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锦衣当国 > 锦衣当国第198部分阅读

锦衣当国第198部分阅读

对付明军的火器,这是不二良方,只要尽可能的挑衅施压,明军的火器兵就会不管不顾的把手中的火器发射,等冲到跟前,他们的弹药已经打完,枪膛烧红,不能发射,那时候他们只有逃跑。

    可今天这个不同,不管他们怎么叫嚣,外面整齐列队的火铳兵始终没有开火的迹象,肃然以待。

    纵队中军的鞑虏军将觉得有些不妙,这都要进百步之内的距离了,怎么对方这么沉得住气。

    “嘭”的一声响,这位鞑虏的军将心中一喜,明军还是按捺不住开火了,最强的鸟铳才不过六十步的射程,还有逗弄开火的机会……

    这个念头刚一起,却看到前面有一骑已经马上晃了晃,直接摔了下来,这鞑虏军将禁不住愕然,居然打中了,怎么能打这么远,随即密集响起的火铳发射的声音淹没了他这个念头。

    自己前面的骑兵好像是深秋的落叶一般,纷纷从马上摔下,有的马匹直接摔倒,将背上的骑兵狠狠摔下压住,火铳不是应该响一次吗,可对面的火铳响声似乎是没有停止,无穷无尽……

    在距离火铳兵队列第一排八十步的地方,好像是有一条无形的界限,谁也不能跨过!

    七百四十三

    第一排的火铳兵扣动扳机之后,火铳发射,他拿起火铳和木叉,躬身转身向后退。

    第二排的火铳兵上前一步,站在第一排的位置上,将火铳架在木叉上的,按部就班的发射,然后退下,第三排递补而上。

    也就是说,第一排退下的火铳兵有九排火铳兵射击列队的时间来装填弹药,在虎威军每日训练,火铳兵又都是虎威军士兵中精选而出,在这个时间内,他们的动作熟练,足够装填完弹药,甚至还能稍微调整。

    一千二百人都是如此,十排轮换,这就可以形成完全不间断的轮换射击,也就是说,在极短的时间内,虎威军火铳兵就可以将一千二百发弹药倾泻在敌人身上,然后周而复始。

    鞑虏骑兵纵队冲击的正面正是火铳兵的队列,一百步的距离内,他们已经开始加速开始冲锋,被火铳的密集射击迎头痛击,大部分人甚至不能刹住坐骑。

    即便有人拽住了自己的坐骑,甚至会被后面的人推挤上前,前面的骑兵中枪扑到,又将后面的同伴暴露给了火铳。

    也有的人马术精良,直接身体藏在了马匹一侧,可被火铳打中,甚至被这密集的响声和硝烟气息惊扰的马匹,乱蹦乱跳,直接将骑兵压在身上,甚至是拖着人乱跑,那甚至比死更惨。

    那些被火铳打中未必毙命,但来不及起身,就被身后的同伴马匹踩踏,那就是死的干脆利索了。

    在火铳射击到第八次的时候,战场上已经安静了,黑火药发烟极大,在火铳兵的前面弥漫着白色的硝烟,什么也看不清楚。

    连敌人的马蹄声都听不见了,在高处的望楼此时发挥了作用,上面的人传下了消息,鞑虏的骑兵大队已经是停住,正在纷纷转身后撤。

    出了山区,又是冬日,北风不小,硝烟很快就是被吹散,一片倒伏的人马尸体,马匹的生命力比人要强出不少。

    被打倒之后,想要挣扎着起来,马腿蹬动,但这蹬动的幅度却越来越慢,八十步的距离就是一个绝对的界限,没有一个敌人冲到这条线之内。

    而鞑虏的骑兵大队已经退到了三百步开外的地方,不敢靠前,安静持续了没有多久,虎威军的阵列中有人“哇”的一声,吐了出来。

    这次除却虎威军的两个团,炮队、马队之外,还有从保安军抽调上来的近两千人,他们和老兵不同,这样残酷血腥的场面还是第一次见。

    方才马三标率领马队出战,那样的战争场面让人热血,可火铳的射击,却让人感觉不到这是战斗。

    双方并没有拿着武器互相的碰撞厮杀,只是相隔百步,一方就是机械的射击,另一边则是拼命的向前冲锋。

    硝烟弥漫,甚至连惨叫声都被掩盖下去,等硝烟被吹散,看到了一地的人马尸体,血腥气扑面而来,这不是战斗,这好像是屠杀。

    新到战场上的人如何能受得了,有的人忍不住吐了起来,有人吐,在阵营内的虎威军步卒则是哄笑,新上战场,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过程,但看别人如此的狼狈,总是好笑。

    不知道谁突然间大喊了一句:

    “虎威军,万胜!!”

    场面上一安静,众人都是跟着高喊起来,开始有些凌乱,后来就变成了几千人的齐声呐喊:

    “虎威军,万胜!!虎威军万胜!!”

    在车营之中的马匹突然受到惊扰,都是忍不住嘶鸣乱动,好在是马上的骑兵压服的住,已经整队回来的马队骑兵也是跟着大喊了起来。

    蓟镇和大同镇出身的兵丁都在讶然观看,谁也没有想到,虎威军看似荒唐的种种应对,居然真取得了这样辉煌的战果。

    这个呼喊传了出去,在几百步外仓促整队的鞑虏骑兵大队都是跟着马蚤动,在望楼上能看到鞑虏的队伍中有零散的骑兵向着四周散去。

    王通在高处压了压手臂,为胜利而兴奋喧闹的士兵们渐渐安静了下来,王通朗声说道:

    “传本帅将令,马勇、张磊率所属骑兵出战,将鞑虏驱逐,不可追击过远,及时回归本阵!!”

    这时去追击,等若携大胜之威,痛击落水狗,自然不是送死,也有大笔的功劳可以拿,下面的马勇大声答应,又有民夫上前搬开了车营前面的几辆大车,大同镇的骑兵鱼贯而出,在阵前列队。

    传令兵将命令传递到了杨进那边,眼下这个局面,正是趁胜追击的好时候,偏厢车组成的阵列也是打开,那边的马队也都是出去列队,和大同镇的合二为一。

    鞑虏骑兵队列的反应很快,到了这时候,明军的骑兵在数量上也是有了优势,更不要说方才两军马队对碰,大明骑兵显示出来的那种在战技上的优势。

    悠长的号角声响起,鞑虏的骑兵纷纷转身,向着远离明军队列的方向跑去,已经是整队完毕的明军骑兵也是呼喝一声,开始追了下去。

    明军的大部分骑兵都是没有动作,算是生力军,而鞑虏骑兵经过了一次迂回,又被虎威军的火铳兵迎头痛击,士气大丧,尽管距离几百步,鞑虏骑兵又是先跑,可却未必能跑掉,这样的局面,自然要追击。

    “大帅,杨副将那边想要追出二里后收回马队,请大帅定夺!”

    草原上毕竟是鞑虏的地盘,如果追击太深,恐怕会有什么闪失,杨进这也是稳妥之举,但态度却有细微的不同,方才派人过来,是传讯,是告诫,现在这个禀报,则是请示,王通笑着点点头说道:

    “杨副将也是稳妥,马队奔出二里之后,鸣金收兵就是。”

    那边亲兵连忙过去传令,王通高声喊道:

    “三标!!过来说话!!”

    马三标已经下马,正由手下在那里擦拭甲胄上的血迹,听到王通突然提高了声音招呼,连忙快步赶了过去,王通在望楼上笑着说道:

    “你累不累!”

    “回大帅的话,就是动了动胳膊,马匹连汗都没出多少,没啥累的。”

    王通笑着点点头,开口说道:

    “向导说这里还有个几千人的部落,现在那些鞑子骑兵走了,那部落想必都是老弱,我把亲卫给你,你率领骑兵现在就过去,你行不行!!”

    听王通这般说,马三标在下面咧嘴笑着说道:

    “这等事有什么不行的,下官这就召集队伍去!”

    “抵抗者杀,逃窜的不用去理会,将那个部落里的金银财宝,还有牲畜群,能赶回来的都赶回来,可知道了吗?”

    “大帅真是看顾属下,属下这就令人过去,管教他鸡犬不留!”

    王通笑着点点头,从腰间掏出一块令牌丢了下去,又转身和陈大河说了几句,一直是扈从在王通左右的年轻亲卫们都是上马。

    虎威军的马队和大同镇部分配合他们出战的骑兵,在草原上扮作马贼,烧杀抢掠,性子都有些野了,海日古那边的大队骑兵跑的是相反方向,此时在这附近的部落正是空虚的时候,去了之后,可以肆意妄为,如何不兴奋。

    而王通身边的亲卫,不少都是第一次上战场的,他们身为武人子弟,对血腥场面的适应能力要比普通兵丁强很多,见到这样的场面,非但没有害怕,反倒是兴奋异常,可亲卫的职责是护卫主帅,他们都觉得自己不会有什么出战的机会,没想到热血到现在,却可以出去活动了。

    很多人都是在急忙的准备,时不时的哈哈大笑,大同镇那些骑兵则是禁不住怪叫乱吼,从前在大同镇憋屈了那么久,自从跟着这钦差大人办差事,实在是爽利。

    鸣金的锣声已经敲响,这边骑兵又是出阵,开始去往西北的方向,虎威军和蓟镇的步卒已经开始打扫战场,唯一不太痛快的就是木恩,他带着十门炮出去,结果一炮没有打出去,就是在外面站了一会。

    谭将这时也上了厢车,看着马三标一干人远去的方向,有些担忧的低声说道:

    “老爷,这等要紧战时,如果对他们这般放纵,恐怕不是好事,大战还未到,这恐怕是……”

    军纪上没有勒束,士兵们的作风会变得非常的散漫,也谈不上什么军心士气,而马队又是一股重要的力量,放任他们去烧杀,未免太不谨慎。

    看到王通脸上神色如常,没有生气发怒,谭将顿了顿又是说道:

    “金银大帅不缺,这些牲畜拿来,也只能是用作肉食,有这么多死伤的马匹,又何必呢?”

    王通身为大将,但做派却很像是商人,往往用得失赚赔来说服他会更有效果,王通听到这话却笑着说道:

    “金银牲畜都是小事,赶几千张嘴去归化城,耗费鞑虏的粮食,在那里散布恐慌,这比起金银和牲畜来,价值可就更大了!!”

    谭将一愣,随即郑重的抱拳躬身,王通这等考虑的确是深谋远虑,王通笑着又是说道:

    “蓟镇兵军纪严,传令给大同镇那些刚回来的,要是愿意去,现在也可以过去!!”

    七百四十四

    归化城的蒙人和汉人都看到了大批骑兵的进进出出,尽管归化城太平了有足足四十年,但大家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俺答汗为了讨三娘子的欢心,集合当时万里草原的人力物力修建了归化城,自那时至今已经有五十年了,俺答部对大明一直是压倒性的军事优势,归化城自然也是太平无忧,他是西域各部,漠南漠北各部政治和商业的中心。

    在很多的蒙古人和汉人眼中,归化城不可能有什么危险,这里是太平万世的地方,但这样大规模的兵丁调动却是为何。

    不光是城外的兵卒调动,城内的气氛也紧张起来,经常有骑马结队经过的鞑虏骑兵,以往在这里,汉人虽然不如蒙古人尊贵,可明面上看不出什么不一样来,但从此时开始,鞑虏骑兵对汉人的态度突然间恶劣起来,稍有分辨,甚至有直接拔刀杀人的情况。

    从前这样的案件,只要去设在城中的达鲁花赤官署报案,往往能得到个说法,但现在去了得到的却是更恶劣的对待。

    汉人们的心寒了,又能感觉到大战将至,很多人都想出城逃离,但城门处的封锁更胜于城内,况且天寒地冻,草原上不知道那里在打仗,一个人单身出行,又能去什么地方,还不是早死,只能窝在城中。

    节日的气氛不要去提了,不过天下间的道理是一样,大明的中枢是个筛子,蒙古的汗王宫殿也是漏风。

    消息很快的传扬开来,说是有三万明军正在朝着归化城进发,最先听到这个消息的是蒙人,听到这个消息的他们都是感觉到错愕异常,太阳到底从什么方向出来的,一向羸弱如同羔羊的明军,每次都是任俺答部的铁器践踏蹂躏的明军,居然敢到草原上,而且还敢向着归化城进军。

    连一个百夫长手下的奴隶都知道,归化城平日里就有三万左右的骑兵驻扎,最多甚至可以动员十万骑,明军肯定没有三万骑,步卒对骑兵,明军难道是失心疯了,才敢向归化城动手。

    知道这个消息的而每个人,开始觉得惊慌,随即就感觉到荒诞,甚至有一种轻松感在心中升起,这真是笑话,不知道是那个明军将领脑袋发昏,来送菜给僧格都古楞汗,经过这一场战役,大汗的功绩肯定能超过当年的捞汗。

    但这个侥幸和轻松并没有持续太久,前几日派出去的呼和八日率军返回到了归化城,跟他一同回来的还有海日古的军队。

    俺答汗自己起家就是从握有军权的万户赛达特开始,所以他对军权抓的很紧,能被派驻到外面,手握大兵的贵人极少,归化城的官员,贵族和百姓们都知道海日古这个人,也知道海日古率领大军守卫在归化城南边的门户上,他率军回来,尽管一回归化城,人就被召唤到王宫问话,部队不得进程,只能驻扎在城外的军营中,可大家都觉察到了什么。

    在一日后,这个不详的觉察变成了现实,有衣衫褴褛、恐惧饥饿的牧民们出现在归化城的周围。

    没有任何物资,看到明军骑兵来的时候,还以为是得胜归来的自家兵马,只有少数聪明警醒的人才来得及找到马匹跑出来。

    明军没有屠杀,除了那些拿着兵器不自量力想要抵抗的人,他们只是焚烧了帐篷和所有的辎重,将能抢走的东西都给带走了。

    有人想去找自家的兵马,可却没有找到,只是在战场上看到了横七竖八,凄惨至极的尸体,精神上崩溃,物资极度匮乏的牧民们唯一能去的地方就是归化城。

    尽管骑马两天左右的路程,但却有许多人在半路上冻饿而死,归化城的俺答部贵人们都是震怒了,明军居然敢把屠刀伸向无辜的老弱牧民,居然敢这么肆意妄为,既然明军这么无所顾忌,俺答部同仇敌忾的念头一下子被激了起来。

    原本还在观望,不舍得拿出自己兵丁的俺答部大臣,贵族以及那些大小部落的领主,纷纷出兵出钱。

    不过,他们忘记了,他们至今还津津乐道的那些俺答部的辉煌,俺答汗率领几万骑兵大掠山西,兵锋直抵京师城下,这每一次,都是十万或者几十万的大明军民的伤亡,大部分都是民间无辜的百姓。

    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些牧民对归化城仓促的备战起到了点积极的作用,但更多的是消极,他们这等模样,哭号绝望,如果让他们进城,让更多的人看到这样的凄惨,民心和士气都要大受影响。

    僧格都古楞汗在知道这件事之后,下达的命令就是不准牧民们进城,但他海日古带回来的几千残兵立刻喧闹起来。

    那些游荡的牧民,很多都是他们的家人,他们在外面苦战之后,死伤惨重的撤回,为了能及时的拱卫归化城,让归化城有更多的力量使用,他们很多都没有顾及到家人,可现在家人这般凄惨,大汗居然不让他们进城。

    这些妇孺老弱能做什么,在城外甚至找不到吃的,我们拼死拼活的战斗,可家人却受到这样的待遇,为什么,凭什么?

    这样的情绪迅速被反应到了俺答汗那边,俺答汗也是无言,无奈之下,只好让城中出粮秣帐篷,将这些人在城外安置。

    不过,归化城也不是死城,在城内的人也不是不出来,城外游荡牧民的凄惨景象,很多人都是看在了眼中,消息也传到了归化城内。

    尽管人们对俺答部骑兵和明军骑兵之间的实力对比都很乐观,都觉得这一次的进攻会是明军最荒唐最惨痛的一次失败,但看到城外的这些景象,他们还是意外了,或许情况没有像自己想的这么好。

    有些稳妥的人想要离开归化城,但得出这个判断并不容易,往往要花几天的时间,实际上,在海日古撤回归化城两天后,归化城封城。

    俺答部又被称为土默特部,因为他们的附近有土默川,土默川就是古时所说的敕勒川,水草丰美,自俺答汗称霸之后,这边又有十几万汉人农民耕种,积储了大量的粮草,这些粮草都是放置在归化城中,修建归化城的时候有大批西域和汉人的工匠参与在其中,归化城中的积储和?br />