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末有钱人 > 第三〇四节 体制

第三〇四节 体制

    徐鸿儒率领的白莲教徒,经过这几先是北上、然后南下、最后再次北上,将从浙江到福建、福建到浙江的这条路走了有整整三遍,终于将白莲教徒的心气和精力消耗得差不多了。

    只见这五六万白莲教徒行动速度有快有慢,走了没多少工夫,便拖成了一个绵延十余里的“一字长蛇阵”,且组织十分混乱,首尾不能相顾。

    要不是姬庆文有意将白莲教集中到温州城下,然后再聚而歼之、赶尽杀绝,否则他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起攻击,从而将白莲教从队伍正中间分隔成几段,并将其迅速击溃。

    可这样一来,就会使原本指挥就十分松散的白莲教的队伍,变得更加六神无主,不定还未同官军交手就四散奔逃了,而面对这等大水崩沙一般的局面,明末的官军却是没有任何办法来阻止这数万溃散的白莲教徒的。而这五万多白莲教徒,便是五万多个不安定因素隐患,分散到富庶的浙江沿海,便会立刻将此处闹个鸡犬不宁。

    这是姬庆文所不愿意看到的,也是他要极力避免的,这也是他此次作战计划的出发点。

    于是姬庆文率领了明武军将士,又联合了沈良佐麾下的京师营,一共三千多人,形影不离地在白莲教队伍的西侧运动。他们既不敢离得太远了,怕失去了对白莲教的控制;又不敢离得太近了,怕把已成了惊弓之鸟的白莲教吓散了;遇到开了差的白莲教徒,还得催促着他们赶紧追上大队人马。

    真是比当妈的还操心。

    就这样,姬庆文等人废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驱赶着白莲教全军队伍渡过飞云江,重新来到温州城下。

    温州城照例是一座空城,然而浙江这里毕竟还是江南富庶之区,在城里、城外仔细搜罗搜罗,倒还是能够搜检出一些物资来的。

    于是徐鸿儒便下令,将各个部分搜出来的衣物、兵器、粮食,乃至柴草等物全部上缴,再由许道清主持,统一发放下去,力争让每个教中弟子,都能吃上一顿饱饭。

    这许道清倒也并非无能之人,办事也还算公道,他将所有粮食集中起来,计算了一下,足够五万多弟子吃上十四五的。然而这十几的粮食,也不过是最低保障而已,绝对不足以支持白莲教同官军长期对峙。

    因此,比起姬庆文来,徐鸿儒更渴望着迅速展开决战。

    于是徐鸿儒便亲笔写了一封战书,派亲信得力之人送到姬庆文那边——反正姬庆文好找的得很,循着他那面异常引人注目的“明武军”大旗就能找到了他。

    姬庆文却并不急于决战:他现在正是兵精粮足的时候,又将白莲教主力全部集中堵塞在瓯江以南、飞云江以北的温州城附近,略微拖延一些时间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

    因此姬庆文同李岩商议之后,便在自己深恶痛绝的“体制”二字上做起文章来:自己不是这场平叛之战的统帅,不能接收徐鸿儒送来的这份战书,战书应当送到钦点的三军统帅——南京守备提督勋贵诚意伯刘孔昭那边去。

    被徐鸿儒派来送信的家伙名叫王五,原来是在县城里跑官司、走关系的一个掮客,对大明朝廷的运行规则倒也是颇为理解,一听姬庆文的话虽然有些推脱的意思在里面,却也并非全无道理,只能打听一句:“姬大人,不知刘孔昭爵爷现在何处?也好让人前去报信啊?”

    姬庆文是有意拖延,便玩笑道:“刘爵爷是刘伯温的子弟,他老人家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我怎么能知道?”

    对在大明朝廷里混事的官员而言,伺候好上级可要比照顾好百姓重要多了,哪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