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第一吏 > 第427章 整军备战!

第427章 整军备战!

一边走一边练,到头来,不是也过来了?不是也没少干鞑子?现在到过年,还有三个多月呢,大家伙加把劲,争取把事情都捋出来!”

    周围人也都是止不住放松的笑起来,很快便又充满了斗志。

    须知,他们可都是真正大浪淘沙的精华,是真正见过大场面的,几乎每个人的手里,都有鞑子的人命。

    以前那么困难,他们都是过来了,又怎会畏惧眼前这小小困难?

    看着众人的模样,李春来心里也稍稍放松。

    在他这个大框架真正做起来之后,再往里填充血肉,无疑要轻松多了。

    这就好像是后世那句很‘凡尔赛’的话。

    第一个一百万,无比艰难,直难于上青天。

    可,真正达到之后,第一个一千万便简单多了。

    与张黄他们又聊了一会儿,李春来正准备去崔二那边看看火器部队、特别是手榴弹和燃烧弹的实验情况。

    有亲兵忽然快步过来,低低对李春来汇报几句,旋即,又给了李春来一封信。

    “嗯?”

    李春来眉头登时皱起来,看了看这封信的外表,却没有着急打开。

    现如今,青州左营已经全面正规化,各项制度愈发完善,再不似之前那种严谨中带有松散的感觉。

    亲兵就是亲兵,已经不能再称之为亲信弟兄了。

    李春来都要适应。

    “将爷,可是有什么事……”

    张黄犹豫了片刻,还是小心问了一句。

    李春来这才回过神来,笑道:“不是什么坏事,是好事。行了,大家伙各忙各的吧。有我李三儿在,天还塌不了!”

    ……

    在众军官的哄笑声中散了场,李春来回到他的公房,打开了这封王安的亲笔信,一时也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毫无疑问,泰昌皇爷是个很有手段之人。

    仅从他目前的操作来看,废矿税,饷边军,拉压东林,包括给自己许下这勋衔的空头支票。

    就算比不上万历皇爷,怕是也差不了太多。

    奈何,这位的‘私生活’却是个迷……

    李春来也根本无法预测,这个世界的轨道,到底会不会按照那个灵魂的认知那般运转。

    若是那般运转,泰昌皇爷这空头支票,开了也是白开啊……

    不过,没用多久,李春来便是逐渐回过神来。

    到了现在这般状态,想太多也是无用。

    人的精力究竟是有限的,京师又在近千里之外,别说李春来此时还对京师使不上力气了。

    便是能使得上力气,怕也是鞭长莫及。

    他现在需要做的,还是扎扎实实,先做好手头的事情,把基本功修炼扎实!

    这一来,到开年若辽东有战事,他能切切实实的拿出功绩来!

    到那时,他李三爷想要的东西,自然也就会有了。

    ……

    接下来几天时间,李春来更为扎实也更卖力的投入到了军务之中。

    不管是儿郎们的操练,住宿,吃喝,包括他们的家庭方面,李春来都是尽可能的为他们解决问题。

    在这种高强度之下,饶是李春来每日都充满疲惫,收获却是颇丰。

    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些‘青州兵’,已经是逐步稳下来,开始接受并喜欢上了青州左营这个大集体。

    另外,手榴弹那边的进展虽是遇到了一些小波折,燃烧弹的进展却是颇为顺畅。

    此时,李春来已经接连买下了沂源周围的五个大小陶瓷厂,明面上是生产酒坛子,实则,则是生产军事方面的‘核心容器’。

    风娘她们现在开发的燃烧弹成品,基本上已经趋向于稳定,分为两个级别。

    一种是大型燃烧弹,差不多跟老百姓家里腌咸菜的小缸一样大。

    这种主要是靠投石车来投掷,人力显然是不好做到的。

    优势便是效用力强,有着很强大的压制作用。

    缺点却也同样明显,自是体量太大,沉重又笨重,不好携带且操作。

    第二种便是小型燃烧弹。

    这个东西跟大型燃烧弹并不是一个形状,而是有些类似于后世矿泉水瓶一般的长圆柱形,主要是为了方便携带与投掷。

    现在成果已经比较好了。

    虽然效用力远没有大型燃烧弹更好,灵活性却是大大胜出。

    若是此时李春来这些装备,再去伏击费英东,恐怕,真能把费英东打的他妈都不认识他了。

    但手榴弹这边却是产生了困境。

    毕竟,燃烧弹的核心主要是原油,辅之一些易燃物品,大明在这方面早就有着不少技术积累不说,其中技术性也是比较低的。

    可手榴弹事实上已经是‘开花弹’,技术壁垒还是很多的。

    比如。

    瓷器要比燃烧弹的更薄,以确保其爆炸时的精准性,却又要保证一定的强度,来保证其的‘耐x性’。

    风娘她们这段时间反复实践之后,虽是有了不少的成果,但是距离真正像模样,还是差了一筹。

    这天,李春来忙完后又与风娘她们聚在一起,一起商量改进手榴弹的事务,外面忽然有亲兵禀报:

    沈阳毛文龙来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