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建文天下 > 第八十四章 教子

第八十四章 教子

父皇之志,扫平四夷,为大明百姓塑造一个朗朗乾坤!”

    “你起来吧!”

    朱允炆起身将儿子扶起,正色道:“你的孝心朕知道,朕希望你能够成为一代明君,这样我们大明的百姓能少受些苦,我们华夏这个民族能够少一些磨难。”

    “儿臣谨记!”

    “再接着刚才的话,”朱允炆轻轻敲了敲桌子,提醒朱文奎注意:“武将没落的原因有二,第一是武将没有良好的培训、考评、晋升制度,第二是承平日久,军纪涣散,将不知兵,兵不知将,且皆不识干戈。”

    “武将的培训,朕通过武学来解决,承平日久的问题,很难解决,朕通过复员制度能够延缓这个过程,只不过太花钱了,而且士兵复员回乡,很容易争强斗狠,产生许多治安问题,这一点,许多文官都很诟病,但你要记住,士兵复员制度必须坚持,这是大明朝长治久安的重中之重。”

    “至于武将的考评、晋升,是很微妙的,因为这都依赖于军功,不能打仗的军队是没有价值的,而获取军功,是要付出鲜血、付出生命的,所以必须重赏方可;另外任何军功,都可以说是偶然,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这种偶然实际上是士兵的生命、主将的韬略、决断以及后勤保障等等因素集合起来,才有可能达到的,并不是坐等天上掉馅饼的。”

    “所以武将晋升,必然会引起争议,但你要记住一点,结果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过于注意细节,在细节上苛责武将,那么武将很快就会和文人一样,瞻前顾后,不敢决断,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从上面这些,你可以看出文臣和武将的区别,武将重事功,文臣重规则,所以文臣经常指责武将不忠、抗命、违制,武将则指责文臣天真、不懂兵事、胡乱指挥等等。”

    “这都是常态,你无须太过在意,如果武将文臣互相看顺眼了,那么问题就严重了,要么国家要完了,要么是你这个皇帝要完了。”

    “明白吗?”

    “儿臣明白!”

    朱文奎打了一个激灵,点头道。

    “所以张辅的战功,必须要奖赏,而且要重赏。原因很简单,朕要鼓励武将们远涉不毛之地,为我大明追亡逐北。”

    “朕看重张辅的有三点,第一,张辅善于把握战机,听到地保奴抵达瓦剌的消息后,张辅立刻决定出击,这种胆识和判断力不是常人所能有的;第二,张辅有把握时机的能力,这一点也很重要,否则仓促之间决定千里奔袭,必然陷入混乱,但张辅做到了;最后,张辅这个人是有福、有运之人,这样的人才能担当大任,尤其是在轮台那么远、形势这么复杂的地方。”

    “唐朝大将英国公李绩曾经说过,他选将最看重的是面相,认为福薄之人是不能建功立业的,这一点,朕很赞同。”

    “可是,”

    朱文奎想了一会儿,道:“从张辅出兵瓦剌来看,这个人还是有些胆大妄为,方先生说,这样的人很危险。”

    “呵呵,”

    朱允炆笑了笑,道:“这是朕最后要告诉你的,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都是场面话,实际上是用人要以疑,疑人也要用。”

    “张辅有才,那就要用,而且尽可能的重用,但同时也要注意防范。”

    “方孝孺的话,并不是没有道理,只不过你不要反应过度就可以了。”

    “所以朕派方宾做他的监察使,张辅出兵时,方宾曾激烈上书,朕没有斥责他,那么他到了轮台,必然会对张辅形成一定程度的钳制。”

    “其次,不能让张辅久镇轮台,至少其麾下军兵要时常轮换,这就是朕坚持复员制度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仅如此,轮台驻军也要定期轮换,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固然不好,将兵相知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说了这么多,明白了吗?”

    “儿臣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