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锦衣夜行(精校版) > 第 156 部分

第 156 部分

行列,他们抢劫到财富,就会让他们变得更强大,也许有那么一天将会对将军阁下形成威胁……”……”

    “肥富,你好大的胆子啊!你是在告诉我,我的武士们对我不够忠心吗?”

    “肥富不敢,肥富不敢,将军威武,无人能敌!不过,中国人有句话,叫做‘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s数百年……”将军您……”……觉得呢?”

    这句话正击中足利义满的软肋,他还没有狂妄到认为足利家族可以千秋万载永远把持大权,而他的威胁,正是来自于他的武士们。

    源氏足利起源于八幡太郎源义家,义家的次子义国的两个儿子义重和义康分别住在上野国的新田庄和下野国的足利庄,义康改姓足利,这就是源氏足利氏的起源。源平合战中,足利氏理所当然的追随了同出一脉的源赖朝,赖朝死后,北条氏成为真正的统治者。

    从足利义康之子义兼开始,足利氏始终与北条家联姻,成为上总和三河两国守护。但是镰仓时代的足利氏只是北条家的一柄战刀,北条家指向哪里,足利家就要打到哪里。源义家曾留有遗言“我的第七代子孙中必有人能夺取天下……”……””到了足利家时正好第七条,仍旧活在北条家的压制中,家时自觉愧对祖先,于是修改了一下祖宗留下的七年计划,又装神弄鬼地声称“我以后三代中定有人夺天常……”然后在八幡宫切腹自杀了。

    不过也巧,足利家经过这么多年一代代子孙的共同努居然真的在三代之内崛起了,最终在赞利义满这一代,成了日本天皇之上的太上皇。

    在天皇统治的时代,全日本六十六国(六十六州)的地方官是天皇所任命的国司,为了与天皇对抗,征夷大将军将自己的同族或是功臣安c到各国成为“守护”,拥有地方上的军事及行政、警察之权,后来由于战争需要,各国的守护还得到许可可以获得当地年贡(田租)的一半作为自己的收入,后来南北两朝虽在足利义满手中统一,但是守护们已经掌握了地方上的军事、行政、税收大权,成为实际上的害据者了。

    而这些害据者真的甘心永远受制于足利家么?以前,他们追随足利氏,从而获得了如今的地位,今后他们的子孙会不会像足利氏当年一样野心勃勃呢?

    足利义满脸上的怒气消失了,他沉默片刻,问道:“这个杨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大明皇帝面前,是怎样的地位?大明皇帝把对我日本洽谈之权全部交给了他,如果我答应他的条件,那么我能得到什么样的好处,还是十年一贡么?我们自己铸造的铜钱质量太低劣了,根本无法流通,我们需要明国的铜钱,他们还会限制铜钱外流么?”

    肥富一呆,他对杨旭了解根本不多,足利义满问的这些东西,他也无法给出回答,足利义满有些不悦,拂袖道:“尽快了解一下,再来回复我!”

    肥富连忙答应,匆匆告辞离去。等肥富走后,足利义满思索片刻,唤进一个侍卫武士,吩咐道:“去城里,找几个近期从明国过来的人,对他们的朝廷比较了解的,我需要了解一些大明的消息!需要了解他们的辅国公杨旭!”

    辅国公杨旭如今正在观海卫外海,他正站在一艘战舰上,观看着李逸风和赤忠两路水师舰队的c练。

    眼下,李逸风和赤忠的舰队依旧在不断的c演当中,不过他们的c演并不只是这种以假想敌为目标的演练,在赤忠赶到浙东之后,由他率领海战经验丰富的福州水师,已经带着李逸风的巢湖水师同倭寇打过几仗了。迅速熟练了水情海路和海上作战技巧的巢湖水师现在已经能单独执行巡逻任务。

    受夏浔举荐,已成为浙江都指挥使司代都指挥的司汉超稳稳地站在夏浔身旁,看了一阵c演,颌首道:“倭人在海上,本来就很难和我大明水师抗衡,如今看,赤都司的指挥可圈可点,李都司的战术颇为新奇,有这两员虎将,部堂大人更是无往而不利了。不过卑职却有一事不明,百思难得其解……夏浔扶着船舷,笑望着两支舰队灵活地包围、反包围;穿c、反穿c,问道:“有何不解?”

    司汉超道:“部堂,我大明水师战舰,多采用大福船。大福船高大如城,行驶在空阔大洋之上,但遇倭船,只管冲撞过去,当者披靡,所以我水师战舰装备的大多是此等战船,可是大人所配战舰,为何却以哨船、海沧船、苍山船甚至蜈蚣快艇为主呢?如果是因为时间仓促,恐船厂不能制造足够的战舰,卑职以为,可以尽量征用各路水师现有的巨舰。”

    夏浔摇摇头,笑道:“凡有所长,必有所短。大舰的确厉害,海上遭遇,无须斗力,只须斗船力,便可如车碾螳螂一般,问题是,那些‘螳螂’打不过你,却会跑的。大福船高大如城,人力难以驱动,全仗风势助威,这样一来,没有风的时候,它就是一个废物,风向不对的时候就需要迂回来去不断转折,利用这段时间,那不堪一击的倭船早就逃之夭夭了。

    所以,舰只必须多种多样,才能适应变化莫测的海洋。更何况,我这次真正以水师决战的地方,将是一片浅海水域,岛礁纵横的所在呢?大船,用处不大,就是这些灵活的小船才能起大作用,到时候咱们再多备些水底雷,哈哈……”

    夏浔突然笑起来,手指前方道:“你看,到底是赤都司技高一筹,李逸风的舰队又被包围了!”

    选择赤忠做为舰队的总指挥看来是对的,眼下来说,赤忠丰富的剿倭剿寇经验和海战技巧,是统率这支庞大舰队最好的人选。不过从长远看,李逸风这员年轻的将领一旦熟悉了海战,积累了足够的经验,结合他对水师的种种创新,势必将后来居上,成为一名卓越的海军名将。

    双屿卫的兵没有参加演习,他们有自己的打法,多年来不但已经习惯、而且创造出了一套属于他们的独特战术,夏浔没必要对他们进行强制改造,学习大明水师一贯的战术战法,同朱棣猜想的不同,夏浔并未打算把双屿卫当成他的中军舰队,而是把他们放了出去,做为一支游弋于主力舰队之外的奇兵独立做战。

    这样,一方面解决了双屿卫同其它水师舰队配合不够默契的难题,而且依靠双屿卫强大的生存能力和独立做战能力,也能扬其所长,发挥他们最大的战斗力。

    双屿卫水师已经离开双屿赶赴琉球了,夏浔真正要想要占有的目标在这里。

    琉球是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号称“万国津梁”的所在,这里现在是三个小国和无数的部落。一百年后,它将统一:两百年后,它将被居住在日本最南端的萨摩人占领,变成日本国的傀儡国:四百年后,它将改名冲绳,彻底并入日本版图;然后就是那霸、钓鱼岛……”……”,一路南下,直至控制台湾。

    夏浔在这里钉下一根楔子,北有北极熊、南有双屿虎,西有大明,东是沧海,那条蛇将被卡在哪里,永远也没有足够的空间让它化龙!

    而别的舰队驻扎在那里,不但将消耗大明朝廷巨量的钱款,让大明吃不消,而且根本无法融入和真正的站稳脚跟,但是双屿卫不同,这支不甚“守规矩”的水师舰队,将是最适宜扎根于此,并生存下去的舰队!

    这里,将成为大明不沉的航母!

    第522章 命题作文

    日本京都,樱花浴场

    一个浪人大摇大摆地走进去,立即受到两个身穿艳丽和服、趿着木屐的女人欢迎,他左搂右抱,摇摇晃晃地走进去,喷着一口酒气,大声说着调笑的话。

    一路过去,并没有人在意他,类似的场面在浴场里比比皆是,甚至有人当众宣y,比起那些行为举止,他还算是斯文的了。

    在现代日本,男女混浴浴场大多属于高档消费场所,并不屑于将色情活动与之挂钩,看得摸不得,不过在古代则不然。每个浴场,那时都有数十个汤女,也有称为女将的,陪酒、唱歌、伴浴,客人兴致上来,再做些什么就可想而知了。

    一个单独的浴池,里边静静的,只有一个男人,池边放着一个精致的漆盘,里边有一壶清酒,还有几样简单的吃食。那个喝醉的浪人走进了这间小浴池,对那汤女说了几句日语,两个汤女便在他颊上狠狠地亲了两口,嘻嘻哈哈地出去了。

    等那汤女一走,这个浪人立即把帘儿一拉,脱了衣服赤条条地走进水里,划,到了那个闭目养神的男人旁边,挨着他舒服地倚着池壁,两颊上还带着几个大大的红色唇印。

    那个男人张开了眼睛,问道:“怎么样,打听清楚了?”

    他说的是汉话,那个满嘴酒气的浪人眼神也恢复了清明,轻轻点点头,说道:“是的,打探清楚了,屠我象山县城的,就是尾张小守护代织田常竹。此人见劫掠获利丰厚,十分眼红,曾让他的从弟织田常梅聚集了一帮破落武士和浪人,前往我大明沿海劫掠,由于有织田家的支持,在几股倭寇组织中,他们的势力是最大的。

    一直以来他们都以极小的代价,获得了许多好处。不过,在象山的时候,他们中了易绍宗千户的埋伏一场混战之后,织田常梅死了,织田常竹大为愤怒,为此一直策扑报仇,他们把目标选定为象山,派小股人马引走附近的官兵制造了这场血案……”。

    “确定了就好。夏老板吩咐过一定要找出幕后元凶将他绳之以法!我们的计划,可以开始了!”

    说话的这个人是戴裕彬,当夏浔的目光投向日本的时候,一批干练的特务便被他派过来了。戴裕彬并不懂日语,不过这并不要紧,其实尽管朝廷海禁,民间与日本的走私贸易一直在沿海官府睁一眼闭一眼的纵容下非常频繁。

    饶州之磁器、湖州之丝绵、漳州之纱帽、松江之棉布,书籍、铜钱、名画等等,都通过一些秘密渠道运抵日本所以在日本的中国商人很多,他们并不见得个个精通日语,所以戴裕彬等一群人的出现并不会引起有心人的注意。

    而扮成日本浪人的这个人名叫崔永州是潜龙秘谍发展吸收的最早一批秘谍之一,他原本是双屿海盗,双屿卫很少劫掠,主要以走私为主,而日本因为近在咫尺,是他们走私的重要目标,所以他能说一口流利的日语,扮成日本人时,就连日本人也难辨真伪,因此成了戴裕彬的得力助手。

    他们以走私经商为掩护,很快就在日本扎下根来,江户、京都、大阪、长崎等地现在都有他们的耳目,除了刺探情报,他们的另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寻找象山县城血案的幕后真凶,现在终于找到了。

    也不知他们策划了针对织田家的什么y谋,两人窃窃私语了许久,崔永州起身欲走,忽然又想起一事,重又坐下,说道:“啊!对了,我刚刚还得到一条消息,北山殿正在寻找刚刚来到日本不久,熟悉大明情况的商人,我担心是有人注意到了我们的行踪,特意打听了一下,据说是他们的征夷大将军想要了解了解我们那边的情形。”

    “哦?了解我们大明的情形?”

    戴裕彬思索片刻,说道:“你想办法跟他们接触一下,把东方亮推荐给他们,看看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是!”。

    崔永州答应一声,站起身,赤条条地就走了出去,他当然不能马上就走,否则难免会引人怀疑,虽然这浴场里的人纵然生疑,也想不到为什么可疑,不过小心谨慎是他们做事的重要原则,大可不必露出这个破绽给别人。

    帘子重新拉上了,然后便传来一个汤女的惊叫,紧接着就是恢得了浪人模样的崔永州色yy的大笑声,戴裕彬摇头一笑,将一块湿毛巾盖到了脸上……

    “他的胆子可真大!”

    朱棣把御书案一拍,冷笑道:“倭人近来屡屡上岸而不得所获,每次离开总要抛下数十至数百具尸体不等,倭寇已稍稍敛迹,可见杨旭剿匪颇见成效。

    而这个福州知府万世域居然弹劾杨旭用酷刑厉法,良莠并除,致使沿海一片萧条,百姓困顿!哼!朕原先听说,沿海士绅、官员,多有为海市之利诱惑,行不法事者,如今看他这封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的奏章,便可窥其一斑了。妖言惑众、乱我军心,该杀!”

    “皇上英明,沿海萧条与否,怎么能是因为剿倭的原因呢?难道叫倭寇来咱大明沿海劫掠一番,百姓们反而受益了?奴婢刚收到黄真御使的一封奏章,也提到了沿海百姓穷困萧条的事情,说法可与这位万知府大不相同,同样是读书人,这见识可真是高下立判了。”

    一听朱棣发怒,早有准备的木恩马上c了句嘴,他现在管着内书房,有机会比皇帝早一步接触奏章,因为要负责拣选整理、分类递呈,所以大略知道点内容也是理所当然的。

    “哦?沿海地区真的这般贫困?还有人提出不同见解么,取来给朕看看。”

    木恩马上把那厚厚一摞奏章翻了翻,抽出一封来双手呈与朱棣。

    黄真这封奏疏很对朱棣的脾味,很有说服力。说它对朱棣的脾味,是因为奏章内容少有虚文,不像有些人写的花团锦簇洋洋万言,落实下来真正有用的话没有几句。说它很有说服力,同样是这个原因,别人的奏疏为了说服皇帝大多是讲道理,引经据典、圣人言论,其实这些东西皇帝看了也是一扫而过,很难真正具有说服力。

    而黄真这篇的文风却十分清新他只讲事实,判断对错的权力没有丢给几千年前的圣人,而是交给了皇帝。黄真这封奏章,着实费了番功夫,他查阅了大量古籍,找到史书有明确记载的中原与其它国家进行海道贸易的最早年代汉代,一直历数下来,列举各朝各代通海经商的利弊。

    然后便讲海禁最早出现始于元代并列举事实分析了元朝四次禁海的原因以及废止禁海的原因并且列举了这几次禁海前后,对元朝税赋收入的影响。尤其是,在他的奏疏中还出现了一副朱棣每天阅览千余份奏章,就从来没见过的画面:一副统计分析对比图。

    对比的东西是南宋和大明的。南宋和大明市舶收入占朝廷税赋的比倒是多少,金额是多高,南宋一年的税赋总收入和大明相比差距是多大,宋朝与明朝的耕地面积、粮食亩产量对比,市井间一般百姓每日可以食用的米面、r类等食物多寡的对比……

    谁见过这种新奇的数据对比式的奏疏?黄真没从“圣人说”里找理由就只列举了这些,就足以让皇帝好好深思一番了。

    当然,黄真也不能因此指摘太祖之错后边紧跟着就讲本朝太祖禁海的原因:是因为当时朝廷需要安顿内部、打击北元,对逃到海上的张士诚、方国珍等反军余孽以及海盗一时腾不出手来清剿,故而下令实施海禁。而今则不然了,朝廷已经有能力肃清海疆。

    滨海细民,本籍采捕为生,海禁过严,生理日促,这时候对海禁政策就应该有所改变了。此事不仅关乎沿海百姓之生计,而且是军国之所资,因此伏请陛下深思,在沿海倭寇受到致命打击后,应该放宽海禁政策,予百姓以生计。

    这种风格的奏疏,黄真当然不可能会写,他也从没见过。

    这奏章的题目、大纲、风格,甚至那副表格的样式,都是夏浔给他写好的,黄真只是负责从前朝积存下来的故纸堆里查阅到这些详实的数据,然后组织成文字,形成一份正式的奏章。饶是如此,那工作量也够巨大的了,那时候没有电脑,也没有这方面的专门书籍,其实这任务早在夏浔出京前就交给他了,黄大人在书山书海里整整爬了几个月,差点累得再次“偷羊”,这才完工大吉。

    如此数据详实的一篇奏章,给朱棣造成了很大的触动。实际上,这其中许多事,他也不知道。皇子读的书都是道德文章、圣人之言,他只知道宋朝积弱,却还不知道就是那积弱之宋,区区江南一隅每年的税赋收入数倍于疆域广阔的大明,而百姓的日子竟然比大明的子民过得还好。

    朱棣没有怀疑,奏章上列出的数据非常详细,引自于哪里都标注得一清二楚,这个东西借那黄真一个熊胆他也不敢造假,倭患起于市舶还是源于海禁?这个问题朱棣已经不去考虑了,只是那税赋收入天攘之别的巨大悬殊,就已把他彻底惊呆了。

    好象是一扇从未打开过的窗子,忽然启开了一条缝,从那缝隙里,叫人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一天,朱棣的奏章没有批完,整整一个下午,他都在反复地看黄真的那封奏疏。

    金陵城里,辅国公府已经建好了。

    可是辅国公却不在京里,依着谢谢和梓祺的意思,是想等他回来再搬家,一家之主么,家主不在家,怎么成?

    可是夏浔也不知道浙东之事什么时候可以了结,国公府那边已经有许多家仆下人,主人久不入住也不是个办法。再者……驸马王宁现在和二皇子朱高煦走得特别近,而他已经倒向了大皇子朱高炽,再住在人家的别院里不太合适,虽然王宁不至于开口赶人,还是自觉点好,而且总住在这儿,难免给人一种预留后路,和二皇子纠缠不清的意思,便派人送信回去,叫她们先搬过去。

    辅国公府,大门d开,家里的人都行动起来,一件件东西都搬进去,因为原来借住在王宁驸上,并没有太多的家什,而新府邸上的一切大多是陆续置办了送过来的,本来这家搬的很轻松,也没多少东西带的,不过常常过府走动,与她们相处越来越融洽的茗儿郡主得知她们要搬家,赠送了大量的礼物,这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

    花梨、瘿木、乌木、红木、相思木与黄杨木的炕桌、酒桌、方桌、条几、书桌、画案、月牙桌、扇面桌、棋桌、琴桌、供桌……

    海南黄花梨、黑檀木、紫檀木、小叶檀木的卧榻、罗汉床、月d床、架子床、八步床、雕花大床……

    还有各种档次的杌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