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袁术天下 > 第三百七十章 部众

第三百七十章 部众

    城主府,现在又或者称之为殿主府,非常雅致,好像仿荀彧生前所居改建。

    府外府内天壤之别,在外面的时候,天空还是一片阴沉,苍茫无限,褐色的土壤,而进到了里面,袁术仿似有种回到自己家的感触。

    “文若公在之时,就于此处理公务。”

    分宾主落座下来,陈武为袁术引见了两人,一是魏延魏文长,另外一人是与他交好的宋谦。

    之后宋谦又引荐潘璋拜见袁术,至此留在此处的东吴三英杰全部认识,余者还有数人,虽然也为名闻遐迩之辈,但相较这三人却略显不如,彷如鲜于丹,周邵、杨桀,秦晃。

    令人感到惊奇的是蜀这一阵营,随着魏延的到来,背后给他一刀的马岱来了,还有与魏延有着私怨的杨仪。

    马岱不消多说,是个名将,马超堂弟,出生入死多少年,建立功勋无数。

    而杨仪,人如其名,确是仪表堂堂,一派儒士风范,不过袁术对此人的观感不佳,十分厌恶此人。

    诸葛亮死时,蜀国仅存的大将也就魏延等有数几人,杨仪为了掌权,遣将马岱斩了魏延。

    魏延本存矜高的性格,到了诸葛亮死的时候,刘备时代的重臣基本上已经消亡殆尽,仅存魏延一人。

    魏延资历最深,时杨仪为诸葛亮参军,也就说在当时,诸葛亮死后,主持北伐大军的权责就归到了他一个人身上,就连姜维也必须听从他的安排。

    魏延自从跟随刘备,每战必先,不曾落后于人,虽有“反骨”之蔑称,但未见诸葛亮因此就收拾他,于此可见,在诸葛亮的心目中,魏延这人本身还是可堪一用的大将。

    魏延其人狭隘,确是缺点无数,人缘差极,但这不是杨仪能够因此自断一臂而斩杀大将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在袁术自己看来,只是因为争权夺利。

    诸葛亮去世前,已经作好了撤退的安排,“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诸葛亮去世后,长史杨仪命令司马费祎去了解魏延的态度。岂料魏延却说:“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

    这是最为直接的导火线,是造成魏延被斩杀的原因。

    但从魏延死后,杨仪用脚践踏魏延的首级,破口大骂:“庸奴!复能作恶不?”的事来看,能够做下如此行径,可见杨仪本身也是一小人。

    再看看他之前有何作为,似乎就能找到在诸葛亮死后,杨仪首先发难除掉魏延的原因。

    “时值前军师魏延与丞相长史杨仪互相憎恶,每次并坐争论的时候,魏延往往愤怒地举起刀向着杨仪比划,杨仪则往往泣涕横集。费祎经常在二人之间做和事佬,终诸葛亮之世,能够各尽魏延、杨仪之用,全赖费祎的匡救之力。”

    魏延举刀相向,有欲杀杨仪之心,可见二人仇隙之深,已是水火不容,无法化解。

    杨仪原为荆州刺史傅群之主簿,不久背傅群而投襄阳太守关羽,关羽命杨仪为功曹,遣往蜀中见刘备。刘备与杨仪共论军国计策,政治得失,甚为欣悦,因此辟杨仪为左将军兵曹掾,后丞相诸葛亮以杨仪为参军署府事。

    从这里可以看出,杨仪这人确是有才之人,不过其人性格也存有狷狭的缺点。

    前军师魏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性格矜高,当时军中众人皆避而下之,唯独杨仪肯不假借于魏延,魏延因此忿怒,二人势如水火。

    不久诸葛亮病卒,杨仪等部领全师还朝,恰在此时魏延违反诸葛亮留下的命令,给了杨仪机会,遂诛魏延。

    杨仪自以为功勋至大,当代诸葛亮秉持朝政,但诸葛亮遗意在蒋琬。杨仪回都,拜为中军师,并无实际统领,但止从容无事而已。

    杨仪深深不忿,常发怨言,后军师费祎以其言密奏后主。杨仪被废为庶民,徙汉嘉郡。杨仪至徙处,又上书诽谤,辞指激切,朝廷于下郡收押杨仪。结果杨仪自杀,妻子还蜀。

    魏延错在自以为诸葛亮死后,自己就是那个能够带领蜀继续北伐的大将、元帅,而没有想到杨仪虽有才,却没有大局观,只想为自己谋取权柄,争夺私利。

    相比之后,魏延虽然从始至终都背负着“反骨”的骂名,但确有忠义之心,至死都想要北伐,而杨仪…,杨仪只是一个有些才能的小人。

    蜀一方除了魏延、马岱、杨仪三人之外,还有鄂焕、高翔、忙牙长几个。

    “北地王刘谌亦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