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武侠小说 > 我真不是魔教少主 > 第一百六十五章 白燕

第一百六十五章 白燕


    孙骆涯想不明白。

    他不明白曲红莲口中的这座江湖,是否就是他一直心心念想着的那座江湖。在他看来,这座江湖不仅水深,而且水还很脏。脏到即便不入水,只身站在岸边就能闻到湖里散发出来的阵阵恶臭。

    他当然知道这十四名寄主的丑闻不止这些,他甚至敢肯定,若是给曲红莲一一说明,她或许能把每个人的恶行都举例出来。

    当然了,若论事无巨细,恐怕也就只有此时正在屋中喝着黄酒的万事通万老爷子知道了。他的料事斎,有全大唐最庞大的情报网。

    只不过他的情报网只收集古今江湖事。对庙堂党争之类的事情,或是国与国之间的斗争他是从不涉猎的。因为在他们大唐王朝,就有最出色的谍子机构。

    谍子的存在,也能关系到王朝的生死兴衰。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一座王朝的风土民情,或是国力强弱,一探便知。但是各国之间,可不会这么轻易让敌国的谍子进入自家国界之内。他们就怕这些本领不凡的谍子在城里里应外合,到时候被杀得措手不及。如此的历史典故,层出不穷。

    曾有史官统计过,说是十个异国人里边,就有三个是谍子。若是运气不好的话,这十个人里头八九个都有可能是谍子,那对于一座王朝来说,却是要几近灭亡的前兆。

    一个王朝里边如果渗入了过多的敌国谍子,那么对于这个国家来说,你们所有的一举一动,敌国都看在眼里。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阴谋阳谋层出不穷。

    春秋七国,其中就有两国是因为谍子而被灭亡。那时候举国遍地是碟影,到处都是敌国的眼线,两座大国的疆域版图数年之间,便被其余五座小国蚕食殆尽,即便是钝刀子割肉,可同时有五把钝刀,那也割裂的只快不慢。

    原本兵力力压五国的两大王朝,就因为忽略了谍子对国战情报的影响力。就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自当这两大国因为五国谍子而被灭亡以后,其余五国就吸取了两国灭亡的经验,开始加强边境通行这一方面的措施,五国对这一点是苛刻至极。

    在往后的几年中,五国之间多在暗斗中纠缠,经过后世史官统计,当时春秋五国各自训练出来的谍子死伤共计百万人。至于那些宁可错杀也不愿错放的无辜百姓,更是高达千万人之多!由此可见,在当时有了两大王朝的前车之鉴以后,春秋五国对于谍子的存在,是多么的忌惮。

    而今,后唐之所以能够承接前唐,以汉室正宗自居,多年来不被灭亡。这与老唐王李芝高特别看重谍子对国战情报的影响力有着莫大的关系。李芝高之所以能在前唐覆灭以后,建立起后唐,自然是与各国之间的“谍战”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后唐的大半江山,其实就是用“谍战”打下来的。

    如今,君王更替,老唐王下位,唐王李汉之继位。子承父业,自然对王朝的谍子机构极其看重。不过,或许这世上很少有人知道,唐王所依赖的谍子机构,并不是朝廷直属谍子机构。

    朝廷直属的谍子机构自然也有不少,但是比起那座名为“白燕”的谍子机构,却是要差个十万八千里了。

    坊间传闻,“白燕”所属的谍子,不止在大宋王朝有人渗入,便是在西域各国,或是蛮夷部落,也都有谍子潜伏其中。而隶属于大唐朝廷的谍子机构,麾下谍子大多只在大宋王朝境内,况且人数不超过二十人。对于拥有天下五州的大宋王朝来说,这二十名谍子压根就显得不够用。正因为如此,朝廷才会借助“白燕”的力量。

    不仅如今的唐王李汉之如此,就连当年那位打下大唐九州江山的老唐王李芝高,也是借助了“白燕”的力量。

    当年,前唐覆灭,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李芝高能从枭雄豪杰之中脱颖而出,全靠谍子机构“白燕”的创始人,因为这个人,老唐王才能以一袭布衣,赢得了当今九州如此宽裕的疆域版图。可以说,老唐王李芝高的皇图霸业,有一半是那个人打下的。

    只是谍子的存在本就是上不得台面的,谍子一旦上了台面,那就说明他们离灭亡不远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谍子与死士的存在大同小异,死士也是上不得台面的,不过他们却是以暗杀为主,而谍子却是以收集情报为主。

    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各国将死士与谍子一同派往他国,在收集情报的同时,暗杀掉一些可能会在国战上影响到成败的重要朝廷命官。任你是文官也好,武官也罢,能杀则杀,绝不含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