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三国求生手册 > 第275章 六礼

第275章 六礼



    上卒与中卒都能补充进原有正兵队伍,而下卒只能编进辅兵队伍。

    这一士兵分阶法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并未涉及到军官阶层的变革,所以也没引人注意,只是在讨逆营中成为一个惯例。

    有了阶级,才能让在团体里保持一种向上的动力,至少目前来说有很多人通过努力从下卒升为中卒,从中卒升为上卒。

    当然,也会有一些反面例子,违反军中律令接受惩处,导致军阶被降低。

    在乌巢、官渡救援战,以及来到常山后的房山、中丘之战里,很多将士们都立下战功,导致目前讨逆营中上卒的比例极高,即便是辅兵们也有一大部分积功升到了中卒以上。

    按照之前的惯例,上卒之上再连续积功可以升为伍长、什长、队率、百将、屯长等等,但军中哪里能安排出这么多职务。

    为了保持这个向上的通道继续保持通畅,颜良决定于上卒、中卒、下卒以上再增加三阶,分别为上士、中士、下士。

    目前所有讨逆营的队率、什长、伍长自动对应获得上士、中士、下士军阶,而先前战斗中积功却未能升职的士卒也可以分别升至相应的军阶。

    这个制度的推行,让讨逆营的普通士卒里一下子产生了大批下士与中士,至于上士则还比较稀有。

    颜良还做了一个规定,即此后再新任或者升任伍长必须要满足下士军阶,什长、队率也同理至少满足中士、上士军阶。

    因为人数众多,有些频繁参加战斗的部伍甚至同时有不少普通士卒已经积累下了能一次升为中卒乃至于上卒的军功,这会导致一些比较罕见的被指挥者与指挥者军阶倒挂的现象。

    但在军伍之中还是以职务为首要判断,即便一个有中士军阶的普通士卒也必须服从只有下士军阶的伍长。

    这三个新的军阶所涉及的对象也只停留在队率以下的低阶军官里,并没有往百将、屯长以上蔓延,自然是因为颜良还需要夹着尾巴做人,不能太过招摇。

    若是颜良敢于在百将以上再设计出一新的军阶,无疑会让人联想到传承自秦朝的二十级军功爵制度。

    汉承秦制,军功爵制度也沿袭了下来,在西汉初那会儿还有些用,但到了东汉时军功爵职务早已名存实亡。

    可无论再如何名存实亡,也是朝廷公器,非等闲人可染指。

    擅改军制之事,如今连袁本初与曹孟德都不敢轻易为之,颜良不过小小常山相,哪里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这些子以来,为了这军阶调整之事,颜良甚至把留在真定练兵的左司马张斐与驻守房山的右司马隗冉一起召来元氏,可以说是忙得不可开交。

    与此同时,颜良还忙着准备讨老婆。

    这年头婚聘流程讲究“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虽然颜良与甄宓早就郎妾意,但这一流程也必不可免。

    纳采即是请媒人带上包括羊、雁、马、帛、璧等厚礼上门提亲。

    颜良贵为二千石大员,这礼物不能寒酸,且媒人也要符合等级,好在有赵相夔作聘书,中山相郭溥亲自上门,这面子老大了。

    因为要正式进入婚聘环节,在颜良离开真定去往元氏时,甄宓也告别姐姐姐夫回了毋极。

    颜良与甄宓之事,无论是甄氏如今的当家人故太仆甄举,还是甄宓之母甄张氏都颇为赞许,在问过甄宓本人之意后,立刻便答应了下来。

    当郭溥把好消息快马传至元氏后,颜良兴奋得不行,立刻开始下一步的问名。

    虽然颜良早就知晓宓娘子的真名,就连小手都摸过,小腰都抄过,可这形式还是得走一走。

    问名下来,将双方的生辰八字这么一配,经过卜者占卜,结果自然是上上大吉,天造地设,绝佳良配。

    得了吉卜,得要通知女方,称之为纳吉。

    在这年头通常把下一步纳征,也就是下聘礼同时进行,颜良立刻遣人带上黄巾百斤,良马十匹,蜀锦十匹并其余礼物再次来到毋极。

    到了这一步,这婚事就已经板上钉钉确认了下来,再无反悔的可能,俗称是一手交钱一手交人,买定离手童叟无欺。

    下聘之后乃是请期,男方再次占卜,择定成婚的吉,然后通知女方。

    说是占卜,其实也就是随便商量着办,毕竟如颜良这般公务繁忙的地方大员,要忙起来天天都不是吉,要不忙的话天天都是吉。

    如今颜家与甄家就走到了这第五步上,为此颜良的仲兄颜国亲自来到元氏与颜良商议。

    颜良的两个大媒夔与郭溥也都居高位事务繁忙,夔甚至只是写了封聘书,自己都没露过面,郭溥在第一次纳采之后也并没有继续cāo)心此事,后边的事实际上都是颜国在cāo)办。

    颜国风尘仆仆赶到常山相府,也不待颜良行礼,开门见山便道:“立善,阿母知晓了我下聘成功,欢喜得手舞足蹈,连晚上做梦都会笑醒,还声张着要亲自前来元氏参加你的婚礼。”

    颜良道:“那怎使得,让仲兄为弟奔波cāo)劳已是心怀歉疚,怎敢劳动母亲大人前来。”

    颜国点点头道:“也是,如今天寒地冻的,让母亲大人奔波也不妥,不过你的婚礼母亲是定要亲自受礼的。”

    颜良意会道:“那好办,把新娘子迎至下曲阳完婚便是,这路途之上也近得多。”

    颜国微微一笑道:“这却是良法,只是你肩担重任,可能离开常山?”

    颜良道:“这若是别他时间倒也堪忧,可没过几就是正旦,再接着就是元宵,倒也可以藉机休沐几。”

    颜国问道:“那立善看这吉是挑在正旦里,还是元宵里?”

    颜良想了一想道:“此为我入主常山后的首个正旦,当坐镇元氏亲率吏员除夕迎新,倒是不便骤离,还是放在元宵为好。”

    颜国道:“好,那就定在元宵!”

    提示:浏览器搜索可以快速找到你在本站看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