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十色 > 第236部分

第236部分

    说话间就到了192年的夏天,常抗争正领着孩子在金家大院的杏树下玩耍嬉戏,突然间,有一枚成熟的杏子就自己掉了下来,不偏不倚,正好打在了常抗争的天灵盖上,杏子掉到地上摔成了两半儿,常抗争捡起那枚开裂的杏子,就突然愣在那里了。嘴里自言自语地说:“我这是在哪里呀,我这是在干什么呀,你们都是谁的孩子呀,我怎么都不认识你们呀,你们怎么会都跟我叫妈妈呀,我还没结婚怎么就有了你们这些孩子呀……”

    常抗争的癔病就这么突然好了。她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这些年里的经历。不过当他的母亲抗儿给她讲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之后,再看看自己身体的变化,她还是理智地承认了自己的经历。

    但那种巨大的人生落差和在无知觉的情况下坎坷的经历,还是让她感慨万千,郁郁寡欢。摸着自己几个孩子的头,特别是那个叫辛抗议的漂亮女孩,不由得叫她天天以泪洗面——红颜薄命,人生简直不堪回首啊。

    其实那时候她才二十六七岁,可是从她病好之后,突然就觉得自己的心已经老态龙钟了。见她整天愁肠百结的样子,毕得魁就来找常抗争的母亲抗儿,想让她劝劝自己的夫人或是想个什么办法,改善一下局面。

    母亲抗儿就应邀去跟女儿常抗争谈心。结果,千言万语还是化成了一声叹息,结在常抗争心里的死结,谁也打不开。

    后来有个洋大夫说,故地重游也许能让她敞开心扉,了却心事。毕得魁就去跟抗儿的表哥丈夫商量,又征得了抗儿和常抗争本人的同意,大家就陪同常抗争回到了京城,来到了北大校园,又去了天安门和东交民巷;所到之处,常抗争都痛哭失声一阵,母亲抗儿也就陪着她哭。

    后来在学校的一个老师那里,还查到了常抗争的几个恋人,或者说是毕抗议的几个父亲们的悲惨下落:丑陋的男生,在1923年2月的京汉铁路大罢工中,也就是著名的“二七惨案”中,倒在了吴佩孚的枪口之下,年仅23岁;英俊的学长,在1925年,上海的“五卅惨案”中,死在了英国巡捕的枪口之下,年仅2岁;青年教师,在192年3月的“三一八惨案”中,死在了段祺瑞的枪口之下,年仅38岁……

    这三个激进的革命者,都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前仆后继地成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先驱者,他们都死了,常抗争的心也就从此死了。尽管从那次故地重游后,她不再哭泣,不再流泪了,可是她也不再说话,不再笑了。

    这就让毕得魁更加上火闹心了,他就又去问洋大夫怎么办,洋大夫就说,故地重游不行,你就得远离故地,让她彻底忘记过去,也许管用。毕得魁就又去跟抗儿和她的表哥丈夫商量,抗儿就说:“只要能救我女儿,我们就听你的。”

    毕得魁就说:“洋大夫说最好能远离故地,远离原先生活过的地方,到一个能让她忘记过去的地方去。我想带她和孩子们到东北去。”毕得魁就说出了自己的计划和想法。

    原来,1927年,汪精卫宣布同共产党分裂,公开叛变革命,他们提出了“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恐怖口号,大规模地逮捕、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毕得魁就觉得关里不太平,加上他或多或少跟共产党有些瓜葛,生怕被汪精卫他们来抄家灭门;正好洋大夫也说,自己的夫人要是远离故地兴许会拨云见日、开心散结,医好了心病呢;就决定到东北的牡丹江去投奔二叔,而且听说那里的皮草和东北特产生意也比较好做,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毕得魁还劝抗儿的表哥丈夫跟他一起到东北去做生意,表哥回来跟抗儿一商量,也觉得毕得魁说的有道理,就跟着他,来到了东北的牡丹江,投奔了毕得魁的二叔,落脚做起了人参鹿茸、熊掌虎皮等东北特产的生意。

    然而到了远离故土的东北牡丹江,常抗争还是走不出她不堪回首的人生阴影,时常望着远山近水深切地忧郁,久而久之便抑郁成疾,卧床不起。到了1931年初,这位义和团好汉的女儿,这位三个革命者的情人,这位北大校园里最娇艳的校花,这位四个孩子的母亲,这位我外婆的外婆,终于香削玉陨,抑郁而死,年仅32岁。毕得魁将她葬在长白山下,牡丹江畔,让她的芳魂永远地安息在了那片白山黑水之间……

    怀念她,是每一个了解她身世的亲人永远的痛,她聪慧和美丽的音容笑貌,久久地萦绕在她的亲人和后人的心头,一个世纪过去了,都挥之不去。

    常抗争就那么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人世,到另一个世界去会她的三个革命情人去了。留下了她的四个孩子——毕文富、毕文贵、毕文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