头为芳菲求恳,因为他实在是不能再让芳菲受如此天大的委屈。想到芳菲那双善解人意的眼睛,他能猜到芳菲会对他说什么,定不会责怪他一点儿肯定会说无所谓的,只要能伴在他身边足矣。只是,他岂能再对不起芳菲?当年两人的海誓山盟啊。

    倒是丁侯爷的话让紫萱的精神一振,此时她的哀求反倒不如丁大侯爷对芳姨娘的关爱、宠爱、不顾一世更能让皇帝明白她和丁阳和离的必要;她在心里加了一句:“丁阳啊,你可要让皇帝、让世人都知道你是多么痴情的人才可以。”

    她开口了却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丁家、为了芳菲:“皇上,当年就是臣女的错才让芳姨娘委屈了三年,不管三年来芳姨娘做过什么,倒底是臣女当年不知道芳姨娘和丁侯爷已经两心相许之故;所以,臣女斗胆请皇上开恩。”

    紫萱一直认为本尊当年介入丁阳和芳菲不对,是因为她是二十一世纪的人,男女平等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可是眼下却是封建王朝的时代,芳菲和丁阳当年一无媒妁之言,二无父母之命,说得好听些就是两心相许,而世人一般对此会用私定终身四个字。

    当然,在紫萱看来这也算不得大事儿,可是在眼下出了这等事情女儿家的名声坏了,不要说嫁人不嫁人的,事情闹得不大就只能出家做姑子,事情闹得大了,嗯,就要过宗祠受家法,十有八九一个不贞就能逼得芳菲当年就悬梁自尽。

    也就是说,当年之事芳菲和丁侯爷二人私定终身没有回明双方父母:至少表面上是如此,错得是他们而不是本尊紫萱;而紫萱当初为了芳菲向皇上给芳菲求一个贵妾的名份,那是保住了芳菲的名声。

    此事,皇帝当年知道,这也就是为什么他和太后劝本尊紫萱改变心意,而不是不同意紫萱的所请了;因为芳菲的事情,不能摆到桌面上来说——被人知道芳菲就真得不用做人了。

    紫萱原本不知道这些,醒来这么久听琉璃、珍珠两个丫头说话,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此时她提起当年的事情再三的认为自己有错,这就是在打丁阳的脸;不过,却是再给皇帝脸面,且表面上她也是贤良的很,因为就算是夫家无良可是她并没有对丁家、对芳姨娘赶尽杀绝不是?

    再次听到紫萱为芳菲开口求情,丁大侯爷急急的叩头:“皇上开恩,皇上开恩;紫萱也说是对不住芳菲了……”他太过着紧芳菲而说了极为不合适的话。

    秦大侯爷眯起了眼睛来,而其它几位王公微皱眉头看看马家都别过了头去;而马家人看得是紫萱,虽然有点不满紫萱为那个芳姨娘求情,但他们并没有在此时开口拆紫萱的台。

    皇帝终于是忍无可忍的怒喝一声打断丁侯爷的话:“你还敢说话,廷杖还不能让你清醒是不是?是不是要朕把你的小妾统统发卖、没入官籍你才高兴?”他瞪着丁阳,恨不得一脚踹过去看能不能让他这个发小聪明点儿。

    说实话,三年前的那场仗是丁阳的父亲为帅,而丁阳只是二路元帅带兵去增援的,到了之后当然凡事要听他父亲的;因为皇帝很清楚丁阳是没有丁老侯爷的本事,不过发小嘛只要能乖乖的听他的话,对他忠心耿耿,替他办些旁人不能办得事情也就成了,至于军功什么的还不是看他的安排,想有就能多少有点的?

    比如让丁阳做二路无帅,那根本就是让他去边关分功劳的,反正丁老侯爷只要赢了,二路元帅多少也是有功劳的吧?可是让皇帝万万没有想到,看到军报时他几乎以为看错又仔细看了一遍:丁阳居然一战而成名,虽然没有朱大夫人丁阳会和二路兵马全军覆没;可是倒底他赢了,且是大获全胜。

    正文 108章 一百个(两章)

    108章 一百个(两章)

    因为三年前丁阳一战成名,使得朝中不管有多少人对丁阳不满,可是无人能说丁阳的爵位是皇帝因为发小而赏他的,对于皇帝对他的亲近、重用也不能说三道四;所有的人都知道那是丁阳用性命、用鲜血、用敌人的头为他自己挣来的同时,皇帝对丁阳有了刮目相看的意思;但,今天皇帝实在忍不住开始怀疑三年前的那场大胜,其实同丁阳没有太大的关系。

    虽然丁阳是二路元帅,虽然全军上下都是在他的带领下杀得敌人大败,但是看看跪在下面的丁阳——怎么像是一个带过兵的人?虽然说武将大多粗鲁,性子直爽,不擅长与文官们斗气,可是不表示武将们是傻子,只不过是他们胸中所有的、脑中所想的和文官不同罢了。

    眼前丁大侯爷的表现,实在是不知进退且半点也没有用过脑子的样子;皇帝微皱着眉头盯着丁阳再次使个眼色过去,希望丁大侯爷这次能明白点儿,不然真得就枉费他自幼就跟在自己身边伴读,连自己的心思都猜不透、看不出来。

    依皇帝看,就连那个朱紫萱也明白他的意思,所以才没有做出不停哀求和离的举止来;嗯,朱紫萱也算是因祸得福,学会如何做人了不说,脑子也变得比从前聪明了那么一点点。

    丁阳被皇帝的话吓得心巨烈跳动,当真不敢再乱开口为芳菲说话;如果皇帝真得一道圣旨把芳菲她们没入官籍,天老王子也无法相救,相信芳菲到时定会一死以明志,他真得承受不来那种惨事;他也不能让芳菲等人遭遇那种惨事,于是他在袖中握起拳头来乖乖的叩头:“臣,知罪。”

    紫萱闻言摇了摇头,对丁大侯爷的表现极为不满:怎么能这样就放弃,你要知道不可以让芳菲做个妾的,至少也要保住她贵妾的名份啊。可是丁阳已经服软了,她也无奈之极,悄悄看一眼皇帝她轻轻咬一咬嘴唇。

    碧珠看一眼紫萱,因为紫萱拉了拉她的手,在她的手里悄悄的写了几个字;于是她笑吟吟的、漫不经心的道:“其实把丁家的小妾打发了没有什么不好。”

    这话紫萱不能说,倒不是她非要置那几个小妾于死地,正确来说紫萱根本都还没有认全六个小妾呢,没有那么看重芳菲六人到要死要活的地步;她只是想以此话来试探皇帝的真意,虽然有所怀疑,可是事关己身,不能只是怀疑就作罢;万一猜错皇帝的心思,天知道会有什么后果。只有知道了皇帝的心思,她才能确定接下来如何做才是对的。

    如果皇帝真得有那个心为她做主,那几个小妾皇帝是绝不会再容她们留在丁家;到时候她只要开口,就能救下芳菲等人来——至于她们在丁家的去留,紫萱根本不在意,因为丁家根本就不是她视之为家的地方,里面住些什么人关她什么事。

    皇帝对碧珠很是和颜悦色,开口的时候还带上笑意:“朕也是如此想,只是这于紫萱的名声有碍;虽然是朕的圣旨,可是却是紫萱入宫相求和离所致,到时候定会被人怪到她的头上,说她妒忌成性才会入宫面圣的。上唐不同于九黎,名声于女子来说重过性命啊。”

    碧珠一笑:“女子因情才会生妒,人之常情而已,有什么名声不名声的?”

    紫萱连忙开口:“不过紫萱和丁侯爷全无情义在,和离之事只是臣女知道自己当年所为之事是大错特错而想补过,才进宫来请旨和离,绝非是妒或是恨,只是臣女知道自己错了。”她不想给皇帝借口,因为皇帝很明显在偏袒丁侯爷。

    皇帝看向紫萱正色道:“朕定会为你主持公道,你不用担心。”他说完马上对丁阳又喝斥道:“罚你一个月在家思过、三个月无俸;你可心服?”

    丁阳想今天自己丢脸丢大了,在家思过其实也正好避避风头,免得出来被秦家、还有那些和丁家过不去的朝臣们嘲笑,便叩头道:“臣领旨谢恩。”要怪只能怪朱紫萱,只是现在的朱紫萱因为有了马家撑腰,也不是他能随便揉捏的了;况且,也不知道皇帝是什么心思,真要让他和朱紫萱和离吗?皇帝的意思、朱紫萱的大闹,都让他再无法说什么不和离的话。

    他想到此处重重叩头:“臣成亲三年以来膝下无子,现在她腹中之子是我丁家的骨肉,臣请……”虽然他原本对朱紫萱有那么点不舍,可是眼下她让他在皇帝、王公面前丢这么大的人,对紫萱他所余的只有恼意哪还有什么不舍?但是孩子他是说什么也不会放弃的。

    皇帝再次瞪了一眼打断丁阳的话:“朕知道,你现在也有悔意,想要和紫萱母子以后享天伦之乐,可是你三年来的行为却大错特错,你让朕就这样把紫萱交给你,如何放心?”他斥完后忽然加重一分语气喝丁阳:“你休想再开口,朕命你给紫萱行礼三次赔罪。”

    紫萱闻言脸色一变,自刚刚皇帝发落丁家的人到现在,不过就是为了要平息她的怒火而已,目的嘛现在是明晃晃的:丁阳给你赔礼,你就跟他回去吧——接下来皇帝肯定会这样说得。她心中满是苦涩,涌到眼中霎间有点湿润。

    她不要丁阳赔礼,因为她和丁阳间的事情不是陪礼能解决的;可是皇帝是九五之尊他的意思能违逆吗?张张干得发涩的嘴,她刚要开口那边水慕霞抢先道:“皇上,丁侯爷和嫂夫人不过是夫妻不和,赔礼不赔礼的也是夫妻间的私事;奉旨赔礼的话,也要让丁侯爷回去再说,到时候丁侯爷就算是要叩一个百头也是人家夫妻的事儿,皇上和草民等就不用见证了。”

    他的话抢得很及时可是说得却不快,落到丁阳的耳中当然是高兴,真要他当着众人的面儿叩头,他还不如一头撞死在大殿上好;生为男儿身岂能跪妇人?同时高兴的还有秦侯爷,他从刚刚没有机会开口就急得不成,现在如此好的机会岂能不说话:“就是,就是,皇上你就让丁侯爷回去后叩上一百个头,嗯,还要让那些小妾们在旁边看着,以后自然不会再有人对丁大夫人无礼。”

    不好好的折辱丁阳对不起他秦家的列祖列宗啊,而且他不相信丁阳真得能咽下这口气:这次,丁阳总会一气之下要和朱紫萱和离了吧?

    皇帝轻轻的点头“嗯”了一声,他说要丁阳叩头赔礼也不过是一说,以为紫萱会开口拦下得——看得出来,紫萱现在可是贤良的很,到时候他也就正好顺水推舟;可是没有想到水慕霞会抢先开口,虽然和他所想有点偏差,不过也能过得去,回到丁家怎么闹也就和他无关了,他还真懒得理会。

    水慕霞再次闭上嘴巴,他在大殿之上不开口时就如同个隐形人,很难让人感觉到他的存在;就算他开了口也没有说什么太过正经的事情,且还是事事处处以皇帝的意思为准,自然而然的得到殿上众王公的好感。

    对他好感最重的却是秦侯爷,因为在他想开口算计丁大侯爷找不到机会时,水慕霞总会很及时的开口说上一句话;虽然话不多,可是却都能让他捉到话头,把丁阳讥讽一番。他当然知道水慕霞不是有意帮他,但那有什么要紧的,要紧的是能帮到他就好,而且还不用他还人情。

    紫萱很不明白水性杨花此时开口的意思,不过皇帝的的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就算没有水性杨花的话,也不会让她和丁阳和离的;再者水性杨花相助过自己几次,应该不会害她才对,那此时开口又有什么用意呢。

    皇帝的心思是那么明显,分明就是故意让她看透猜得着,如果和本?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