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鉴宝人生 > 鉴宝人生第180部分阅读

鉴宝人生第180部分阅读

是真,什么是假?”马老财父子异口同声的问道。

    楚琛指着骆驼上的胡人说道:“这个胡人俑是后做的,骆驼是真的。”

    “这怎么可能!”马老财父子目瞪口呆的说道。

    楚琛说道:“你们如果仔细看就能看出来,这胡人俑是用胶和黏土结合在一起制作而成,随后又化学制剂作旧的。为了证明这个东西的真实性,作伪者还特意做了一点破绽,让这个人的手臂断了一截,因为有缺损,所以看上去更像是老东西。如果你们不信的话。可以用水泡上一晚上,这胡人肯定会都化了。”

    听楚琛这么说,马老财连忙让马小强拿了一把放大镜,随后仔细观察起来。不过越看。脸色越是苍白。< href=”lwen2” trt=”_blnk”>lwen2

    金局长在旁边有些奇怪的问道:“楚少,这作伪的人是不是有些无聊啊。加一个小人这么麻烦,又能赚多少钱?”

    楚琛笑道:“你可别小看这个小胡俑,多了一个,价钱可要上升好几倍。”

    “这不可能吧?”金局长有些不可思议的说道。

    楚琛说道:“因为有骑士的三彩俑不多。物以稀为贵,价值当然要高许多,比如说这座唐三彩,没有这个胡人俑,那么最多也就五万左右,有了胡人俑,那好一点的市场。可以卖到十六万左右!”

    “居然相差这么多!”听见楚琛给出的价格,金局长惊讶之余,也就明白作伪者的心思了,增加一个小人的成本很低。但价格却可以翻好几倍,这么好的事情,一些心术不正之人,当然会去做了。

    说实话,这种手段在古玩行里还是挺常见的,圈里人管这叫做“移花接木”。不知一些经常逛古玩市场的朋友发现没有,现如今的古玩市场上,高古瓷真品完整的碗底、瓶子底都比较紧俏,为什么?

    道理很简单,很多造假的人,就是把这瓷器底儿买回去,然后在上面再接一个假的身子,这在瓷器里叫“后接底”。现在市场上用移花接木的方法,做假古董、假瓷器的非常多。好多所谓老窑的瓷器,用的都是这招。

    底足是真的,上面是假的。很多假行家、半瓶醋,看瓷器总会习惯的先翻过来看看底,一看款儿对,一敲声也对,得,凭这两样他就敢断定是真的,殊不知,那东西就底是真的。

    当然,还有一些藏家把东西买回去之后,就把东西拿到检测中心做了鉴定,因为底是真的,所以检测结果肯定也是真的,结果再拿给专家帮他鉴定,专家说东西是赝品,他还不乐意,这种人楚琛遇到了也不是一位两位了。

    所以说,在这里奉劝搞喜欢收藏的朋友们,一定要在这方面多加识别才行。

    言归正传,说起来,马老财的这座胡人骑驼俑,高明就高明在,骆驼是真的,只有骑俑是假的,可这假骑俑做得却非常的逼真,颇有大唐时候的风格,而且作伪者又做成了残器,这就容易让人在心理上放松警惕,一些看得不仔细的人,上当受骗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马老财仔细看过胡俑后,就默默的把东西收了起来,事情已经很明了了,但他心里还不愿意相信。不过,如果真像楚琛说的那样,把东西浸在水里泡上一晚上,他又舍不得,如果真得把人俑泡坏了,那损失就大了。

    现在这样,他还可以像玉器一样卖给其他人,说不定到时还很有可能赚上一笔,如果泡化了那真是血本无归了。

    过了片刻,楚琛就微笑着问道:“马老先生,听说您的藏品还是很丰富的,您总不想让我就拿一个笔筒回去吧?”

    明麻子也在旁边神色不满的说道:“就是啊,老马,我也不说你三样东西其中两样是假的,我们楚少可是从京城大老远过来的,你就让楚少只看上了一只笔筒,那也太说不过去了吧!”

    马老财闻言尴尬到不尴尬,只是觉得太郁闷。其实这三样东西是他先前精挑细选出来的,如果都是真品,那么加起来,市场价值应该在五十到六十万之间,楚琛就算花四十万买,这些钱还了债不说,今后一段时间的生活所需,也够了。

    可是千想万想,马老财却没料到,三样东西里面,居然有两样是假的,只剩下价值最低的笔筒是真品,这不禁让他郁闷的想要吐血。

    现在既然没达到他的目的,就算楚琛和明麻子不说,他也会接着把东西拿出来的。不过到底选哪一件,他就有些犯了难,那个乾隆年间的珐琅彩鼻烟壶?舍不得!那幅傅山的字?舍不得!康熙年间的官窑青花碗?还是舍不得!

    “哎!这世界也变化的太快了,怎么这小子年纪轻轻的,眼力却那么好,想卖他点高仿品都不好办,难道京城人就是厉害?得!干脆一次性到位吧!”

    “老马,你到底准备怎么办,快给个准信啊!”明麻子在旁边一个劲的催促。

    马老财回过神来,连忙说道:“我家里有一对清朝的黄花梨大柜,楚少,您感不感兴趣?”

    黄花梨大件可是在古玩行里非常抢手的东西,楚琛当然不会不感兴趣,于是点头道:“那还请马老先生带我过去快一下吧!”

    “行,你们跟我来……”

    说完,马小强就推着马老财,带着大家来到里面的一个储物间。

    马小强用钥匙把门打开,随手又按下了储物间电灯的开关,随后就把楚琛等人请了进去。

    屋子里放着的都是家具,不过看上去好的并不多,马老财笑着解释道:“我以前不怎么做家具方面的生意,一来太占地方,二来好一点的家具,资金压的太多,硬木就只有那对黄花梨大柜,其它的都是软木家具,如果楚少您中意的话,我可以便宜一点卖给您!”

    古玩市场上的家具,一般可分为两类,软木和硬木。不过,怎么区分软木和硬木?这是一直困扰大家的问题。

    其实“软木”和“硬木”不是以木材质地的软硬为唯一标准。硬木包括紫檀、黄花梨、红木、鸡翅木、铁力木、乌木等等。软木,也叫“柴木”,包括楠木、榉木、柏木、核桃木等等。

    这里的硬软是相对而言,软木家具或者说柴木家具里有相当部分家具是非常硬的。

    硬木家具,一般来说不是科学的名字,它是一个文学的名字,或者说是一个社会学的名字,它这个名字对应的没树。名字为“紫檀”、“黄花梨”、“红木”等硬木,没有一棵树叫紫檀,没有一棵树叫黄花梨,也没有一棵树叫红树。

    而软木家具这一类它都是科学的名字,它都能对应的找到树。比如北方的核桃木家具,就有核桃树,榆木家具就有榆树,南方的楠木家具就有楠树,榉木家具就有榉木,银杏木家具就有银杏木。它对应的都能找到树,它是一个科学的叫法。

    大家看到这里,应该会觉得有些奇怪,那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道理说出来,也很简单,这是因为我国所有的硬木家具的用材除了黄花梨是海南产的,其它都不是我国本地产的,都是从外面运进来的。

    我们在见到这木材之前是没见过它的树的全貌,只见过树干,因而它没有它固有的名称,我们就对这木材本身给它另赋其名,那就是一个文学的名字。文学名字一般都会起得很好听,比如紫檀,寓意紫气东来。

    后来民间就形成了把从外面运进来的木材称为“硬木”,本土产的就叫“柴木”的习俗。再后来“柴木”又被称为“软木”,就形成了现在家具市场上“软木”和“硬木”两种分法。

    古玩行里,好多人其实并不真懂软木家具,普遍的认为不如硬木的值钱。这话看似有理,其实是因为不真正了解软木家具产生的错误认识。

    紫檀、黄花梨的那是不必多说,现在的市场行情,小件又一般的都要动辄几千上万,大一点,做工又好一点的,那得几十上百万,哪个做古董的不想花些钱,买一件黄花梨、紫檀的家具,拣个大便宜?

    第六百六十二章 家具(上)

    以整体而言,软木家具确实跟硬木家具无法比肩。可是,软木家具里,值钱的好东西也是有的。造型漂亮的单只官帽椅、圈椅上万、甚至几万,乃至更高的也不少,而这一类的货色一般多是官做。

    官做的软木家具款式讲究,做工细致,不惜工本,跟常见的家具气韵不同。另外年份好,而做工精美的,也非常难得。当然,这样的好东西,并不多见,尤其如同硬木家具那样做工的超级漂亮货,更是凤毛麟角。

    “那好,我先看看!”

    对于软木家具,楚琛也是挺敢兴趣的,再说马老财这里的软木家具不少,说不定就能遇到了一两件好东西,买回去也不错。

    于是,楚琛应过之后,就在眼前一堆软木家具中,打量了起来。

    只是,看了其中的软木椅子,就让他的心里很是失望,这里的椅子好的实在不多,只有两张清晚期的算是马马虎虎,其他的要不就是散了架,要不就是做工不怎么样,实在难以入他的眼。

    不过,正当楚琛准备放弃的时候,他却意外看到了一件小翘头案。

    案是一种长方形、下有足的承托家具。其中翘头案指的是条案案面两端装有翘起的“飞角”,故称“翘头案”。

    现在有人常将桌和案混为一谈,其实它们之间的区别还是挺明显的,简单的说,桌的四腿在桌面四角且成直角。而案的四足不在四角,而是两头缩进案面。

    楚琛看上的小翘头案,为独板面,夹头榫结构,翘头小而立。

    夹头榫是案类家具常用的一种榫卯结构。其形式是足腿顶端出榫,与案面底的卯眼相对拢。上部也开口,嵌夹牙条。但足腿上端外部削出斜肩,牙条与足腿相交处剔出槽口,使牙条与足腿拍合时。将腿足的斜肩嵌夹。形成表面的平齐。

    眼前的翘头案,牙条起边线。与云纹牙头相连。案足浮雕云头,顶端起阳线,腿中部雕卷叶。

    此案造型简练以线为主,结构严谨作工精细。装饰简约却自然,是典型的明代家具的风格,具体从木质和工艺上来说,楚琛觉得它应该是明早期的作品。

    但软木家具有个缺点,就是经历太多年份,一般品相不佳,要么变了形。要么稀里哗啦的要散架,而且样貌不美,很容易让人产生不好的印象。眼前的这张翘头案就是这样,看起来很不起眼。很像是低档货,让人没有购买的愿望。

    不过,这当然是不懂行人的看法,楚琛肯定不会这么看,要知道明代翘头案的传世品多见大型家具,小巧如此可谓非常稀有,市场价值和受欢迎程度都是非常高的,而且从明早期传到现在还这么完好,更是难得,这种东西当然不能错过。

    看到马老财父子俩虎视眈眈的看着自己,楚琛也没有多看,再加上他看得速度快,在外人眼里,他好像是马马虎虎看了一遍,完全不会想到,此时他的心里已经是胸有成竹了。

    “马老先生,你这里软木家具都是些普通货色啊!”楚琛摇了摇头道。

    听楚琛这么说,张老财心里就嗤之以鼻,心道:“自己这里的软木家具中好的确实不多,但也不是没有,而且你随便一看就断定这些都是普通货色,不觉得太草率了吗?这家伙不会是不太懂家具吧?”

    想到这里,张老财又觉得楚琛有这样的表现也正常,年纪轻轻的,在古玩的某些方面眼力够好,难免会心高气傲,不懂装懂了。可惜啊,他以前并怎么做家具生意,不然肯定要坑楚琛一把才好!

    虽然心里起着坏心,不过表面上张老财还是笑眯眯的说道:“确实大部分都是普通货色,不过也不是没有好的,您看这张核桃木下卷就很不错嘛!”

    下卷是文房书斋中陈设盆景、插花、工艺品之类的清供所用,通常以红木或草花梨制作而成,一般长短、宽窄及高矮尺寸不一。< href=”lwen2” trt=”_blnk”>lwen2

    马老财说的那张核桃木下卷比较小巧,案面光素简洁,腿下内翻为书卷式足,造型简洁,包浆厚重,为清早期的风格。置于书房之内,可陈设,可摆放文房小品,保存完好,算是难得。

    楚琛朝那张下卷看了一眼,随后有些生硬的说道:“马马虎虎,还算可以吧!”

    “楚少,那您要不要?”

    楚琛的表现,让马老财觉得确实和他刚刚想的一样,楚琛并不怎么懂家具,这让他心中有些暗喜,觉得一会出价的时候,说不定能多赚一笔。

    楚琛装作沉吟了一会,随后说道:“这样吧,我正好想买些礼物送人,如果你能便宜的话,那我挑四张椅子,一张案头还有这张下卷。”

    马老财哈哈一笑:“楚少,您这话说的,您买难道我还能贵你不成?您把您要的东西挑出来,我再给您算钱。”

    “好的……”

    说完,楚琛就把刚才看中的两张椅子和那张小翘头案选了出来,又选了两张还算可以的椅子,加上刚才那张下卷一起摆在了马老财面前。

    这五样家具里面,马老财只觉得其中两张椅子和那张下卷不错,那张最值钱的翘头案他根本没觉得有什么好的,要不是当初看这东西老气十足,他根本不会买。

    马老财想了想,说道:“楚少,难得您这样的贵客光临,我也不来虚的了,这些一共算八万,您觉得如何?”

    如果单以那张小翘头案的价值而言,价值肯定是要超过五万的,不过就像前面说的,软木家具确实有上万甚至几万的,但这里除了翘头案,连最值钱的下卷也都只值六七千而已,其他的四张椅子加起来,最多也不到一万。

    而马老财显然是没有认出那张翘头案,不然以他的性格,也不可能报出这个价格了。所以楚琛觉得,他虽然不知道马老财心里的底价是多少,但报价八万,完全是准备宰他一刀,这让他不禁皱了皱眉头。

    明麻子一直注意好了楚琛的表情,看到楚琛皱眉,就怒吼道:“马老财,你是不是不想混了,这样的东西,你居然报八万!”

    马老财一脸委屈的说道:“明老弟,我报的价比市场价还低,真没多报啊!”

    如果以东西的实际价值来说,马老财确实比市场价报得低多了,但楚琛可不认为马老财的心地有这么善良,而且如果他马上就答应这个价格的话,马老财还有可能会疑神疑鬼,到时反而不美。

    于是,楚琛向明麻子挥了挥手,笑道:“马老先生,咱们明人不说暗话,我呢,在潘家园也是有一家店铺的,生意还不错,所以这软木家具的价格方面,我还是知道的。”

    听见这话,父子俩不禁有些发愣,特别是马老财,更是心底暗骂一声“晦气”。他之所以有这样的反应,也是因为他不是头一次跟潘家园的老板交易,所以他明白,能够在潘家园混的好的,都是人精,想要赚这种人的钱,一点都不容易。

    当然,他觉得楚琛有可能是虚张声势,但楚琛既然有这么好的眼力,想来这事应该不会假。

    想到自己的发财大计又破灭,马老财暗自恼怒的同时,心里也只能长叹一声,随后讪笑道:“楚少,既然您是同行,那还是请您开价吧!”

    楚琛也不客气,马上就说道:“这些东西都是我送人的,那我就不占你多少便宜了,就一万八吧,你觉得怎么样?”

    见楚琛居然一下子开到了自己的心底价位,马老财当即就彻底相信了楚琛的话,这让他心里很是恼怒,不停的骂楚琛是j商。

    见马老财低头着半天没回话,明麻子就催促道:“老马,行就行,不行就不行,磨磨蹭蹭的你是娘们啊!”

    马老财回过神来,愁眉苦脸的说道:“楚少,按说您给的价格不低,不过刚才我也说了,我对家具并不在行,这些东西买来的价格都不低,如果按您给的价格,别说赚了,我都亏了老本了。”

    “信你的话才怪!”

    楚琛暗笑一声,随后问道:“那你说多少?”

    马老财装作一副可怜模样,说道:“您看我都已经半身不遂了,今后生活费用可都指望着这些东西了,我要求也不高,您多少让我赚点,算两万二,您看如何?”

    “最多两万,不然我还不如在京城买,?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