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妙手生春 > 妙手生春第8部分阅读

妙手生春第8部分阅读

,杜和贴近了她的耳畔轻轻柔柔,甚至是带着几分魅惑之态地说道:“夜里拥抱就更不好了”

    这话让姚海棠原本就很红很烫的脸一下儿更红了,红得都快滴出血来,她伸出手推开了他,似嗔还怒地瞪着他说道:“没想到你也会说这样的话。”

    当然,杜和这句话至多是暧昧,绝对不到下流放肆的地步,所以姚海棠才只是似嗔还怒地瞪着他。

    很多时候,杜和是一个擅于拿捏分寸的人:“嗯,我也没想到海棠的脸能红成这样,多好看啊”

    ……

    这会儿姚海棠都不爱理他了,这家伙不正经起来还能这么不正经:“讨厌”

    这一声“讨厌”让杜和笑得分外开心,那笑声甚至在屋子里院子里回荡,驻足在院外的乔致安听了也不由得脸上有了笑:“青苗,去通传一声。”

    “是,院长。”青苗这时脸上也有笑,里边儿的情形她自然也听见了,学过功夫的人就这点儿好,听墙根都不费工夫。

    待青苗进去后,乔致安才喟叹了一句:“公子,您倒是越来越有趣了。”

    这句话是针对从前杜和总说他无趣而言的,乔致安认为自己或许真的不该来,姚海棠是个好姑娘,杜和这样的状态也很好。他们这样下去一辈子或许才是圆满的人生,而京城是不圆满的,从来没有圆满过,也从来没有人真正在京城圆满过当乔致安走时,正是漫天风雨如丝如缕的时候,姚海棠拽着杜和在云泾河的河面上钓鱼,按姚海棠的话说春季里鱼最肥嫩鲜美,杜和自然只能领着她驾了船到河上钓着。

    两人一人一个斗笠,身上披着蓑衣,杜和每看一眼总不由得摇头:“海棠,咱们非得穿成这样。”

    “你没看大家伙儿都这么穿,既暖和又淋不着雨,多好呀。”姚海棠看了四下一眼,这时候河面上还是有不少人来捞鱼的,只不过人家是网捞,她是在这儿钓这时河边上忽然有太平院的车马驶过来,姚海棠看了良久,又看了看杜和忽然想起一句诗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需归”

    这样的小风小雨自然是不需归的,倘若风浪大了,归不归?

    31.秋水剑

    春日里的时光总是来得快去得快,当云泾河满城花渐渐谢去时,姚海棠终于捱不住决定开饭馆儿了。做为一个现代人,开饭馆儿这事儿当然要有特色,当然不能和旁的食肆相同。

    想来想去,她差点儿决定弄个西式快餐店,后来一想那可是垃圾食品,会害了一代人的,赶紧把这念头打消了。这老祖宗的吃喝精髓还没体现出来,就尽想着崇洋媚外了。

    其实姚海棠是一个对食物很执着的人,就算是青苗来了,她也坚持自己下厨,就像杜和说的,当做出来的食物被人品尝,看着人有满足感时她很快乐,并且非常有成就感。

    她是个很简单的人,并不是说她不会剖析一些复杂的事儿,而是她更乐意这么简单的活着。有句话说难得糊涂,在她这儿就是幸而简单。

    “海棠,你真决定开食肆?”杜和不知道为什么,有点不太希望她真的全身心扑到吃这个字上边儿去。

    “啊,上一趟街被人问百八十回,我烦了,开个食肆堵堵他们的嘴。唉呀,别拿这样的眼神看我,我知道在固有的观念里,从商是最底层的谋生手段,尤其是个姑娘家更加不妥当。所以,杜和啊,一切就交给你了。”按姚海棠的想法儿,她可不想做佟湘玉或金镶玉那样的女老板。

    一听说交给他,杜和就愣了愣然后说:“我就会生火,不会做菜。”

    看他这有点儿傻愣的模样,姚海棠一时兴起也伸出手指戳了戳他的眉心,说道:“真笨,找厨子就是了,菜谱从我这里出,让他们过一段儿来学就是了。不过,这厨子得可靠,要不然学了就跑了,那我可就操心了。”

    当姚海棠纤细的手指在阳光下如葱段儿,轻轻地点在他眉心时,那如同雨点儿一般的感觉让他有些出神。过后便伸手握住了姚海棠的手掌,声音不由得有些干涩:“好,这事儿我来办,你只管歇着。”

    这会儿青苗正在一边修剪枝叶,一看这场面不由得直摇头:“这就叫只卿一言,碧落黄泉,杜公子真是冲动啊,海棠真是好命啊”

    但是杜和能这么凡事亲力亲为吗,到最后杜和喊了一声:“青苗,找厨子的事交给你了,我相信你的眼神。”

    ……

    在心里叹了口气,青苗终于意识到,杜和不是冲动,杜和是相信有人可以用,所以答得满不在乎初夏时节动念要开食肆,至夏中时食肆已经初具规模,杜和就问姚海棠这食肆要取个什么名字,姚海棠想了很久说:“天然居,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你看怎么样?”

    “心思极巧妙,海棠这脑子里果然有点儿东西。”杜和笑道。

    当这对联儿和牌匾最终挂上要开张了时,姚海棠决定用铜编钟做开张庆典,做为一个现代人花篮、剪彩什么的当然不能少。庆典上她还撺掇着杜和去敲编钟,因为她觉得杜和敲编钟才真正能叫赏心悦目。

    虽然杜和觉得姚海棠的提议太出格,可是压不住她娇声相请。

    一切,便就是从这场赏心悦目开始的,当时祭天敲编钟的只是礼官,一来不熟,二来也匠气得很。可杜和敲得编钟出来,从第一个音儿开始到最后一个音,场中一直是肃静的。

    每一个人,哪怕大多是不懂得音律的人,也都听得如痴如醉。姚海棠看着这场面,还颇有些奇怪:“咦,这么安静,大家伙儿怎么跟都晓通音律似的,一个个听得这么入迷。”

    “是乐器”在不远处的陈荣这么说了一句。

    要是姚海棠在肯定得反问他一句:“本身就是乐器,要不然你以为是什么。”

    “头儿,司珍坊怎么舍得把她放出来,这怎么也是得当宝贝一样供着的主儿啊”

    于是陈荣瞪了身边的人一眼说:“我怎么知道,听说是言行云让她放还的,这话要是在京城我还能问问言公子去,这么个犄角旮旯里你让我上哪儿找答案去。”

    “头儿,这似乎能安抚人心?”

    “乐器可生可杀,这东西要是弄到战场上去,鼓舞士气之类的可太有用了。”

    然后陈荣就被反驳了:“敌军也会听到的,我倒觉得应该运回京城去。”

    陈荣一想,这正说到了点子上啊,于是赞赏地看了眼下属说:“不错,脑子变活泛了。既然你脑子活泛,你回头去跟海棠姑娘说,买下这铜编钟。”

    “啊……”

    “啊什么啊,这事就交给你了,办不好别回来见我。”说罢陈荣就起身了。

    其实跟姚海棠买这铜编钟,她不知道多高兴,这意味着“艺术”也有人欣赏了,这让她觉得自己不再是个培养吃货的基本上是成本价儿加个人工姚海棠就把编钟卖给了太平院来人,在她印象里,这玩艺儿吧也就能摆着镇镇场面,真没什么大用途。

    而杜和呢,一直知道姚海棠不怎么把自己做出来的东西当回事,他觉得这样挺好,这极符合他所欣赏的行事风格,他坚定地认为姚海棠就是那山崩海啸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因而当然不会跟姚海棠说她这东西有什么样的价值。

    “你又要带船出去啊,一路顺风顺水早点回来,我等你。”姚海棠多少有点舍不得,正当是浓情蜜意,又是天然居新开张,场面热闹又火爆,她从开始数银子数到兴奋无比,到现在已经不怎么关心帐面上的流水了。

    揉了揉姚海棠的头发,杜和说:“几天就回,你要是出门上街,千万带着青苗知道吗?我不在云泾河的时候,有什么事儿多跟陈荣说,他虽然有时候要犯浑,但在云泾河总能压得住场面。”

    点头应了一声,姚海棠说:“好,对了,我有东西给你。”

    说完姚海棠就蹦到屋里去了,出来时物上捧的是一把剑,剑套上是东朝司水的神明,据说只有有司水神君傍身在水上是绝对不会出事的。姚海棠这些日子背着杜和做出来,就是为了这时候给他个意外惊喜。

    可是杜和一点儿也不意外,只是笑着看着她说:“我还在想你打算什么时候把它给我”

    ……

    原来早被看破了,她真是个傻不拉叽的,只怕是人尽皆知了的事儿吧,她还特高兴的认为是个只有自己知道的秘密。没好气地瘪着嘴,瞪着杜和说道:“你就不能当不知道。”

    逗弄起来这么有感觉,怎么舍得放着大好的机会不用呢,杜和笑着抽出剑一看,剑柄上有“秋水”两个字:“秋水,为什么要叫秋水?”

    “春对秋,上一把既然叫春雨,这把就叫秋水。”其实她就是想起了一句“秋水无尘”,于是就顺手在剑上刻了秋水两个字。

    “那以后得打齐四把,把春夏秋冬制齐了。”杜和笑言之中就带着这把剑上了船,看着姚海棠在码头上朝他挥手时,杜和忽然有种离别之感,从前他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感觉。

    紧握着秋水剑,杜和稳了稳心神,或许只是错觉,他这么告诉自己。

    然而这一去,杜和却遇上了事儿,也就再没能回云泾河去。跑船的人比预定的时间晚回了十余天,但是等船工们都下来了,姚海棠久等不见杜和就问道:“你们回来了,怎么不见杜和?”

    这时船工们互看了一眼,最后有人上前一步说:“东家他不见了……”

    “胡说什么。”姚海棠下意识地就说了这么句话。

    只听得那人道:“那天风浪大,东家坐的船和另一条船撞在了一块儿,浪把好几个人都卷走了,东家也是惯来的好水性,可是我们水性不好的人都起来了,偏偏不见东家。我们马上就去通传了水运司,水运司和东家打了几回交道倒是尽心尽力地捞了搜了,沿着河面上下都看过了,却还是没找着东家……”

    “水运司现在还在找东家,这都好些天了就算是……也该起来了。”这话是想说就算是溺水身亡了也应该浮出水面来了。

    可是姚海棠怎么也觉得这不像是真的,所以瞪着船工们说道:“我才不信你们,又是杜和让你们合着伙儿玩笑是不是,这不好玩。”

    “姚姑娘,我们怎么敢拿这样的事儿哄你”

    这时陈荣忽然领着太平院的马车驶了过来,姚海棠一看急忙上前去拦下了太平院的马车,然而她刚想说什么陈荣就抢在前头开口了:“姚姑娘,我现在没工夫跟你说什么事儿,四公子发了信儿来,让我们太平院有一个是一个都去平江城寻他,四公子发了话儿,我们可不敢耽搁半分。您得知道四公子是个多么可怕的人,去晚一步我就见不着明儿的太阳了。”

    其实陈荣已经知道了杜和在河面上失踪的消息,要是他们那位四公子不找麻烦,他当然愿意帮忙找去,但有四公子在前,他还真不敢多耽误“姚姑娘,我一定给你去水运司好好打声招呼,让他们好好给你找。”说完陈荣就上了太平院的马车,头也不回的走了。

    留下姚海棠在原地老觉得事情很荒唐,她当然不会相信在水里跟回了家一样的杜和会出事,她唯一担心的是杜和的家人找来了,把他不声不息地带了回去。

    强势的杜和肯定会有更强势的家人,姚海棠坚信这一点

    32.四公子

    平江城是四河交汇口的其中一个城池,相对其他城池来说,平江城最为繁华而且相对更安稳一些,毕竟平江城地势比较高,而其它几座城池一逢到夏天就得淹水。

    当陈荣领着太平院的人到平江城时,他们那位四公子正高坐在太平院里捧着柄剑出神,陈荣见了立马拜倒了:“属下见过四公子。”

    只见产那位四公子不言不语也不看陈荣一眼,端坐在那儿便如同他手里那柄剑一样光芒照人。陈荣也不敢多言语,要知道他从前就是多话惹了是非,现在哪还敢多一句半句嘴。

    半晌半晌的,直到陈荣后脑勺都发凉了,四公子才道:“陈荣,你跟了我几年?”

    看情况不太对劲儿,陈荣虽然没跟上十年八年,可也知道四公子这话一旦问出来了,十成十是有什么事儿:“回公子,三年。”

    只见四公子点了点头,把剑“唰”地一下归于剑鞘之中,然后看着陈荣似笑非笑地道:“嗯,三年零四个月十九天,把你放到云泾河待得惯吗?”

    惯……比起京城来,还是云泾河好,土皇帝比走狗强不知道多少倍:“回公子,惯。”

    “知道为什么叫你来吗?”四公子眼也不动地看着陈荣。

    这时陈荣终于知道自己不想回京城的理由了,京城里是官更高禄更厚,可是四公子这样的人不是一个两个……是一群,他侍候不起:“公子,您有什么事儿就直说吧,属下向来是个脑筋转不得弯的,这您也知道。”

    “我要回京去,但有些细枝末节还没处理干净,我也知道你不愿意回京去,你留在这扫尾。平江城这段时间你也得看着,我让刘常去找小九去了,你多注意些。”四公子说完了话,这才扶起陈荣,看着他一笑道:“你这脑筋果然转不过弯来,不让你起就不起,从前可没这么好的规矩”

    听完后长出了一口气,陈荣心想:咱公子还是这么体贴啊,扫尾的事儿比找九公子轻松,比回京城安省:“是,谨遵公子吩咐。”

    可是陈荣高兴得太早了,他们这四公子一向来是给人俩大甜枣再狠捞一棍子的主儿,于是便听得四公子挥了挥手说道:“先别高兴,还有一件事需要你去办。”

    又长出了一口气,刚才是高兴这次是叹息来的,陈荣就知道没这么轻松的事儿:“但凭公子吩咐。”

    “为迷尘剑所伤后这一年多,所有的事情我都没有印象,你必需想尽方法把事情查明白。就说这秋水剑吧,肯定是这一年多里谁给我的,可是我记不起是谁给的。”虽然没有印象,但他能感觉得出来,这一年多的记忆里有对他而言很重要的东西在。

    ……

    这可麻烦了,陈荣接着这么个差事,除了想哭外一点儿旁的心思都没有了:“是,属下必定竭尽全力”

    他这话一说完又见杜和失笑,不过这笑一点也不让陈荣觉得是愉悦,只笑得人汗毛根要直立:“你说竭尽全力就像是说,实在没找着的话也不的事,毕竟没有一点线索。”

    好么,这一年多不见消息一出现更体察人心了,陈荣低头道:“要不您把秋水剑留给我,怎么说这剑也算是线索。”

    却见四公子把剑往怀里一揣说:“查你的事去,别惦记我的东西。”

    又要查事吧,又不给线索,这分明就是姚海棠那天说的一句话:“公子,您这是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

    然后四公子就皱眉了,因为这句话听着很耳熟:“对,你可以这么想”

    糟了,公子这一年多没消息没记忆,肯定是被哪个无赖给带坏了,从前公子没这么无赖的,陈荣在心里默默地想着。

    想完后陈荣忽然又一乐,心说:“京城的诸位啊,我在这里替你们默哀,这样的公子估摸着你们很难想出主意来对付,你们这一年多来在京里掀风掀浪,紧等着公子回去收拾你们吧”

    这么一想吧,陈荣又觉得自己应该回京城去,这么好看的戏不看可惜了。

    四公子转身进了内院后,陈荣身边就有人不太明白地问:“这真是咱们那位公子?”

    “可不是么”这位公子么,姓杜名敬璋字四和,因为行四,人们惯称的是四公子。

    然后大家得出结论:“真不是一般人。”

    “屁话,谁要跟我说四公子是一般人我给丫一大嘴巴子,这么一个魔到妖的人能是一般人吗?”陈荣想起往事不由得愤愤然了。

    出了太平院后过两条街就是水运司门口,陈荣想了想说:“进去打个招呼,就跟他们说,失踪的那个杜东家好好找,活要见人死……啊呸,要是让海棠姑娘知道非跟我拼命不可。就跟他们说,这人是太平院的,一定得好好找。”

    属下应了声然后就进去了,陈荣这时心想,说不定四公子见了杜和才会知道啥叫双雄相会,杜和不也是个魔到妖的,云泾河他都不敢走,他偏偏还能把人带着来回无事而这时那魔到妖的非一般人依旧在屋里捧着剑沉思,他总觉得这把剑和这他记不起的这一年多有很大的关系,其实按理来说他应该把这柄剑给陈荣,这样才好查事,可是他却莫明地有一丝不舍。

    不舍

    把剑挂了起来,杜敬璋看了几眼后伏于案前写了几封书信,写信时眼神自然是冷厉的,写完书信后封起来时眼角扫到了秋水剑,顿时间眼神又柔和了起来。

    杜敬璋能很明显地感觉到自己情绪的变化,这情绪的变化只能说明一件事,这柄秋水剑很重要。

    他即擅于剖析别人,也擅长于剖析自己,比起剖析别人来,杜敬璋更喜欢剖析自己,从不断剖析自己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缺点所在:“缺点?”

    “秋水,我既然为迷尘剑所伤,按理来说没有任何器师能解症。”这么一想,杜敬璋取下了墙上挂着的秋水剑,剑身上的司水神君唯妙唯肖,剑上的花纹既奇妙且带着百般灵气。

    “秋水,秋水……”杜敬璋重复着这两个字很多回后忽然想起来:“藏天地污垢,洗世上尘埃,世间极垢极净者唯水也……秋水无尘,原来迷尘剑的伤是秋水剑所破,制秋水剑的器师不简单啊”

    秋水既无尘,秋水亦无痕,这就是他丢失了这一年多记忆的原因所在,只是不知道这器师是不是有意而为之。

    忽然间?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