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抗日之烽火连天 > 第六百二十章 军直部队就是好

第六百二十章 军直部队就是好

    张炜与几个高级军官,敬礼问好,这几位军官也和张炜简单的说了几句话,互相认识了一下,大多是称赞一下张炜指挥有方,教导大队作战得力等等,除此之外,还询问了一些战斗中的细节,像军参谋长黄翔,现在分管着参谋业务,就问了张炜不少战斗计划方面相关的事情,其他几个处长则是对战斗过程和日军的后勤补给比较感兴趣。

    诸位高级军官不但是长官,且都是黄埔生,像黄翔,就是第七期的毕业生,张炜是第十期的,有学长和学弟这层关系在,说话就方便多了。

    杜长官,黄翔,汪处长,曹处长一句接一句的提问题,研讨了解具体的战斗细节,张炜自然是十分诚心的解答问题,尽量给长官们留下好印象,和这些军部机关的少将,上校们打好关系,对教导大队百利而无一害,于张炜融入第五军军直属部队这一机关,亦有着莫大的好处,有人在的地方就有人情,军队中也是如此,人情关系上处理好了,战场上的许多困难与隐患,就能被提前消除。

    这回,张炜本想着自己带人去报道复命,没想到的是杜长官亲自视察,还带着军参谋长等人,张炜感受的到杜长官对自己和部队的重视,就看看随杜长官过来的军官,哪一个是白给的?

    军参谋长,参谋处长,军械处长和军需处长,这几个人,手头上分管着作战计划的制定和参谋业务,还有军械和军需,都是顶重要,在军里说的上话的高级军官。

    特别是那位汪处长和曹处长,这二位的职能是管着全军的军需,军械,武器装备,弹药薪饷的拨发和分配,上到武器装备的核发,下至军服,军帽,草鞋的分发补充,和每一个大头兵的军饷,都归着人家管。

    张炜听到军需和军械这四个字后,心里直痒痒,要是和这二位把关系搞好,这以后部队的弹药和装备补充,肯定就顺畅很多,张炜和汪处长和曹处长说话的时候,仿佛眼前不是两个上校军官,而是几百条步枪,几十挺轻机枪,和整箱整箱的弹药……

    随后,张炜带着队,和邱伟,郑轶群,穆超三人领着杜长官等一众军官,一起去视察了列队中的教导大队官兵。

    南天村外的空地上,杜长官肃立在教导大队官兵的面前,审视着这支屡立战功,在第五军昆仑关极其附近的战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部队。

    偌大的场地里,除了周围第五军官兵发出的声音和黄翔,汪启超,曹振芳三人的低声细语外,数百名教导大队官兵没有发出一丝一毫的声音。

    “嗖嗖”一阵阵寒风吹过,广西虽然不比北方,但十二月的风还是很刺人的。

    教导大队官兵按中队为单位,站成了横队,一字排开,一二三中队,重火力中队,工兵排,辎重排依次排列,士兵们单手持枪,立正,挺直了身板,目不转睛的直视前方,士兵们不认得杜长官,更不认的身后那几个挂着将衔和上校衔的军官,除了一些老兵外,大多数教导大队的士兵,对长官二字的认知仅限于张炜和教导大队的几个中队长。

    不过大头兵们见识虽不多,但脑袋瓜子也不傻,看到这些军官牛哄哄的,周围的卫兵就得有一个排,还得由张炜陪同,士兵们就知道,眼前的这些军官是大官。

    于是,士兵们都绷紧了精神,连平素作风最散漫的辎重排,都纹丝不动的矗立着,下午的寒风阵阵吹过,士兵们身着着从战场上带下来的破旧军服,纹丝不动。

    杜长官在长长的队伍前走了一遭,一边走,一边在仔细的观察教导大队官兵的方方面面,他也是基层上来的,练过兵,懂练兵,知道该如何评判一支队伍,这,就是观察评判的过程,他要亲由细节,看看这支部队的真实水准。

    最终,在队伍最中央处停了下来,张炜在杜长官后面几步处陪同着,看到教导大队士兵的精神风貌,杜长官在心中,对教导大队能取得如此战绩,也就一点也不稀奇了。

    此前,杜长官所看到的教导大队官兵,仅仅是战斗工兵排的士兵,在张炜向军部押送俘虏和缴获物资时,工兵排的兵和杜长官见了一面,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