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美玉天成 > 美玉天成第5部分阅读

美玉天成第5部分阅读

近,偶尔来回一趟还行,终究是不方便。何况宋家没落一段日子了,宋潜在临安城中又不认识什么人物,贸然前去书院和人家往来,也不妥当。

    “小玉,我琢磨着,把这院子卖了,把家搬到临安去。”宋潜说的话,把小玉惊得瞪大了眼睛。

    卖祖宅?

    自打上回宋潜说了卖宅子的事情,小玉就在估量着这件事的可行性。对于现代人而言,买卖房子那是多么常见的事情啊,后世的炒房团更是一天之中就买进卖出不知多少套房子,谁也不会把房子当成是万年基业。房子,在现代人眼里,也不过是一件财产。

    可是对于古人来说,祖宅是他们的根,宋家老爷要到福建去做官,都没把这座房子卖掉,也幸亏如此,宋潜如今才有瓦遮头。现在宋潜却想把祖宅卖掉,可见他下了极大的决心要搬到临安去,想要好好做出一番事业来。

    听宋潜说临安生活不比乡下,没个几百贯钱是置办不了一头家的,不卖宅子,他没办法撑起这份家业。

    其实,小玉对搬家没什么意见,从乡下进城,在她来说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上街方便了嘛!但看着宋潜这两天有些忧郁的表情,不知怎的,她高兴不起来。

    他们“成亲”以后,宋潜脸上总挂着和煦的笑容,而且随着病情减弱,他的笑容越来越开朗,小玉也替他感到很开心,两个人每天说说笑笑,日子倒不难过。现在宋潜不高兴,小玉也笑不出来。

    “夫人,真的要把蜂蜜涂到脸上去呀?”惠娘心疼的看着小玉调药膏。

    “是呀,为了让老爷早日好起来,多花些银子也值得了。”小玉手下不停,努力的捣着葱白。

    这个方子很简单,就是买来适量葱白,用钵子捣烂,加入一点蜂蜜调成面膜,敷在脸上,可以美白生肌,对去除宋潜的严重痘疤应该会比较有效。这一两天来,她先是让宋潜试用了一下甘草香油膏,效果还可以,虽然比较缓慢,但能看出来红红的疤印在渐渐变淡。今天换个面膜试试,交替试用,观察一下哪种更好。

    “老爷?”惠娘惊呼一声,很少看见宋潜到厨房来。

    小玉抹一下额头上的汗,看向宋潜:“天成,你怎么来了?”

    宋潜有些心疼的看着小玉,她的小脸红扑扑的,沾着几滴汗珠,头发也稍稍乱了点,他不由伸手去替她拨好发丝:“你忙什么呢?”

    小玉微笑着说“谢谢”,又说:“在给你调面膜,很有效的!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呢。”

    “我请了人来看宅子,你也出来陪我一下,好不好?”

    小玉吃了一惊,宋潜真的在进行着卖祖宅的计划了。她交代惠娘继续捣药,便净了手随宋潜走到外宅,只见一个穿团花锦袍的瘦高士绅站在院子里四处看着,身边还站了个粗矮的下人,另外一个穿着玄衣的汉子,应该是牙人之类。

    “曲先生,这是拙荆。”宋潜介绍了一下小玉,接着问那位士绅:“曲先生看这宅子可合意?”

    那士绅面相和善,看着倒不像是j猾刻薄之人,他张望了一下周围,颔首道:“不错,是座好宅子,就是年头久了些……”

    小玉恪守这年代的妇人本分,半声不出,只看着宋潜和那士绅谈论价钱,心中有一丝淡淡的惆怅。但她明白了,宋潜骨子里其实是非常果敢决断的,他此番,是壮士断腕,破釜沉舟,自绝后路,逼迫自己上进,宁可担负着败家子的罪名,也要完成自己的志向。

    相处越久,她越是看清了宋潜的真性情,他可以至柔,也能够至刚,能屈能伸,是个极有主见的男子。当初他沦落异乡,换了别人,可能就一蹶不振郁郁而死了,他却能放下少爷身段,乞讨回乡,从这件事就可看出宋潜此人性格中有着非常坚韧的一面。

    小玉心想,随他去吧,他这么做,总有他的道理!而她能做的,不过是在旁默默看着他……

    小玉突然想起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她是否要跟着他到临安去,还是趁机离开宋家?

    如果要离开,搬家实在是个好时机,这样梅家也很难知道她走的消息,只会以为她随他到别处生活去了。

    可是,真的……要走吗?

    她的心意,和两个月前刚刚嫁到宋家来的时候,渐渐的有了些不同,但她又说不出是哪里不同。

    也许,是因为人是感情的动物吧?和宋潜相处久了,彼此熟悉了,一时间要分开,当然有些不舍得的……宋潜不是说要自己陪他考省试吗?对了,陪他考完明年的省试我再走吧!

    宋家祖宅最终以六百贯钱成交。宋潜让惠娘到里正那儿买了张“定贴”,两造都签上条款,等里正等人审查通过了,便又买了一式四份的“正契”回来,交完税,盖完章,一张留下自用,一张交给曲先生,一张交给商税院,一张留县衙备案。办清这些事务,也用了大半个月的时间。趁着这段空闲,宋潜和小玉到临安看好了一处小宅子,将它买了下来。那六百贯钱不但用个精光,还得让小玉拿出她陪嫁的田契来统统卖掉,才凑够了房款。

    “夫人,临安的宅子贼贵了,就这么一处小院子,居然值那么多钱!我们在乡下那处院子比这儿大得多呢。”惠娘一边帮小玉收拾家当,一边对临安的房价大放阙词。

    “不贵不贵,那可是临安官巷里头的宅子啊!”小玉心想,如果把宋家祖宅比喻成丰台区房子,那新买的临安小院可是相当于后世的北京二环以内的豪宅了,值了呀!

    六月下旬,宋家祖宅终于交割完毕,宋家三人请了一辆牛车两顶小轿,举家入城了。

    新买的宅子,就在天街官巷后面,小玉早早就来看过了,这处院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东西厢房屋加起来也有四五间,而且天井里搭着花棚,小小巧巧,以后可以种些花草怡情,不失为一件妙事。不过,她还是有些舍不得祖宅里那一座荷塘,眼看着盛夏已至,菡萏怒放,她却没能好好欣赏就搬走了。

    和宋潜提起这桩憾事,他便笑道:“既然你爱荷花,我改日带你去那西子湖畔,看‘曲院风荷’,那荷塘连绵数里,才是真正的美景呢!”

    小玉惊喜万分,才想起,临安城中处处都是风景,一直到千年之后,还是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好多好玩的地方呢!搬来临安,也不错啊!

    她已经开始期待在临安的新生活了!

    ---------------------------------------------

    梅府。

    “老爷,老爷,有大事!”

    脸皮黄黄的朱嫂匆匆跑进梅府前厅,梅老爷正在厅里欣赏着一个半人高的瓷瓶,他虽然粗鄙,却最好附庸风雅,此时见朱嫂慌慌张张的跑来,沉下脸训斥道:“悠着点!有什么大事这等惊惶?小心别撞了我的古董,很值钱的!”他对古玩的理解就是“越值钱就越是好东西”,至于什么品相色彩,全不放在心上。

    朱嫂喘息未定,便说:“老爷,那宋家癞花子,把祖宅卖掉了,搬走啦!”

    “哦?真的?”说这话的却不是梅老爷,而是听见朱嫂大喊大叫走出来看看究竟的“圆滚滚”的梅夫人。她尖着嗓子问朱嫂:“是不是真的呀?”

    朱嫂说:“千真万确!我今天去集市里买菜,可听得那些人都在取笑宋家的败家子呢,说他连祖宗留下的这点基业也没守住,把宅子卖给了邻村的曲大老爷,和老婆两个人收拾包袱不知道搬到哪儿去住了!”

    梅老爷有些疑惑:“咱家给的嫁妆不少啊,怎么就沦落到卖祖宅了?”

    梅夫人冷冷一笑:“小玉那丫头,没见过几个钱的,估计把嫁妆死死捂着呢!那癞花子看病吃药,哪样不花钱?不卖宅子,他喝西北风呀?”

    “不对啊,夫人,”朱嫂又说,“我听说,小玉连咱们给她陪嫁的那些田地也都卖掉了!”

    梅老爷和夫人对视一眼,不得其解,只能想到说宋潜病重,花销太大,所以才连小玉的嫁妆也给卖了。

    “管他呢,反正这下子可好了,癞花子不知去向,我那如花似玉的宝贝女儿,保管不会落入火坑里头了。我说,女儿也不小了,你可要好好给她寻摸个人家呀!”梅夫人爱女心切,急急催促丈夫。

    梅老爷胸有成竹的笑道:“怕什么?明年开春,就是省试,那时多的是少年英才,我们这偌大家业,还怕寻不到一个好女婿?”

    梅夫人一想到未来的美好前景,本来就小的眼睛,更是笑得眯成了一条线。

    第二十章:竹林书院

    “好热!”小玉拿着汗巾子不停的抹着额上的汗珠。

    今日惠娘留在家中操持,宋潜带上小玉出了门,到西湖边上的竹林书院去拜访那儿的山长周明庵老先生。这位周老夫子是穆允河的学兄,宋潜离家前去过穆府一趟,穆允河亲手给他写了封信让他带给周老夫子,这样宋潜才有了进入临安学界的敲门砖。

    他们一大早就出了门,小玉为了要看看临安风光,西子湖景,特地没让请轿子,而是自己撑着把小伞就出来了。临安果然名不虚传,处处美景,小玉看得目不暇接,喜不自胜,宋潜虽然早来过无数次,但这次有美相伴,感觉顿时不同,神清气爽,连脚步都松快许多。

    自从小玉每天带领他做早间体操,宋潜的身体渐渐好了很多,已经不再是原来那副痨病鬼的模样了。脸上的疤痕虽说还在,但经过小玉的调理,正在慢慢的好转中,再也没了原来那种骇人的模样。宋潜知道这一切都是小玉给自己带来的,所以他才更要振作起来,成就功业,让小玉心甘情愿的当他真真正正的妻子。

    “要不要在凉棚那儿休息一会,喝口茶水?”宋潜看小玉有些劳累,体贴的问。远处正好有处凉棚,一对老夫妇在那卖茶鬻水,招呼过往游客。

    “也好!”小玉点头微笑,两人在凉棚里寻了个位子,点了壶茶水喝起来。

    小玉闻着杯中清茶的微香,满足的闭上眼睛,好好品味这一口甘润的清露。好喝啊!怪不得人家说,什么东西最好吃?肚子饿了什么都好吃;什么东西最好喝?嗓子渴了什么都好喝!不过这路边茶摊的茶比起后世茶楼那些贵货来还是高出不止一筹,小玉想起自己以前吃快餐时餐厅给配的那些大叶茶,唉,那些东西也好意思叫茶水!

    凉棚很小,只有两三个小桌子,此刻除了他们之外也只有一桌客人。小玉随意看了一眼,倒有些愣住了,好清俊的书生!

    那一桌坐了个美貌少年,唇红齿白,丰姿神秀,穿着身浅白儒衫,扎了个包头,手上正在摇一把绢面扇子。小玉心中暗暗赞叹,果然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啊,苏杭的帅哥怎么一个比一个好看?那天见到的医生戚之问就已经算貌若潘安了,但和现在这个少年书生一比,还是略略逊色。那书生身边跟了个小小童子,也长得粉雕玉琢,讨人喜欢,这一主一仆实在是养眼得很!

    宋潜低头喝茶,还没发现小玉看帅哥看得出神,反而那书生却感受到了小玉灼热的视线,居然脸上微微泛起红霞,倒害得小玉也不好意思了。拜托,帅哥,我看看而已,你不要把我当女色魔啊!

    “天成,咱快到西湖了吧?”小玉见人家被她看得脸红,她只好和宋潜说话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

    “快了,再走一会就到。西湖美景天下知,你可算是有眼福了。”宋潜看小玉杯中已干,又提壶为她满上,催她再喝两口。

    “那竹林书院离西湖远不?是不是还要走很久啊?”小玉过去都是以车代步,走路功夫可比不上古人。

    “不远,就在曲院风荷附近,我带你看了荷花,就正好能去拜访周老先生。”

    邻桌的少年听到“竹林书院”四字,微感诧异的看了他们两人一眼,见宋潜是书生打扮,旋即释然。乃至听到宋潜要去拜访周老先生,又忍不住往这桌多看两眼,宋潜和小玉却未曾察觉,只顾自己说话。

    “这位周老先生你可见过?”

    “虽然还未见过,但神往已久,家父在日,也常常提到他饱读诗书,人品出众,是位士林领袖。他所开办的竹林书院,可是江南闻名的大书院,许多当朝名宦都曾是此院生员,也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的一位长辈了。穆世叔特地叫我去拜访他,也是希望我能够得到他老人家的一些指点,以使我学业有所精进。”

    小玉身为曾经的教育工作者,对这位同行产生了一些好奇。同样是教书,人家可是教出了境界教出了风格教出了水平啊,得好好看看这所传说中的名校竹林书院是个什么模样才是!不过为何叫竹林书院,难道这书院建在一片竹林之中?

    一时间,小玉的脑海浮现出了老谋子的《十面埋伏》、李安的《卧虎藏龙》、徐老克的《青蛇》,还有观世音菩萨那一片片的紫竹林……

    问了宋潜,才知道根本没这回事,竹林书院的周围就是大片大片的荷塘,竹子有是有,离竹林可是远得很呢。

    “啊?那不是挂羊头卖狗肉,它干嘛不叫莲花书院啊。”小玉脑中的电影片段哗啦啦碎成一片,这不是虚假广告嘛!

    宋潜说:“我也不知为何周老先生要为其起名为‘竹林’,也许他欣赏魏晋时阮籍嵇康七子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便将书院以此命名吧!”

    阮籍、嵇康、刘伶等“竹林七贤”的故事,中文系毕业的小玉不会不知道,将宋潜的话细细一想,倒也有理,若真是如此,那这位周老先生,确是一位“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脱俗之人了。

    邻桌少年听得宋潜这么一说,又频频向他们望来,这下小玉却看到了,她不禁回望过去,难道这帅哥也是要去竹林书院的?

    “小玉,休息好了吗?”宋潜问。

    “哦,好了好了,我们走吧。”小玉最后饱餐了一下帅哥的“秀色”,起身随着宋潜离开。

    二人不久便到了西湖边上,走上苏堤,小玉深深的为这里美妙的景色倾倒了,脚步不禁慢了下来。宋潜边行边说:“人称西湖周围三十余里,自古迄今,号为绝景,对于西湖这个人间仙境,古来不知多少文人马蚤客留下了汗牛充栋的诗篇。”

    “我可不知道别人写的,我就记得苏学士那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小玉笑道。

    其实小玉脑子里关于西湖的名篇着实不少,不过要装文盲就得装的像样点,这才敬业嘛。像什么“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清秋”,“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放棹西湖月满衣,千山晕碧秋烟微”……以前没到西湖的时候,以为是文人墨客们写的夸大之词,如今真真正正走在水光潋滟的西湖边,才感觉到这里的许多美景是文字无力表述的,实在太美了!

    一路上,宋潜为小玉指点说那是“平湖秋月”,这是“断桥残雪”还有“雷峰夕照”、“花港观鱼”、“南屏晚钟”等等,把小玉看的是惊喜不断,流连忘返。西湖不但有诗情画意、阳春白雪的高雅,如画舫轻舸,台榭亭阁,它周围还有许多普通人喜闻乐见的游艺活动,如吹弹、舞拍、杂剧、搓弄、胜花、投壶、花弹、杂艺、散耍、讴唱等等,不可胜数,宋潜告诉她,那些都统统称为“赶趁人”,全是来给游客们表演的。整个西湖就像一个大舞台,人们可以在这里尽情的挥洒,不同阶层、不同身份、不同文化的人都能在这儿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走了半日,终于到了“曲院风荷”,那“曲院”原是南宋朝廷开设的酿酒作坊,濒临西湖湖岸,近岸湖面养殖荷花,和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处飘逸,令人不饮亦醉。几十亩中荷塘中栽培了上百个品种的荷花,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蒂莲等等不一而足,远远望去,莲叶田田,菡萏妖娆。

    “从这座小桥过去,就是竹林书院的大门啦!”宋潜引着小玉往前走,小玉刚换了个手撑伞,不经意的又看到了刚才那个俊俏书生在他们身后不远处走着。果然是同路人!

    那书生赶急两步,走上前来冲宋潜做了个揖,说:“兄台是去往竹林书院吗?”

    宋潜一愣,不过迅速回礼道:“正是。”

    “小可正是竹林书院的学生,如不嫌冒昧,就由我为二位带路,如何?”少年书生声音清脆,小玉看他面嫩,心想估计这孩子还没到变声期吧?怪不得刚才他一直盯着咱们看,原来是那儿的学生。

    当下宋潜与书生互通了姓名,那书生自称周嘉,宋潜问他表字,他略迟疑了一会,才回答说未及弱冠,不曾有字。宋潜两人随着周嘉主仆走过小桥,果然没几步就来到了竹林书院门前。

    小玉没想到,古代的学校是这个样子的。这也叫学校?分明是公园嘛!

    竹林书院外立山门,并无围墙,一入门内,是一个不小的空旷广场,杂植花木,间以假山,广场正对过去就是一间大厅,往两边各为房舍,估计就是书院的教室。小玉暗想,古代的学生,真享受啊,能在这么好的环境里读书,太幸福了。想起自己原来工作的那所高中,树木的数量是十只手指能数完,杂草都不多半根,怪不得现代人都近视呢,读书读累了又不能看看绿色,眼睛能好吗?

    第二十一章:书院山长

    “周兄,能否代为通报周山长一声,就说穆允河穆学士的侄儿来拜访他老人家。”

    周嘉轻笑一声,说:“不用不用,你随我来就是了,周山长没那么多规矩,他这个人,很随意的。”

    宋潜也不是那种婆妈的人,既然周嘉这样说了,便从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