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重生燃情年代 > 第116章 入沪小分队【求订阅】

第116章 入沪小分队【求订阅】

行可以关,这这句话奠定的股票的目前合法地位,也解答了刚才张德元的第一个疑惑。

    年初的几个月,他们派出所忙着整顿社会治安,还真没学到这句话。

    “至于赚钱不赚钱嘛,这个……”梁一飞笑了笑,“张哥,你还记得王自卫不?”

    道明诚吴三手和大苏,不认识王自卫,可张德元是知道的。

    “哦,对了对了,他去年就是……发了!上次你不是跑到沪市交易所去混了吗?”张德元。

    “对,这次我们去,就是靠他牵桥搭线。”梁一飞点点头,笑道:“至于股票赚不赚钱,没百分之百的。不过吴哥你放心,真赔了,你这一万块,我来给。”

    “那哪行呢!”吴德元赶紧摆摆手,不好意思得笑了。

    “特区去年股市听挺火的,我在牢里看过报纸,发了一个什么表,普通老百姓也能买股票。”道明诚淡淡的来了一句。

    91年,11家上市公司在特区面向公众,发行00万张股票认购申请表,然后抽签,中签者可以凭表购买两千股股票。

    发售之初,大多数老百姓依旧处于犹豫阶段,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下来,老百姓只相信国家银行,让他们把家里仅有的几百几千块钱拿出来,投进资本主义市场,不啻于一场思想战争。

    好在特区历来领风气之先,再加上此时国内已经有一批先富起来的人,这些人胆子大、后台硬、消息灵通,这三百万张认购表在经历了一开始的无人问津之后,很快也就销售完成。

    紧跟着深市大涨,不少中签的人大赚特赚了一笔。

    王自卫就是通过梁一飞给的五千块钱‘罚款’赚到了第一桶金。

    不过,在这种暴富的机会里,总会存在一些阴暗的角落,之后发生了一些风波,导致一批人倒了霉,紧跟着深市又经历了连续九个月的下跌,不少抱着股票等着赚更多的人,血本无归。

    中国,这个农耕民族的老百姓,几千年来,最大的信仰只有两个字:稳定。

    这一系列股市在政策上的波动、经济模式上的陌生不安全,暴露出的操作中可能存在的种种问题,恰恰导致了这是最不稳定的领域。

    虽然91年的认购表卖得还不错,但依旧没有掀起大范围的股票热,老百姓还是处于观望状态。

    直到9年,也就是今年年初,沪市公开发行了07万张股票认购证。

    0元一张,每个人可以购买十张。

    借着南巡讲话的劲风,这07万张认购卷短时间内销售一空,月号第一次抽签的中签率高达10%,然后沪市开始持续上扬,股票市场在沪市和南方彻底火爆了起来。

    对于股市这种东西,梁一飞向来是抱有很大的警惕。

    不光是一些不可描述的东西。

    更因为它的获利模式,如果什么海络因是普通人的毒品,那么股市、金融游戏,就是商人的毒品。

    一旦习惯了这种暴利模式,那么连梁一飞自己都不敢肯定,自己能抵受得住诱惑。

    越甜蜜的诱惑,往往越有毒。

    上辈子在商学院看过一份资料表,90年代初0个最著名的操盘手当中,十年后成功上岸的,只有一个,而且还是移民国外;

    90年代初,股市上的风云人物,0年之后,无论是转型成为体制内一员,还是继续搏杀于金融市场,大多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当年从股市里获利的顶级富豪,数十年后,大多也都泯然于众人,极少数虽然也拥有普通人看来无比羡慕的财富,但是无论在金钱还是影响力,都远远不能和企业家相提并论。

    数字游戏建立起来的财富,比沙滩上的城堡更加不可靠,至少在梁一飞目前的根基而言是这样的,习惯了走捷径的人,很快会失去踏实前行的勇气很能力,也许能走到半山,但基本不可能达到终点。

    人间正道,必经沧桑。

    还有个原因,梁一飞本人对股市,尤其是90年代初期的股市,熟悉程度有限,只知道一些重要事件和大概情况,要问他9年哪些股票涨了,哪些跌了,股票人够真到底能炒到多少钱之类的具体问题,他也吃不准。

    吃不准,就不能瞎搞。

    这次算是个巧合,正好缺钱,又赶上沪市即将第二次抽签这一波最赚钱的机会;

    手头的钱有限,恰恰成了一个优势:50万,即便全部投下去,也不至于引起太大的关注招来不可抵抗的麻烦。

    梁一飞准备捞一把就果断离场。

    钱这种东西太可怕,能把好人逼疯,朋友反目,为了安全起见,梁一飞先联系了在沪交所混得王自卫,然后又精心挑选了人手:道明诚、吴三手、两个平时不对付的保安、还有警察身份的张德元,组成了这支特殊的队伍,确保在任何情况下,这支队伍都不可能集体起来造反,自己才是核心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