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八路军一一五师征战实录 > 八路军一一五师征战实录第12部分阅读

八路军一一五师征战实录第12部分阅读

鸣配合日军,极力蚕食滨海根据地的东南部地区,一直到了大兴镇和欢墩埠,距115师师部长期驻扎过的蛟龙湾、朱范,只有一二十里路,对滨海根据地的南部构成了严重威胁。

    115师对王凤鸣早已恨之入骨,特别是罗荣桓政委,一直对自己未能严肃处理王凤鸣而感到深深的自责和内疚。他念念不忘有一天要除掉王凤鸣这个心腹之患,以弥补其在处理“肃托”事件中出现的过失。

    当敌人合围滨海区的风声正紧,滨海根据地军民加紧准备反“扫荡”的时候,罗荣桓亲自布置了海陵反蚕食战役。他要求教导2旅向南直插到陇海铁路,然后一一拔除铁路以北、郯城赣榆之间的伪军据点。他特别强调,部队动作不要平推,要从敌人中间突破,像一把尖刀一样,直插敌人的心脏。

    罗荣桓要求参加反“扫荡”的部队,在战前要作好动员,保证每个指战员都明白什么是“翻边战术”,以及海陵战役对根据地的意义,以提高全体参战人员的自觉性。他当然不会忘记王凤鸣,因此特意安排了“打狗”运动,要求所属部队要狠狠打击王凤鸣、罗保成这一类“癞皮狗”。

    按照罗荣桓和陈光研究的部署,115师教导2旅在旅长曾国华和政委符竹庭的组织下,战前对“翻边战术”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随后于1942年11月3日到8日,连克敌伪据点16处,把王凤鸣1200余人的别动队打得七零八落,只剩下200多人,可惜没有抓到王凤鸣这个叛徒。但是,这时已当了伪别动队大队长的叛徒罗保成和伪大队长尹玉琢、李振东却被115师生擒。

    海陵战役结束后,八路军召开了祝捷和公审大会,宣布判处罗保成死刑。在枪毙罗保成之前,罗荣桓、陈光和115师的一些干部,都与罗保成见了面。罗保成看到他面前的一些老领导和同事,心里别有一番滋味。他也是贫苦人出身,但参加共产党之前,也许只是为了找一个吃饭的地方。刚一开始,他还比较单纯,并且在作战和工作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随着其在共产党队伍中呆的时间越来越长,他就耐不住八路军的清贫,觉得八路军没有什么前途,也没有什么“油水”,并且认为,将来是日本人的天下,在王凤鸣的教唆下叛党投敌,干起了反共产党、反八路军的勾当。可山不转水转,他今天又落到了八路军手里,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他在罗荣桓和陈光面前,痛哭流涕,乞求115师给他留一条命,但这只是妄想。

    海陵战役取得了很大战果。战役发起前,海陵的6个区已被日伪军蚕食得只剩下二个半区,战役结后,又恢复到三个半区。

    “1943年伟大胜利之第一击”

    经过这一连串的打击,山东的日伪军吃够了八路军“翻边战术”的苦头。为了挽回面子,日军又在枣庄策划对八路军滨海地区再次进行“治安强化运动”,声称要打通临沂经郯城至陇海路新安镇、临沂至青口两条公路,企图切断八路军滨海与鲁南和华中的联系,“蚕食”沐河以西地区,扩大临郯公路两侧的日伪据点,进一步与沙河、新浦的日伪军相配合,夹击滨海根据地南部的八路军,逐步把共产党武装挤出滨海地区。

    日军经过充分的准备,于1943年1月中旬,首先侵占了沐河西岸的醋大庄和禹屋村,并构筑碉堡,抢运军用物资,对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开始了新的“蚕食”。

    1月15日,陈光来到教导2旅,并连夜召集旅领导开会。在会上,他传达了罗荣桓政委的指示:即,敌进我进,深入敌后,运用“翻边战术”,远距离奔袭郯城。

    郯城地处陇海路以北的日军心腹地区,是日军的后方补给基地。115师趁日伪军倾巢出犯,后方空虚之机,出敌不意,突然攻打郯城,这无疑是一个大胆的决定。这不但出乎日军的意料之外,而且教导2旅的大多数领导也没有想到。

    郯城墙高壕深,并筑有炮楼,是座完全堡垒化的城镇。当时,郯城有日军一个分队,伪军4个中队据险而守。八路军在尚无重武器的情况下,要想拿下郯城,并无绝对的把握。另外,攻打郯城,是115师进入山东后第一次进攻城镇,过去还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正是由于郯城攻坚战的艰巨性和重要性,罗荣桓才让陈光到教导2旅亲自指挥这次作战。

    陈光与曾国华、符竹庭等人经过反复研究,决定把攻城这一艰巨任务交给以战斗作风勇猛顽强、善于打硬仗的教导2旅的4团和6团,并明确区分了任务:6团3营作为主攻部队从城南进攻;4团3营作为助攻部队从城北攻城。同时,命令4团团长贺健带领4团2连和临沐县独立营包围醋大庄及其附近地区的敌人;6团政委刘西元带领该团1营和海陵独立旅负责监视赣榆、新浦方向的敌人,以保障攻城部队侧翼的安全。

    1月19日深夜,月明星稀,寒气逼人。教导2旅的两支部队经过40公里的急行军,突破了日伪军的封锁线,直逼郯城。6团动作神速,先抢占南关,猛扑到南关城门下。但是,由于敌人用沙包将城门堵塞,原来的攻城方案行不通。这时,陈光和曾国华等人立即召开紧急会议,重新调整部署。

    随后6团和4团都重新选择了攻击方向。晚上10时左右,部队开始实施攻城。

    攻城的战斗是十分激烈的,八路军在突破郯城城墙的时候遭到敌人的顽强抵抗。日伪军居高临下,多次阻止了教导2旅的进攻。敌人用手榴弹炸,用点燃的煤油棉团增强守城的效果。但是,由于八路军人多势众,作风顽强,又加上是在夜间作战,没过多久,就有一些部队陆续攻上城墙。城内的敌人受到多路攻击,惊恐万状,不断向周围的据点发出求援信号。

    第二天上午9时左右,离郯城约9公里的驻马头镇的日军1个中队和伪军400余人向郯城扑来,企图为面临灭亡的城内敌人解围。但当他们进到白马河与西关之间时,便遭到4团政委吴岱率领的部队的迎头痛击。

    就在同时,在郯城内,攻城部队的战斗已接近尾声。4团9连用炸药炸开伪县政府的后墙,并冲进大院。战斗力不强的伪军纷纷放下武器,只有龟缩在大碉堡内的日军顾问、指导官和1个小分队仍在负隅顽抗。攻城部队将这股敌人团团围住,并向碉堡内送上两包炸药。第一包炸药把碉堡炸了一个大洞,顽敌仍不投降。第二次又送上一大包炸药,随着震天动地的巨响,碉堡被炸塌了,8名日军被炸死,剩下的日军顾问腾元、指导官多田等7人,从残垣断壁中爬出来举手投降。

    战斗结束后,曾国华和符竹庭等为查看日军炮楼的结构和自己部队炸药的威力,便向炸塌的炮楼走去。这时突然从瓦砾堆中钻出一个蓬头垢面的日军。这个家伙跑到符竹庭面前,指指符竹庭胸前的望远镜,一面哇哩哇啦地说,一面竖起大拇指。看来他从符竹庭胸前的望远镜已看出他是一个当官的,于是用语言加手势表示了自己对八路军战斗能力的钦佩。符竹庭见此情景感慨地说:“看来鬼子现在知道了‘翻边战术’的厉害了。”

    郯城,这一日军苦心经营的重镇,成了埋葬敌人的坟墓,同时也宣告115师入鲁以来的第一次攻坚战胜利结束。

    八路军攻占郯城的消息,犹如在日军头顶上响了一个炸雷。驻山东日军立即放弃他们对滨海地区的“扫荡”计划,急调主力和郯城周围据点的敌人分两路向八路军反扑。但这早就在115师的预料之中,教导2旅给予反扑之敌以迎头痛击。

    随后,教导2旅又乘胜打下郯城周围的马头镇等18处日伪军据点。当时,随日军到处进行经济掠夺的日本商人,看到自己仓库的货物都成为八路军的战利品,不禁惊呼:“在山东,再也没有保险的地方了。”郯城战斗结束后,敌人被迫全部撤退,日军企图修筑两条堡垒封锁线的计划宣告破产。

    郯城攻坚战的胜利,给了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并极大地鼓舞了山东人民,特别是滨海地区广大抗日军民的斗志。八路军攻克郯城后,山东《大众日报》报道了这一胜利消息,并以《庆祝我军新年大捷》为题发表了社论。延安新华社也为此发了消息,对此次作战的胜利给予了这样的评价:“我115师驻滨海、沂蒙各部连日袭击日寇,并一举攻克郯城,予敌‘蚕食’以重大打击,实为1943年伟大胜利之第一击。”

    海陵、郯城战役的胜利,打乱了日伪军在1942年冬季继续进行大“扫荡”的计划。随后,“翻边战术”陆续推广到山东各个根据地。在胶东,从1942年11月12起,日军采用拉网战术,动用2万多人进行大“扫荡”。开始,有的干部想安几个“钉子”,来撕破日军的网。所谓“钉子”,就是在根据地内选择几处有利地形,进行坚固设防。罗荣桓及时指出,在八路军现有的装备条件下,这样做会给敌人以集中攻击的目标,使八路军失去机动灵活的主动性,从而会陷于单纯防御的被动地位。后来,胶东军民拆掉了修筑的工事,运用“翻边战术”,机动灵活地挫败了日军的拉网合围。日军独立步兵第20大队队长田副正信大佐,在叙述对胶东的拉网合围时承认:

    “在山岳地带内张网前进极为困难。由于包围网薄,容易被突破,特别是在夜间,曾有几次敌人突围出去,我军很难接触和捕捉共军。感到中共势力正在扩大,其根据地建设正在不断发展。”

    随着“翻边战术”不断在山东抗日战场上取得良好的效果,八路军广泛地采用这一战术,逐步争取了主动,使抗日斗争一步一步地推进到了日军的心脏地区。

    第十一章 民力无穷

    第十一章 民力无穷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如果能够把中国人民组织起来,“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非烧死不可”。

    为了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山东党组织和八路军在主力部队运用“翻边战术”打击日伪军的同时,派遣大批武装工作队分散到各个根据地,并挺进敌占区,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大力加强民兵建设,进一步开展群众性游击战,采用交通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等战法,配合主力部队打击敌人。广大人民群众也以各种形式支援主力部队的作战,根据地成了八路军进行游击战的可靠后方。

    敌后武工队屡建奇功

    1942年初,根据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山东的八路军决心发挥党政军民的整体力量,利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士气低落、伪军恐慌动摇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展政治攻势,军事上实行“敌进我进”,普遍组建敌后武装工作队,深入敌占区,开展群众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打击并分化瓦解日伪军,配合主力部队粉碎敌人的“扫荡”,打破日伪军的“蚕食”和“治安强化运动”。

    1943年是敌后武工队最活跃的一年。年初,山东军区和115师就派出600余人,组建了43个敌后武装工作队。敌后武工队是在根据地、敌占区或边沿地区进行隐蔽斗争的有效形式。它立足于边沿游击区(即敌占区与根据地相连接的地区),并逐步深入到敌占区,是开展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斗争的精悍的武装斗争组织。为了更有力地开展斗争,罗荣桓提出,要尽量挑选当地人或熟悉当地情况的干部,担任武工队的领导。武工队员要经过特别的军事政治训练,做到既能打仗,又能与汉j、特务作隐蔽斗争,既能宣传、组织群众,也能对敌人开展政治攻势。武工队插入敌后的方法是,首先建立关系户,取得立足点,造成小部队进行活动的便利条件;然后逐步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发展。工作上则采取隐蔽斗争的方式,依靠基本群众,广泛团结开明士绅和爱国人士,进而以合法形式与名义,组织秘密的群众抗日斗争。

    “看坡队”和“打更队”是武工队在敌后组织的秘密抗日武装。“看坡队”的主要任务是防止日伪军抢老百姓的粮食。当时敌占区的大多数人都要交双份粮税,一份交给“皇军”,一份当作“国税”交给伪军和汉j。同时伪政权的工作人员又趁火打劫,从中盘剥,害得穷苦百姓腹空肠断。武工队深入这些地区后,迅速在群众中进行串联,搞“不资敌公约”,即借用群众习惯的传统形式搞起来的一个反“征粮”合同。由于当时群众受够了日伪军抢粮的苦头,一旦有八路军武工队给他们撑腰,他们就纷纷参与,建立反“征粮”合同的活动。这个活动在大多数地区都开展得很顺利。到了收获粮食的季节,武工队即帮助群众抢收粮食,当日伪军到乡下抢粮、催粮的时候,他们就以袭击的方式打击敌人,抢回粮食。有些武工队还利用敌人夜间不敢外出的特点,在夜间组织群众收获粮食,由武工队担任警戒。一过半夜,就打一阵枪,然后把伪装成粮车的大马车赶到日伪军的据点附近,故意让敌人发现,但敌人却不敢走出据点。到第二天,武工队便放出消息,说八路军把粮食抢走了。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百姓的压力。

    武工队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打击伪军和汉j。他们经常化装进城或进敌人的据点,对罪大恶极的卖国分子就地正法,杀一儆百,以打击汉j的嚣张气焰。北海区的九区川里乡有个伪乡长,名叫蒋仁斋,是一个罪行累累的汉j,当地百姓对他恨之入骨。虽然武工队多次教育,但他仍然我行我素,继续作恶。北海武工队就决定除掉他。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武工队潜入蒋宅,活捉他,予以枪决。第二天武工队以县政府的名义,把蒋仁斋的罪行写成布告,张贴于大街小巷。武工队的这一行动,极大地震动了当地的其他敌伪人员。这些家伙坐卧不安,生怕武工队找上门来算账。有的还找到武工队,请求给他们改过的机会。对于一些可以利用的分子,武工队则尽量争取他们,为八路军和群众办事。武工队根据具体情况,对敌伪人员区别对待,除一些罪大恶极的人外,对其他的人则实行以教育为主、打击为辅的方针,通过各种关系,积极进行争取,使不少敌占区的伪乡长、伪村长转而倾向抗日力量一边。他们表面上给日伪军办事,实际上却为抗日民主政府办事。

    武工队还广泛地开展政治攻势,以点“黑红点”、记“善恶录”的办法争取伪军。伪军中谁做了坏事,就给他记个黑点,并把这些事登记起来。记红点可以赎罪,记黑点要受到惩罚。在对伪军进行喊话时,先将这种方法通知伪军,然后不断公布记录的结果。对不接受警告的,则坚决给予打击、镇压。临沂南王家镇马石河紧靠伪军的据点,有个汉j叫刘清臣,残害百姓,无恶不作,几次警告他仍不改。当地武工队将他捉住处决,并把“汉j刘清臣作恶多端,八路军代表人民处决”的字条贴在其尸体上。这种行动对其他汉j和伪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武工队还利用伪军家属,争取和瓦解伪军。召集伪军家属开座谈会,通过他们了解伪军内部的情况,讲解八路军的政策,宣传抗战形势,要求他们劝说伪军改邪归正。这就是当时的“唤子索夫”和“一封信”运动。武工队还对伪军进行了“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宣传,要他们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要给自己留条后路。在这一基础上,在伪军伪组织内部物色策反对象,与其交朋友,不要求他们轻易反正,以便在敌人内部积蓄力量。或让他们的组织成为表面上应付敌人,而实际上却为共产党和八路军服务的两面政权。对于一般伪军人员,武工队组建的民主政权颁发了宽待回家伪军的条例,订出了奖励伪军携带武器归来的办法,成立了接待回家伪军的招待所,颁发了伪军“归来通行证”。经过以上工作,仅在1943年,山东的八路军就瓦解伪军7000?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