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鉴宝人生 > 鉴宝人生第90部分阅读

鉴宝人生第90部分阅读

  “什么证据?”此时中年男子显得有些紧张起来,毕竟这只盘子是他花了五百多万买来的,如果是件赝品,那真是损失惨重了。

    现场的其他人,也都非常想知道楚琛的证据,因此,都眼巴巴的等着楚琛接下来的动作。

    “你们看!”楚琛把盘子拿到手中,而后用强光手电照向了盘子上的一处桃子的纹饰上面。

    见此,其他人纷纷围了上去,只见那桃子上面,隐隐约约的显出了一处非常淡,看上去好像是字迹的纹路……(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七章 鉴定(下)

    “这是……火泥!”徐盛言凑近一看,立即惊诧的叫出声来。

    “不是吧!这么真的东西,居然是张火泥制作的赝品?”在场的一位曲姓专家满脸不可思议的高声说道。他之前就是非常的肯定这是件真品,认为如此做工除了官窑之外,肯定是无人能够仿制的,而现实却完全颠覆了他心中的认知。

    另外一位张姓专家,则在旁边唏嘘不已,他之前虽然感觉这是件赝品,不过此时他却高兴不起来,像这样的高仿,基本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得打眼,如果像这样的东西泛滥的话,后果真的不敢想象,到时他估计得失业了。

    “不可能……不可能!这怎么可能!这么精美的粉彩九桃五蝠盘,怎么可能是件赝品!”中年男子使劲的摇着头,到最后他更是吼了起来,他完全接受不了这么残酷的现实。

    现场是一片沉默,设身处地的想,换作是他们,现在的心情也不会比中年男子好到哪里去,而且中年男子还是被这样的高仿打眼,就算想嘲笑也没有理由,相反,还使得他们有一种兔死狐悲之感。

    过了良久,中年男子才猛的回过神来,说道:“我记得张火泥是清末民初的人吧?那也就是说,这东西并不是赝品,而是高仿,本身还是非常有价值的,是不是?”

    听了中年男子这番言辞,大家不禁是面面相觑,要说中年男子说的也对,不过现在关键问题是。第二代张火泥已经出现了,如果这只盘子是第二代张火泥最近几年仿的。虽然盘子很精美,但价值也实在有限。

    此时。徐盛言开口说道:“齐老板,我知道你说的也有可能,不过你应该也知道,现在张火泥重出江湖,所以,你能否……”

    “不行不行!”齐老板连连摇头道:“你无非是想让我去做个科学鉴定,这事没得谈,我是死也不会答应的!”

    “齐老板,为了大家……”

    “不行!”

    徐盛言话刚说了一半。齐老板就坚定的拒绝了,而且接下来,他把盘子从新放回了盒子,急冲冲的就走出了会客室。

    见此,徐盛言也只能无奈的摇了摇头,这齐老板也只是古玩爱好者而已,算不得真正的古玩行业的人,以古玩行业的大义来说服他是比较困难的。

    “我和齐老板还有些交情,就事就让我去劝劝他吧。”那位曲专家开口说道。

    他们之所以想把那只盘子拿去检测。也是为了希望能够凭此找到第二代张火泥的线索,好尽快把这人找到,不然这事多拖一天,对古玩行业来说。就多一点危险。

    “老曲,真是麻烦你了!”徐盛言谢道。

    “我毕竟是行业里的人,这么做也是应该的。”曲专家摆了摆手道。

    徐盛言笑了笑。说道:“这事咱们一会再说吧,先把这些东西给鉴定了再说吧。楚先生。接下来还要靠你的火眼金睛啊!”

    楚琛闻言,连忙摆了摆手。苦笑道:“徐掌柜,您实在抬举我了,这么多老前辈在这,我哪称得上火眼金睛啊!”

    “楚先生,你也别谦虚了,这个雍正粉彩九桃五蝠盘,我之前都当作是真品,比起我来,你确实当称得上火眼金睛。”曲专家呵呵一笑道,不过笑容里却带着一丝失落。

    不过他这样的表现也很正常,研究了十几二十年的瓷器,到头来却比不上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怎能让他不感到失落?

    “是啊,比起眼力来,我也自叹不如,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张专家也感叹了一句。

    “我这不过是运气好而已,而且比起各位前辈的学识来,我是差远了,以后还要向各位多多请教才行!”

    有道是木秀于林,风必吹之,虽然楚琛自认自己的学识不比在坐的差多少,不过该放低姿态的时候,还是应该放下来。而且有道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特别是古玩这个讲究实践的行业,像一些实践得来的经验,可不是光百~万\小!说本就能学的到的。

    看着楚琛谦虚恭敬的态度,大家全都会心一笑,楚琛眼力好,却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这样的年轻人,想让人心生恶感都难!……

    好在剩下的五件藏品,都是难得一见的精品,其中那件之前有争议的藏品,其中有争议的一处地方,也不过是当时的一个特例而已,经过大家的热烈讨论,引经据典之下,最后排除了那处争议,并在鉴定证书上都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当最后一件藏品被六位专家鉴定为真品时,那位负责人不由长舒一口气,如果后来又出现一件张火泥的赝品,那真是好玩了,传出去很可能会引得行业内人心惶惶。

    好在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于是负责人连忙把事先准备好的红包,递给了各位专家。

    楚琛接过红包,一时间不禁是感慨万分,自己居然也会有拿到这种红包的一天,而且还是自己才这点年纪的时候,这在以前是他根本不敢想象的事情。

    正事做完了,大家就坐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这样总算冲淡了一些刚才因为“张火泥”之事而引起的忧愁。

    楚琛悠闲的喝了一口茶,开口问道:“徐掌柜,您这店里,好像主营的是文房用具吧?”

    “是的。”徐盛言点头道:“怎么,楚先生您有这方面的需求?”

    “确实如此,我要买一些文房用品送给我父亲。”

    “这样啊,那文房四宝都需要吗?”

    “这到不用,我已经有了块松花砚了。”

    听到这里,关国康开口问道:“小楚,你说的是拍卖会的那块康熙御铭夔龙纹松花石砚吧?”

    “呵呵,是的,您老也知道啊?”楚琛笑道。

    关国康满脸可惜道:“怎么不知道!早知道那天会有这样的宝贝,我舍下老脸,都要跟你们争一争了。”

    楚琛笑眯眯的说道:“还好您老没留下来,不然我也只能甘拜下风了。”话虽这么说,不过那块砚台里面毕竟藏着东西,到时他说不定还是要争一争的。

    岳老嗤笑道:“老关,得了吧,那天你徒弟也在,最后不还是被小楚得了去,我看你根本就没那个命享用那块砚台。”

    关国康不服气的说道:“你这老家伙,你也别说我,上次你看上的……”

    看着两人互揭短处,之后更是争的面红耳赤,大家不由的莞尔一笑。

    不管两人斗嘴,徐盛言笑呵呵的说道:“楚先生,那你随我去看看我lwen2lwen2收藏的几件精品吧,看看有没有你喜欢的。”

    “好的……”

    楚琛随着徐盛言来到隔壁的一间小房间,房间里东西虽然摆放的不多,不过一眼看上去,先不论东西的真假,光是从工艺上来看,每一件看上去应该都是精品。

    楚琛一一欣赏过去,突然一个笔洗引起了他的兴趣,这是一件五彩花鸟纹折沿洗。

    这里的开光指的是一种瓷器的绘画手法,具体是在瓷器的某些部分画出边框,并在边框中画以山水、人物、花卉等。在边框外饰以满地锦纹的称“锦地开光”,明代称“锦地盒子心”。

    此洗折沿,浅腹,平底。以五彩为饰,折沿上饰锦地开光,内绘折枝花与折枝花鸟各两组。洗内心主题绘洞石花鸟图,锦鸡立于中央。

    此洗青花深翠,色彩浓艳,花繁鸟集,气氛热烈,除釉下青花外,还有红、黄、绿等釉上彩,在绘画技法上,以黑彩单线勾边。底落“大明万历年制”六字青花款。

    仔细辨认过真伪后,楚琛就开口问道:“徐掌柜,这只笔洗多少钱?”

    徐盛言想了想,说道:“楚先生远来是客,那我也不多说了,六十二万,你看怎么样?”

    楚琛微笑道:“那就谢谢徐掌柜了。”按他原来的估计,这只笔洗的市场价应该在六十五万左右,徐盛言开出的价格已经非常厚道了。

    选了笔洗之后,楚琛又以四万五千块钱的价格,买了一支明代万历年间的剔红松竹梅纹笔。

    此笔笔身呈圆形,形体修长,通体黑漆为地,剔红雕刻纹饰,漆色暗红,精光内敛。笔帽顶端及笔杆底部均雕饰花卉一朵,笔身纹饰分两层,下层的黑漆雕修竹簇簇,上层红漆剔雕遒劲松枝及朵朵绽放的梅花,布局疏密有致,刀功流畅。

    在古代,松、竹、梅有福寿、吉祥的寓意,加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岁寒三友中的松,长青不老,以静延年。竹子有君子之道,因虚收益。梅冰肌玉骨,群芳领袖。

    尤其在万木凋落的严寒岁月里,只有松竹梅各守其节,年年如此,为颂其高尚质量,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一直被文人学士用来作为坚贞、高洁的自我情操的表达和人生观的标杆。因此,明清两朝都喜欢用此题材装饰器物。

    此笔为万历朝剔红器物的典型代表,无论其漆色、刀法或纹饰均代表了当时制漆工艺的水平,而且毛笔为易损品,这只毛笔保存至今品相完好,实属不易。(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八章 大意(上)

    而且楚琛还发现,这只毛笔居然笔尖的一部分居然是可拆卸式的,也就是说,拆卸下来的部分,可以很容易就安装上新的笔头,这么一来,这只毛笔也拥有了实用价值。

    虽然这笔头要定制,不过像这样花点钱就能解决的事情,对楚琛来说完全算不上是什么麻烦。

    接下来,楚琛又简单的看了一圈,期间他虽然看上了一个笔架,还有一只笔筒,可惜的是,这两样东西,都有些残损,并不适合被当作礼物。

    看到没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了,楚琛就开口说道:“徐掌柜,麻烦您帮我选块好墨和毛笔,另外再帮我选几刀好一点的宣纸。”

    “你想要什么墨?我这还有一套清代同治年间的油松烟徽墨,你要不要?”徐盛言问道。

    徽墨是我国汉族制墨技艺中的珍品,也是闻名中外的“文房四宝”之一,其它三宝一般特指宣城诸葛笔、澄心堂纸,婺源龙尾砚。

    徽墨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其制墨的起始时间应该不迟于唐,它是书画家至爱至赖的信物。古人曾云:“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

    徽墨素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

    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曾对当时徽州制墨大师程君房所制的“玄元灵气”、“寥天一”等墨赞美不绝:“百年之后,无君房而有君房之墨;千年之后,无君房之墨而有君房之名。”

    由此可见当时的名人雅士对徽墨的喜爱程度。

    墨块是越久越好。而油松烟墨是用油烟和松烟两种原料,混合而成制作而成的一种墨。宜于书写。因此,楚琛听说有这样的一套墨。连忙高兴的答应了下来。

    等徐盛言把那套墨拿过来时,楚琛检查之下,也不禁连连称赞。这套墨一共六块,掂了一下分量非常轻巧,看上去光滑细润,带紫光,而且这么多年过去了,闻上去还有一股纯正的香味扑鼻而来,可谓是一套非常难得的老徽墨。

    检查完这套墨之后。楚琛笑着说道:“徐掌柜,您这好东西不少啊,不会是连澄心堂纸都有吧?”

    徐盛言摇头失笑道:“澄心堂纸我都想要啊,不过我找了十几年,都不过找到了三张乾隆年间仿制的。”

    楚琛还真没想到,徐盛言居然还真有澄心堂纸。

    澄心堂纸是南唐的后主李煜所作成的纸,李煜视这种纸为珍宝,赞其为“纸中之王”,并特辟南唐烈祖李节度金陵时宴居、读书、阅览奏章的“澄心堂”来贮藏它。还设局令承御监制造这种佳纸,命之为“澄心堂”纸,供宫中长期使用。

    澄心堂纸质量极高,但传世极少。宋时。刘敞送了十张澄心堂纸纸给欧阳修,欧阳修这位一代文豪,却做了首诗说。“君家虽有澄心纸,有敢下笔知谁哉!”意思是说。虽然有了澄心堂纸,但是谁舍得在这上面下笔书写呢?

    由此可见澄心堂纸的珍贵程度。

    这么珍贵的纸。技艺失传当然可惜,后世对澄心堂纸屡有仿制。宋代制墨家潘谷,亦是著名造纸家,曾仿五代澄心纸制作纸品,世称宋仿澄心堂纸。虽然这种纸,并不及原纸,但仍受文人所珍视。

    之后,乾隆皇帝因为对书画非常爱好,也开始着手复制这种纸张,并且也仿制出来了,但流传下来,也并不是太多。

    因此,就算是乾隆年间仿制的,那也非常的难能可贵,而这种好纸,怎么可能错过?

    不过还没等楚琛开口,徐盛言就抢先说道:“楚先生,这纸可是非卖品,我有生之年都不会转手的,不过我这还有一些民国汪六吉定制净棉六尺宣纸,我可以匀给你两刀,怎么样。”

    汪六吉宣纸是宣纸中的一个杰出品种, 汪六吉纸的来脉,据宣纸工人世代口碑相传。

    说是有一姓汪名六吉的人,为了要造出更好品质的宣纸,在三百里径川大地寻觅更为理想的造纸之所,后终于在深山悬崖之上,发现了一股飞雪溅玉般的山泉,廿冽沾净,找到了理想的造纸洗涤用水。

    后来造出的宣纸,果然不同凡响,超过一般的宣纸,可与当时最好的宣纸相媲美。汪六吉宣纸从此声名大振,汪六吉此人与纸同名而流芳百世。

    虽然没有能得到澄心堂纸,不过能有民国汪六吉纸庄的宣纸也非常不错了。

    汪六吉定制宣纸都是十张包装,两刀就是两百张,一共二十卷,这些宣纸可谓工料俱佳,纸质纯洁,柔糯细腻,因为年久微微显得有些发黄,不过难能可贵的是,这些纸都是当时著名的文玩店九华堂监制的,原装原封,十分难得。

    而且这些宣纸还都是净棉宣纸,正好适合用来写书法。

    宣纸一般分别分为净皮、棉料、特皮三种,净皮是用于花鸟之类的小写意,棉料一般用于书法,特皮主要是大写意。

    一般来说棉料,是指原材料檀皮含量在百分之四十左右的纸,较薄、较轻。这是因为檀皮比例越高的纸,更能体现丰富的墨迹层次和更好的润墨效果,因此,百分之四十的檀皮含量就足够用于书法写作了。

    楚琛对这些汪六吉宣纸非常满意,不过这种宣纸只能用在关键时候,平时练字肯定舍不得用的,于是楚琛又让徐盛言拿了两刀红星宣纸,这种品牌的宣纸也是上好宣纸,当然,价格也不会便宜到哪去。

    最后笔、墨、纸还有那件笔洗算下来,一共七十三万,对这个价格,楚琛非常满意,算下来徐盛言优惠了足足有四万,已经很不错了。

    交易完成之后,楚琛马上打了个电话给刘思哲,问问他有没有让人把那幅《楚山秋晚图》送去京城了,如果没有的话,正好把这些一起带过去。如果东西不贵,托运到也没问题,不过价值七十多万的东西,他多少还是有些不放心。

    楚琛打电话的时间也是巧,他打电话的时候,送画的人前脚刚走,于是刘思哲连忙打了个电话,把人拦了下来。

    等楚琛回到会客室,大家都兴致勃勃的把楚琛刚才买的东西欣赏了一番。

    关国康笑呵呵的说道:“小楚,你到是挺会挑的,不过这么多东西,你准备怎么拿?你好像还要去平洲吧,难道这些东西你准备托运回去?”

    楚琛摇了摇头:“我已经托人帮我把这些东西带到京城去了,一会他们就过来。”

    关国康点点头,不过他马上反应过来,问道:“小楚,那幅画难道也被一同带回去了?”

    “是的。”楚琛回道。

    “哎,可惜啊!我还想好好欣赏一下呢,这下没机会了。”关国康满脸可惜的叹了口气。

    “你们说的是什么画?”岳老凑上来问了一句。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