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宰执天下 > 第38章 岂与群蚁争毫芒(七)

第38章 岂与群蚁争毫芒(七)

    26dd范纯仁身份、地位都不低,亲朋故旧无数,于朝中名声也极大不过这一点倒不算什么,韩冈是都转运使,监司官与亲民官不是一个路数,有监察治下百官的职权,没必要巴巴的会上一面

    但范纯仁是范仲淹之子,而范仲淹曾经劝学张载,一代大儒实出于范文正公的一番劝诫此事尽人皆知,这一份香火情,就算当年的当事人皆已不在人世,韩冈也不能翻脸不认疑惑归疑惑,既然在唐州遇到了,在情在理都得见上一面

    所以在沈括设的接风宴上,韩冈见到了范纯仁世人传说范家四子,以范纯仁最似范仲淹,今日一见,气貌纯粹,言谈举止的确不是普通俗吏可比

    范纯仁论年纪,可以说是韩冈的父辈依靠父荫,他的起步比起韩冈当年要轻松得多,但这么多年下来,他的官职始终不高,总之是不合时宜之故,跟范仲淹一模一样

    原本他文学贴职还是直龙图阁,但因罪责授信阳军后,便连着这份贴职都丢了如果范纯仁没有被降罪,他从名义上,应该是从属于韩冈这位龙图阁学士的手下了

    除了范纯仁之外,与会的并没有他的儿子、侄儿,只有走了顺道一起南下的任辰州司户参军李之仪,说是范纯仁的弟子从鄜延转调荆南,看来是贬任韩冈似乎在哪里听说过李之仪这个名字,就是记不清是在哪里听到过,来自于鄜延路的种建中的信中,也没有提起过他

    在席上,韩冈和范纯仁初见而已,只是泛泛而谈,不过是说起两人长辈的旧日来往,以及两人都认识的熟人,拉一拉关系

    不过当不知内情的范纯仁提到入关中讲学的程颐时,韩冈还算是平和淡定的心情就变了有些坏了

    “纯仁自京兆府东行,于华州适逢程正叔聚众讲学其入关中不过半月,关中士大夫便已是闻风影从,心向往之还听程正叔提起玉昆你,说玉昆你曾于风雪中,立于程宅门前半日之久积雪过膝,落雪满肩,问道之心可见一斑,尊师之举可为万世法”

    “韩冈曾于伯淳先生处聆听教诲,又是奉先师之命致信程府,于其门前自不敢有所不敬”

    由于苏昞和范育的来信,韩冈早已有了心理准备,范纯仁爆出的这个料并没有出他的预计

    看来自己的预感还是没有错的,果然是被抄底了张载去世,缺乏核心的气学,让入关中讲学的程颐给斩草除根,那是没得跑的如果没有合适的手段加以反击,一两年前还在关中、京城兴盛无比的气学,就会是昙花一现,转眼就化为影

    道统之争本就没有任何私情可言,哪一位大儒不是深信自己走上的道路能直通天人大道?对于任何杂音,都有势不两立的想法

    韩冈对程颢依然尊敬,对程颐也保持敬意,但这并不代表他能忍受气学被程门收编心情一变,与范纯仁的对话也就成了敷衍

    不过范纯仁的来意韩冈基本上也探明了,范仲淹的这位儿子在说话时本也没有隐瞒

    “种子正已然上天子,意欲攻取西夏如今关西兵虽精,然则不多,粮虽备,然则不丰西夏母子相争,横山一役后,三年不敢犯中国,庆州百姓皆乐此太平盛世,岂有弃富贵而入行伍者且西夏国力虽衰,仍坐拥甲骑数十万争利山林非难事,用兵于兴灵,又岂是那般容易?”

    “以二丈之见,当如何?”韩冈好奇的问道

    “息兵、消祸、止战、除役,但使彼国生灵,先感朝廷好生之德,则其酋首自无能为”范纯仁的脸色变了一下,“否则兵祸一生,百万人流离失所,无所依归”

    范纯仁的公心,韩冈的确对此很佩服,但整件事就好笑了明明有着足够的优势,却还要保持着守势,这一点韩冈首先就难以认同他辛辛苦苦的打造板甲、神臂弓、斩马刀和热气球到底是为了什么?

    何况所谓疏不间亲,因为王舜臣、种建中和种朴的关系,种家对韩冈来说,是他在军中的基本盘,就算是有什么想法,也是私下里来交流,要吵架也是关起门来吵跟范纯仁这外人,怎么也不可能交心

    别说是范纯仁,就是换作其父范文正公来,韩冈也不会昏了头脑,他早就过了遇上名人就晕头转向的年纪了

    对于范纯仁的忧虑,韩冈报之以畅快淋漓的大笑,“要攻打西夏,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