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豪贾 > 第一百零一章:未来

第一百零一章:未来

   到明年,刘家便已向南洋移民七百万人。

    这些人到南洋不仅是去开荒,生产的,立足南洋,将南洋纳入华夏版图,也是极为重要的。

    所以这些人一到南洋后,刘信便立规鼓励他们生育,多生子女。

    无论男女,生两个的奖励二两白银,生三个的奖励三两,四个的奖励四两,以此类推。

    你要有本事,生个十个八个的,刘信可从不吝啬赏赐。

    要是只生一个,不仅没有奖励,还要惩罚。

    这些子女,会全部获得永兴商行的户籍,以后都可免费读书,都可在永兴商行内谋出路。

    养不起了,也由永兴商行出钱来养。

    可谓福利多多,福利满满。

    有这样的估计,相信十多二十年后,永兴商行的人口,必会成几何倍数增长。

    要是以后土豆,红薯这些高产粮食引入后。

    那增长就更快了。

    不过实际上如今永兴商行根本不需要这些高产粮食。

    因为南洋地区基本都是一年三熟,土地又肥沃,一年一亩怎么也能收个三四百石吧。

    想想南洋有多大。

    别说这七百万人,要是全部开发完毕,养个七千万人,甚至七亿人都不成问题。

    再加上这绝无仅有的鼓励生育的福利。

    估计百年后,永兴商行旗下便有亿兆黎民,而且都是受过文化教育的。

    毕竟永兴商行有这个财力,免费让所有人读上书,免费读。

    而百年后的大明呢,如今是西元1437年,百年后也不过1537年,哪怕两百年后的1637年。

    大明在籍人口也没有超过七千万吧。

    当然这不加那些隐户,逃户,流民,乱民,刁民。

    要是这些人都算上,或许会有两个亿。

    但这之中又有多少受过高等教育,又有多少识字认字,又有多少有文化素养。

    两相比较,结果可想而知。

    当然,在如今永兴商行内部,永兴商行不仅仅给百姓发放银两,还建立了市集,方便百姓将自家生产的农副产品拿来贩卖,获得银两,也有永兴商行直营的商铺,为百姓提供玻璃,肥皂,衣服,布匹,丝绸,茶叶,玉器等等各种中原,南洋,西洋和永兴商行自产的商品。

    和其他地方不同的是,直营商铺内的商品都非常便宜。

    特别是那些自产自销的商品,最多也就是成本价基础上加了十文钱就向外卖了。

    但是要购买这些必须是永兴商行自己人才能进入购买,外人是不得进入的,要看身份木牌的。

    而且永兴商行也不准这些人转卖出去。

    不过如今这种直营商铺,也就只有台湾和吕宋有,大部分西洋商人和南洋商人是不允许进入二地的,只能在南兴县和永兴商行贸易。

    而那些依附于永兴商行的大明海商就算知道了这些成本极低,也不会说出去,毕竟谁不想多赚些钱呢。

    如今无论是玻璃还是肥皂生产,都已实现了流水线作业。

    以巨型水车为动力,带动齿轮,连杆,拉杆及传送带运转。

    传送带以猪皮,牛皮甚至海洋中捕获的鲸鱼皮等制作而成。

    将玻璃原料放入炉中烧制成玻璃液体,再送入模具中塑型,再送入车间内装箱即可。

    非常简单,方便。

    肥皂也是如法炮制,如此也大大降低了成本,可以大批量生产。

    当然传送带最好用橡胶打造,巨型水车未来也会被蒸汽机替代。

    要是都完成了,那成本就更低了,如玻璃,刘建完全可以控制在一文钱以内。

    哪怕最高也不应该超过五文钱。

    想想如今最贵的一种玻璃杯和工艺品,可以卖到两千两以上。

    甚至有人出万两求购,订购。

    想想这之中的利润吧。

    哪天刘建把这卖个十文钱,还要不要人活啊。

    当然一些特别定制的玻璃制品成本还是不会太低,但最高也就是两百文左右吧。

    毕竟这已经是大工业生产了。

    十二月三十日,刘建的船队到达杭州码头。

    看着皑皑白雪下的码头和杭州城。

    刘建心中大喜。

    说出了一路响彻天际的话。

    我刘建又回来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