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锦年 > 锦年第4部分阅读

锦年第4部分阅读

没有用的。

    刘媛找过老师,老师也在班上说过这事。不过,事情照样发生。而她,却再没找过老师。后来,她渐渐的不再带东西上学校了。有时,她带了,但她会主动拿出来跟其他女孩子一起分享。

    男孩子们没了这项乐趣,却没就此罢休。那时候上学,一块橡皮都是稀罕物。班里的大多数孩子都只有铅笔头上本身带的一块小橡皮。刘媛却是有额外的橡皮,甚至连铅笔刀都有。橡皮是动物的样子,铅笔刀是那种转的,这些,在孩子们眼中都是新奇好玩的东西。

    于是,每次下课,刘媛的身边,总会有许多人。他们又或者她们,总是会找各种理由来借用橡皮或者借用铅笔刀。

    班里的小霸王可不会借,他们还是用老套的办法。要么偷偷的拿走,再偷偷的送回去,要么便是一去不复还。

    刘媛后来在班里变的很沉默,对男孩子们也格外抗拒。或许,在她的印象里,男孩子都变成坏蛋了。

    赵亦中刚开始时是一种看热闹的心态,后来他觉得那几个男生实在太坏了。可让他直面班里的小霸王,他却是不敢的。他是个好孩子,爸爸妈妈不让他跟同学打架,他也从来没跟别人打过架。其实,他根本就不会打架,他从内心里就惧怕这件事。但他记住了那几个男孩子的名字。

    在赵亦中的意识里,他觉得他只要学习学好了,就能对付他们了。这种意识的产生,不知道是不是与爸爸妈妈的教育有关。赵亦中只觉得,在爸爸妈妈的话里,学习好是一件很厉害的事情。

    赵亦中看着刘媛倒霉,被男孩子欺负,其实心里也隐隐有一丝高兴存在的。每次考试都被她压一头,想要考过她就要付出很多努力,这个时候她被欺负,赵亦中隐隐觉得,这就像自己考过了她一样。只是这丝还没来得及绽放的高兴,很快就被刘媛被欺负这件事给浇灭了。

    那几个小霸王做的太过分,这让赵亦中对刘媛起了同情之心。他终于不再沉默。有时候下了课,赵亦中便会先向刘媛请教问题,以此为理由,让刘媛不再离开她的座位。这样,那几个男孩子便不会再拿走她的东西。可刘媛不可能每次下课都不出去,到了这时,赵亦中便会向她借用橡皮,然后一屁股坐在她的位子上,慢慢的耗时间。等她回来后,赵亦中再起身离开。

    这期间,如果小霸王们过来拿东西,赵亦中便会理直气壮的告诉他们,自己正在用,不能借给他们。赵亦中说这话时,心里是不害怕的。在他的意识里,自己做的事是有理有据的,而只要有理,赵亦中就觉得这件事是对的,他就认为其他人不敢把他怎么样。

    这就是小孩子的心思,他们的世界没有那么多为什么,也没有所谓的逻辑存在。他们觉得对,那就是对,你要是问他为什么,他给你的答案很可能会让你莫名其妙。

    赵亦中在那个时候,还没有给老师打小报告的概念。他周围的同学们,也压根没有这种东西。所以,在此时,赵亦中选择了在大人看起来最危险的做法。然而,这种做法,却成功的阻止了小霸王们的行动。而小霸王们没有向赵亦中动手,可能是因为他们觉得,赵亦中是老师眼中的好孩子,而且学习又那么好,他不是他们能对付的人。

    女孩子的心思,男孩你别猜。小孩子的世界,你不懂。

    刘媛和赵亦中是同一组的队员。这个组,就是值ri生组。组长,除了帮老师收作业,帮助组员提高成绩外,最重要的是在打扫卫生的时候能干。在二年级那个时候,收作业是最常用的,提高成绩是理想目标,打扫卫生是最重要的,赵亦中理所当然的成了这个小组的组长。

    班里一共六个组,当初分组的时候,是一排一个组,这也是大多数小学老师分组的习惯。教室不大,刚好三排桌子,每张桌子两个人,正好六个组。每次放学,都会留下一个组打扫卫生。至于为何现在刘媛坐到了赵亦中的右侧,当然是后来老师调位了。

    班里人数不多,不到四十个人,有些组六个人,有些组七个人。赵亦中这组正好六个人。刚开始的时候,大家的习惯都是一人负责一排,中间的走道,组长来打扫。后来,刘媛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赵亦中就觉得,不应该再让她留下来打扫卫生。

    或许赵亦中觉得,她应该赶快回家,回到妈妈的怀抱。或许赵亦中觉得,她留下来可能又会被小霸王欺负。又或许,是因为一些连赵亦中都不知道的事情。

    赵亦中主动承担了刘媛的任务。本来,每次打扫卫生都是赵亦中撒水,收板凳,放板凳,倒垃圾。帮刘媛打扫,也只是扫扫地而已。一次两次,还可以,时间久了,其他组员当然有意见。

    也不知道赵亦中是真傻还是假傻,别人有意见,他便也答应帮别人打扫。直到有一次,整个组只剩下他一个人。赵亦中这时才意识到情况有些不对,到了下一次值ri,赵亦中将那四个人都留下了。争执到最后,赵亦中以组长的架势告诉他们,要么每人负责一次,要么你们跟我一起干。

    最终,他们还是选择了一起干。只不过,这其中依然不包括刘媛。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二年级结束。

    暑假回来后的那个秋初的早上,校长讲完了话,接下来便是公布每个年级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的名单。

    台上的老师一个年级一个年级的念,台下的赵亦中紧张的听着。过了一会后,赵亦中终于听到了那个名字。

    刘媛:197分,赵亦中:196分……

    后面还有什么,赵亦中没有听到。他只知道这次考试,又没考过她,而且这次还输的好冤枉,竟然只差一分。赵亦中感觉好沮丧,有一种是不是自己真的不如她的感觉升了起来。

    秋初的风吹了起来,cāo场上刚刚洒下的炉灰随风飞扬,没有草皮覆盖的地面刮起一层黄sè的泥土,有什么东西落尽了赵亦中眯着的眼睛中。

    赵亦中急忙低下头,使劲挤了挤眼睛,用手搓了搓,有什么东西从眼睛里流了出来。

    就在这时,赵亦中忽然听到身边的同学议论了起来。

    “刘媛转学了?”

    “转到哪了?”

    “你们谁知道?”有人问道。

    “不知道。”

    “你不是跟她是好朋友吗,你知道吗?”有女生低声说道。

    “好像是去县城了吧。”

    “去县城了?”

    “哎呀,她可真好。”

    “是啊,我还没去过县城呢。”有女生说道。

    “你们谁去过县城?”

    “听说县城有个公园呢,里面可好玩了。”有人兴奋的说道。

    “是吗是吗?都有什么好玩的?”

    ……

    赵亦中没有问,也没有参与讨论。他不想知道那个公园有什么好玩的,也不想知道那是谁说的。

    他只记得:有一个女孩子,长得很秀气,一双大大的亮亮的眼睛仿佛会说话,她是班里最漂亮的,脾气也很好,还会跟人分享好吃的好玩的,而且她学习也很好……

    赵亦中并没有因为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走了而高兴,反而整个人莫名失落了起来。得到她转学的消息的那一刻,赵亦中感觉身上好像少了什么东西似得。

    想抓却不知道抓什么,想留又不知道留什么,一股难言的情绪盘旋在赵亦中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

    ;

    第二卷 第六章 长发烦忧 (上)

    97年,赵亦中家里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一年,爸爸妈妈当初盖房子借的钱终于还干净,而且还有了不少的存款。也就在这年夏天,爸爸妈妈决定要翻新下房子。

    当年盖房子时,钱太紧巴了,用料省,用的料也不是很好。比如,原来的水泥地,早就变的坑坑洼洼了起来。原来的白sè石灰墙,此时早已掉sè,或者露出了内里的泥土。最重要的是屋里的天棚很差劲。当初就是用了一层蛇皮袋子挡住了屋梁,然后在蛇皮袋子上刷上一层石灰粉。

    这次整修房子,这些地方都是重点要照顾的。墙面要重新刷一下,天鹏也要重新整一下,地面更是要重新修葺。除此之外,整个家里的布置没有多大的变化。令赵亦中和二姐最兴奋的,当属爸爸买的那个三连坐的沙发。这可是个新鲜玩意,坐在上面软软的,两人坐在上面,忍不住便蹲蹲跳跳的,体验那种弹簧床的感觉。

    不过,两人没高兴多久,便被爸爸和妈妈说了一顿。爸爸和妈妈严肃的告诉他们,不能在上面蹦跳,要不然,这沙发就坏了。见两人一副不信的样子,妈妈就过去指给他们看,“你们看,要是蹲的太厉害了,这沙发就弹不起来了,到时候,你们就不能再坐在上面了。”

    两人听后,面sè大惊,这要是坏了,可就真捞不着坐这么舒服的地方了。以后的ri子里,姐弟俩再也没在上面乱蹦乱跳。每次坐下,都小心翼翼,唯恐这一屁股坐下去,它再也弹不起来。

    这一年,赵亦中也开始留长发。理发师管这发型叫分头。理发师是太平乡首屈一指的人物,在赵亦中的记忆里,每次去她那里,都会有很多人在等着。尤其是过年前那段时间,有些人更是天没亮就等在那里,到了晚上十点多,店里依然亮着灯。赵亦中记得,爸爸都是在晚上十点过后,才回去理。不过,即使这时候去了,爸爸也依然还要排队。

    赵亦中对发型没有什么概念,也不知道什么叫帅,什么叫好看。反正妈妈说好看那就是好看,妈妈说帅,那自己就是帅的。

    至于为什么要留这么个发型,赵亦中也不知道确切答案。他只记得,自己那时候很害怕理发。再小的时候,自己是怎么理的,赵亦中全然没有记忆。只记得,上小学了,有一次和妈妈去理发,妈妈理完了,突然对他说:“龙龙,你也理理。”

    这一下,赵亦中不干了。说好是妈妈理的,怎么又要给自己理。自己这还没准备好呢。

    妈妈说:“你看你头发都这么长了,不理不好看。”

    赵亦中却不听话,他开始发脾气了。拉着妈妈就往外走,妈妈劝了几句不听,赵亦中见妈妈坚持,咧开嘴便大声哭了起来。他突然觉得,这样的妈妈好像不爱自己了,赵亦中心中的安全感突然就消失了。

    妈妈无奈,最后只好急忙付了钱,就带着赵亦中回了家。出了门,赵亦中依然在哭,不过看到妈妈不再强迫自己,赵亦中的哭声慢慢的也小了许多。不过,赵亦中却不想走路了,他要妈妈抱着自己走。

    妈妈看了眼儿子,心中有些疼惜,便将他抱了起来。妈妈边走边说:“好了,不许哭了,现在在大街上,你这么哭,让人家看见,别人会笑话你的。万一让你同学看见了,他们也要笑话你的。好了,别哭了。”

    赵亦中听了这话,果真很快就不哭了。他紧紧的趴在妈妈的身上,搂着妈妈的脖子,也不知道是害羞还是真的怕人家笑话,赵亦中一时间把头埋在了妈妈的肩膀上。

    妈妈好像早就料到了一般,拍了拍儿子的背,然后就跟儿子聊起天来。一会儿说,你看,那边还有麻雀呢,一会儿又道,你看看那个,是不是你的同学。妈妈尽量把一些常见的东西,用一种惊喜的腔调表述出来,以期能转移自己儿子的注意力。

    不过,妈妈低估了赵亦中对自己的依赖。直到回到家后,赵亦中才从妈妈怀里下来。下来后的赵亦中,依然有些羞涩,不过此时,他的不好意思居多。不知道是妈妈刚才的话影响了他,还是妈妈的做法影响了他,赵亦中觉得有些不好意思面对妈妈,或者觉得自己有些愧对妈妈。

    妈妈瞧见他的样子,就又劝他去理发。赵亦中这次没有强烈的反驳,有些扭捏的摇了摇身子,然后说:“我不想理。”声音中还透露出了一股委屈之意。

    妈妈见此,便知道这事有门。当下又温言劝了几次,赵亦中果然扭扭捏捏勉勉强强的答应了。

    这次去,跟回来时就完全不一样了。赵亦中和妈妈高高兴兴的拉着手,一起到了理发店。理发的姐姐见他们母子俩又回来,也是惊讶了一番。理发师按辈分是要叫妈妈为婶婶的,所以,赵亦中便称呼她为姐姐。

    此时,姐姐正在为另一个等了半天的人理着,便招呼了声:“弟弟要理发啊,先在那边坐一会儿,等下姐姐帮你理。”之后又对妈妈说道:“婶子,你们得等会了。”

    这时,其他三个等着的人,却说:“一会儿先给孩子理吧,我们不着急。”

    姐姐听了,笑道:“那感情好,呵呵。”

    妈妈赶紧向他们道了声谢。随后,四个大人便聊了起来。

    农村人质朴,那时候,人们的想法很简单,不像后来。让孩子先理,大家都不会有意见。而且他们都知道,小孩子理发最麻烦,要是让孩子等久了,说不定他就没了耐心,到时候,这对母子又白跑一趟。

    没一会儿,便到了要理发的时候。先前那位理发的阿姨正在染发,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完成。趁着这段时间,姐姐便先给赵亦中理理。

    赵亦中是个小孩子,姐姐在原来的座椅上,又加了个小凳子,这样,赵亦中坐下后的高度才适合。

    直到围上白布,赵亦中都表现的很镇定。其实,他这时候的心里早就慌了。姐姐告诉他,不能乱动,也不要转头,要不然就理不好了。

    这下,赵亦中便看不到妈妈了。姐姐手中的电动推子一响,赵亦中这心里不安的感觉豁得一下就上来了。赵亦中张开嘴就大喊道:“妈妈,妈妈……”

    正在旁边看着的妈妈,立马就应了一声。

    “在这呢,妈妈在呢。你看对面的镜子,妈妈是不是就在你旁边啊。”

    赵亦中闻言看去,果然从镜子里看到了妈妈,而且妈妈就在自己左手边。赵亦中不安的心接着就安静了下来。只不过,这脑袋上嗡嗡作响的推子实在是吓人。赵亦中又扭动了起来,一副不安分不想理的架势。

    妈妈和姐姐劝了一会儿,不仅没什么效果,反而发现这小子有要哭的趋向。

    妈妈这时说道:“要不,你就给他修一修吧。”

    姐姐闻言一愣,这修怎么修,想了会后,眼神一亮,笑道:“要不就给他留长发算了,给他理个分头,您看怎样?”

    妈妈此时哪有什么主意,听了这话后,便连忙点头说好。

    姐姐瞧见妈妈的样子,安慰了赵亦中一句,然后转身放下电动推子,拿起一本发型书,递给妈妈道:“瞧,就是这个样子。你看中不?”

    妈妈笑着接过书,看了一眼,道:“中,只要能给他理了就行,小孩子哪那么多要求。”妈妈说完,便呵呵的笑。

    姐姐听到妈妈如此说,便明白了婶婶是什么意思,当下拿了剪刀给赵亦中剪了起来。

    赵亦中此时安静了下来,不过他心中还是有些害怕。一把剪刀在自己脑袋上剪来剪去,赵亦中只想想就觉得吓人,何况此时还亲眼看着。可要是不看吧,赵亦中就更害怕,只好眯着双眼,看一会儿闭一会儿。

    妈妈此时,就拿着书给他讲:“你看,姐姐给你理完后,你就变成这个样子了,你瞧,这人好看不?”

    赵亦中哪知道什么叫好看,什么叫帅,他更不知道这发型是不是适合自己。但他见妈妈这么说,便本能的觉得这是好看的,而且姐姐给自己理完后,自己也会这么好看。

    之后,妈妈又跟他讲:“对嘛,你现在不哭才对。其他小朋友理发也没有哭的,你以后也得像现在这样才好。理个发有什么好哭的,又不疼,也不痒,以后,可别再做这些让别的小朋友笑话你的事情了。”

    赵亦中听着,只觉得让别的小朋友笑话自己,的确不是什么好事。便也没在哭闹,安安静静的让姐姐给自己理完。

    理完后,姐姐还有等着的那些客人,也都夸自己听话,懂事,是个好孩子。这么一来,赵亦中觉得妈妈刚才说的话对极了。赵亦中想到,以后,一定不能再做让别人笑话自己的事情了。

    攀比教育是中国家长传统教育方式,这样的心理其实是有些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