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末之伟大舵手 > 第485章李旦进京

第485章李旦进京

事宜。

    朝廷户部和漕府派出专门官员主持各地军、民粮船的监兑和押运事宜。州县以下由粮长负责征收和解运。粮长下设解户和运夫,专供运役。从上至下,密如蛛网,这构成了大明漕运的庞大体系,漕运等同大明帝国的输血管。

    以前的李三才就是抚淮十三年的漕运总督,不怎么贪钱,也弄了几百万两银子。

    在元代,武力强极一时,是海运为主,漕运为辅,至本朝,则改为漕主海副,倭患和风浪是一方面,主要还是开放海运获大利的是南方集团,会损害北方大家族的利益。被朝廷所禁止其次,华夏自古以天朝上国自居,以为外国的东西不如中原的好,不如中原的全面,没有交易的必要,所以漕运在大明兴旺到了极点。

    只是近几十年,天气变冷,大运河冰封期长达三四个月,陆地上不能满足所需,只能考虑海运,但海运有海盗和风浪之难,而且海运动了许多人的利益,所以许多人是持不配合状态,想搞也搞不起来,导致每年北方秋冬开始,米价就飞涨。

    李旦归顺后,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依附大运河漕运而活的人,何止百万,你大张旗鼓的搞海运,得砸多少人饭碗,所以许多地方宁愿北方年年饿死人边军士兵在寒风中挨饿,就是放任粮在仓中发霉,也不发货,地方不发货,漕运从何谈起?

    只是米柱什么人?李旦什么人?会是让一泡尿憋死的人吗?地方不发货,他们在海外运进,光是今年,就从海外运粮四百万石至各大港口,主要是天津、旅顺等,大大的解决了粮食危机,打压粮价,市面供应始终充足,让那些投机倒把,囤积居奇的人算盘落空。

    李旦能与许显纯、曹随等不可一世人物同为都指挥使,是因为运粮搞钱有功,他虽不像两大牛人一样,一个擒林丹汗,拿下传国玉玺;一个将水西水西搞得天翻地覆,但他为皇室弄来的金花银运来的粮食,皇帝是记在心里,所以一样任命他为锦衣卫指挥使,成为当今三大指挥使之一,掌海上镇抚司。

    李旦这个人,特好面子,他以前出行,侍卫扈从百人,高举肃静回避牌子,好不威风,现在得知自己荣升锦衣卫都指挥使,赐坐蟒袍,便特侍从人员升至三百人,这其中礼仪人员就占了一半,不像米柱,除了两个人高举他牌子旗号的外,其它的清一式为武装人员,虽然只有一百,但战斗力很強。

    米柱卫队三百人,但京城外出,一般是只带百人,这不,他率领一百骑兵在京城十里外迎上了李旦的队伍。

    李旦的卫队,一路吹吹打打而来,好不风光,他的前导官骑着马前行,一路高报李旦名号,让百姓们闪开,過到官阶比自己高的,则是自己闪开,看见米柱的队伍,有些狐疑:清一式彪悍骑士,佩板甲,披风戴貂帽,这是顶级配置,却是没有旗号,他拱手道:“前面是那一位大人?”

    汤正策骑出列,说道:“钦命东厂、锦衣卫提督、澳州伯爵米柱大人在此!”

    前导官大惊,忙翻身跪下,大声道:“卑职李旦大人座下小旗李思佳,参见提督大人!”

    米柱淡淡的道:“李旦大人可在?”

    李思佳道:“正在后面轿中。”

    米柱道:“引见!”李思佳便骑着马,领着米柱一行来到李旦轿前,为什么是一行人?汤正、燕南天等四大侍卫跟在身边。

    李旦得讯,命忙停轿,正要见礼,未接任前,他乃从三品锦衣同知,即使接任指挥使后,米柱乃当朝伯爵,钦命锦衣卫、东厂提督,所以还是比他官大。

    米柱忙翻身下马,扶住说道:“李大人免礼!”然后正了正衣冠,一拱道:“岳父大人在上,请受小婿一拜。”

    李旦一捊胡子,说道:“贤婿免礼!”

    这是一个礼法的年代,米柱官比李旦高,李旦必须见礼,但从另一方面论,李旦辈份比米柱高,米柱必须见礼,这是规矩,乱不得。

    米柱也没有下跪磕头的意思,他说道:“数月未见,岳父大人丰采依旧,令人喜悦。”

    李旦也道:“贤婿是丰采更胜从前,请,马车里叙话。”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